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一个故事,大家来聊聊(正文内容有失误,补充见最下连接) -- 葡萄
去年根本没怎么荒,最慌的时候应该是三四年前了.
葡萄说话真是深奥,看得我永远似是而非.我从来没发现我的理解力这么差过.
del
del
del
不仅仅是立场的问题,而且是敌对阵营中利用恐吓,暗杀
等流氓手段的比较卑鄙的势力了!
如果属实,应该好好打击。
有时可以用全民的舆论力量,让其家属在大陆没有立足之地!
“当年交流的时候,那老板指了指墙角一台破旧的无复加的机器对我和我朋友说:这这个车床国产的,根本不能满足我们的加工需要,我买了勉强给学徒用但是我要买这个车床,只要我们都买这个厂就能活下去,只要这个厂能生产与港台差不多的机器,价格哪怕贵20%我就马上换机器,你们这些大学生不好好干对不起你们的父母,对不起我们.”
以上这段话,确实让我这个学工的感到羞愧,上学时牛比烘烘,其实自己
真是没有实际能力,更别说为我们这个工业上还是落后的大国作出任何
贡献!
还是要认真从实际作起,看看血汗工厂的工人,也许我门今天的努力就会使下一代
不再单纯出卖血汗来谋生!
在此感谢葡萄,让我再次惊醒!
del
del
毛主席在这一点上的高瞻远瞩确实太令人佩服了,伟人就是伟人啊。
不过国家现在对这一块是非常重视了。以前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去东北一个机床厂实习,那真是老王牌啊。车间里还挂着当时周总理来访问的照片,可是有一半的职工都半下岗了,偌大的厂区,一片萧条,确实令人感伤不己。当时正是朱老总大笔一挥搞下岗的时候。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最近几年,都是70%左右的增长,人还是那批人,车间还是当时的车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与国家的扶持、支持是分不开的。看到这样的变化,自己也确实欣慰不己!
非常同意葡萄“顺大势而为”的看法,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任何地区或个人都是渺小的。
不论现在鼓吹经济形势有多好,其实我们都知道与国外的差距到底有多么巨大。毕竟我们真的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为工作关系,与老美们接触比较多,从工作能力上,我们不亚于他们,可跟人家的生活差距,确实是天壤之别。心里不平衡之余,也慢慢明白了,人家的父辈与咱们的父辈,可是飞机大炮与小米加步枪的差距啊!
其实自己也想通了,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要打基础的,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往食物链的上面再爬一点,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要不然,他们可能会比我们生活得更惨。
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的!
所谓技术转移,就是把研制者头脑中关于如何做这种器件、设备或软件的知识(特别是过去无人知道的新知识)告诉想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技术转移的关键在于“技术能力”的获得,即技术转移的接受方能够独立掌握转移的技术并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技术转移的关键是人的合作交流
技术知识存于人的脑子里,特别是一些隐性知识(know how),不能用文字或编码表达,只能通过人的交流才能转移。因此,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科技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也包括按合理程序进行的人才转移。英国知识产权协会主席前CEO Lan Harvey 强调了两个95%:95%的技术转移发生在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直接合作研究开发过程中, 只有5%的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许可或创办新企业实现;更进一步,在这后一种5%的技术转移中,其中95%是技术许可(主要是专利许可,即License),只有5%是创办新企业(start up company)。也就是说,通过创办新企业实现技术转移只占0.25%。由此可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办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或其他形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是多么重要。
我国技术转移十分薄弱,缺乏促进技术转移良性发展的环境,特别是人员正常交流的环境。科研机构和企业没有明显的传帮带,企业中技术人员不讲知识产权规矩的“跳槽”或自立门户,企业之间采取不正当手段互相“挖人”,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障碍。
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工业界的IP不超过50%来自大学和公司外的科研机构,如果包括公司内的科研机构,也不超过80%,工厂级的IP输入至少在20%。IP不光包括设计出一个产品,还包括如何制造,这后一部分大多来自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