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考证 -- 大厨

共:💬6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考证

    西西河里牛人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西西河里灌水,难免要在水桶上写个"小心地雷",盖一不小心,说不得就被哪行里的老大觑见了破绽,好一点须脸面上有一点难看,重一点怕就要被捉去打屁屁,套用杨子荣的话:讲家史碰上了舅姥爷,想泡妞儿撞见了小姨子.

    然而,想想自己当初,看见本儿"揭密"就好象发现了历史,听见句新鲜的就以为找到了真理,学了两句鸟语就以为有了文化,PLMM给个笑脸就以为人家有意思.

    不过,人性也许本来如此,话说当年,一位领导讲话,批评一些同志自身或者小集团内部护短,不由用了句俗话:"啊, 俗话说, 有疤的护疤, 有---" 这就有不下去了,盖这下句当是"有秃的护秃", 而这位领导恰恰是个有名的不毛之地," 啊, 有----, 有什么的护什么." 台下一众当场晕倒.

    当年有位老先生,姓楚名溪春,这名字可能不少人不熟悉,然而说"三.一八惨案",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倘若还不开窍,那么一提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大家就全都知道了,也不知道上海搞教科书的那些人把这篇文章删了没有.这位楚老先生就是当初"十三个高干,哄着一个老汉"的阎锡山的十三高干之一,而且,还是当初"三.一八"时候段执政府的卫队旅旅长,也有说是卫队队长的.

    偶尔读到楚老先生当初的回忆文章,谈到"三.一八"惨案,说是当时实际是个误会,下命令开枪的军官后来被叫去盘问时不知所措,原因是当时他下的命令是朝天开枪,却被士兵理解成朝人群开枪,酿成如此惨案.读到此处,出于小知识分子的本性,不由扼腕而叹---可惜. 然而,当初这文章出来以后, 很快就有人回应了:"你TMD扯淡---当然,人家是知识分子,话说的没这么糙,不过实际上也就是这意思---我当初就是请愿的学生,枪一响我们就到处逃命,眼见有被追着打的,好不容易逃到一处院落,藏在墙下,耳听着有哨子声响,哨子吹了三遍,枪声响了三轮. 这要是误会,有这么误会的吗? 况且,你说次日看到有十来具棺材,可我们去认人的时候至少有三十具,你不会连这么个数都数错吧?"

    于是,俺终于理解了"有什么的护什么."

    不过,还有更有趣的,著名的军统大特务沈醉在回忆录中谈及淞沪抗战,说起国军某旅长叫王庚的,"因为与当时上海有名的红舞女陆小曼闹恋爱,亏空无数, 最后偷了军用地图去投敌." 老沈搞了一辈子情报,这次这个情报怕是大大的有问题,因为不久就有人出来了,出来的不是别人, 正是陆女士本人. 陆女士严肃指出"这位王庚是我的前夫,我们早已离异,而且那时我卧病在床,哪里来的什么红舞女,什么闹恋爱.至于王庚,这位出身西点的炮兵专家(还好, 看来出身西点的中国人不止一个),本是去找同为西点同学的美国使馆某武官讨教战术,由于高度近视加上为人大意,别人搬家了还不知道,误入日本人机构,被人追捕,情急中把随身皮包托于巡捕房华捕,还算是挽救了机密情报,哪里谈得上投敌?" 不过,陆女士也端的机警,最后又说"这些事情都是俺娘告诉俺的,因为俺娘一向喜爱王庚."

    于是,俺的心灵又蒙受了一次自我否定----你咋就这么轻信捏?

    后来,俺再想说点什么话,有时候即使是自己专业的,或者行业的, 由不得也要多想想, 多看看,别一屁股先坐过去.

    不过,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俺实在是没办法再同意了----"我们只能多做考证,又不能发古人于地下,即使你发之于地下,他也不一定说实话."

    想想大约也是,<<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古往今来称颂为纪实,不过倘若将司马公请来问他:"别人割你小JJ时候疼不疼?" 老先生怕也摸摸下巴,尖着嗓子说:"妈了个巴子,那算个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理解.昨晚看到不知道谁转贴的&lt;今生今世&gt;

      郁闷了一下, 后来翻出了旧文回了过去.

      现在好好祈祷, 祈祷下周开会不用遇到那个讨厌的教授助手, 不想今年因为同一个问题和她吵.毕竟人家年纪比我大, 虽然拿了美国身份, 但是骨子里面外人看来也就是你们中国人之间怎么怎么的..........

    • 家园 我们连今天发生的事情都不太清楚,何谈很多年前……
    • 家园 想起一句话

      高中的数学老师是位脸上凸凹不平的老先生。俺那里喜欢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以代替“谁谁谁......".老先生恰好姓王,每次老先生说到“张三,李四”就大住。然后我们就在下面接:“王二麻子......"。虽然声音很小,可他总是能听见,老先生不乐意。

    • 家园 同意:回忆录是拿来当小说看的

      比较纪实一点的小说而已。

    • 家园 花!说得好!

      回忆录这东西,哎,有时候问题实在不少。前不久和一位老兄聊天说到中印战争,那位就一口咬定离新德里多近多近-------仔细一问,原来是听他家邻居(一位参战老兵)说的。

      倒不一定是当事人自己有意怎么样,好多事年代久远,记错了,那也是难免的啊。

      特别是回忆录写作的时候,如果受到某种政治环境政治气氛的影响,那就更有可能失真了。

      所以一定要比照多方纪录,有可能的话要找来原始物证,才可能离真相更近一点(也仅仅是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