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一) 苏东坡的聪明 -- 淡淡微风

共:💬103 🌺1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一) 苏东坡的聪明

      多年前,见到贾平凹一篇文章里说:论起对佛经的理解来,常常比自己接触过的庙里的老和尚理解的深。

      看到那些话的时候,不由得苦笑,很多文人之不通理不懂逻辑,却往往自以为是,由此可见一斑。

      从那以后,除非消遣,基本上不再看他的书,也看低了他那个人。倒不是以偏概全抓人小辫子不放,而是自己的兴趣转了向,多希望看些思想性的东西,小说他自然还是大家不假,谈思想的话,就有些不合适了。

      我们抛开他文中沾沾自喜扬扬自得的语气,单只就事论事来看看:就算比老和尚理解的深,就一定对了吗?如果不对,那就是“五十步笑百步”,有何可得意?就算是比某个老和尚理解的深,或许那个老和尚恰好是不明白,没学好的那个,又有何可得意呢?就算是比老和尚理解的深,这深是“正深”还是“歪深”?是对佛理理解的深,还是自作聪明乱加注解的妄自揣测,他自己知道吗?文字上的功夫,估计大部分现代老和尚是比不上贾平凹的,他是文章大家啊,是他的专业,术业有专攻,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有何可得意?他怎么不和老和尚比打坐比念经?如此等等,还可以继续推延,就不多罗嗦了。

      其实,这样的毛病不只是他,多数文人都有。浅尝辙止自以为是甚至自鸣得意的文人,以为读了书就懂了道理,多读了书就多懂了道理,从来比比皆是未必少于上访的农民。当然,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最聪明,读书人尤甚一些,也算不了什么,人情本来如此,不足为奇。然而任何东西都有个度,不过度,是才子风流,过了,就成了登徒子下流,应用之间,也是存乎一心。

      多数文人,都喜欢把“喜欢思考”的美德,当成了“思考出真知灼见”的成果,这个误会之大之多,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好学深思本来是好事,却忘了反躬自省的古训,结果往往自信变成了自误,就有些可惜可叹了。

      发了这么多颇不着调的感慨,是因为看到了一些人评述什么是禅时,把不知道从哪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来的话,拿来显摆,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古德语录句句不假,然后作深解意趣状,颇能惑众。又想起多年来,看到无数的文人谈玄说妙津津乐道,却多半是雾里看花隔岸观火,并没有几个真正为了了解禅而痛下功夫,只顾着附庸风雅粉饰太平。

      他们自欺欺人不求甚解不求上进倒也罢了,却误导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令很多人以为禅就是鼓捣鼓捣机锋互相抬点小杠贬损几句,或者说几句不着边际玄之又玄的话,又或者给一巴掌砸一棍子,就“大事已毕,大彻大悟”,从此就可以睥睨天下,老子天下第一去了——呵呵那不是开玩笑么,真把那么多禅宗大师当了傻子啊!所以忍不住罗嗦几句,莫怪莫怪:)

      文人喜欢谈禅,也许是职业病使然,自从静安先生从无数文辞中擢出“境界”二字,实在有“绝妙好辞”、“片言折狱”的效果,而境界之高深莫关于禅,自然是免不了要谈的,就算是拉大旗扯虎皮,那也一定要生拉硬拽不可或戒的。更何况很多东西殊途同归,艺术到了高处,本来就与禅道相通,还是很有可谈之处的。

      文人里学禅比较认真,又悟性较高的,苏东坡算一个,他的那首“人生踪迹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地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禅味十足,悟性也好,然而到底是文人的聪明,到了真正的地方,就多半会自误误人,而不能自觉觉他了。

      再看他的“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只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真是够聪明的,可惜是自作聪明。公卿自然是良莠不齐,然而把这个和儿孙辈愚鲁联系起来,就未免有些不厚道。况且他虽然命运多桀,终究是一代文宗,居然把心思动到这里,不管怎么说,也脱不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诟病,就难怪他不能把聪明转成糊涂,进而转成智慧了。

      传说有次他写了一首诗,觉得自己悟的挺好,很得意,就派人送给隔江而居的佛印禅师,大约印证与显摆的意思都有那么一些吧:“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禅师看罢一笑,题了两个字:“放屁”。结果苏东坡左思右想都想不通,只好亲自去找佛印问个明白。佛印一见他,就哈哈大笑:“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故事是真是假,没专门去考证,道理却讲的明白,并不需要把其中佛学的术语和含义都说出来,那样就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当然说到这里已经够臭长了——但是其中的道道,都可以看的出:道理说的再天花乱坠,真遇到事情,做不到,也白搭。

      苏东坡如此,其他文人也差别不大,多半是事理不能圆融,理上一套套,遇事手忙脚乱的路数。不服气的人可以反躬自问一下,这件事情换成自己,能不能还坐的稳稳当当。说不能的,那就好好努力,说能的,呵呵,不是撒谎就是又一个自欺欺人,免谈。

      话说回来,文人的这个毛病,如果只是自娱自乐和自我满足一下,也倒罢了,就怕是扩而张之,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就少不了会自误误人。自古以来,不谙世事的文人,为政之时,带兵之时,误国误民的,可不在少数。

      不是反对文人谈禅,禅放在那里,自然谁想谈都可以。嘴长在别人身上,总不能不让人说话,钳民之口之事,轻了是大杀风景,重了是反对民主自由,都是不合时宜。只是,虽然现在是个专家多半爱做骗子,外行都觉得自己是专家的年代,也还是先多明白一些再说更好些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莫效书生乱解禅(十四)净土法门与极乐世界

        一说到极乐世界,一定有人会笑:这不是迷信吗?!

        上士闻道,默而习之,中士闻道,或存或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相信前面写的那些内容,一定有很多人笑过很多次了,如果能坚持看到这里,应该也还是会笑。

        别说大家不相信,在佛门里,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的,从根本上看,就象真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人一样,到底有多少,也不好说。

        如果不是对经教有透彻了解,又有修证,多半也是盲从盲信,差不多就算是迷信了。当然,迷信也是信,也有作用,也能慢慢的转化成正信。

        按照原理来说,能正信,也是要有功德的,否则也做不到。信心不是虚的,不是告诉自己“我信”或者“我能”就可以的,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积累才能有用,靠自我欺骗给精神以动力,持久不了,也禁不起折腾,遇到些事情,也就动摇了。所以,信力也是种“金刚力”,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另外,刚开始,不是半信半疑,就是不信,要不然就是迷信,谁说是开始就正信,那基本上都是瞎掰——当然,宿根深种的人除外,那是前世修来的,没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不容易相信。连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亲自讲课,都有人不信而坚持佛讲的小乘佛法才是正路。

        确实,太难以置信了。

        我们来看看,到底释迦牟尼佛是怎么介绍极乐世界的。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r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趣。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极乐世界之好之美,真是没办法用语言形容,色声香样样皆好还无烦无恼,真是好到没话说,唯一的一个问题是:太远!

        有多远?——“十万亿佛土”。

        那是多远?——不知道,惭愧惭愧。

        反正是你想不到的远,一定比现在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空间远,要不然怎么咱们怎么都不知道有这地儿呢?也没听说观测到呢。——那还是一“佛土”的远,别说“十万亿”了。

        (唉,您说这佛祖把牛吹的这么大,让做后辈的很难作人啊。)

        那怎么才能去呢?

        自然不是我们能想象的那些办法。

        人如果只被物质规律所控制,那就等于物质了,哪来的思想?人如果不被物质规律所控制,那就能摆脱物质了,哪里还是人?

        释迦牟尼佛既然告诉了我们地方,又怎么会不告诉我们去的办法,留一手,蒙点儿钱的事儿,只有人类才干的出:)

        所以,记住,如果有人老想让你出钱,多半就有问题。当然,那钱如果不是他自己花,倒还有可商榷之处:)

        我们来看看佛怎么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注意,这里有几个问题: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些以为就只是天天坐家里念佛别的什么都不干就可以成功的,要反思了。

        二。这“福德”,从何处而来啊?

        三。这“因缘”,从何处可得啊?

        四。重点来了:“执持名号”还要“一心不乱”,这怎么做到啊?

        ——此处与禅宗接轨了!禅宗的基础,也是这个“一心不乱”。

        这里也是整个修行的基础,学佛最重要的基本点:“一心不乱”。

        没有它,你怎么修怎么有问题,“六度万行”,你不可能坚持的下去,不可能做的到;有了它,遇到再多的障碍,纵使“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但总归能过的去。

        这就是我们修行人的“金刚王宝剑”。

        这东西,“不从他求,只从己得”,谁也帮不了你,别人只能告诉你怎么样去做,“做到”这件事,就只能靠你自己去苦干加巧干了。

        求谁有用呢?求什么密法有用呢?你自己功夫做不好,道理不明白,怪师父怪世界怪同修怪别人影响你等等,其实根子还是在自己身上,你做不好,谁都是你的障碍,你做的好,谁都是你的臂助。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一心”一变,世界也就变了。

        不是空想,不是唯心啊,不信的话,你做到了试试!

        “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

        不只是禅宗,别的宗派也是它啊!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佛什么都告诉我们了,从来没有隐瞒过,是我们自己不明白,不懂得珍惜啊!

        这个关口,你怎么都得过,不管你修什么法门,走什么捷径,求什么密法,拜什么师父,做不到这点,说什么都是空的。

        修净土,念佛做不到“一心不乱”,做不到相应,那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等于是念了几声佛的名字,不能说没有利益,却也比本来该得的少的可怜了。

        修密宗,别看里面法门众多,都是这个基本点。做不到“一心不乱”念咒,还不如念颂佛号呢,和嘟囔有什么区别?

        修“止观”,没有“一心不乱”,谈什么“止”,更别提起观了。

        那律宗呢?这个只要守规矩,总没什么关系了吧?怎么会!做不到“一心不乱”,你怎么可能做到到那些要求啊?而那些要求,也是为了让你做到“一心不乱”啊,都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这个“一心不乱”,进境谈不上,境界出不来,偶尔“瞎猫撞上死耗子”,别说保任了,吓也把自己吓个半死。下回想再找,那就等运气吧,基本上和走路出车祸的几率差不多。

        (——那是不是在国内的机会比国外多啊,那里车祸多点儿。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口业口业!)

        遇到好境界还会被吓着?

        别说我吓唬你,这也是佛说的。

        你没有那个“一心不乱”,别说好境界坏境界被不懂得分辨,就算你当它是好境界,你还是会“惊怖”,自己把自己吓坏。这是自然反应,不是你能控制的。想控制,方法也是这个“一心不乱”。

        换到现实里,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说他悟道了,或者会心于禅,如果做不到一心不乱,任凭他舌灿莲花天花乱坠——这俩词也是佛经里的——你都可以知道他有问题。

        

        

        这么好的地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自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若不是我佛大慈大悲告诉我们,我们上哪里去知道啊!当然,佛告诉我们的,我们永远从别处听不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能生值佛世,能读到佛经,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然而这会是真的吗?谁见过呢?证据呢?怎么才能让我相信呢?

        很遗憾,这些问题我都回答不了,给不出答案。唯一可以拿出来抵挡一下的,就是佛那几句话:“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等等。

        然而若是遇到不信佛的人,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他相信呢?

        答曰:没办法。

        只能这样说了,万一那是真的呢?你只要做那么点努力,就给自己开启了那么美好的一条路径,给了自己那么好的一个可能,何乐而不为呢?你既然不能肯定那不是真的,何妨碰一下运气,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干吗不做呢?难道非要等到临终前的一刻,明白了真相,再后悔都来不及么?是不是不如稍微留心些,学点东西,万一到时候用到了,多么幸运啊!否则的话,到时候后悔莫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找后悔药吃,可就不可能了。

        不过,我们何必去管那么多,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一心不乱”是真理就行了,按照这个道理起修,总归不会错的,方向总归是正确的,后面的东西,在你修的过程里,总归会慢慢遇到,你自己也自然会慢慢找答案,别的答案你都不满意了,自然你也就知道佛学的好处了。

        那么,念佛就能往生,就能解决问题,我还修那么多法门干吗啊,只管一心念佛,多轻松,那么麻烦干吗啊,还管他什么禅宗啊?

        真的这么简单么?

    • 家园 好文先花!

      不过苏东坡和您的观点倒是有几分相似。

      请看

      朝奉郎新差知登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苏轼书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祖师达磨。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祖祖相授。以为心法。如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

      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子证。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譬如俚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

      楞伽义辄幽[耳*少]。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几废而仅存也。太子太保乐全先生张公安道。以广大心。得清净觉。庆历中尝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入。常以经首四偈。发明心要。轼游于公之门。三十年矣。今年二月过南都。见公于私第。公时年七十九。幻灭都尽。惠光浑圜。而轼亦老于忧患百念灰冷。公以为可教者乃授此经。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于江淮间。而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轼乃为书之。而元使其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为金山常住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十三)修行的稳妥之路——禅净双修

      上回提到了密宗,密宗的一个重要修行方法,就是持咒。

        那么,持咒的重点,在哪里呢?

        其实也是和禅宗的要点相似,前面都有提及。细心的人,愿意思考的人,应该可以总结的差不多了。

        这个问题,留在这里,供大家思考。

        修行之路,修的是我们的“身”与“心”,用的也是我们的“身”与“心”。

        果就是因,因就是果。

        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所以,修行的路,不是从身体下手,就是从心性下手。

        身心都是工具。

        那么,怎么从身心下手呢?

        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

        具体的选择,是要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摸索的,理论的实践,实践再到理论,“螺旋式上升”,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这条修行之路,简单的讲,就是“信、愿、行”。

        信,就是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走不了这条没完没了又坎坷曲折的艰难道路;愿,就是志向,没有明确的志向,连方向都不知道,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明白,谈何成就;行,就是实行,就是实在的努力,没有虚的,每一点,每一步,都实实在在,塌塌实实。

        把这三点都结合好的说法,就是“四弘愿誓”,这四句话,也可以说是学佛的典范: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学禅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心胸和气魄,没有这样的努力和勤劳,舍不得自己,想悟道,或者说自己悟道的,那是想也别想。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连自己这个“有漏之身”都舍不得,就想得那个“无漏之果”,这算盘,岂不是打的太如意些了么。

        让我们再看看儒家的类似誓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除了我们中华文化,没有别的文化有这样的气魄和心胸了。

      在这一点上,我是绝对的中华文化至上主义者,西方的文化,境界气魄,都嫌气局小了些。

        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承诺,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没有超人的心性为基础,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佛,都是“梦幻生死等空花”罢了。

        说到具体的法门,可以从外在和内在来说。

        从外在的角度看来,或者说按照神识来分——当然这是“权说”——大致上就是从眼耳鼻舌身意上入手,比较典型的,就是“圆觉经”里的分进合击。再具体的,要专门开辟专题谈,就不在这个系列里说了,有时间的时候,另外再写。

        从内在的,或者说从经教来分,就是几大宗派,这个到处都可以找到,也就不罗嗦了。

        如果从大的宗派来说,稳妥的路线,最好的是禅宗法门和净土法门的有机结合。

        为什么这么说?

        禅宗可以令人“顿悟”,可以令人“顿超三界”,把这么好的可能性给扔了,对现在的那么多“聪明人”来说,太难了些。那么,就保留这个可能性,也许机缘巧合,因缘和合,就能“对机”。

        禅宗的基础,也就是修身与修心,在身体和心上死下功夫,下死功夫——“要想人不死,先要死个人”。

        而我们看到的禅宗公案里,也是屡屡提及,只是没有经验的人,没有“以身试法”的人,并不明白那是在说什么,还以为都是那些月亮啊,芦花啊,鸭子啊之类。

        不求甚解之人,不但自误,也要误人。

        禅宗里,都是下死功夫的,哪里有没功夫的功夫!把禅宗想象的轻飘飘的,都是玩弄思想的,都是自欺欺人罢了。

        然而,禅宗里又确实有巧路!——只是,那些巧路,是对下了苦功夫、下过苦功夫、下足苦功夫的人而言的,并非对我们这些象看小说一样,只是发挥一下想象力的人而言的。

        很简单,我们看的时候都不明白,都是要靠猜,还能说什么呢。

        参禅的人,常常是想先求个悟,再“悟后起修”,以为那样就不会走错路,就可以稳妥前进了。

        这样虽然未必是好高鹜远,却往往不容易脚踏实地,尤其是那些还是门外汉的,只看过一些公案,只看过文字记载的故事,没有或者有一星半点基础,却并不知道“言外之意”、“言外之用”的人,就以为自己已经“悟”了。

        然而,那个悟,岂是那么容易的?从古到今,有几个人“大彻大悟”了,又有几个人“小彻小悟”?

        如果你悟不了怎么办?悟错了怎么办?自以为到底了,其实还在半路怎么办?

      (这里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去参考“楞严经”里的五十阴魔,不过很难说那些以为自己悟了的人还会不会去读经。)

        如果你自以为是,却没有人告诉你真正的道理,怎么办?

        善知识难遇,好老师难寻,万一教你的人,告诉你你对不对的人,说错了怎么办?

        在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也没有办法找到好的老师请教和验证的时候,怎么办?

        别急,“我佛慈悲,普渡众生”——我们最大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替我们想好了,给我们准备好了办法。

        他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很多办法,本来是好意,却被很多人误会了,弄乱了。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那么多办法,本来只是告诉你多一些,让你自己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而不是说哪个对哪个错,哪个好哪个坏。

        只有哪个最合适,没有哪个最好。

        “我非一切人,何需一切法”。

        当然,无数方法里,也还是有所区别,有些方法,对大部分人来说,会更快一些,更稳妥一些。

        一切修行,都要以“福德”为基础,没有福德,别的就无从谈起。

        福德能保证你在正路上能走的稳当些,却不能保证你走的是正路,更不能保证你走的到目的地。

        当我们无法确认自己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是捷径之时,怎么才能安心修行?

        很多禅宗祖师,是拿命来赌的:就算是下地狱,我也要把这件事情搞明白,就算是错了,我也要走到底!

        连佛祖当年,也是发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找不到答案,我就不起来,死在这里了!

        我们有这么大的气魄吗?

        况且,我们还需要那么赌吗?

        释迦牟尼佛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请教了,没有人可以做老师了,自己又实在不明白,想要找出个答案来,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而我们有了他老人家做榜样,有了他的课堂笔记做教材,又有了无数的先行者做示范,干吗还要那么赌?好好的听从教导,走一条稳妥正确的路,岂非更好?!

        要是真的很不幸饿死在那里了,却什么也没学会,怎么办?或者不幸没找到答案却下了地狱,再也出不来了,怎么办?

        别以为自己运气就那么好,本事就那么大,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啊,只想着成功不想失败,那是虚伪的教育和骗术。

        只是走巧路,没有福田,没有愿力,万一参禅无得,岂不是惨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专门给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最好的一点,就是他给了我们最大的保险:不论我们有过什么过错,不论我们迷路到了多远,不论我们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让我们最终走回正路。

        佛给我们准备好了最稳妥的路线,告诉了我们保底的好方法,如果我们不能悟道,或者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走歪路,怎么样有个地方,让我们可以好好修行,又不至于只是修点福气,下辈子做个大富翁或者小国王,吃喝玩乐一辈子了事。

        这就是佛的慈悲,知道我们众生愚钝又贪心不足,又想省事又想多赚,于是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方法。

        禅宗加上了净土法门,修行之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修禅未果或者出了偏差,至少还有个阿弥陀佛给您兜着,只要您到时候求他老人家一下,说我能不能到您家里暂住几天,好好学习,您就接我过去吧,也别收什么暂住证了,他老人家慈悲为怀,就让您去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危险就不存在了,而是,只要你做好了准备,即使有那些危险,也可以在最后关头,使自己不至于没办法收场,借着慈悲为怀的阿弥陀佛老人家的劲儿,把自己给救了。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

    • 家园 这么好的帖子,要献花学习。
    • 家园 贾平凹的胡说

      见到贾平凹一篇文章里说:论起对佛经的理解来,常常比自己接触过的庙里的老和尚理解的深

      所以,谈禅,君子谦逊地说法那就是谈的是“野狐禅”。盖“野狐谈禅”几近于“胡说”了。

    •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十二)修行与密宗的基础

        修行的目的,就是找到生命的本原,自己控制自己的生命。

        真正的修行之路,并不好走,再把前面曾经摘录过达摩祖师对二祖神光说的那段话重复一遍:“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我们一般人可以反思一下的地方,“精勤”、“行”、“忍”、“小智”、“小德”、“轻心”、“慢心”。 

        当我们觉得自己明白什么、掌握什么、精通什么的时候,想想自己有没有为此付出了那些努力,有没有把想法和实际行动“知行合一”,有没有忍受忍耐过别人受不了的,你觉得自己是聪明?小智慧?还是大智慧?品德呢?小品德,还是大品德?敢不敢说自己拥有这些?有没有轻视的想法?以为那个东西就那么简单,自己琢磨一下,就“悟”了?以为自己真明白了真懂了?有没有自己觉得自己对了,就看不起别人了,看不起古人了,看不起别的修行人了?

        样样都做到了,也还只是基础而已,离上路子,还远着呢,更别说目标和结果了。

        重复一遍的意思,不是想吓唬谁,而是想强调一下,要有多大的勇气,和下多大的决心,才能接这个茬儿。接了这个茬儿,又要做多少的努力,才有可能有所收获——所以,寺庙里的大殿,都叫做“大雄宝殿”,不是大英雄,做不了这个事。

        禅宗里有句话叫“如刀锋上走冰凌上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微有所不慎,就可能丧身失命,坠入未知。

        所以,在密宗里,要先把你的身心都布施出去,才能开始修行——想修行?先把自己的身体当不是自己的,这个头脑思想也不是自己的,不然,没戏。

        修行这件事儿,就象那首歌唱的:“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当然,如果只是沐浴一下“阳光”,玩一下里面玄之又玄的东西,润色一下短暂的人生,让它多一些迷幻色彩,又不用吃迷幻药,也不用受苦去真正解决问题,那就没那么麻烦,也没那么危险——反正你就随波逐流,过一天算一天,晃到哪里算哪里罢了——“六道轮回”,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么?至于六道轮回有多苦,这个就不方便说太清楚了,浅了,容易被误会成迷信,深了,太吓人。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啊。

        然而,修禅,实在是太诱人的一件事,能搞明白生命和宇宙本源,能控制自己的生命,无疑是太巨大的诱惑。一悟之下,顿超三界,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对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一个在人类世界里经历了无数苦痛、无奈、折磨,而且可能永远无休止的那么苦难下去的人,就更不用提了。

        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呢?

        楞严经里大致的列出了五十阴魔,其实,岂止!——任意一点疏忽和变化,都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导致万劫不复,可以这么说,万里无一。“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鳞角”。——那怎么办?

        那么,怎么能在这么大的诱惑,和这么大的风险里,求一个尽量稳妥的解决方案呢?

        答案就在我们前面提到的,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的对答里。

        有句话叫:“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又有句话说:“真僧只说家常话”。

        家常话里往往最深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在意,轻轻放过。

        印光大师被称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面对被誉为“三百年来一人者”的弘一法师,不谈“妙有”,不谈“真空”,不谈那些玄之又玄的怎么听都不懂的深邃道理,只谈众所周知毫无玄妙可言的“念佛”,为什么?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这么难、这么危险的修行之路,怎么样才能走的稳妥些、安全些呢?

        按照通俗的说法,有些什么前提条件,才能走的通呢?

        两个字:福、慧。

        世间的洪福,出世的清福,世间的聪明,出世的智慧。

        常常看到现在的人用智慧来称呼生意人,只能无语,如果那也算智慧,古往今来的那些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老子等等,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智慧这词儿,还是用来称呼形而上比较好些。

        当然,在现在骄傲自豪不分,高贵与性感不分的时代,让人去区分这些,难度也大了些。

        话头回来。

        没有修福修慧的基础,修禅,那是空中楼阁——说到这里,想起了,这个成语也是出自佛经。

        禅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空啊有啊,就没事儿了。

        基础工作,一样也不能少。

        福怎么修?慧怎么修?

        修福的重点,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行善积德——呵呵,不是迷信哦,不信的话,你走走看!:)

        为什么我们总是心里不平,想修,总是不得力,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毛病,要不然有人骚扰,要不然自己静不下心——往往不是定力不够,不是功夫做的不足,不是苦头吃的不够,多半儿是福德不够。

        不舍得自己,不牺牲自己,不布施别人,没有行善的基础,没有德行的基础,想得心安,想有理得,那又是“颠倒梦想”,做梦也不可能。

        修慧的重点,就是法布施,一个人躲在小屋里贡高我慢,就是自己很牛,看不起所有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自己觉得自己不错,那没有用,要把自己的心得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好处,也明白你明白的道理。道理是大家的,不是你自己的,藏在心里,用来作为看不起别人的工具,想得到智慧,也是做梦。

        所以,佛法里常常提到“无我”,连我都看不开,看不破,舍不得,还能得个什么!

        

        现在比较流行密宗。

        佛早就说过,到了末法时代,最流行两种法门,一种是密宗,另一种就是净土宗。

        密宗的流行,原因很多,比较容易看到的原因,一则因为看起来神奇,现在这世道,都讲究外在的包装,那么外在内在看起来都很玄乎的密宗,自然就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何况还有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双修”欢喜佛。

        另外一个,密宗看起来不太枯燥,不要去学习那么多枯燥的基本道理,可以偷懒。请上师灌个顶,就解决很多问题,自己就省事了,老师教个密咒,有神奇的力量,念念,就如何如何,不用盘腿又疼又活受罪了。

        而且还标榜“即生成就”——这辈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多好啊!

        可是,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想一本万利,想一蹴而就,还是想占尽天下便宜?

        学佛人常常有的毛病,就是“偷心不死”。

        平常人窃名偷利,修行人偷什么?

        偷懒啊!

        真学密宗,想有成绩,比禅宗还苦——你不是想“即生成就”么?你想把很多辈子的事情一辈子解决,自己就要把许多辈子的苦一辈子全吃了——不吃苦的方法,不是假的,就是基本上就没什么大用处的。不信?先去看看“密勒日巴尊者传”,看看真正密宗有成就的大宗师,是怎么修行的。

        密宗的修行法门,是有比较快的效果,然而,并不见得稳妥,尤其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合格的上师在旁边看着,一点一点给你提点,和走钢丝差不多,随时有危险。念咒的方法如果不对,不相应,那也是事倍功半。

        和显宗的三皈依略有不同,密宗要多一个“上师”,因为密宗更多采用修身和观想为主,都是很微妙的方法,些许的差别,就是迥然不同的结果,需要老师随时在旁边指点迷津,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细心切实的教导,想求个真谛,或者不出问题,也是难上加难。

        当然,有大智慧大因缘的人除外。

        然而,这世界上有几个人有那样的因缘和智慧啊!

        据说,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密宗划时代人物宗喀巴大师,就是到了中阴身才成就的。

        我们何德何能,能做到隔阴不迷,有定力到中阴身成就?

        当然,现在的密宗法门,也根据时代和具体情况做了很多改变和改进,比如有些就是告诉你如何持咒,再加上一些观想和仪轨,深入的东西,和需要下死功夫的东西,都不讲,这也就基本上与显宗的修行方法换汤不换药了。

        其实,本来就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只是不了解内在规律的人,看起来有大不同而已。明眼人看来,禅宗就是大密宗,密宗也是大禅宗,一而二,二而一,殊途同归,同样,净土宗也是大禅宗、大密宗!归根到底都是一回事,就看你能不能看明白了。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说到底,都是那几招,无非在“眼耳鼻舌身意”上下功夫,能有多少花样——还真是有不少花样!能把你玩儿的团团转,头昏脑涨。外行欺负内行,实在是太容易了。

        你喜欢玩儿花样儿,自然就有人给你玩儿,玩儿来玩儿去,玩儿了谁呢?!

        那么,这么多的法门,这么多的危险,这么诱惑力的结果,怎么办?

      • 家园 写得非常好,

        知难行更难,其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其实这世间的大经大典大宗教大道理,讲的意思都差不多。淡淡微风兄不如多写一些,也是善举。借花献佛。

        • 家园 多谢虎兄谬赞,愧不敢当。

          万法归一,确实大家都差不多。

          写这些,也是希望大家能多明白一些原理,少被那些江湖骗子和被自己欺骗。看那么多人稀里糊涂的被那么简单的伎俩骗的团团转,实在是不忍心,唉。

      • 家园 俺天天在股市中修行,苦啊。。。。。。五毒焚心

        昬:栖栖遑遑上床来

        晨:战战兢兢下地去

        每日功课做不完

        何处得自由,何处得安心?

        偷懒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心,不偷懒又太苦。茫茫然无尽头。

        多少次悟到未证到,方体味证到何其难。

        呵呵,俺的修行就两句:认真做,切实行。

        实证贴

        http://www.talkcc.org/article/1489447

        善知识有空指点一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