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一) 苏东坡的聪明 -- 淡淡微风

共:💬103 🌺1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五)一步一步往前走

        禅宗公案的内容,不是学生学习的教程,而是教授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是两个小流氓的对打,而是武林高手之间的默契。

        也许对某个天才学生、或者已经有了学术基础的人来说,看看那些,会有所启迪,但是对大部分学生,过早的了解,是不合适的。过早接触高深的东西,反而会使人好高骛远,忽略基础的建设。除非一个人能冷静务实,切实认清自己的,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抛弃那些离自己遥远的“化城”,老老实实一点一滴从最基本的做起。

        很遗憾,肯这样做的人,太少了。

        所以,“唯上智与下愚不易也”。

        反而是那些觉得自己不聪明,并不理会那些虚无飘渺的说法的,更容易从最小处扎扎实实做起,成绩也是扎扎实实的。

        看历代往生传里,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更多。

        让一个没有基本数论知识的人,去理解歌德巴赫猜想的推演过程,无疑是个笑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没有专业基础的人,看泰森打拳,只是看个热闹罢了,想看懂他是从什么角度出手的,怎么躲避的,如何发力的,拳法步法如何配合,比对手高明在哪里,某个回合的绝妙之处等等,还是要专家才行。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没有经过禅学的基础学习,却觉得自己已经深入理解了禅?

        你会相信一个一天拳击台没上过,一次拳击没打过,只是看了拳击的规则,看了一些人打拳的体会,却声称自己是拳击高手,可以做拳击手老师的人吗?就算你愿意相信,你能让一个拳击手也相信吗?

        这大概也是宋以后禅宗深入民间的流弊吧——也就象被人讥为“圣人满街走”时的儒家。

        深入的探讨,是当你掌握了基础知识,有了基本技能,有了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后,才能进行的。更高深的东西,只有你到了那个程度,才能学习、了解、研究。

        不然的话,拔苗助长,不论于人于己,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一个不认识数字的人,说他是数学教授;一个没没练过一天基本功的人,告诉你他是舞蹈家;一个没见过龙的人,跟你大谈特谈龙肉的味道。这是什么情况?

        可是,现在有些人,一次打坐的经历都没有,一次观想的经验都没有,连气住脉停是什么意思都说不清楚,至于定境,那就更是提也别提,然而他却声称自己懂禅,又是什么情况?

        禅的基础是佛学,是修行,不承认禅的佛学属性,就象不承认飞机的金属属性和空气动力学特征一样有趣。

        睁着眼睛说瞎话,似乎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常态。于是,坚持真理的人,都成了变态:)

        喜欢谈玄说妙的人,多半不懂禅,喜欢谈禅的人,多半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辙止,而真正在修行,真正下功夫去了解禅体悟禅的人,往往是默然不语——因为,这条路太漫长,长到无数世一步一步踏实行走的漫漫之路,哪里有时间去乱说——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似乎在这里有了有趣的证明。

        其实,这么简单的道理,真的没有人说出来过吗?

        当然不是。

        也是汗牛充栋,“罄竹难书”了。

        毕竟有些走完了长路的人,或者行至中途不忍心看世人继续糊涂的人,或者菩萨应世救度世人。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真理没有被人指出过吗?道理都是摆在那里的,谁又看不到!

        只不过,有些人故意视而不见,故意装傻,你有什么办法。

        他们一定要说“白马非马”,或者一定要“指鹿为马”,如之奈何。

        如果承认了真理,那他的“假理”何处存身呢?承认了自己不知道,不明白,或者承认自己以前错了,对一个有着知识分子身份,却未必有知识分子品质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

      .  当然,这又是人性,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向是人最难做到的事情,甚至比承认自己犯罪都难。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四)山顶和山脚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一句话:要切实修行,不要盲目学禅。

        禅修并不适合每个人。

        所谓“对症下药”,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药治什么病,用错了药,不对症的话,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药,也是有害无益,不但救不了命,说不定还会搭上性命。

        说白了,其实禅修只适合很少一部分人,对大部分人来说,学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这话是不是太严重了?

        唐宋以后,为什么禅寺遍天下,修行出成果的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学禅的人遍及天下,证果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他的法门,即使不出阶段性成果,也不会有多少坏处,总归是正向积累,比如念佛,多念一句有一句的功德,比如密宗,供养了总有功德。唯有禅宗,若是修不好,说不定有反效果。参话头一辈子,什么“狗子有佛性也无”之类,如果没有结果,等于白干。

        禅宗大师永明寿禅师,日颂佛号十万次,倡导“禅净双修”,为什么?

        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不肯塌实学走路,就想学飞,多半最后是路也不会走,更别提飞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如说,我的反应不够快,或者说,我的眼睛有些散光,那么给我个高级跑车,对我一定不是好事,因为当我忍不住诱惑,常常尝试极速快感的时候,早晚会出问题,到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修行之前,先看明白自己是什么条件,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自然是未必对路,慢慢摸索,歪路总是要走的,谁都免不了这一步。错了没关系,重新来过,久病成医,错的多了,慢慢就知道了。

        禅是给上根利器用的,是尖端科技,不是大众普及用品。

        佛说过:佛法就象阳光,先照到山顶,再照到山腰,最后照到山脚。

        很多人的麻烦就在于,都以为自己是山顶洞人,实际上往往是山脚园人。

        自古以来,文人学佛有成的,并不多见。

        然而有大成就的,却往往都是儒家出身,文化底子深厚的——似乎有些矛盾:)

        有深厚的文化底子,和文人,大为不同。

        弄的好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弄不好了,不得其利,反受其弊。

        还是那句话: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跳的出框子,就是鲤鱼跳龙门,跳不出框子,就是没事瞎扑腾。

        那么漂亮的文人皮囊,风流儒雅,才子佳人,名利之所出,价值之所现,谁能舍得放下呢?

        数百年来,能舍弃文人之皮相潜心修道的,不过一个李叔同。

        出家前,文采风流天下知名,诗词歌赋样样超群,娇妻美眷称心如意,学生弟子人才辈出,做文人做到什么都好,普天下能有几人?

        然而,当他毅然决然出家为僧,却选择了最艰难的数百年都没出人才的律宗,而不是大家都以为最适合他的,可以托名养誉又相对灵活的禅宗。都以为他虽然出家,却还是会才子风流吟风弄月,如苏曼殊一般,只是披一袭佛门外衣而已。没想到他却真个从此破出红尘,抛妻弃名,兢兢业业,做了一个铁杆儿的老实和尚。

        后来的他,精勤澄湛,俨然一代高僧,成就不朽功业,为南山律宗数百年来唯一大师。佛门内外,普天之下,咸共景仰。

        他说的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为护法故,不怕炮弹”这样透彻的话,智慧那是一顶一的。

        若不提他曾经叫李叔同,谁知道他曾经文采风流天下闻。

        若不是前半生的文化学识,又怎么做的了后半生的出世明僧。

        看他的“晚晴集”,慧眼独具,又严谨切实。

        这是文人转成的修行人,而不是拿禅给自己披外衣的假行僧。

        然而,当年弘一大师拜会印光大师时,大师切切嘱咐: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以弘一大师之聪明智慧真修实证修行,印光大师为什么只是嘱托这么简单的话,却不来上一棒,给上一喝,对上一机,让他顿悟?

        难道在印光大师眼中,弘一大师都还不够资格学禅?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三)看到他的那一眼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都没说到什么是禅,实在是不合适。

        然而,会让看文章的人失望的是,到这篇结束,都不会有禅的定义。想找这个答案的人,可以转台了。

        然而,若真想明白什么是禅,就继续看下去。

        

        那么,什么是禅?

        禅宗公案最权威的辑录,是“指月录”。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有人问:月亮在哪里?

        另一人指月亮:看,在那里!

        问者看着手指:哦,明白了,这就是月亮。

        执指为月,大谬不然,可惜,众生之中,这样的人却是大部分。

        祖师大德言者谆谆,听者有几人明白?他们在讲月亮的时候,有多少人以为他在说手指,而抓住手指不放!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高地菩萨的境界,低地菩萨不能明白,天人的境界,我们人类不能明白。境界,当你没有证到的时候,都是猜测。

        我们人类知道的,其实只是人类本身所能了解的东西,只是站在人的立场,对世界的一些猜测。比如到底动物有没有思想,到现在科学上还不敢有定论。我们“只有人类可以思考”的假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问题的。

        我最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某个人的长相:有一个人你不认识也没见过,我和你描述的时候,用尽天下的语言,花上再久的时间,你都不会切实知道他什么样,只能有个模糊的感觉或者隐约的估计。而解决这一切,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小小小小的动作——那就是让你亲自看他一眼。再不需要任何其他信息,你就已经能把那个人和他的样子统一在一起,你就了解了你所需要的东西。(用我们陈总统水扁的话,就是罄竹难书啊)

        这就是“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的道理,语言,在这时候,是没有用的。

        至于你怎么做到看他一眼,那才是你要努力的重点——而不是花时间精力去看描述他样子的文字,也不是花时间精力去找寻别人对他最精确描述,哪怕是最熟悉他最了解他和他生活了最长时间的人的描述。

        看到他那一眼,就是顿悟。

        实现那一眼的过程,就是渐修。

        人能决定和做到的,是找寻主人公的过程,而不是看他那一眼时的反应。不要猜测你看到他时的一切,也不用关心别人看到那一眼时的表现,激动、漠然、闭眼、发呆、犯傻、狂喜、微笑,等等等等,都是未知数,每个人也都表现不一,观摩再多别人的反应,对你也于事无补。

        你能做的,应该做的,其实就是去找他,去看他,而不是琢磨看到他时的情况,或者别人看到他的情况。

        你所做的,应该是寻找他,而不是坐在家里,看着别人对他的描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去加上自己的猜测,更加绘声绘色的描述他的样子。更不是用自己的想象,告诉别人:我亲自见过他,那就是他,他就是那样子。

        ——那是自欺欺人。

        那么,怎么去找他?怎样才能找到他?

        靠看别人对他的描述没有用,靠看别人怎么找的也没有用,听再多人讲他找的过程也没有用,那些都只能做借鉴,做参考。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移动你的脚,开始走路,用你的脚去找,而不是坐在那里空想,或者看别人寻找的故事,或者看别人描述的结果。

    • 家园 微风兄,请对这个"黑客帝国"的影评发表看法...

      我看电影「骇客任务」(Matrix)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二)真糊涂和假明白

        禅这东西,如果只是打打机锋说几句漂亮话就可以糊弄过去,那古往今来那么多大禅师花了一辈子修行,还被人批评说没悟,是怎么回事?难道还真的象贾平凹所说人家看不懂佛经,或者是象某些不懂历史的人所说,是那些禅师文化水平太低?

        真金不怕火炼,金子也必然会遇到火来炼,靠空对空还能骗人蒙事儿的,只有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才能实现。就象有人质疑古代的武术是不是真功夫——呵呵,这些没有见识的人啊,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真是就象葛优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所说:“念了书就应该懂道理,念了书了如果还不懂道理,那道理就都让不念书的人懂了”——古时候那可都是真刀真枪走江湖的,法律那时候可真管不了什么用,杀个人找个地儿埋了就得了,上哪儿找凶手去?搁现在都是麻烦,何况那时侯。要是没点真功夫,不早被人宰了啊!或者说,差的都见阎王了,剩下的,不是有本事就是怕死躲起来的。还不明白的,看看水浒就知道了。

        禅宗也是如此。

        那些禅宗语录里的人,说的都是在那行里打熬了几十年,手眼俱毒的人,那些我们当笑话当故事看的对话,都是大内行对大内行。各自下了几十年的功夫,今天面对面了,要在几句话里见个真章,考校与被考校,攻守之间,进退之间,差一点儿都不行,不但对手是内行,旁观者也都是内行,不是同修就是弟子,能骗的了谁?举个例子,一个人来唱京剧,说自己是大师,蒙我们这样的外行可以,你让他蒙蒙梅兰芳周信芳和那些老票友试试!

        而我们看到的那些评述文字,有几篇是真内行写出来的?他们打坐了几年?念了多少声佛号了?到什么程度了?

        不要以为修行都是虚的,用几句空话就可以应付过去。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征兆和现象,所谓“说得一步,行得一步,行得一步,说得一步”,没有那个经验,有些话是永远说不出来的。说与做,事与理,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有没有修行经验,看看基本上都能知道。一个走路都没根的人,不可能是武功高手。外行人,就算是学了再多的内行话,三个问题一顶,底子也就泄的差不多了。

        拾人牙慧不算错,借景抒情也无妨,说是从禅学里学了些东西可以,但要是说会心于禅可以来谈玄说妙,那多半可以存疑。以盲引盲,于人于己,都未必合适,能不做,还是不做的好。

        别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勤勤恳恳都未必摸到边的东西,某某看两本书,想两天,就一下子懂了,这世界上有那么轻易的事情?当然,应该是有那样的人,就象世界上总有天才,但是上天一向吝啬,哪里有那么多天才呢!另外,这样的天才就算有,也是别有因缘,不是那么简单的。

        可以一提的天才,中国佛学历史上最牛的六祖惠能,自幼失学没机会认字,被人请教时问及:师父研究哪部经典啊?惠能答:我不识字,所以没研究经典。问者晕倒。惠能再曰:字我不认识,佛法我倒知道些,你有不懂的就问。

        这么牛的惠能,是怎么样才能这么牛的?靠灵光一闪“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就解决问题了?非也!他于街市听人讲经若有所悟以后,寻到五祖拜师,又在厨房里舂米,苦行几年,然后才得到五祖印可,再一个人避世苦修十五年,最后功德圆满出山讲法,前后至少二十年。这二十年可是“念兹在兹”全心全意啊!——以为自己明白什么是禅的人,对照自己看看。

        另外一个可以一提的禅宗人物,有“赵州茶”之称的赵州禅师,“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什么?

        别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专业,一个外行看了没几天,真功夫没做一点儿,就说三道四,觉得自己比内行还内行,那是种什么情况?

        野狐禅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警戒那些不明白却乱说的人,也是告诉人们文字的因果之重,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我们做人一辈子都那么辛苦,换成畜生道地狱道等别的世界,还不知道苦成什么样,切记切记啊——不信?那是迷信?呵呵,连佛的话都不信,还学什么佛,还谈什么禅?

        觉得自己比佛都聪明,那学自己好了,可惜又做不到真学自己——因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孔夫子有言:“行有余力,可以学文”,可以借来一用。禅宗公案,不过是修行人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作功夫的眼底余事,某个瞬间的灵光闪现而已,或者说是圣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顺手而为,又或者说是随便运用一下,并不是行为的基础或者重点。如果我们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忘了鲜花下的泥土和根茎,忘了微笑里的筋骨和肌肉,以为世界上只有鲜花,只有微笑,而不必为鲜花和微笑付出艰辛的努力,那就是“误”而不是“悟”了。

        花许多时间研究公案,却不懂得身体力行的道理,不去做基础工作,塌塌实实的努力,只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语言游戏,那不是禅宗,而是玩闹加自欺欺人。就象那个“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谚语,见者云:哎呀,就是那根稻草压倒了骆驼啊,就抓住神奇的稻草不放,奉若神明。却忘了,稻草终究只是稻草。在那稻草之前,还有着那么多的重量。

        离开了坚实的修行基础,所有的公案,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启迪一下思想,激发一下灵感,熏陶一下境界,或许有用,但那是对于文人,若是对真修行者,多学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这也是我从来不支持初学者看“六祖坛经”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那些公案,是对老修行者的课堂笔记或者教案,是用来给后学者上课用,或者借鉴用的,不是用来让看热闹的人意淫用的——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口业!

        没有静定的功夫,没有修行的经验,没有理论的基础,想明白公案里的含义,想明白他们讲的是什么问题,说的是什么意思,互相敲打的是什么,基本上不可能。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可以去揣测相对论的意思,很多人也都能说个大差不离,但是如果较真儿起来,有几个人真说的明白,禁得起深入的追问么?更别提去进行相对论的研究了。

    • 家园 淡淡微风
    • 家园 义务支援你一把~献花想起张中行写的禅外说禅

      这文人研究禅可真有意思,大卸八块,把禅分为几累,此类是虾米虾米,此类又是虾米虾米,真是有趣的紧.好像前些时还那他那本禅外说禅来讲南怀谨.南怀进就算不济也比这老张要强多少倍,真是陶生不知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