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位有争议的红军将领-----段苏权 zt -- 宁子

共:💬1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位有争议的红军将领-----段苏权 zt

1955年授衔,段苏权以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职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他在军内的

职务也一直不高,所以总的来说有点漠漠无闻。但1994年段去世后,关于他的一

些报道反倒多了起来,先有权延赤(就是那个写《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的叁流作

家)所写《林彪将将》,随后又有网上广为流传的《解放军将领的传说》,再有

〈老照片〉出来捧场,将段描述成为一位多年受林彪一伙迫害而忍辱负重的将领

,由于此事件以东北民主联军至解放初期为背景,又有林彪、刘亚楼、黄永胜、

程子华这些大人物出来串场,因此还颇有可读性,段苏权的坎坷经历也可从一侧

面帮我们了解红军初创至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人事纠葛。段苏权的简要生平

段苏权1916年生于湖南茶陵,这个县位于湘东的罗霄山脉西侧,与一度成为井冈

山中心的江西宁冈县仅有50公里之隔,因此它很自然地也成为红军将领的高产县

,1955年授衔时有四位中将出自于茶陵。随着江西苏区的扩大,茶陵地区的农民

们革命积极性也显着提高,作为农运分子一员的段苏权也就很自然地加入了中共

,时年仅14岁,那年头入党不看资历,只看有无热情。段苏权第一次走上战场时

任务是支前,也就是拿担架抢救红军伤员,别看这活有点不上台面,其实中共的

大多数将领都是在这种炮火浸洗中逐步进入地方武装,再因战功升入正规主力部

队,及至封将晋帅的。在这一点上可看出红军 “人民战争”的组织形式,国民党

当时作为执政党,为维护其官僚阶级的统治基础,不可能象中共那样去搞土改,

分田地。为扩军就只好靠强抓壮丁来补充,国军士兵没有参战热情,在军伍中又

时常受到上级官佐的剥削,战斗力自然不强。内战中,国军在武器装备明显优势

的情况下却渐渐陷于被动的症节正在于此。段苏权小伙长得比较精神,又读过一

些书,因此他正式入伍后便分配去作政工工作,这是红军的又一大特色,政治工作

和战斗指挥是两套相互独立的系统,很多红军高级将领并无多少一线战斗的经验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政工系统内步步高升至军队掌实权的人物。比较典型的如杨

尚昆,1933年1月才从苏联归国进入中央苏区,先作了近一年的报纸编辑,对打仗

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直接被认命为红叁军团的政委(军团长是彭德怀),

他的这段经历使他建国后成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并进而在军内成为实权人物,文

革后更在军内培植出自己的人脉网络。段苏权的情况与此类似,他很长一段时间

都在省委、军区作宣传部长,充其量也就是组织个宣传队,作些忆苦思甜的工作

,与打仗无关。这种入伍初期的人事安排常最终决定人生道路的走向。比如离茶

陵不远的浏阳县,有一对表兄弟同时入伍,结果一个去了一线部队当士兵,一个

象段苏权一样去搞宣传,后来两兄弟的结局就大相径庭,从武的那个在55年晋升

为开国上将,从文的则在80年代出任了中共总书纪,他们的名字现在听起来都响

当当,一个叫杨勇,一个叫胡?d邦。

1934年段苏权成为红六军团的宣传部长(军团长是肖克),不久红六军团先行离

开中央苏区向湘黔边的红二军团靠拢,后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这样

在中共军内的派系分化中,段应算是二方面军系统的。随后红二方面军在贵州已

不能坚持,遂向外线转移,为了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决定由一批老弱残兵和部分

地方武装近500人组成黔东独力师,段苏权被任命为师政委。有一种说法,段是

红军时的师政委,那么建国后就该评个上将。事实上红军主力师和偏师的差别是

很大的。以黔东独立师为例,他的创建只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安置伤员。面对数

倍于己的敌军,又无根据地为支撑,这只红军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部队在转入

四川不久(此时红军主力正向湘西转移,可见独立师的征战是为了弃卒保帅)被

击溃,段苏权脚部受伤脱离了部队。随后的这段历史成为盲点,段声称自己被老

乡搭救,后来因找不多部队回到了湖南茶陵老家并隐蔽了起来。当然也有人怀疑

他是作了俘虏或是逃兵,因对革命前途悲观才躲回了老家,这一事件后来成为影

响段苏权未能评为中将的历史问题之一。其实,在当时急端恶劣的战争状态下,

由于各种原因短期脱离军队的红军干部也不少,如黄克诚在湘南失败后,陈赓在

鄂豫皖失败后都曾离开部队,只不过这两人后来都在上海找到了党中央。在湖南

住了近3年后抗战爆发,国共也实现了二次合作,此时的段可能也在家里待不住了

,几经周折找到了延安,他很幸运,在这里他找到了曾任红二方面军政委的任弼

时,任弼时对独立师为掩护主力撤退所作出的牺牲仍记在心中,遂安排段进入抗

大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当科长。后来又随115师一部进入冀察热辽开创

敌后根据地,1945年段曾任热辽军区司令员。随后又出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在

解放军序列中,这属于地方武装,与主力部队还有些差距。1947年8月冀热察军区

的独13、16、18旅组成东野8纵,正式升格为主力部队,出任首任司令员的是黄永

胜。以上经历中可看出段苏权从军10余年里主要作的是政工宣传和根据地建设的

工作,亲自指挥的大仗恶仗并不多,他的特点忠厚持重,办事缜密,如果一直作

军区工作可能更适合他的发展,可是1948年3月辽沈战役开始前,他忽然被安排回

到8纵,取代已屡立战功的黄永胜出任8纵司令员,那么为什么会临阵易帅呢,这

种安排又对段苏权后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要从8纵及东北解放军的人事

关系说起。众所周知,东北的解放军是抗战后从冀东、山东、苏中军区调来的解

放军为主组建的。而这些军队的历史渊源又或多或少与八路军115师有关。军队内

是讲山头的,细究起来115师又由两部分红军组建,一是红一方面军,一是原四方

面军系统的红25军(即首先到达陕北的红十五军团)。这两只部队的代表人物分别

是林彪和程子华(原红25军的军长)。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两人在部队使用和干

部任命上是有矛盾的。林彪在选才上是以军事眼光为主的,他器重的不少将领都

以勇猛着称,如黄永胜、钟伟、韩先楚等,在小节上林并不太介意。

8纵首任司令黄永胜就是个猛将,在东北解放军二战四平失利后,被杜聿明一口气

从四平追到哈尔滨的最低谷期,是黄在辽西打了个叁战叁捷,可以说8纵是黄一手

从地方武装打造成主力部队。但黄有个毛病,就是治军松?w,自己还有点喜欢拈

花惹草,这就很令黄埔毕业的程子华看不过去,终于向林提出换掉黄永胜以正军

纪。在和平时期对一个将领的操守要求严格是对的,但战争中还是要以能不能打

仗来选才。这个问题上国民党方面曾有一对很好的例子。张灵甫开枪打死了自己

的老婆,论罪该离开军界,但蒋介石看出他是个打仗的材料,继续提拔他任74师

师长,结果张一直是令山东野战军最头疼的国军将领。相反,在四平大战中令林

彪一败涂地的陈明仁,只因被发现贪污了一些大豆,就被陈诚解了职,结果东北

国军失去了一位能打硬仗的将领。段苏权与黄永胜的关系与上述对比很相似。黄

永胜德不足但敏于作战指挥,而段苏权德有余却缺少大规模作战的经验和果敢。

结果是8纵在锦州战役中连续犯了两个几乎断送东野命运的大错误。锦州战役之于

辽沈决战及至国共大决战的意义不用我多说,可想而知东野上至林、罗、刘,下

至因此蒙耻的8纵官兵(8纵政委是邱会作)对段有多大的不满,段在8纵本来就是外

来户,经此打击,他在8纵的日子就不可能太长久了。段的结局是辽沈战役一结

束,就被调离8纵,黄永胜官复原职。段苏权留在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3个月

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

人忠厚,工作积极。8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

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

:“我同意的。”

1950年段苏权和曾克林这两位东野原纵队司令员到第一航校学习飞行。这个曾克

林也是从晋察冀军区调来的干部,在解放军初入东北的时候曾很风光了一阵,还

被点名调回中央向毛、周、刘介绍东北的情况,但是在后来的战斗中一样表现出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正规作战,指挥无方,林彪对这批从晋察冀来的干部(大多曾

受程子华的领导)很有意见,评价是“游击习气太浓”。战争年代中对将领指挥

水平的要求是因时而易的,红军中有些初创时期的猛战后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逐

渐退出了领导层,如原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115师代师长的陈光等人。贺

龙在晋绥与傅作义的作战中也是屡误战机,后来他也不太指挥野战军了。 综上

,在55年授衔时,段被授少将还是基本公允的,要知道连很能打仗的钟伟也不过

是个少将衔,当然段后来还有入朝作战,军援老挝,任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

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等职,最后也算善终,较之曾与他斗过气的黄永胜

,邱会作来已是很幸运的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