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黄埔军校 -- wanderer
据说,上世纪初推翻大清国政府以后,中国政治在”一夜之间“,由封建皇帝统治改为民主共和统治,并有了新国名:中华民国。还据说,在新生的共和国(中华民国)里,国民党是全国第一大政党,但占据国家政府的主要领导位置,并且整天拍板决定国家大事的,却是一批批有军方背景的“北洋军阀”。
当时,作为国民党最高领袖的孙中山,面对时局万分焦虑,急切寻求应对良策,决心走出“尴尬”的政治困境。据说,1923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根据孙中山的思考结果,通过了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要培养一批“有军方背景”的国民党党员。这个讲武堂的名称初步定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又把筹备中的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用“中国国民党”替换掉“国民革命”几个字,使办军校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化。同时,还选定广州黄埔岛作为军校的校址,并任命了一个军校筹备委员会,令其立即开始校舍改造、制定校规、招募教员、招收新生,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校徽制服等一系列事宜。
1924年5月3日,黄埔军校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组成军校校本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军校最高的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国民党对军校的领导地位。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其中正取生 350人,备取生120人,学习时间仅为半年,于1924年11月毕业,一期毕业生共计645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创办军校,培养自己信得过的有用人才,其心情是多么热切,其办校效率是多么地高。
1924年8月,黄埔军校第2期新生入校学习,至1925年6月共有449人毕业。
1925年7月,黄埔军校第3期新生进校学习,至1926年1月共毕业1233人。
1926年3月,黄埔军校第4期新生入校学习,至1926年10月共1480人毕业。
1926年3月至8月1日,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入校共2620人。 同年8月1日以后入校的规定列为第6期生。同年11月1日,武汉分校招生委员会正式成立。
由以上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可以看出,当时的办学速度非常惊人,以至于后来有一种说法:黄埔军校在当时是可以跟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等世界著名军校齐名的。
此后,一部黄埔军校史就可以浓缩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史。一大批声名显赫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成了政治巨人,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军政生涯同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国社会的政治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有人夸张地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更不会有后来辉宏壮观的解放战争场面。
提示:请不要思考将军的肩章与士兵的血有什么联系。
一期录取470人,毕业639人?
满打满算三个月,不可能毕业的。四期25年秋入学时进入伍生团受训,26年3月8日正式开学,因北伐开始而提前在26年10月毕业。前述人数还包括了潮州分校的学生。
确实有时间人数方面的问题。中国黄埔军校网是这样讲的:“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有关时间和学生人数方面,俺也搞不太清楚了。只是一个感觉:那时的学生来源多,学习时间短,毕业人数多,还特能出名人,有”多,快,好,省“的特点。
同学能不能认全还是个问题呢。
不说“当时”黄埔能有什么水平,能有多大名气,光数数都不对啊:这外国的已经有四个了,再把黄埔搁哪里去算四大呢?
首先,当时的中国有没有别人承认的“军”就是个问题,谈什么军校?
第二,一个可以大量用银元黄姨买入学资格和文凭的学校,和谁去并列?
黄埔军校,决不像现在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楼下小五子说得好,就是个野鸡学校。
引自俺当初投西西河的投名状【原创】乱谈黄埔生之《招生 - 考试篇》
据说, 对"世界四大著名军校"的说法是有争议的.
有人说: 黄埔军校是和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 列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也有人说: 当年日本士官学校的名气要比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高一些, 因此认为, 黄埔军校是和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日本士官学校, 列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如果在GOOGLE 上用"世界四大著名军校" 搜一下, 你回见到一些 "研究人员" 的研究结果.
据说黄埔初期, 国民党还是一个非法组织. 因此, 黄埔军校不能"大张旗鼓"地招收新生, 其入学考试要求也不能太严格, 只能比较看中介绍人或推荐人的 "关系".
如果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黄埔军校, 如果把黄埔军校跟所有其它中国学校做一个比较, 这里可以包括所有在一百多年的"办新学"运动中创办的学校, 黄埔确实是一个特例, 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也确实不可否认.
据说,黄埔军校的创办跟苏联有很大关系。起先有共产国际代表们(马林?越飞?)跟孙中山提建议讲理由,党需要用枪保护自己,也需要用枪来实现自己的主义。后有苏共传授经验,训练党的军队,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思想教育。再后来是苏联政府在资金物资和教员方面的慷慨协助。可以说,黄埔军校是“苏联老大哥”手把手教出来和带出来的,黄埔军校里“苏式”教育气氛应该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