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陈晓旭与死 -- 语迟
让作者删了,那是丧心病狂之举了。
对中医或西医的态度是个人成见,可圈可点。 但能够(或说尝试)窥视死者的内心世界,这是作者的过人之处。不论西医中医谁是谁非(其实我比较信西医),如果陈小旭真的有这样的心态,而作者能够著文有所铨释,这本身就可歌可泣。
把画龙点睛之笔删了,担心引起中西医之争,反而说明执着于中西医之争,俗了。
另外,我也是理科的,这年头,成见是多么无聊的一种性向。
自己意瘾罢了。
最后一句明显和前面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有见地,
前面是思维方式,然后是行为模式。
前面讲了人不需要拘泥自我,因为灵魂或许有解脱;后面就是不拘泥自我的行为模式。
但是,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为什么要追求灵魂的解脱呢?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与彻底的唯心主义是相通的。
如同无产者的性格,恰如巨量级老板;两者的性格都不同于小资。
完全不同意
应该是
陈晓旭是君子、但是是傻子。不值得尊敬
父亲讲述陈晓旭的一生:她的听话让我心疼
陈晓旭
“林妹妹”陈晓旭的早逝让无数红迷唏嘘感叹。其实,生活中的陈晓旭就是一个鲜活的林妹妹,她博览群书、敏感聪慧、文静内向。她林黛玉式的悲情性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尚在悲伤中的其父陈强为大家讲述了陈晓旭的点滴成长经历。
家庭变故让她变得内向忧郁
陈晓旭1965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陈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是鞍山京剧团的著名导演;母亲王元夕是舞蹈老师。陈晓旭出生在黎明时分,陈强为女儿取名晓旭。他对妻子说:“女儿这么瘦弱,我希望她将来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开朗快乐!”
“文革”中父亲被整她也备受冷落
陈晓旭出生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强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邻居见了她们母女总是躲得远远的。
一次,陈晓旭忍不住问妈妈:“邻居为什么都躲着我们?”妈妈对她说:“这不是我们的错,你爸爸是个好人!”妈妈的话陈晓旭似懂非懂。一次,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跳皮筋游戏,陈晓旭忍不住走进小伙伴中间,谁知那群小朋友却停了下来,用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冷漠目光盯着陈晓旭。一个小男孩捡起地上的小石子冲陈晓旭边扔边喊:“快走开!”
人们的淡漠让年幼的陈晓旭感到彻骨冰冷。孤独的陈晓旭渐渐迷上了读书,她发现书中有她渴望的幸福、温暖和关爱。
“文革”之后,陈强恢复了自由,但他发现,女儿陈晓旭的性格极其内向,而且非常胆怯,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如果您想让我和人交往,我就和人交往”
经常会有新老朋友来看望刚恢复自由的陈强,有一次,家里宾朋满座,陈强觉得这是锻炼女儿的好机会。他来到女儿的房间对埋头看书的陈晓旭说:“晓旭,出来和叔叔们打个招呼。”
陈晓旭虽然胆怯,但她乖巧听话,很懂礼貌,陈强拉着女儿的手来到众人面前。陈晓旭低着头小声说:“叔叔们好!”说完就想溜回自己的屋子。陈强拉住了女儿,鼓励她说:“叔叔们和爸爸一样都很喜欢你,别总是看书,留下来听叔叔们聊天。”
陈晓旭轻轻挣脱爸爸的手说:“我害怕。”女儿的胆怯让陈强忧心如焚,他拉着女儿伤心地说:“爸爸知道你因为我受过伤害和惊吓,爸爸也很痛心和自责,没能很好地保护你……”陈强潸然泪下。
敏感善良的陈晓旭见爸爸落了泪,不再挣扎着离开,她踮起脚尖替爸爸拭去眼泪,随后,乖乖地坐在那里听大人聊天,时不时还羞涩地插一两句话。夜晚,客人散去后,陈强高兴地对女儿说:“今天你表现得很勇敢。以后就这么做,很快就会快乐起来。”
陈晓旭喃喃地说:“我觉得那样做很别扭。我宁愿一个人待在角落里不被人注意。”
“可是你总要长大,将来要出去参加工作,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融入社会怎么行呢?”
“我不知道。如果您想让我和人交往,我就和人交往。”
女儿的话让陈强又是一阵心酸,他感慨地对妻子说:“别的父母总是因为孩子不够听话而头疼,我却为孩子太听话而心疼。”
文静敏感的她在书中寻找快乐
陈晓旭虽然不喜欢与人交往,但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她还穿上红舞鞋学习芭蕾舞。
父母为她的内向发愁
有一天夜晚,陈晓旭坐在院子里乘凉,无意间听到父母的一段对话,得知父母为她的内向而发愁。陈晓旭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说:“你们帮帮我吧,我不知道该如何接近别人,让别人主动来找我吧!”
第二天,陈晓旭刚到学校,一个女生突然来到陈晓旭身边,说:“晓旭,以后我们做朋友好吗?”
陈晓旭很紧张:“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女同学热情地说:“你什么都不用为我们做!大家都是同学,本来就应该是好朋友嘛!或者这样吧,你教我们跳舞,我们成立一个舞蹈队,你来领舞!”
作者: 123.112.66.* 2007-7-5 20:14 回复此发言
2 :父亲讲述陈晓旭的一生:她的听话让我心疼
陈晓旭微笑着说:“好吧!”回到家里,陈晓旭高兴地对父母说了这件事情。得知女儿终于融入了同学的圈子,陈强夫妇也松了口气。
最爱读《简爱》
陈晓旭读中学之后更加喜欢看文学名著。陈强觉得,既然女儿文静敏感的性格已经形成,那就让她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吧。陈强经常骑自行车带着女儿去图书馆借书。有一次,陈强带女儿去图书馆还《简爱》,回来的时候,他奇怪地发现女儿手中拿的还是《简爱》,陈强好奇地问:“这本书你不是看完了吗?”
陈晓旭把《简爱》紧贴在胸前,说:“我喜欢这本书!简爱那么瘦弱卑微,却活得坚强自信,敢爱敢恨……”陈强趁机开导她:“是啊,女孩子乖巧善解人意是好的,可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都妥协,那就有愧于自己!”
“我就是林黛玉”
1984年初夏,陈晓旭得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筹拍《红楼梦》,剧组正在全国选角。
“你就穿平常的衣服”
陈晓旭鼓足勇气给王扶林导演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想扮演林黛玉的愿望。
六天之后,陈晓旭接到王扶林导演的回信,信里让她立刻赶往北京参加面试。陈晓旭问父亲:“您看我怎么打扮才好呢?”
陈强对女儿说:“你就穿平常的衣服,不用刻意打扮,过于精心的打扮,反而会遮盖你本来的光彩。”
陈晓旭的朴素自然以及对《红楼梦》精辟独到的见解打动了王扶林导演。1985年4月,陈晓旭得到消息,她将与其他演员一起进入圆明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才能决定是否留下来。
女儿在北京培训,陈强在家里既高兴,又担心。他担心女儿和那么多人在一起会更加觉得孤独!不出陈强所料,中秋节之后他收到女儿的信,信中说: “中秋节,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载歌载舞举杯相庆,我却躲在山坡后面,感到冰冷的孤独……我对着星星和月亮说话,心里想着您和妈妈……”
女儿的信让陈强一阵心酸。他甚至有些后悔不该鼓励女儿去《红楼梦》剧组。陈强给女儿写回信时一改往日的激励和鼓舞,体贴地对女儿说:“你在北京不要有压力,能扮演林黛玉固然很好,不能扮演她也不算损失。对我和你妈妈来说,我们更希望你过得开心、快乐!”
一句话打动导演
不久,陈强收到女儿的回信。陈晓旭在信中说:“爸爸,导演让自报角色了。人家说我太瘦,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不能演小姐,只能扮演丫环。您说我怎么办呢?”
陈强担心回信太慢耽误女儿的选择,急忙给女儿打电话说:“你是冲林黛玉去的,如果不能演林黛玉那就放弃吧,免得你演着不舒服,观众看着也别扭。”
当时,很多女演员竞选林黛玉这一角色,剧组根据每个演员的演技、外形等综合打分,陈晓旭排名第三。王扶林导演婉转地问陈晓旭:“如果不演林黛玉,你选一个其他的角色演,怎么样?”陈晓旭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柔弱的陈晓旭突然说出这么坚定的话,导演不禁眼前一亮。
陈晓旭最终获得了扮演林黛玉的机会。
灾难突然降临
《红楼梦》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先后重播700多次,陈晓旭也成为货真价实的“林妹妹”和家喻户晓的一线明星。
在《红楼梦》之后,她又扮演《家春秋》中的梅表姐,此后陈晓旭告别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和男友郝彤一起创建广告公司。1992年,陈晓旭把父母从鞍山接到北京,一家人住在一起。
广告公司迅速发展壮大,陈晓旭也越来越忙。她领导的世邦广告公司年营业额高达2亿元人民币,连续四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广告代理公司称号。陈晓旭还入选2005-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并当选2005年度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
作者: 123.112.66.* 2007-7-5 20:14 回复此发言
3 :父亲讲述陈晓旭的一生:她的听话让我心疼
2006年3月,细心的陈强发现女儿面容憔悴,总是不经意地抚摸着右胸。陈强让妻子问问女儿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陈晓旭对妈妈说:“也许这段时间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陈强夫妇劝女儿去
医院检查一下身体,陈晓旭总是说:“不用去检查,即使有点小病,休养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此时的陈晓旭已经信佛,她相信病由心生,只要把心情调节好,就不会有问题。
2006年10月,陈强见女儿只要站一会儿就显得很疲惫,总是不自觉地用手捏捏右腿。
陈强再次劝女儿去医院,陈晓旭微笑着安慰父亲:“不要担心我,我从小就梦想把年轻的日子像流水一样快些过完,提前进入老年岁月,像您和我妈妈一样平静幸福地生活。等到60岁,我还准备出家潜心研读佛经呢!”
尽管女儿表现出少有的乐观,陈强还是放心不下,他忧心如焚地打电话给自己的妹妹。在姑姑的陪伴下,陈晓旭这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所有的人都傻了:陈晓旭竟然患上乳腺癌,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已经到了晚期。听到这一结果,陈强心如刀绞,当众失声痛哭。
为何同意她不做手术
陈强和妻子要女儿去医院做手术,陈晓旭却坚持不肯做手术。陈强流着泪劝女儿一定要接受手术,陈晓旭也哭了,她说:“我知道我这样坚持自己的做法,对爱我的人是一种伤害。可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您就教导过我,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
“如果你坚持不做手术,那就等于在割爸爸的心;你若有个三长两短,让爸爸还怎么活!”
“爸,您什么都别说了,是女儿不孝,女儿对不起您!”父女俩说到最后,忍不住抱头痛哭。
尽管忧心如焚,痛不欲生,陈强还是不忍心再逼女儿,在女儿面前他尽量表现得温和平静。陈强婉转地和女儿谈心:“爸知道你不想做手术,我们用中医治疗怎么样?找名医抓一些中药回来吃……”
父亲终于同意她不做手术,陈晓旭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她默默地点点头。为了减缓身心的痛苦,陈晓旭在父母的支持下,去长春百国兴隆寺闭关修行。
2007年春节,闭关修行的陈晓旭没有在家里陪伴父母过年。为了不让女儿担忧挂念,陈强和妻子强打精神,度过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个春节。大年初二,郝彤突然让陈强夫妻以及自己的父母到他和晓旭那里坐坐。
坐在女儿位于亚运村的家里,陈强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郝彤进屋后“扑通”一声跪下,先冲自己的父母磕三个头,又冲陈强夫妻磕三个头。四位老人愣在那里。郝彤哑声说:“爸爸妈妈,我和晓旭要出家修行……”
陈强万分震惊,老泪纵横。虽然心里有万般不舍,但他还是表示理解女儿和女婿的选择。
4月,陈晓旭病情加重,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陈强夫妻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在女儿清醒的瞬间,陈强握着女儿的手一遍遍地告诉她:“在爸爸心里,你是最好的。爸爸爱你!”
陈晓旭在一次清醒时对父亲说:“佛经上说,人死后往生到西方净土,亲朋好友都无法找到,就像手机不在服务区。”
陈强紧握着女儿的手说:“爸爸虽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可是身为父亲,父爱无边,无论你在哪里,爸爸的爱都永远追随着你!”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在昏迷中安静地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爱女的陈强在女儿追悼会上的哀恸,也让所有喜爱“林妹妹”的人痛心不已……
[稿源:新闻午报]
[编辑:彭琨]
乳房,挺正常的。再说她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转移到腿了,割了也没用了:(
从作者后来的话看,最后一句是作者想说的,不是勉强添上去的,那就够了
并不是“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了就不要解脱了。
本来确实是解脱,但你还知道在哪里吗???
说实话这句话真的是画蛇添足。呵呵
人家就是为那句话才写了这么多,逻辑乃西洋贱学,岂是我中土大唐高人所乐见。先用些云山雾罩的话弄得你一愣一愣的,以为见了不世出的高人,然后开始卖私货。个中高手都是阅人无数,观颜察色的专家。在医院门诊室外常有这类媒子拉病人。
被中医侮辱的人比被西医侮辱的多
西医也不能一帮子打死。
毛主席和儒家主张舍小我为大我。前几天看电视,一位布依族老人14年凭个人力量修通了连接山外边的路,能跑卡车。14年倾家荡产,连屋上的瓦都揭下来卖,老婆儿子气得无可奈何。老头很执著,要为村里修通去山外的路,让村子富起来。这样的人他怕死么?老头说了,路修好了,死了就能闭眼了。这是毛泽东思想。学得好,可以视死如归。
请问楼主是不顾一切追求心中的梦想,成就自己对人生不成熟的看法艰难,
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人人都能管好自己,社会也和谐,人难管好自己
心底里,有些人总有做大事的情结,让他放弃大事从自己做起也挺艰难巴
只有最后一句话提到了陈,拉扯了这么长一贴子。
陈晓旭宁信中医、求诸佛教,跟她是美女而且是没有孩子的美女有关系。
美女一般都很自恋,舍不得失去完美的身材,宁死不切乳房。
没有孩子,少了许多牵挂,对生的留恋又比常人淡一些。
此外,我们普通人挣扎求医求生的想法,在她眼中,也是淡漠的。
当然,我这其实也是以XX之心度XX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