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军事系列 -- 唵啊吽

共:💬193 🌺5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乐毅弱燕胜强齐战例分析

      《资治通鉴》卷四 评说 (4):乐毅弱燕胜强齐战例分析

      评说7:

      前285年,齐湣王吞并宋国后,认为齐国可以称霸了,不听群臣劝谏,执意四处出兵。燕昭王与大将乐毅商量伐齐,乐毅说要联系国际社会一起讨伐齐国。于是燕王让乐毅联络各国,各国争相响应乐毅。

      齐国灭宋,而重蹈宋国暴政之覆辙而自身灭亡,转眼从正义变成邪恶。国家好坏,也是因时而易,不可形成固定的成见。乐毅慧眼,齐国还没侵燕,就知道可以正义击齐。

      评说8:

      前284年,乐毅将领燕、秦、魏、韩、赵五国联军伐齐。在济西大败齐军。然后乐毅退还秦国和韩国的部队,让魏国部队去收宋国领土、让韩国部队去收河间地盘,自己率领燕军长驱北上。剧辛对乐毅说,齐国大,燕国小,今天靠诸侯帮助打了胜仗,占一点地增强自己就好了,深入齐地没什么用处,以后可能还会结怨太深。乐毅说,齐王专横武断,不听群臣意见,罢免贤臣,任用阿谀奉承小人,政局腐败,百姓怨恨,这样的形势下攻击齐国,齐国民众必然反乱,这是天赐良机,失此机会,以后就后悔莫及了。乐毅孤军深入,齐人果然大乱,齐王流亡国外。乐毅攻入临淄,将齐国国宝都搜刮回燕国。楚国让淖齿带兵去救齐,淖齿反而趁火打劫,杀了齐王,自己占领齐地。

      评说9:

      乐毅听说画邑王蠋是清官,令部队不要进入画邑周围三十里地范围。然后请画邑王蠋归顺燕国,蠋自杀不降。乐毅随后长驱直入,齐城望风而溃。乐毅禁止燕军掳掠,友好对待齐国知识分子,除暴政,减税赋,恢复清廉政治,齐民都很高兴。

      乐毅祭拜齐恒公和管仲,嘉奖齐国清廉官员,礼葬蠋。二十多个高级官员归顺燕国,燕国得齐地七十余城。

      大国交往,无论敌国友国,都应该尊重该国人民,尊重当地人民的信仰和民族英雄。胡锦涛访美不妨代表中国人民祭拜一下华盛顿、杰弗逊和林肯,这要比去布什农场好得多,美国建国总统奠基了人类当今文明而且没侵略过中国,祭奠一下是应该的,这种请求美国也难以拒绝。访问顺带祭拜华盛顿、杰弗逊和林肯,则美国搞什么小动作都对自己没好处。

      齐国刚刚灭宋,国势如日中天,只因齐湣王头脑发热,半年就被亡国。燕昭王励精图治,从前314年燕哙之乱几乎被齐国灭国,到前284年反过来几乎灭齐之间只是三十年,从燕昭王前312年即位算起是廿八年时间。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弱燕胜强齐的历史借鉴之一,就是只要是政治腐败、政府与人民脱离,则无论国家多富强都不堪一击。甲午战争时,中国富强,但由于清朝腐败,致使连年割地赔款,一蹶不振。前苏联乃超级大国,由于政府与人民脱离,解体时基本没用阻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至理名言。苏联解体,东方阵营崩溃,是西方在对垒中搞好了盟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围在东方阵营周边的国家的经济,战后欧洲和日本的重建,四小龙、四小虎的经济建设,赢得了民心。97亚洲金融风暴极大地损害了东南亚经济,使得西方失去了东南亚的民心。同理,中国西边地区经济建设不上去,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于邻国,则边境安全终是隐患无穷。中国要恢复自身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就要政府与人民同心同德,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圣基本功。

      如果美国进入伊拉克,与乐毅祭拜齐国民族英雄一样,去拜祭伊拉克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今天的伊拉克政局或许完全不同。要取代一个政权,无论这个政权多残暴,你取代后至少让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不致下降。乐毅取七十余城,任用齐人喜欢的官员,尊重齐人景仰的英雄,减轻人民经济负担,所以马上就建立了稳固的燕国统治。美国攻下伊拉克三年,至今伊拉克人用电、用水、上街安全等生活基本保障都没有,而且还处于内战边缘,伊拉克如何能有亲美统治?

      打过技击的人都知道,对手身体重心一偏,就是你进攻对手的好时机。齐湣王头脑一发热,国内民心一离异,国际政治一倾斜,乐毅马上抓住时机组织进攻。同样类似技击,一旦你第一拳得手,乘对手还重心未稳,昏眼还未回神之时,要抓住时机继续攻击,不能等对手回过神来。乐毅就是这样,长驱直入,乘势追击,一鼓作气,横扫齐国七十城。

      美国势力范围很大,能巩固的地方,就是对当地经济还有好处的地方,一旦损害当地经济,如南美和东南亚,他的势力影响能力就下降。扩大势力范围,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利益和本民族利益,也是为了势力范围内当地人民的利益,这样的势力范围才是巩固的势力范围。达则兼善天下,国际政治亦然,这就是王道。

      正是燕国的高官苏代三年前为齐国策划了吞并宋国的行动使齐国而成为超级强国。所以说燕国是齐国的友好邻邦。而且燕是弱国而齐是强国。在齐国没有侵略燕国的情况下,乐毅发动正义战争,得到国际社会大力支持,赵国甚至将相印授予乐毅。乐毅的战争同时受到国内外人民和甚至齐国人民的支持,足见其正义程度之高。这样机会时间很短,在晚一点可能燕国就会被齐国入侵,或者齐国内部政变革新,或者其它国家消灭了齐国。但乐毅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以弱国一举击败强国,使齐燕强弱位置翻转,这是国际政治种罕见的案例。

      前314年齐王因为燕哙之乱想灭燕而向孟子咨询,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所谓文武之道。这回乐毅取齐地,正是行武王之道。

      唵啊吽2006年6月18日修改于西西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燕王剑

      参考链接:张爱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燕王剑〉

      原文7:

      赧王中三十年(丙子,公元前二八五年)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原文8:

      赧王中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二八四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原文9: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太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秦王、魏王、韩王会于京师。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荀子议兵

      《资治通鉴》卷六 评说 (2):荀子议兵

      评说2:

      《资治通鉴》卷六的历史进入了秦统一前夜。司马光将荀子与临武君和赵孝成王关于军事理论的讨论详细地篇了进来,将《荀子·议兵篇》【1】大半收录了进来,让历史与理论有一个验证。

      赵孝成王请教军事要义,引出荀子和临武君一段争论,下边将荀子议兵按唵啊吽个人的理解粗略翻译出来,作为唵啊吽一家之言,不一定代表荀子本意(个别地方还故意歪曲,特附原文以供参照)。

      临武君说:根据天时、地利和侦察敌情来谋定而动是军事要义。荀子却认为:军事要义在于得到人民的拥护。临武君反驳说:军事就是势力而已,孙子兵法无非军力形势,与人民拥护与否无关。荀子辩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是强制推行政治意志,政治意志胜利与否就在于政治是否代表民心,所以人民拥护的叫做王者之兵,王者之兵才能作战时上下同心,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孝成王和临武君心悦诚服地问荀子:怎样建立王者之兵呢?荀子说:廉政则国治,腐败则国乱;法制则国治,人治则国乱,治世兵强,乱世兵弱,这是强弱之本。权威值得尊重才能指挥军队,权威不值得尊重则无法指挥军队,军队指挥得动者强,指挥不动者弱,这是军队有无战斗力的基本原则。爱护士兵者强,不爱护士兵者弱;爱老百姓者强,不爱老百姓者弱;令行禁止者强,政令不通者弱;重视军事者强,轻视军事者弱;政出一门者强,政出多门者弱;只有时时刻刻重视这就方面的建设才能保持和积累王者之兵的战斗力。齐国兵按斩敌首级数目行赏,是计件工资制,搞物质刺激,遇强敌时都保命要紧,所以是亡国之兵。魏国按预备队考核录用,考核一次做为应征标准,年轻时通过考核了年老还用,是危国之兵。秦国是甲伍制民兵建设,将训练民众角斗技能在日常经济中持之以恒地操演激励,是锐士之兵。所以齐兵打不过魏兵,魏兵打不过秦兵。但齐、魏和秦都是盗兵,遇到汤武的王者之兵都将无能为力。

      孝成王和临武君听得津津有味,又问荀子关于王者之兵为将之道。荀子说出“知弃疑”、“行无过”、“事无悔”三条原则。“知弃疑”是信息以排除疑虑为原则,战争是信息不完全的决策,获取信息需要成本,最大限度获取信息不现实且容易贻误时机,所以获取信息以减少疑点为原则;“行无过”是把握分寸,及时调整策略;“事无悔”是每走一步不追求势在必得,只求无论敌方如何行动自己都不必后悔已经实施的行动。这些原则是非常保守的原则。有疑是军事决策大忌,犹豫不决往往丧失战机,说以古时有占卜决疑,该行动时,抛个铜板也要做出决定。行无过,就是围棋中的“本手”,只拿自己能力控制范围内应得到的利益,不以侥幸心理贪图对手可能会疏忽的利益。荀子对“事无悔”还做了补充说明,说“成不可必”。因为对手是活的,有必需要达到的目的本身就成为敌人“攻其必救”的弱点。毛泽东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住我扰,敌疲我打”就是“成不可必”的最好注解。也可以用围棋“分投”来做为例子,“分投”既是“事无悔”也是“成不可必”,投子打入后无论对手怎么走都不后悔,但也没有必须要拿哪条边,对方应左我就拆右,对方应右我就拆左,所谓兵势如水势,见机而行。

      荀子提出管理军队的“六术”:号令严明有威;赏罚分明有信;后勤保障周全;止如磐石动若脱兔;侦察要多深入且不同独立渠道相互参照印证;决战时控制舆论杜绝动摇军心的言论(不能用“鸡肋”口令)。

      荀子又提出为将心理素质的“五权”:不要有职位升迁私念;不要急于求胜而忘了失败的风险,不要因为自己在军队内的威信而轻敌;不要见利而忘害;考虑要周密细致但赏功要宽松。

      荀子还说王者之兵的将要有“三至”精神:军事将领可以抗拒政治领袖宁死不做坏事(个人信念);宁死不打注定要失败的仗(不妄让士兵送死);宁死不欺压百姓。有“三至”精神的将领,不会被君主所惊喜,也不会被敌人所激怒,这样的将领就叫做“至臣”。

      荀子至臣概念是应对现代“斩首行动”最有效的建军路线。这样的军队就跟蚯蚓一样,斩下哪段都是活的。斩首行动对现代国家军队有效,以为国家军队只听命国家总统命令,总统被斩则全军瘫痪,伊拉克战争最能显示斩首行动的效果。但至臣统领的军队其爱民护民行动不会因为政治首领的缺位而停止。新奥尔良附近美军不接到政府许可不敢去救灾是“至臣”之反例。而上甘岭战役赢的是阵地上将士的英雄主义和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先进的武器和现代化管理制度。志愿军不单有至臣,而且有至兵至卒。

      荀子的王者之将还有“五无旷”的敬业的品德:兢兢业业的将领是吉将,敬业则吉,懈怠则凶;敬谋则吉,纵欲则凶,所以要敬谋无旷、敬事无旷、敬吏无旷、敬众无旷、敬敌无旷。能做到六术、五权、三至、五无旷的将领就是神将。

      临武君又问荀子关于王者之军制。荀子说:无论上下都要视死如归。部队以服从第一,立功其次;不杀老弱,不猎禾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敌军投降的不抓,抵抗的消灭,逃跑的不追。战争不是杀百姓,而是消灭残害百姓的敌人。王者之兵平暴安民,四海归心,所以称为“人师”。

      陈嚣问:战争就是争夺利益,而仁义以爱人为本,怎么能有“人师”呢?荀子答:人师爱人,所以禁暴除害,而非夺利。

      荀子议兵,将军事系统做为政治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认为军队不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这与西方军队不问政治的观点截然相反【4】。虽然西方战争为政治服务,但要求军队不问政治,军队只是国家机器工具。荀子对“人师”意识形态定义很直接,就是“爱民”。军队将领可以为爱民抗拒政治领袖的命令,并且是以命相争,这与西方军队只为荣誉而战的观点格格不入。乐毅军事实践接近荀子的军事观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也有许多荀子思想的痕迹。黄埔军校叫“陆军军官学校”,江西苏维埃根据地有“红军大学”,毛泽东主导后建的军校,都叫“军事政治大学”,如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华北军政大学,广东军政大学等等。中西方都认为军事是政治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但西方要求军事建设脱离政治,而荀子和毛泽东则将政治理念直接建设到军队的每个细胞里。西方军队是政治的工具,毛泽东的军队本身是政治主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毛泽东打造的“人民子弟兵”基本上是荀子的“人师”。荀子理论对不对,在朝鲜战争中最能体现出来。当时中国是百年积弱,百年战乱,满目疮痍,装备落后,人也是营养不良的东亚病夫,为什么可以打败在非洲、欧洲和太平洋所向披靡的美军呢?如果荀子说秦国锐士不抵汤武人师,那么在朝鲜战场就是美国锐士不抵毛泽东人师。毛泽东建军强调部队政治思想过硬,使得军队上下同心,军民同心,所以以荀子“人师”击败美国“锐士”。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建立不问政治的“国家军队”是西方先进理念,那是弃“人师”而建“锐士”,消弱解放军战斗力。希望“人民子弟兵”能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单要技术过硬,而且还保持“思想过硬”光荣传统,希望中国在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时不要将自己的长处给否定掉了。

      虽然荀子将秦兵归为盗兵一类,但按照荀子王者之兵中关于国治则兵强的论述,七个国家之间,也就是秦国能将法制、国家政治与军队制理统一到一个系统里,秦国甲保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也是激励士卒的制度,秦国军队不是王师只是因为其政治不是荀子仁政的意识形态,除此之外它的制兵模式基本与荀子军事思想相符,就是军事建设是政治建设有机的一部分。所以秦能统一天下有其军事原则的正确性成分。

      在今天全球化潮流下,按荀子观点将政治和军事视为一个系统已经不充分了,还应该将经济金融系统包括进来一起考虑。如今天美国的军事行动,不单只是美国全球政治的行动,也是全球经济(石油战略)和全球金融(美圆战略)的行动【5】。如果把荀子军事思想应用到当今国际社会的话,“人师”就是不争夺利益,而是维持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维持平等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国家利益说到底是经济利益,而国际政治中争夺国家利益就是争夺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控制权。以军事力量强制不平等世界格局的都是“盗兵”,而争取世界平等经济格局的应该是荀子的“人师”使命。

      唵啊吽2006年5月11日三稿于八阕

      参考链接:

      【1】 《荀子·议兵篇》http://www.cnread.net/cnread1/gdwx/x/xunzi/xz/015.htm

      【2】 王家祥,论银雀山汉简《孙子·用间》http://www.jianbo.org/Wssf/2002/wangjiaxiang01.htm

      【3】 吴文璋《荀子·议兵篇论析》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xzybpxl.htm

      【4】 刀马国士《战争与血,仇恨,信仰,博爱和高尚》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ilitary&MsgID=309120

      【5】 南国夜猫《戳穿西洋镜》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emory&MsgID=86129

      【6】 陈铭《没想到,美国军人竟然这么看98抗洪救灾的!》http://blog.icxo.com/read.jsp?aid=27667&uid=10954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