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汇报】说说关于“骑兵系列”的事 -- 王外马甲

共:💬135 🌺50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铁道游击队中也有两个“日本八路”

          这一段,小说里没写,电视剧里也没写,但却是真实的历史。铁道游击队微山湖突围,这两个“日本八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摘如下:

          在铁道游击队英勇抗战的历史上,曾经有两名日本人参与了这场反侵略的战斗,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据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介绍,1942年6月,日伪军3000多人包围微山岛,并配备了炮兵、骑兵、橡皮船等。此时微山湖区包括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等队伍约1000多人。敌众我寡,并对我形成合围之势。战斗在夜里11点打响,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我方已牺牲百余人,突围势在必行。

            关键时刻,岛上队员穿起早已准备好的日军服装,化装成日军,然后由参加反战同盟的日本人田村伸树、小山口与日军用旗语联系妥当后,最后一起从敌人的鼻子底下安全突围。

           铁道游击队研究专家、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陈玉中说:“在铁道游击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两名日本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村伸树和小山口原是侵华日军中的普通士兵,1940年9月被铁道游击队俘虏。起初,两人非常顽固,企图自杀。后来在铁道游击队的真诚感召下,他们逐渐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并主动参加了当时的“鲁南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后来鲁南军区为加强铁道游击队对日军的政治攻势,正式派遣这两名日本人加入铁道游击队工作,成为铁道游击队特殊的队员。

            85岁的铁道游击队指导员张静波回忆说,田村伸树和小山口两人会讲汉语,并带有浓厚的鲁南口音。两人入队后,受到了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大队长刘金山等人的热情关怀与支持,很快适应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他们运用日语特长,写标语、印传单,对敌据点喊话、瓦解日军,使许多日伪据点丧失了战斗能力和热情。

           1946年,这两名队员离开了铁道游击队。在几年共同战斗生活的历程中,两名队员和铁道游击队这个集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曾转业在沈阳工作。1958年,小山口回到日本。4年后,田村伸树也回到了日本,并于上世纪80年代末离职退休。

           1991年,田村伸树还给刘金山写信说:“感谢你们把我这个幼稚的外国人放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洪流中去锻炼,改造我的人生观,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兄弟个人的观点是:改编“骑兵系列”(也包括今后改编其他系列),应该竭尽一切可能,做到真实、有出处、不瞎编。也就是说(马甲也是这样说的),一切人物、细节都有历史根据,或者根据历史事实来改编。即使加上女性,也是有历史人物作为原型。抗日战争时期,女抗日英雄何其多也,其中也包括没有名的农村妇女。马甲在“骑兵”系列中描写的刘大爷的堂姐和冯姐,难道不感人吗?

          问题其实就在这里,即便完全是真实的史实,也有一个取舍问题。哪些取,哪些舍,就是各有所好的事了。

          男观众最好是“一打到底”,像《兄弟连》那样。这我就的老老实实地承认,目前大陆的电视市场,从体制到艺术水平,都是达不倒的。

          女观众可能会觉得多些生活会好看。其实骑兵系列里有很多真实的骑兵生活,比如扭秧歌。

          电视台的购片人呢?他们通常会根据过去的经验看问题。新《铁道游击队》在国内收视算很高的,是05年抗战题材地方台收视率第一,在有些省台(如山东)是年度收视第一。

          投资方呢?

          等等。现在咱们还真的不敢说,“骑兵”系列一定能投拍。我说过,因为难度太大了。如果“做成系列剧,每集一个战斗故事,还原历史,拍成《兄弟连》那样”,说实在的,这也是兄弟的最爱。不过可能就不是兄弟这辈子能看见的了。

          兄弟敢说得只是,我和马甲会尽力的,用到的每个故事都是历史的真实。至少在目前完成大纲里是如此。

          • 家园 你信不信,其实可能真正爱看爱情戏的,是男观众

            可能俺混的小论坛的影响,女性给俺的感觉其实不喜欢电视剧中的爱情戏,女性角色全扫清对女性也无所谓似的。

            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爱情戏其实只是满足了男性的虚荣感,但对于女性来说,反而是一种腐朽的,不尊重女性的形式吧。

            而对于某些女性至上的戏,由于大陆女性又普遍受过唯物教育,反而又不太相信。

          • 家园 日本人也可以写。

              比如说骑兵团好不容易抓个死硬的俘虏,绑送到后方,过一两年回来个日本八路。

              同时也可套拍个日本八路的系列剧,一组镜头两边用,这是有先例的。

          • 家园 “每集一个战斗故事”不可能

            “做成系列剧,每集一个战斗故事,还原历史,拍成《兄弟连》那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说《兄弟连》是指的它的那种纪实的风格。

            “骑兵”系列与《兄弟连》故事的性质就不同。《兄弟连》是纯军事的,讲的就是打仗,而且没有几集,但也不是一打到底的。一打到底会引起观众视觉疲劳的。

            “骑兵”系列应该有几十集吧。真正的骑兵战斗的大场面应该没有几场,这种大场面现在应该能由电脑特技做出效果来吧,一般场景几匹或十几匹马就行了,所以所需投资不一定很大。

            “骑兵”系列应该是《兄弟连》加上《编辑部的故事》的风格吧。几个固定的主角,流动的配角,每一集或几集转换一个主题,比如说,“生活的无奈”(堂姐的故事),“生存”(“乡亲们,一定要活下去呀”),“军民鱼水情”(扭秧哥),“担架队”(割电线的。。),“战利品”(新兵抓俘捞过界),“打顽”等等。每一个主题都能引起观众联想、回味。

            大家反感的不是女人,应该是不分时间场合的乱爱乱啃。

            “打顽”不应该是禁区,毕竟,共产党是赢家,不要看网上那几个国军后裔叫的响亮,胡哥与连哥也抱在一起了,大部分观众对那段历史心中还是有杆称的。按姜文对《芙榕镇》的说法:右派是一小撮,不怕一小撮右派对《芙榕镇》不满,伤了这部分人的心就伤了吧。

            市场的问题,有无可能打进中东阿拉伯市场?那可都是有钱的主儿。黎南部,巴勒斯坦,伊拉克,与我们的抗战有相似之处。敌、伪、顽,我们的抗战有的,现今的中东也都有,应该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共鸣的。如果瞄着阿拉伯市场,是否要让骑兵团与马本斋的回民支队亲近亲近?

            不过,往里面塞的东西太多了,那不就成了另一个《亮剑》了?《亮剑》中的情节也都是有历史事件影子的。

    • 家园 同喜,并呼唤马甲版的小白鸽

      骑兵也是人,适当加点儿女情长的戏份,可以让作品更人性化,加强人物的真实感,也更迎合大众口味吧。。。期待作品问世

    • 家园 这个电视剧,看着肯定过瘾。小花一朵,献给员外。

      我倒是认同有个女人 - 既要写实,也要适当的媚一下俗嘛。

      能不能搞个陈大脚那样的犟角色

      先当大户人家童养媳,人家对她还挺好。

      骑兵团来了,她给喂马,非要跟着走。女扮男装也可考虑。

      骑兵团不要,经过三番几次转折,先是炊事班,喂马也喂人。

      一次危急时刻,居然误打误撞,参加了战斗,还起了关键作用。

      后来客串通讯员,终于有了自己的马。得意非凡。

      后来成了英雄排长,爱上了刘大爷。傻大刘居然不知道。

      抗日快结束时,由于乐观大意,不应该地牺牲于日军的反扑。

      不过,这个安排太俗。

      只当抛个砖头,期望能引个玉什么的吧!

    • 家园 期待ing
    • 家园 拍成男人戏就行了

      战争本来就是让女人走开的嘛,何必弄点没有必要的卿卿我我。最恨国产电视剧情节拖沓,生搬硬凑,不知所云,还谓之市场需求。不过中国目前也许找不出能拍出兄弟连的导演来。建议编剧先看十遍兄弟连,消化吸收了,再来动笔写剧本。

      PS:还有这类题材中的说教意味最好也没有才好。

    • 家园 呱叽呱叽,河里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 家园 我也来支持一下,最讨厌辫子戏

      希望能看到真正反映历史的好连续剧。

    • 家园 无产阶级早日占领资产阶级舞台,把辫子太监戏驱逐出去

      最好能改成模拟型游戏,俺看这个成长逐渐强大的过程是个经典的角色扮演SLG型游戏啊!!!!

    • 家园 没见《兄弟连》里硬加个女兵啊,何必媚俗呢

      编剧是喝多了还是欠了那些什么女的债要骑兵团来还啊

      格影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