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仅次于中国 印度第三季经济增9.2%胜预期

      【星岛网讯】印度第三季经济增长出乎意料达9.2%,胜过巿场预期,主要受惠消费活跃和政府开支扩大,促使印度央行明年初再度加息,以抑通胀势头。

        据悉,印度经济在过去七季里,有六个季度增长均超越8%,最新一季(即今年第三季)录得9.2%,高过巿场预期的8.9%,亦为欧元区经济增长2.6%的三倍有多,但仍仅次于中国同期增长10.4%。

        据《大公报》报道,印度国民收入不断增长,汽车、手机和房屋的消费随之飙升,带动银行贷款几乎创纪录新高,各大企业亦加大产能,促进通胀升温。事实上,当地计算机软件业和客户服务中心近年发展蓬勃,为3500万名中产人士带来收入。而农业生产呈两年以来最快增速,为6500万名农民提升生活水平。

        据统计,印度人均收入在过去九年急增一倍,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家庭数目按年增长逾20%,连带商业银行贷款表现超卓,过去三年亦剧增一倍。摩根大通驻新加坡经济师马里克表示,借贷需求无疑是相当大,但目前印度经济面对的最大风险,却是银行借贷增长步伐过急,相信未来的贷币政策会继续收紧银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报告指出,印度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印度央行行长雷迪本周曾表示明年初会加息,因此面对上季经济增长数据强劲,或使央行赶于1月底议息时采取加息行动。

        印度基准批发价格通胀指数在上月第二周维持于5.29%,仍高于当地政府可容忍水平的4%。当地企业如当地最大家品生产商印度利华调升肥皂和牙膏的售价,制造业通胀指数升上一年半最高位的4.59%。

        印度第二大车厂Bajaj Auto主席巴贾认为,内部庞大的需求固然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其中一大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政府的基建开支增加。

        据悉,全球最大车厂通用汽车、欧洲第二大石油公司荷兰皇家蚬壳等多个企业都觊觎印度巿场,据财长奇丹巴拉姆的资料,自2004年5月以来,海外企业为满足印度需求上升,在当地增设近3000家工厂,业务扩展项目价值接近210亿美元,促使政府增加基建以作配合,当中以钢铁、水泥和电力的需求最是殷切。

        位于孟买的水泥商会主席Sanjay Ladiwala表示,水泥价格创纪录新高,预期在需求上升下,水泥价格会继续扬升。他续称,水泥商的产能正在加大,只是还未来得及宣布而已。

        汇丰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师沃兹弗德指出,印度内部需求强劲显然引致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亦带起入口货品锐增。当地贸易赤字在今年首十个月增至4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急升逾20%。

        但另方面,由于印度小麦农业增加种植,提升全球供应量,并使小麦价格上月降至十年最低位。业界和分析员最新预测,印度小麦产量今年势创纪录新高,料升达8000万公吨,可望日后停止小麦入口.

      • 家园 加一句,其通胀率超过5%。而且。。。。

        而且很多公司超过其经济产能,估计短期CPI还会进一步上升吧。

        • 家园 印度在追赶中国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与中国同质问题

          而且存在这些问题物质保障基础尤其是支持继续增长的基础设施底子是不一样的.

          >>>>>>>>>>>>>>>>>>>>

          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马里克表示,印度经济目前最大的风险是银行放款速度过快,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

          印度11月第二周的基准通胀率为5.29%,超过政府所能“容忍”的4%上限。制造业通货膨胀率升至4.59%,是一年半来最高水平。

          印度央行此前已三次加息,市场普遍预计,在通胀趋于抬头的情况下,央行可能在1月30日的下次货币政策会议商再度加息,为一年内第四次。

          专家指出,在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增长势头可谓直逼中国,但在保持强势增长的同时,印度经济也存在一些隐忧。

          上海社科院APEC研究中心主任蔡鹏鸿对记者说,中国增长率尽管在10%以上,但经济过热控制得较好。相比之下,印度物价指数达到7%,高于中国,亚洲平均通胀率也不过2.5%。

          一家印度经济研究机构最近发表的报告称,到2007年3月的财政年度结束之际,投资额将在印度GDP总量的38%到42%之间。这一增长速度将使印度经济增长可能维持在9%到10%的水平上。

          蔡鹏鸿表示,除了投资拉动外,印度的产能利用率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据印度全国应用经济研究委员最近对全国600家公司所作的调研,现在是印度企业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由于开工率高,出现了熟练劳动力短缺、工资飙升现象。

      • 家园 印度吧里印度中国经济讨论

        建议葡萄到印度吧看看,最近(今天)突然来了很多高手,留学的,对中国印度经济分析的相当到位。例如:印度现在是打肿脸重胖子,想利用这一轮世界的经济景气再努力延长些自己国内的繁荣周期。但是已经到了相当瓶颈的阶段,例如:通货膨胀达到了7%!资本市场膨胀到已经很大的泡沫,(股市,楼市涨了N倍)、而工业生产出现急度紧张的情况,资源、电力、交通都到了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的程度!就像长跑,如果跑得过快一段时间后就会不适,再不慢下来就有可能猝死——这同样适合中国,不过中国增张潜力(长跑潜力)通过不断加大各行各业的投入、制度的改革、教育投入等达到了10.5%——所以第二季度11.3%的增张被中央降下来了——而印度却只有6%左右,很难保证其持续的高速运转。

           现在的印度和80年代的中国很像,就是处于短缺经济的阶段,即总物质供给少于总需求(中国96年以后转入到需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一旦供给跟上来,就会爆发巨大的需求,就像中国80年代的的抢购风,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本来就短缺的供应更加的困难,从而导至生产、运输、能源的全面紧张,从而导至物价飞速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直至不能承受的地步,最后就是经济硬着陆。不过比起中国80年代动着15%以上的增张率,印度还嫩了点。

           呵何看导别人重走了我们以前的路而没有吸取教训,心理真的是偷着乐,当然这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印度想与中国进行的对抗。但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管理国家而不是斤斤计较眼前的一点小利益。

           我们中国在这点就做的较好,如果国家不管制,最近几年经济增张可能在3-5年内就轻易的达到15%,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拼命的调控,力图使增张保持在潜在增张区间之中。 (222.66.188,他是留学生,非常动经济,从他的文章看出)

          ---------------------------

        楼上,哲学是哲学。

           但是社会是社会,社会是有正确和错误看法之分的,是有进步和保守之分的,而这是我们治理这个社会的前提和最终目的。

           社会的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太解读,理想的方法是绝对不存在的,所以社会不可能像诗人想象的那般完美的实现,就这个例子来说,社会不可能如此浪漫:把搞金牌的钱投入医疗、教育、住房——因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群的聚集体,人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换言之体育或金牌同样是很大一部分人幸福的源泉之一(注意我说的是之一),就目前我国社会来看是绝大部分人幸福的源泉之一,即绝大部分人会因为这方面成绩的提高或优秀而感到幸福和块乐,所以我相信你说的原话:“中国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为了争金牌第一投入如此巨大,值得吗?我只想问:拿到了又怎样?中国男足进了世界杯,除了换来"进过世界杯"这样的虚名外,你得到了什么? ”——我认为出发点没有错,就是太偏激,带有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当然一个善意的提醒对社会是有好处的,但是有时候是行不通的!

          

           有这么多爱国人士在想着国家,在为国家谋划着治理方法,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但是历史一次一次的反复证明着,治理国家需要的政治人才而不是哲人(孔子、柏拉图……),而政治人物需要的是务实的态度和灵活的手法——这正是目前所做的。

           很民众不了解中国的改革,但是改革无处不在,首先要了解目前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这要求青年们要大量的阅历生活和社会而不是在网络上获得的第二手的资料防止出现不能“知己”的情况。比如,现在汹涌澎湃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点也不输与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政府非常低调,公众多不知情。比如,公众有人了解WTO吗?知道为什么政府要默默接受了很多中国特别条款(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条款),而委屈也要进入wto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如果阅读了wto原文就知道了:这哪里是一个经济条款啊,几千条条款几乎99.9%都是在讲怎么约束政府怎么去改革你的政治体制的东西!!!那么这么一看就豁然开朗了,任何改革必然遇到无数阻力,特别是既得利益者,怎么办?内力不够,就借助于外力,改革开发就是这样,但是98年后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再不改革就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就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了,怎么办?所以有了WTO的第二此改革开放,结果就是这5年飞速的发展,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政治体制的大改革(注意不是政治制度),这5年的改革比以往20年的总和还要大!仔细作模作模就可以体察。但是改革还没有完成,还要多久呢?根据WTO条款是2016年,而我们自己的保守估计2020年(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达到了WTO后的政府会到什么的一个情况呢?应该说是非常的像美国(当然了,WTO对政府的规范就是以美国为模版,美国起草的嘛!),即服务型政府,而您现在遇到的很多疑惑和疑虑,到时候就不会再存在了(当然新的会出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一大优势就是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和研究(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模仿),而后发优势就是很多先发的国家的弯路我们可以避免。

           那我们究竟做得怎样?以世界发展中国家得水平来看,应该是一个奇迹!非常得了不起(不是自吹,仔细研究亚非拉可以看到这点)。但是以欧美标准来看还做得不够。而以我们中国得标准来看,那是远远的不够,因为以中国曾经在世界上得地位来看(汉代的军力;唐代的富裕和清廉--农民穿丝绸耕地、全国没有一个贪官,好几个大官甚至饿死;宋代的科技和经济)。所以,以上得这些都是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写了这么多字的动力

          222.66.188

        ---------------------

         to 郊外蜜蜂 :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性泛滥只是其中次要的因素。因为全球流动资本泛滥同样影响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大国。但是比较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还是很低的,尤其是中国几乎是零通胀。印度的通胀关键还是应当从供不应求这个基本面来分析。尤其是中国向世界输出通缩实现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考虑。

          

           印度对外资和外贸有着非常多的限制,其保守的政策导致了人民潜在的消费无法满足,而自身的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加之巨额实物外贸逆差的才出现泛滥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产生的通货膨胀。本来印度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国际贸易来减小通胀,但是印度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限制政策使解决通胀无能为力!

          

          印度向中国开放的商品目录不过几百个,在印度举办的中国商品展几乎成了抢购展说明了中国商品在印度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但是贸易壁垒更多有竞争优势的中国商品无法销售到印度,而世界其它国家无力向印度这样大的市场提供比中国更有价格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日用商品的。而印度经济增长激发的乐观消费欲望注定困扰着印度的工业生产,其制造业受到的发展瓶颈短期内难以解决,同时也无力与中国进行竞争。可以这样说,印度经济愈发展,其通货膨胀率就愈飘高。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困扰着印度,封闭发展本国企业无竞争优势,曾经的拉美模式已经是个教训,拉美的进口替代政策在面临产业升级时缺少技术储备和国际竞争力一败涂地,印度的封闭发展照样造就不了世界级的工业企业。同时深度压抑的消费需求一旦解放,印度财富外流更加打击民族市场。中国的发展是踩在前辈勒紧裤腰带死干出来的,印度的技术工人储备和基础设施完全无法比拟中国。全球化需求欧美会竭力撞开壁垒要求印度开放市场,中国届时只要跟进就能事半功倍!

          

          印度玩高端金融服务业来提升经济增长实在是万不得以的做法,因为印度从国有经济的萎缩和私有经济的全球扩张上来看,其财富在世界资本循环体系中处于逆输出的局面国家已经无力扭转,以金融自由出卖国家命脉换取短暂的辉煌注定是不能持久的!( 蓝眼圈baba变)

          http://post.baidu.com/f?kz=151810417(原帖)

          http://post.baidu.com/f?kz=151703079(原帖)

        关键词(Tags): #印度中国
    • 家园 【文摘】世界谷物供求报告预计:国际粮价仍将高位运行

      世界谷物供求报告预计:国际粮价仍将高位运行

      http://intl.ce.cn/gjjr/zxdt/200611/30/t20061130_9635080.shtml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农业部等发布的世界谷物供求报告预计2006/07年度产量和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攀升较快,特别是9、10两个月上涨明显。从近期情况看,国际市场主要国家小麦(1792,-16,-0.88%)、大米价格稳中有降,玉米(1596,-9,-0.56%)价格继续上涨,粮食价格总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小麦价格稳中有降。现货市场价格,11月中旬,澳大利亚小麦(含蛋白质11.5%硬麦FOB价)、阿根廷小麦(面包麦FOB价)价格分别为248美元/吨、187美元/吨,与11月上旬持平,和10月中旬的高位相比分别回落了1.2%和6.8%,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2%和35%;美国小麦(2#硬麦FOB价)价格为213美元/吨,比上旬下降了0.71%,降幅比上旬有所减缓,比10月中旬的高位下降了6.5%,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1.5%。

      从期货价格看,11月中旬,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收盘价格(2#软红冬麦近期合约)平均为每吨175美元,比11月上旬下降3.11%,和10月中旬的高位相比下降了8.6%,仍比去年同期水平高55.4%。

      玉米价格继续上涨。11月中旬,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和阿根廷出口价格继续保持今年以来的上涨态势。美国(3#黄玉米,美湾FOB价)、阿根廷(FOB价)玉米价格分别为167.6美元/吨、186.6美元/吨,分别比上旬上涨了2.76%、4.07%,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4.3%和102%。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收盘价格(3#黄玉米近期合约)为每吨139美元,比11月上旬上涨2.48%,比去年同期上涨82.5%。目前,玉米期货价格已经接近10年来的新高。

      大米价格稳中下跌。11月中旬,越南、泰国和印度市场大米(含碎25%FOB价)价格分别为271美元/吨、255美元/吨和236美元/吨,分别比上旬下降1.1%、1.54%和1.26%,比去年同期上涨17.6%、4.1%和0.5%。此外,巴基斯坦大米(含碎25%FOB价)平均为310美元/吨,与上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米期货收盘价格为每吨217美元,与11月上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

      从后期走势上看,澳大利亚小麦减产,美国和欧盟等北半球主要出口国的小麦供应下滑,而巴西、印度进口需求强劲;美国玉米减产,全球工业用需求增加;新粮食年度的大米产量预计低于消费量。总体看,粮食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商务部:今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将破三百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二十九日在此间透露,今年前十个月,中国农产品累计出口达二百四十五点六亿美元,同比增长一成三。按目前的增速,全年农产品出口有望突破三百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易小准是在此间举行的“二00六年农产品出口信息发布会暨惠农政策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这是商务部连续第三年发布农产品出口信息。“十五”期间,中国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一成二,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从百分之三提高到百分之三点四。

      中国官方近年来对农产品出口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二00四年以来,商务部投入五百余万元,打造农产品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内两万余家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市场指南、行业预警、市场动态、政策措施等方面资讯。今次发布会上,商务部又推出了欧盟、东盟、加拿大、印度、南非和阿联酋六个市场指南以及茶叶、大蒜、蘑菇罐头和鸡肉制品四个产品指南。

      此外,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利用多双边渠道积极开展对外交涉,为农产品出口企业争取了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迄今为止,中国的活牛、活羊已恢复对中东出口,苹果、鲜梨等水果先后进入北美、澳大利亚和拉美市场,冰鲜肉进入港澳市场,紫菜进入日本市场。

      二00六年,商务部编发了中国首个农产品出口五年发展规划――《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二0一0年农产品出口达到三百八十亿美元的总体目标

      >>>>>>>>>>>>>>>>>>>>

      看来新转变依旧从农村开始

    • 家园 中国式分红:国企将不再享有利润用途主导权

      外链出处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任可

      国企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消息,自今年初就已得到证实;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如哪些收入属于红利、这些红利该用于何处,以及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股东利得等,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据了解,国企如何向国家分红,国际上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面临一项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获知,相关制度设计已有实质性进展—财政部早在6月份起草、并向各部委广泛征询意见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其准备工作现已接近尾声,正在研究制定上报国务院;而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国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体方案有望年内出台。

      如果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上述说法实现,那么,包括国资委管理的165家央企、80多个国家部门下属的5000多家国企,以及铁路、烟草、邮政以及科教文卫等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国企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12万多户,都将向国家分红。

      这意味着,每年万亿计的国企红利将正式以非税收入进入国库;而被人戏称为“央企吃肉,全社会喝粥”的国企传统分红体制也将彻底终结;与此同时,还将带来财税体制的一次大变革。

      ……

      • 家园 【文摘】向中国学习并与之合作

        http://www.rediff.com/money/2006/nov/28guest.htm

        Learn, & then co-operate with China

        向中国学习并与之合作

        作者:Govindraj Ethiraj

        (我觉得这位作者是个明白人,他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和印度经济方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批评印度的政策、主张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比如,我前面翻译过两篇他的文章:

        1、A paranoid India and a confident China?

        偏执狂的印度,自信的中国,对吗?(11月13日)

        2、India-China: Queering the pitch

        互不了解对方心思的印度和中国(11月14日)

        -----------------------------------

        2006年11月28日

        Radhu Phulwani是在中国做纺织品生意的商人,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几个星期前,他带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中国厂商代表团到印度,他们想要在印度设立代表处并派人来,因此他们到孟买、德里、苏拉特等地都转了转。最后,他们告诉我,印度是个迷人的国家,印度人很热情,他们愿意和印度人做生意,但是,印度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道路、机场还是办公室都让他们不舒服,所以,他们不打算派人来印度,要Radhu Phulwani的公司作为他们在印度商业前哨。

        Phulwani告诉我他很高兴这桩生意,因为中国的这几家纺织企业是很大的,但是,这桩生意以这种方式到他手里让他高兴不起来。别人告诉他印度是个不宜居住的地方是很尴尬的事。

        很显然,中国类似于华为、中兴等一些大公司的胃口是很大的、也有远见,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印度,因为中国人比我们要讲求实际的多。

        中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和我们认为的“朋友就是什么都好”的想法格格不入,试图用我们的方法做事情最后会害了我们自己,过去就有教训。听起来既矛盾又简单,我愿意拥护我们的领导人多向中国人学习,而不要只考虑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看看从他们那里学来的东西如何在印度的实际情况下加以应用。

        我第一次访问深圳是2001年,我拿着4个小时前才发的护照,开车从香港到深圳,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个由成百上千的工厂组成的经济特区。我当时想:这和印度的工业区差不多,一眼望不到头的工棚和厂房。

        主要公路干道是新的,但是岔路就是一般般的。一些公司外面的花园和喷泉修剪的整整齐齐,但是他们的作用不大,因为大多数公司的总部在香港。从大门进去,穿过有刺鼻的塑料和油污味道的过道就进入了带有空调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实际上,中印工厂区差别是在规模上,印度最大的工厂区大概有10分钟车程,这里的大得多。大多数工厂都有为来自中国内地的工人们的宿舍,宿舍的窗外晾晒着洗过的衣物。至今我都还在想:这就是创造了全球制造业奇迹的深圳?(译者注:显然,作者没有描写、也许没去过深圳电子业中心)

        后来我又参观了上海,上海是一个梦,这是我们有朝一日可能实现的梦。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这些?其实我知道原因,原因都很傻乎乎的。看看我们无所收获的经济特区,我们把经济特区弄得如此复杂、弄得像一个充满黑洞的迷,连笑话都不是。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经济特区,如果曾经有过的话,根本就没有为它本应有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

        除了学习中国,我们还有别的出路吗?唉,我是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出路像中国那样能够无中生有地创造出1亿个就业岗位、养活几亿人、让所有的世界大国匍匐在脚下。如果你有什么方案,请告诉我。

        中国有大量的问题,我们也有。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瞧一瞧中国人是如何承认他们的IT弱项并向印度学习的吧。既然这样,难道我们要在这里等着中国板球队变得羽翼丰满吗?

        --------- 印度网民不喜欢Govindraj Ethiraj的观点,通常不大有什么网民来评论他的观点,有的话,反对他的观点的网民占绝大多数。

        下面是评论他的文章“A paranoid India and a confident China?

        偏执狂的印度,自信的中国,对吗?(11月13日)” 的回复的大意。总共也就9个回复。

        ---------------------

        kadwa sach说:作者请不要将“谨慎”和“偏执”混淆了,作者的观点是自杀,现在的侵略形式是经济上的和文化上的,侵略者并不会占领领土。

        kadwa sach说:作者说中国允许印度投资,印度不允许中国投资时要注意,印度在中国的投资没有涉及国家安全领域,中国不是这样。

        labrea说:作者忽视了一件事情:中国是个封闭的国家,印度公司被监视,不会对中国造成破坏,印度是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很容易对印度造成破坏。

        Mrityunjaya Sahoo说:我们必须要小心,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侵略和傲慢。

        murthy说:我们要小心中国,中国间谍偷去了美国的敏感信息。

        HRS Mani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政府应该消除腐败和贫穷,这样我们就会有自信了。

        Atul Chandra说:中国强大、狡猾、残忍和不道德地执行了实力政治。中国处处危害印度。过去,中国不理睬印度,现在看到美国、欧盟和印度友好,被迫来与印度交往,想利用印度。

        Ravi说:中国人非常非常忍耐和精明,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实干的政治家。中国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获得印度的信任。

        ------------------------

        PS:转自印度吧,理智之年老兄翻译并评论。

        关键词(Tags): #印度学习中国
      • 家园 接下来看再分配能不能让多数中国人受益了

        不然就是恶政

        • 家园 社会主义好啊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大部分资源都被掌握在了政府的手里

          所以要为人民谋福利,社会主义政府的资源绝对比资本主义国家丰富

          当然了,如同硬币的另一面,社会主义政府腐败起来能力也是超强的 - -

          底线是,允许官员小小的变相腐败一下(开开太子党公司什么的),但是大方向必须是在真正服务于人民

    • 家园 【文摘】印度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率已经飙涨到接近7% 印度经济过热 恐比大陆还严重

      2006-11-27 05:08:20 点击:694

      印度经济过热 恐比大陆还严重

      联合新闻网 更新日期:2006/11/27 07:00 记者:编译杨嘉凯/综合二十六日外电

      近年印度经济高速成长,但也出现令人担忧的征象,世界经济论坛为此举办印度经济高峰会,邀集数百位企业执行长和政治家齐聚新德里,检讨印度经济过热弊病,找出救命良方。

      这几年印度经济成长不断创纪录,今年到第二季为止,印度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率高达8.9%。然而在快速经济成长背后,印度却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众所皆知的问题包括基础建设不足、港口壅塞、机场设备老旧、道路不平、劳动市场僵固。

      除了基础建设问题外,印度也面临经济成长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部分经济学家已经担心印度经济过热的风险,超过几年前的中国大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说,印度通货膨胀率已经飙涨到接近7%,远高于亚洲平均值的2.5%。

      汇丰银行(HSBC)经济学家温德斯福针对600家印度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企业生产过热─高达96%企业生产接近或超过产能利用率,同时面临技术劳工短缺,劳工薪资激升等问题。到今年9月为止的本会计年度上半年,薪资成本提高22%。

      另外,预测今年印度经常帐赤字会占到GDP的3%,远比三年前经常帐剩余占GDP1.5%的情况恶化,也是需求过热的典型现象。一年来,印度银行放款成长率跃升至30%,差一点创下历史新高。

      股市与房市都出现泡沫现象,股市本益比高达20倍,远高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平均值14倍。大城市房价飞跃上涨,两年来已经上涨一倍以上,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年来住宅贷款暴增54%,商用不动产贷款更激增102%。

      过去三年里,印度官员不愿承认印度经济成长超速,更不愿意抑制经济成长速度,却一厢情愿认为印度会像中国一样加速经济成长,却无通货膨胀风险。

      经济学人认为,这几年印度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是宽松货币与财政政策形成的景气繁荣。过去两年,印度央行把利率提高1.5个百分点,升到6%,却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质利率已经跌到历史新低,使印度硬着路的风险更大。

      由于投资占GDP比率低落,基础建设不足,劳动市场僵化,印度经济成长速度要赶上中国,必然会面临通货膨胀。根据印度官方数据,到2005年3月为止的一年,投资占印度的GDP比率为30%,中国此一比率却高达45%。因此经济学人认为,印度提高投资比率、放松劳动市场前,经济难以赶上中国,却可能陷入通货膨胀恶梦。

      • 家园 【文摘】印度房地产亚洲最热

        印度房地产亚洲最热

        http://news.21our.com/readnews/1226/1226645.html

        印度孟买消息 近年,印度的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相似,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逐渐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11月27日的报道,美国高盛集团已接近达成一项协议,计划向印度半岛房地产基金(Peninsula Realty Fund)投资20亿卢比。

          据报道,半岛房地产基金是由印度Ashok Piramal集团设立的,该集团副主席表示,这支基金将在短期

        内得以运行,预计资金总量将达到150亿卢比(合3.364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高盛集团投资该基金的交易计划于12月初完成。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印度的地价上升了30%至100%,房地产股票价格飙升了2000%,难怪高盛公司亚洲房地产投资主管迈克尔·史密斯称:“印度是亚洲最令人兴奋的房地产市场,是亚洲正在上升的几个主要市场之一。”

          据美林公司预测数据显示,印度房地产市场将从2005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900亿美元。印度今年新启动的七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HDFC房产基金的总裁克里希纳默西表示:“所有的投资都很疯狂,包括一些无计划的开发项目。” HDFC房产基金迄今已吸收了近10亿美元的投资。

          然而,印度的房地产市场仍然缺乏良好的管理,并且开发水平偏低。这对外资是巨大的风险。让外资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和中国一样,印度房地产已经经历了一轮上涨,在相对高位上很可能面临回调的风险。

          (本报实习生 艾家静)

          中印房地产市场对比

          对于国际资本而言,印度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无论从市场发育的程度,还是从风险层面考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推动外资进入印度地产市场存在两大动力:由消费增长带动的印度经济增长必然产生对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及奢华酒店的巨大需求,此外,作为全球委托外包服务的一个基地,对房地产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印度商用房和住房现在的市场价值大约在500亿美元左右,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25%。印度的租金收益率超过12%,在中国这一比例为9%,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5%-8%。在零售物业方面,3年前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只有3家购物中心,投资者计划2008年前增加250家购物中心。

        • 家园 真不明白

          印度把房地产和股市炒得这么热,最终的买单者是谁呢?像中国一样是普通印度老百姓吗?

          既得利益者又是谁呢?外国投资者肯定算一个,还有国内的经济政治大元们吗?难不成印度真想学美国,把股市和房地产搞成印度老百姓创收的主要来源?他的金融防范能力有那么强吗?考虑到印度薄弱的工业基础,工业能力强大如日本都在金融和房地产上栽过大跟头,何况印度?

          感觉印度像是一只主动把自己投入狼群的羊,还主动剥去衣衫色诱群狼,希望狼群只远观而不亵玩,难道还真把群狼看成了温顺的牧羊犬们?

      • 家园 这个和当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前的局面满象的

        据统计,目前共有637家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金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其中127家是在2004年进入印度金融市场的。2004年,印度股市的外资投资额创下历史纪录。 印度对外资管制相对较松,股市中外资比例占20%左右,外资进出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印度股市的涨跌和印度的外汇储备。据摩根士丹利透露,外国基金经理对印度10大上市公司的持股增加了7.3%,总持股量占已发行股本的35.2%。

            资料来源

            http://www.139life.com/k/k4/200506/18175.html

      • 家园 还有一个问题

        3年来印度贸易逆差每年翻番今年预计将达到700亿美圆,说实话刚才从朋友这个收到的消息说印度今年经常性资本项目逆差将达到GDP3%而去年印度在这个项目的赢余是战GDP1.5%印度的确不很乐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