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插队故事(一)出发 -- njyd

共:💬166 🌺4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插队故事(一)出发

      看到河里的朋友文彩一个比一个好,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也有点手痒,可惜我上学时作文从来没有高过七十分。再看河里的朋友年轻的较多,看来都是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对八十年代前的生活熟悉的大概不多,就算讲个故事吧,

      我可以保证在这个系列中(说是系列,因家务繁多,不敢保证能写完)所说的都是“史实”,如有不符史实的只是记忆出错,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史实”加引号是因为只是我自己的史实,与二十五史之类的远远不是一个档次。

      先从怎么去的说起。

      当年去插队的大多并不心甘情愿,有的还是半强迫去的。不过我们那批去内蒙的都可以说是自愿的,我能去成还经过了一番努力。之所以能这么肯定是因为我们走的可以算是文革中最早的,至少是南京最早的一批。虽然那时“革命小将”的前途已经基本确定,要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但初中生还是有其他出路,我所在的班就有十几个升学的。不过按我在班中的地位升学大概无望,不是去内蒙就是到苏北农村。我到现在也不后悔当时的选择,至少我所在的那个知青集体除了极少数人外都是非常团结,积极向上,绝少有悲观的时候。这方面的故事有时间的话还要说说,这也算学萨苏挖个坑吧,不知这个坑能养多少鱼。

      是不是要插一段广告?

      文革开始时我初二,满脑子革命化思想,当然不是那种“最革命”的。写了一些大字报,还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把头画成蛇脑袋,意思是用封资修思想毒害学生。现在想起来那时一股革命热情,做法非常幼稚。在这里向那位老师道歉,可惜那位老师的姓名忘的一干二净。

      “革命”开始没几个月就停了课,除了少数最积极分子还留在学校“闹革命”外大多数都放了鸭子,我当然是自由了的其中之一。有一次想参加红卫兵,到学校一看不是红五类不收,只能参加外围组织。只能入另册又不甘心,于是成了彻底的逍遥派,每天与几个好友用弹弓打鸟度日。

      到了一九六八年七八月还是八九月间,传说提倡知青上山下乡,未来生活的所去所从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南京有一帮中学生,不,应该叫革命小将,开始组织到边疆去,有几位还到内蒙进行了考察,我闻讯“出席”了报告会之一。

      他们去的是内蒙东部东乌珠穆沁旗,据说那里人骑在马上草能到肩膀高,其他说的什么都忘了。一番鼓动说的我心摇神往(这个词好象错了),第二天就跑到学校报了名。

      没几天批准名单出来了(还要组织审查批准),我的大名列在其中。

      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榜出来了,(天哪,还要三堂会审)我的名字没了。这下我急了,找到校革委会主任,(是个高三学生,革命军人后代,我校实力最强的组织八二七的头头)回答说是名额有限。我妈看到我着急也去找过他,说是回话时面红耳赤,大概是有愧在心。后来分析大概是名额按第一榜报名人数定,后来又有这位主任的朋党想去。我是个无名小辈,又不在“党”,所以把我去掉以腾出空额。从后面的交往看,这位主任为人还是不错的,是个好人。

      第三榜出来了,(还真是三堂)还是没有我。

      荣登榜中的人都开始做出发的准备,我就拉着母亲直接找到内蒙来接人的代表团,还带了份血书以示决心。(是真的血书。刺手指可真痛,又不敢割个大口子,左挤右挤中间补充刺了几次才写出十几个字)代表们态度还不错,收下血书叫我等消息。

      眼看叧人就要出发了还没消息,只好躲在家里暗自神伤。

      到了“D”日前两天,峰回路转。学校革委会的组织委员突然送来一份“荣誉证书”,在内蒙代表团的干预下给我们学校增加了一个指定给我的名额。

      在父母的帮助下,一天之内买了装具(柳条箱,一直保留到回宁后的一九八八年),领了发给我的棉衣棉被,打好包在“D”日前一天送到车站。

      “D”日,(公元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我没有要家人去车站送我,出门时奶奶看着我的眼神一辈子也难以忘记。

      车站上站里站外红旗遍地,人山人海。送我的只有一个人。(小学同学,和我一样初中都没上完,回城后在八几年以初中毕业的身份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被美国一家不知是研究所还是制药公司看中,象河里的许多朋友一样也去了美国,前余无量,和我比是一个天上地下。可惜九几年临回国前在美国下海游泳出了事故,经过两年的植物人磨难去世,据说花了美国保险公司一千万美元也回天无术。从小几十年的友谊现在阴阳两隔,写到这儿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

      临开车时车上车下哭声一片,使人感觉到离别的悲壮。(没有一个人是为我哭)火车经过刚通火车的南京长江大桥向北行去,(那时桥上公路还未开通)车上同行的没几个认识,从此生活打开了新的一页。

      花絮:开车后只要见到铁路边有人大家伸出车窗外手摇红宝书,一不小心把主席语录掉在大桥铁路边的人行道上,还夹了两块钱,因为里面写有我的通讯地址,当时还希望巡道工拣到给我寄回来。

      期待大家的鼓励,否则可能没决心写下去。

      这种回忆文章不知该往哪贴。

    关键词(Tags): #知青#大队#牧民#水利队元宝推荐:王外马甲,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柳条箱是个什么咚咚啊?听都没有听说过
    • 家园 我舅舅差不多是这一年去插队

      好像十四五岁,去的山西山沟沟里面,大车都不通,大车进不去的地方,走路需要走两天。

      当时我姥爷在军队里面,虽然也靠边站了但是权力还有一点,七十年代初甚至还有点影响力,但是死活不给舅舅办回城。

      后来成了这一批的最后一个没回城的,后来上了工农兵学员到了南京。然后留在学校里面。

    • 家园 老大哥写的不错,请继续!花!
    • 家园 河里的老大哥越来越多了

      您这资格,大该只有虎老师才能相匹了,老冰也得称小弟。花!

    • 家园 播队时的照片(照片补上了)。

        六九年冬天南京慰问团到我们公社。

        其中有三位解放军干部,好象有盟军管会的陪同人员。

        四位公社干部,最高的那位记得好象是当时公社革委会主任。也许其中有南京去的慰问团成员。

        一位牧民大娘。

        其他都是我们公社的知青,不全。

      点看全图

      • 家园 青春无敌

        象这样好的记述亲身经历的原创作品为什么没有加精呢? 倒是有一些道听途说+YY的、插科打诨的点进去了让人失望。也不知道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 家园 加精的标准--俺的看法

          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俺很早就推荐过主贴了(即主贴已被加精)

          一般来说,比较好的连载文章,俺会在主贴予以加精。续贴如果俺感觉非常好,也有可能被再次加精。这样的情况对俺来说极少,好像只对《老孙在非洲》的那个系列操作过。

          但俺不加精并不意味着续贴写得不够好,因为俺加精一向是从俺自己的看法出发。比如此楼的续贴,可能因为俺并没有经历过插队,有些事儿无法产生共鸣,所以俺不敢贸然推荐

          但能够进行推荐操作的除了俺,还有其他几位(西河广场的)版主和所有的“翰林”。但俺得承认,即便如此,也总会有好文被错过。。。

          增加翰林或者版主可能是个解决办法,大伙可以给铁手发短信自荐嘛

          关键词(Tags): #加精#推荐#申请版主
      • 家园 给战友送朵花
      • 家园 no picture

        pls check it again

    • 家园 【原创】插队故事(完)

        直到我走的时候还没听说招工有什么走后门的,全是自治区指定地方,哪一类人,招工人员也不敢动什么心思。据说铁路局招我们那批时旗政府要求把旗里一个孤儿也招走,最后上报到自治区批准才成。以后到七二、七三年不正之风就越演越烈了,我们走得早省了不少麻烦。

        我们队第一个离开的知青是一位年龄最小的。

        七0年秋收的时候,公社来通知:海勃湾红旗煤矿招工,我们队知青有一个名额,要知青推荐。

        那时候我们不知道煤矿有多危险,(实际上当时国营大矿危险性也不大,南京去内蒙的知青有不少去了海勃湾的煤矿,没听说有在矿上捐躯的)大家认为当工人能拿工资,应该让家庭困难的去,基本一致同意让一位姓刘的同学去。他岁数最小,父亲是补锅匠。我们回南京探亲时各家都去过,从住房条件看他们家是最差的。

        实际上我们队有另一位同学家是下放户,下放到苏北淮安农村,干一天才八分钱,后来又他们家过不下去跑到新疆投靠66年支边的女儿,他们家应该是最困难的。现在想不起来是本人坚决不愿走还是大家没想起来。

        从以后的情况看来,受照顾的反而去的单位比较差。不过这位刘同学自己比较争气,后来被煤矿推荐上了中专,分配到自治区矿业局,现在也是工程师,比我要强,只是现在还在内蒙。

        到了七一年夏天东胜羊绒厂(鄂尔多斯集团的前身)招工,这次是公社指定了两位女知青,全公社大约有十几位。从这时候开始知青就开始较多地考虑回城的事。

        秋天,呼和浩特铁路局招工,公社也是指定了人,全公社有二十几个,全是男知青。我们队有四位,其中就有我一个。

        第一步是到旗里检查身体,我们步行190里到了旗里。

        铁路号称半军事化单位,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知青们对自己的身体条件都很自信,只是眼睛,铁路上要求双裸眼0.8以上,可知青大多是四眼。所以一到旗里大家各显神通,有背视力表的,有找人准备提示的,可是到体检时一样也没用上。

        前面两人一过后面人就有数了,医生一指,我们的手就向随便哪个方向一划,只要不说看不见医生就会写个0.8、1.0保你过关。医生们都很体谅知青,不会往体检表上写不合格的项目。

        来招工的领队是呼局的人事处长,大概知道知青眼睛都不大好,测视力时亲自站在旁边监督,但什么也没看出来。

        体检顺利过关,下一步就是政审,这回是招工人员到公社查档案,还把知青一个个召到公社去面谈。

        面谈主要是家庭情况、社会关系(近亲)等,我就老老实实地全说了。

        几天后来通知,我和我们队的家长被刷下来了,全公社二十几人只刷下我们两个。

        这是为什么?据我所知,我们公社参加这次招工的家里有坐牢的,还有被“镇压”的,为什么单把我们两人刷下来了?本人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啊。

        家长分析:政审要求是本人历史清白,家庭历史清楚。清白没问题,这清楚可就大有问题。我们两人都有海外关系,家长有个姑姑在香港,我有叔叔伯伯在台湾,有海外关系你还能清楚得了吗?再说内蒙这地方有海外关系的很少,当然就比较重视了。

        不要就不要,没什么了不起的。

        到了十月底去铁路的人快走时又来了个通知,要我们两人也去报到,又要我们了。(我发现我的人生历程中凡有重大转变时总有些曲折)

        后来才知道我们公社知青的二号跑到旗里与招工人员拉近乎,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他的对象也能一起招走,“顺便”也说说我们两人的事。这两件事都办到了。

        可能是为了有所区别,我们公社的二十几人本来是全到呼铁局的工修厂的,都是技术工种,算是铁路上比较好的单位。我们两人被分到工程队当壮工,比较艰苦。

        但是反过来我们也有好处,技术工种要当三年学徒,拿三年学徒工资。(只有十几元/月)我们是半年试用期拿一级工工资,转正后就是二级工,加上野外补贴每月能拿60元左右,在当时是可以算“富豪”了。

        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到了工程队,才有了现在的老伴。

        全文完。

        

        可能还有后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