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老坑】屋场琐事(十八) -- 冰冷雨天

共:💬196 🌺6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坑】屋场琐事(十八)

    屋场琐事(一)-(十一)

    屋场琐事(十二)-(十七)

    首先,打平伙是乱哄哄的,没有个长幼尊序。而今天是分男女老幼分开来坐的,第二没声音,很静,静的很恐怖。

    公老师,阿三和小老冰被带到了妇女的桌子上。小老冰当时人还小,不知道男女有别,没反应过来。阿三的神态好像在进行扫描,一下子目光就在女知青的方向停住了,好像在估算能不能挤到那儿去。一会儿计算完成,拉了拉小老冰:“走,去那儿”。

    就在这时,公老师铁青着脸对民兵连长吼上了:“为什么不要我们上桌?”

    民兵连长很尴尬地说:“哪里不是吃吗?和女人在一起吃,不是还可以多吃点吗?”

    “我不,我告诉你不要看不起工作队。我要上你那一桌。”

    “莫来,你就在那里吃嘛。”

    “为什么不让我去你们那里?”

    小老冰在为公老师纳闷,平时挺随和的一个人,今天是怎么了?非得和大队干部一起吃。就在这时,公老师又说出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来:“你们的肉里面放了朱砂,是不是?”

    小老冰虽然孤陋寡闻,听到这句话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老俵们这时要去搏命去。赣北农村地方传说人吃了朱砂就不怕死,所以凡是械斗之类的博命事件,先喝博命酒,这喝了就不知道还回得来回不来了。凡是人都想回来是不是?于是就在肉里面放上朱砂,断了你想回来的想法。

    民兵连长一脸通红:“莫乱哇(别胡说),我做么事要放朱砂?”

    “就是在问你作么事要放朱砂!”

    “我讲了里头没有朱砂。”

    “没有朱砂今天的肉里面为什么放酱油?”

    小老冰一下子明白了公老师为什么知道了肉里有朱砂。为了盖掉朱砂的颜色和气味,用加酱油红烧的方法。但是那年月一毛八一斤的酱油对于农民来说是奢侈品,家境好的,农忙时吃上一口酱油“补养补养”。家境差的就只能听听酱油是怎么怎么的好吃了。怎么怎么的补养了。食油就更加不用提了,那年月上海北京人一个月能吃5两油,除此之外的中国城里人理论上能吃4两油,但没有保证。辽宁的陈锡联上将有件马甲叫做“陈三两”,就是他的子民不知被他怎么弄的比其他地方少了25%,每月只有了三两油吃。到现在老冰每当吃到“水煮鱼”时就想到“陈三两”。

    后来听公老师说,他们那年月武斗时也吃过朱砂,所以一看到肉里放酱油就起了疑心。加上不让工作队上桌吃饭,想到这几天和浙江移民在干架,这是博命酒无疑了。

    这时候有人大喊:“胡部长来了”,那个圩子在鄱阳湖边上,周围没有山,看得很远。远远望去胡部长骑着自行车,手上提着一支20响驳壳枪。后面还跟着两位公社干部,背着花机关枪。

    民兵连长高喊一声:“走,打狗戳的浙江佬去!”,顿时群情激奋,大家一下子全向浙江移民的方向冲了过去。

    浙江移民呢,早就严阵以待了。双方一接近,也没排阵势,也没读战书,就打了起来。

    胡部长赶到了,哇哇大喊:“不准打,不准打,要文斗不要武斗”,根本就没人理他——不能理,一分心就被人打了,那一扁担上去可是真家伙,不被打死也会被打残的。

    胡部长一抬手,“啪啪啪”朝天就是一梭子。人们一惊,这才停了下来。

    胡部长三人走到人群中间:“小丁,小赵,看好了,有谁再往前走就打他个狗戳的”,一边说着话一边又往驳壳枪里压子弹。压完了又喊了一声:“党员全出来。”

    两边陆陆续续出来了十几个人。

    “戳你娘的,老子喊一二三,不跟老子回去现在就开除你们党籍,一。。。。。。”

    只见这十几个人顿时飞也似的分别往自己屋场跑了回去。胡部长又对剩下来不知所措的人吼道:“还呆在这里发瘟啊,回去!”,共产党员都是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党员都已经走了,剩下的被胡部长这一吼,也就拖着自己的兵器往回走。还有几个不服的,看看两长一短大长着嘴的家伙,想想大概讲理讲不过这三根东西,也就只能回家了。这时候来支援的其他大队的民兵也来了,从县城方面来的据说二十几里路是跑过来的县中队也赶到了。一场已经开始了的械斗被阻止了。

    胡部长后来说,那鬼地方的人械斗有瘾。共产党来了,“支部建在连上”这才没有了械斗,但是那年怎么看怎么危险,所以干脆就让胡部长这位干过志愿军的来蹲点。接到报告后,胡部长来不及等其他大队的支援民兵,自己带了两个人,用上公社全部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三辆自行车就来了。

    小老冰问过胡部长,你真会开枪?回答是,真打。

    “一打肯定死人,一死人肯定枪毙老子。老子不开火才怪,戳你娘要死一路死。”

    械斗平息了,县里公社全来人处理水的问题。打架的事没人过问,因为除了几个人轻伤以外没死人,一扯起来反而麻烦。而小老冰们因为身在其中居然不知道要打架,说明工作十分不力,统统被遣返回家。公老师是早就盼着回家了。阿三倒恋恋不舍,好像在不同地方流过几次眼泪以后也只能断肠回去了。

    小老冰嘛就回周家屋场,又赶上一场争斗。

    关键词(Tags): #屋场琐事#械斗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留个标记^^
    • 家园 二两还是三两?

      这个么,我没经历过,但是听我娘骂过。

      辽宁省是工业省份,重工业基地,城市人口多,粮油副食什么的就很难做到本地供应,自给自足了。但是陈锡联上任后喊口号,说是坚决克服困难,不向中央伸手啥的,于是每人每月定量供应二两油。这件事情我印象很深,大约不会错吧。

      对了,那时我妈在沈阳当工人,不知道会不会是地区差异,省会的人民再额外多克服点困难,所以就再扣掉一两?

    • 家园 【原创】屋场琐事(三十•完)

      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说,周主任是个好人。

      但有时候好人也会做不好的事。

      小董没有去北京复试的原因在周主任那儿。

      小董在华东区复试以后,就一直在等去北京复试的通知。但到了一月底通知还迟迟不来,小董只好写信去中央音乐学院问。小老冰们在的是个偏僻地方,不通汽车,要么从县城步行要么坐隔天一班的机帆船。邮递员送报纸取信是一星期两次,因此为了快一点,小董不得不自己跑到县城去寄信。

      后来回信来了,小董也昏了过去。回信的内容是:由于小董没有届时参加复试,所以学校认为小董放弃了复试。用体育竞赛的术语就是弃权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小董的复试通知早就到了公社,不知怎么的被偶尔在场的周主任看到了。那天周主任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突然对“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央”两个字着了迷:“嗯,小董这个资本家的儿子也能去中央?开什么政治玩笑。我们不唯成分论,但还是有成分论的。”,就这样把那份复试通知给扣下来了!

      这边小董还在日日盼,天天望呢。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件事太荒唐,可是这件事最荒唐的不是在这件事本身,而是在那个时代这件事只是半荒唐的!周主任所干的在当时只是被人觉得做得过分了些,受不受小董自有中央音乐学院作决定,周主任未免有点越俎代庖。但在1978年初的中国,你还真不能说周主任全错!所以中央音乐学院也不可能去过问这件事,再加上当时不可能有人想到能不能和学校交涉一下再给小董一次机会。

      所以小董大病了一场。小董只能怨自己命苦。为什么当时不肯降格去考上海音乐学院,为什么不每天去公社看信,当时如果自己在场就能说清楚。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命苦。

      小董的苦命,还没有完。

      如果事情只是到此为止,那么完全可以相信小董还可以拼一把78届,反正77和78也就只差半年。但是命运女神这时又对小董恶作剧似的微笑了一下。

      有个文革名词叫“解放”,别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那个“解放”混同起来。文革的那个解放的意思是说被打倒了的那些领导干部们没事了,又可以官复原位了。那时候的领导们都有一个“被解放”的过程。

      文革中“解放”得最晚的省委书记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谁?他的罪名是叛徒。那属于个“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的罪名。方志纯最大的罪过是讨错了老婆——“半太子”毛远新管方志纯的老婆叫娘。于是御弟被出卖的嫌疑你不背谁来背,你说方志纯有多么糊涂,也不知道这省委书记是怎么混上去的。

      但这时先帝爷也驾了崩,方书记也就被“解放”了。谁知道这八杆子打不着的解放让小董又走了一次背字,这就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朱旦华是宁波人,小董是她的什么亲戚。原来这是小董的一个弱项,但现在方书记解放了,有人就要赶紧拿着这点做文章了,小董就立即被安排了工作。原来是连“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也不能去的小董,这时刚被人们发现原来是很值得信任的好同志,“全是四人帮害死人”,给赶紧送进了一家军工厂。

      小董这时也是心灰意懒,放弃了对声乐的追求,进了工厂当普工。每当老冰看到中央音乐学院77届声乐专业的名字时,总会想起小董那浑厚的男中音,本来小董的名字也应该在他们之中的。造化弄人啊。

      小董的命苦还没有结束,马上接着来的是知青返城。可这时的小董已经有了正式工作,又属于可以返城的对象之外。不然小董要是回了上海,还有可能在声乐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可是在赣北的山沟里,除了对着山沟和山风比比共鸣,音量什么的,一条原来就受过专业训练的好嗓子就这样废掉了。

      周主任,现在是一家很可观的家禽加工业企业的老板。去年还对老冰说过他对不起小董,如果能见到小董,一定会当面道歉。但小董离开屋场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小老冰以后还回过几次周家屋场,那是老冰生活中的一部分。小老冰在周家屋场呆了也就三年多一点,但那三年就让老冰在思想上成了一个农民。老冰自认为知道中国农民的艰辛,他们付出的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要求,我们都欠了他们。经常有人被称作“中国的脊梁”,但老冰认为只有农民才能被称作“脊梁”,要知道如果没有了他们,大地就不能被称作“母亲”。

      老冰坚信只有农民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国家富强。

      希望那一天会尽快到来。

      关键词(Tags): #屋场琐事#中国农民元宝推荐:夏翁,夏翁,水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