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萧后 一 生于乱世 -- 勇敢的鹿

共:💬169 🌺5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板凳!!!
家园 【原创】萧后 五 谋于社稷

隋吃完了开胃小菜,正餐就该上了,而这道正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陈”字:没错,全天下人都知道隋要对陈下手了,时间不会拖太久了。陈这时的状况如何呢?

陈开国至此不过三十余年,却已日薄西山,暮气沉沉。国土北不过长江,西不过荆湘,除了有时欺负一下西梁,对北朝作战少有胜迹。西梁亡时,陈后主叔宝在位,这位老兄是个颇有文才的轻薄子弟,若生於太平盛世的民家可为李白柳永一流,做皇帝实在是勉为其难。他对处理繁杂的政事,保存祖宗的这份基业从来没有兴趣,整天想的是起建楼阁亭台,和娇妻美妾流连其中饮酒作乐,写些有关男女情爱的淫诗艳词如有名的玉树后庭花,无忧无虑,日子过得比神仙还快活。既然皇帝不管事,那就有别人来管,张孔二贵妃和江总,孔范等一帮佞臣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正人君子退避三舍,小人奸臣充斥朝廷,整个陈朝乌烟瘴气,呈现出一片临死前抓紧时间享受的疯狂。隋军将渡江时,陈后主还在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

陈朝这些乌七八糟的人物中,有一个值得一提,就是陈后主的这位张贵妃。张妃名丽华(和杨广的大姐周宣帝后同名),是当时名闻天下的南北第一美人,连几乎从来不对女人的容貌作具体描述的正史(南史卷十二)也称赞“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查遍二十五史,又有几个女子的容貌能得到这么多字的描述?可见张丽华貌若天仙,绝非夸大。

开皇八年十月,隋军水陆共五十一万八千人集结于长江上、中、下游各地,准备伐陈。隋临时设置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以杨广为尚书令。同时设秦王杨俊为次帅驻节汉口,清河公杨素于益州上游出发,杨广,杨俊和杨素三人均授行军元帅衔,由杨广总揽全局。杨广是年不过二十岁,并无实际经验,杨坚特别令老臣高颎为杨广的元帅长史,协助杨广处理一切,是事实上的总指挥,具体军事行动由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经验丰富的老将负责。西线隋军由十二月开始行动,东线行动于开皇九年正月开始。上游的陈军还进行了一些抵抗,但终于不敌隋军。东线隋军几乎未遇抵抗即渡过长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正月二十日,陈军在最后一战中全军溃散,韩擒虎军占领建康,陈后主和张孔二妃躲入枯井,被隋军搜出。两年前西梁灭亡时奔入陈朝的萧岩和萧瓛叔侄二人小的不知好歹率军抵抗被擒,老的最后投降,但都被执送长安斩首。陈至此灭亡,隋结束了中国自西晋灭亡后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大隋的国运达到了顶点!

隋军入建康时,杨广不在江南前线,而是在比较安全的江北六合。当大功告成,陈后主及后宫大臣等均被生俘的消息报来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命令提取张丽华。张美眉的美貌已经在杨广心中扎下了根,别人的议论也罢,对自己的名声的损害也罢,欲火冲头的杨广已经不顾一切。在那一刻,杨广连纳张丽华为妃妾对自己的皇帝野心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也不管了,张丽华就是他率军灭陈的最大动力和第一号战利品,谁敢拦他就是死!

如果张丽华得到和萧妃争宠的机会,后者很可能不是对手。这位张美眉除了天仙般的外貌,还有惊人的政治才能。她为人机敏聪慧,记性极强,陈叔宝上朝时喜欢抱她于膝上共听奏事,朝会完毕,陈叔宝早忘了大臣们说了些什么,张丽华一条一条复述过来,分毫不差。她又善于窥测,曲意逢迎收买人心,陈宫中自婢女到妃嫔和大臣,无不称善。她又是陈叔宝太子陈深的生母,有生儿子的传统。皇帝懒得理事,张丽华就不客气帮他的忙,和一帮奸臣互相勾结把持朝政,简直连妲己再世都要自愧不如。如果她入隋,以她的美貌和才干很快就会获得干预朝政的机会,再给杨家生上一两个儿子。。。历史就要彻底改写了!

当时当地,唯一能管住杨广和张丽华的人站了出来,一盆凉水浇熄了杨广的欲火。高颎知道张丽华这股亡国祸水刚害完了陈朝,要是再入隋迷住杨家的男人们,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来。对大隋忠心耿耿的老高置自己的得失于不顾,违背晋王的旨意辣手摧花把她砍了头。老高不知怜香惜玉,竟然舍得把这样倾国倾城的美人开刀问斩,确实狠了一点,但从隋的江山社稷出发,这是最好的处理张丽华的方法了。可杨广不这么想,他后悔痛惜之余就此在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现在的他还奈何不了老高,但以他的方式报答高颎的忠心的那一天总会来的。。。

隋灭陈后,杨广有了第一笔“名正言顺”的大军功,自命不凡的他从那时起,就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个军事天才了。杨坚好像也有相同的看法,平陈后再次命杨广为并州总管,防御北面,后因江南局势不稳,任命其为扬州总管,出镇江都。几年后又命杨广率军北上防御突厥,双方没有交战,突厥军已经退去。杨广的军功簿上再添一条,声望日隆。即使杨广自己没什么想法,客观上他已对太子杨勇形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那么,杨坚在这些事情上到底是什么想法?长子被立为太子后,如果幼子军功太盛,声望高涨,那么太子地位不稳,最后形成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惨剧几乎是肯定的事。春秋时就有郑庄公的例子,杨坚之后不远有李世民,八百年后还有朱棣,每次都是以兄弟叔侄一方完全杀光另一方为止。想要避免这种局面,抑制幼子的功劳,声望是老皇帝必须注意的。隋灭陈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换了谁去当那个元帅结果都不会有两样,杨坚任命杨广担任此职务无异于把这份天大的功劳拱手送给杨广,存心要杨勇好看。他是聪明能干的开国皇帝,绝对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那唯一的解释就是杨坚对杨广地位的上升,对太子客观上的威胁,并不反对,甚至感到高兴。

杨勇比杨广要大十岁左右,当萧妃还在舅舅家过苦日子,杨广还是不懂世事的小孩时,他已走上政治舞台。杨坚“辅政”还没篡周时,他已经开始帮杨坚处理政事,杨坚假周命授他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管理原北齐属地。杨坚称帝后,杨勇封为太子, 杨坚下旨让他全面参与管理朝政。杨勇才干还是有的,经常能提出颇有见地的意见,杨坚那时很喜欢他,还对群臣说:前代多有帝王因宠爱妃妾而改立太子,导致国家灭亡,我家五个儿子出自一母,绝不会有这个危险了!

但杨勇也有几个严重的毛病,渐渐惹得杨坚很不开心。杨坚虽然出身官宦人家,但对民间疾苦有相当的了解,尤其痛恨奢靡,注重简朴。杨勇偏偏很喜欢享受,府第车马服饰,无不富丽堂皇。杨坚曾以各种方式劝诫,包括把自己的旧衣服赐给杨勇,但杨勇依然如故。杨勇还很喜欢排场,有一年冬至时在太子府摆了很大的场面接受百官的朝贺,惹得杨坚很不高兴:我还没死呢,你就这么急着过皇帝瘾了?史书上称赞杨勇天性直爽,不事伪装,这有一点道理,但我看说白了这就叫没脑子。有的人就是天真,而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杨勇到隋灭陈时,年纪已经有三十左右,协助处理朝政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但他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和身家性命的几个问题上仍然是非常的幼稚。

杨广看到了机会:大哥好像有些麻烦了,我要去帮他一把 - 不对,我要再把他往死里推一把,让他做不成太子,换我来做。但是杨广要夺嫡,单凭他个人,三头六臂也不够,而且在这件事上他处于受益人的特殊地位,很多事不能做,很多话不能说。他需要有人来为他谋划筹措,为他在杨坚面前讲他不能讲的话,作他不能做的事。杨广很幸运,他有一个这样的得力帮凶。

积极帮助杨广,陷害杨勇的这个帮凶不是别人,正是杨勇的亲生母亲,杨坚皇后独孤氏。杨勇是独孤氏的长子,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独孤氏是一个用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非常独特的女人。想要有幸得到她的讨厌,你做到一点就够了。她是北周大将,名臣独孤信七女之幼,大姐是北周的皇后,四姐是李渊的母亲,一家三朝出三个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少有的。独孤氏虽为女流,却有大志,为人聪明刚强,有政治才能,是标准的女中豪杰。她和杨坚一起处理朝政,公平明断,时人称为“二圣”。杨坚从一般功臣之后逐步发迹为国丈,皇帝,独孤氏的家族影响和个人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杨坚对她的态度是既爱又敬又怕。

但任何人都会有弱点,独孤氏一旦喜欢某个人,就对他盲目信任,对杨广是如此,对大奸臣杨素也是如此。开皇十三年,杨坚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也该稍享受一点了,命杨素在歧州监造仁寿宫。杨素为了拼命赶工期,对工匠,役夫等逼迫严厉,死人上万之多,建筑又务求华丽。十五年建成后杨坚亲临,一看大怒,大骂杨素,杨素惊惶之下问计于人,别人告诉他只要先让独孤氏看一下新宫就行了。果然独孤氏非常满意,夸奖杨素知道心疼体贴皇帝夫妇,于是杨坚也不好再说什么,杨素无过有功,还得了很多赏赐!

独孤氏最大的弱点,用史书的话形容就是“悍妒”。她领先时代一千四百年,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实践男女婚姻平等的思想,杨坚被她管得服服贴贴,从不敢多娶姬妾,他当皇帝后,按礼制应有的几个妃嫔也不敢亲近。曾经发生过杨坚临幸的后宫被独孤氏杀掉的事情,杨坚除了气得一个人骑马冲入深山,别的什么也不敢做。最后是上文提到过的德高望重的老臣高颎出来调停,他劝杨坚勿为一“妇人”而不顾天下,把杨坚劝回了城。

独孤氏的要求不光对丈夫有效,对朝廷里的大臣她同样要管。如果见到娶妾不爱正妻的,她总要想办法把他搞掉。还是那位高颎老年丧妻,独孤氏假意问他是否要续娶,高颎看透了她的用意,回答不会,独孤氏大喜。可没多久传来了高颎妾生下一个男孩的消息,独孤氏感到被骗而勃然大怒,又想起之前高颎在背后对杨坚轻蔑地称她为“妇人”,再加上高颎在易储问题上从来也没有支持过她和杨广,老账新账一起算,老高从此成了她的敌人。

独孤氏不溺爱,在对正妻用情专一这点上,她对自己儿子的要求也绝不含糊。而且我认为她对自己的子女有很强的控制欲,不管儿女多大,总认为他们还是小孩,需要自己的保护和控制。正是在这一点上,杨勇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的正妃是独孤氏为他精心挑选的元氏,这位元氏小姐出身名门,性格端正温和,但相貌一般又体弱多病,杨勇对她理都不理,娶了很多妾侍追求自己的快乐生活。独孤氏也许可以容忍他的奢华浪费,但对他竟敢不喜欢自己为他选的老婆而宠爱小妾永远也不能原谅。可怜的元氏于开皇十一年病死,独孤氏非常怀疑她是杨勇的宠妃云昭训害死的,而杨勇还拼命护着云昭训,结果独孤氏把自己中意的儿媳惨死的一腔怒火全都发到了他身上。此时的独孤氏,大概已经由爱之深而致恨之切,起废杨勇太子之心了。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独孤氏的这个“妒”是完全合理的。男人为什么就能三妻四妾,用情不专,而女人还要默默忍受,美其名曰妇德?但可悲的是,人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时代而生存行事,独孤氏对男人娶妾完全不能容忍,对现实一点都不肯妥协的态度,导致了她以此为判断好人坏人的唯一标准。她对高颎这样真正的忠臣打击排挤,掉入杨素,杨广等的陷阱而不自觉,隋的最后灭亡她不能不说是有很大责任的。

父母对长兄的不悦,都被聪明的杨广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时他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干掉大哥,自己做太子,做皇帝。但他不是李世民,没有一天之内解决所有问题的本钱,只能小火熬老汤,在帮凶的协助下,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影响打动杨坚。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他必须忍。他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凡是”杨广版:凡是杨勇爱做而引起父母不快的事,坚决不做;凡是杨勇不爱做但父母喜欢的事,坚决去做。

杨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要抑制住自己的天性,伪装出另外一副样子 - 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至少十年八年,还不知道会不会有想要的结果 - 写到这里,我对杨广的忍耐,韧性和执着真的非常非常地佩服和害怕。这还是一个正常人吗?而且,一个压抑了太久的人一旦压力释放,可能会陷入疯狂发泄自己欲望的另一个极端状态,从这时的杨广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二十年后那位隋炀帝的影子了。。。

萧妃在杨广夺嫡的过程中究竟主动参与了多少?从史书的记载是完完全全一点没有。她不会笨到对自己丈夫的企图一点都不知道,她是一个正常人,对做皇后的前景肯定有所憧憬,但对这个目标,她采取了被动等待的态度。她不是独孤氏或张丽华,显然不是玩阴谋的人,即使她有这个想法,也没这个能力。

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萧妃不重要,她是杨广夺嫡阴谋中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 杨广必须要靠她来取得母亲的欢心和青睐,然后再通过独孤氏来对杨坚施加持续不断的影响。杨广和萧妃结婚最初几年时两人有过真正相亲相爱的时光,之后杨广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女人,伐陈时为了张丽华还差点露馅,但杨广这时知道一定要装出和萧妃恩爱如初的样子。在杨广夺嫡的过程中,萧妃自觉或不自地成了他的工具。

但杨广不是真的只守着萧妃,不看其他女人一眼的模范丈夫,他当然也有若干个美貌姬妾。可是对父母怎么交待?这些姬妾本人还好办一点,反正杨家也不是什么寒门小户,杨坚夫妇和杨广又不住在一起,当杨坚夫妇去杨广家作客时,他事先把美貌的姬妾都藏到密室里,只留下几个老丑的服侍,然后和萧妃一起出门迎接,给父母留下极好的印象。可是还有一个大问题很难处理,杨广是健康正常的男人,有妻妾就会有孩子。杨勇生了很多子女,独孤氏骂这些自己的亲孙子,孙女是“豚犬”;高颎丧妻后妾生一子,从此成了独孤氏的敌人。杨广不会不知道自己也来一两个庶出子女的后果,但他也只是一个有不少妃妾的健康好色男人而已,他是如何掩盖住的?

史书确载的杨广子女也令人迷惑。除了萧妃和他结婚最初几年所生二子一女,隋炀帝另外只有一子一女:其中儿子赵王杨杲可以确定是杨广继位后所生,只有那个庶出的女儿生年不详,后来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有吴王恪。李世民生于开皇十九年,他的妃子一般应该比他要小吧?换句话说,最晚从隋灭陈的开皇九年起,到杨广继位为止(那年他三十六岁),十五年间,杨广除了一个可能性不太大的女儿竟然未生一个子女?萧妃未生一个子女是肯定的,因为她的孩子没有任何掩盖不报的必要,但杨广的其他姬妾竟然没为他生一个孩子,除了那个不能完全排除的公主之外?我怎么开始有脊背发冷,汗毛倒竖的感觉?

这个疑点,北史和隋书都避开不谈,还是资治通鉴比较直接,其卷一七九言:“后庭有子皆不育。” 也就是说,不是萧妃生的子女都被立即送上了西天。

原来杨广是用了这个方法! 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连亲生的子女都可以。。。我再问自己一遍,这还能算是一个正常人吗?武则天够狠,也只掐死自己一个女儿,她后来所生四子长大成人后都先后成为自己的政敌和对头,但她也只迫令第二子李贤自杀,长子因病早死,另外两位只是长期囚禁而已。历代其他帝王杀子者很多,但这些帝王一般都是在儿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势力之后,老皇帝觉得已经构成了对自己的威胁,他不想被儿子所弑,只好先杀儿子。杨广则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们刚来到人世或还在娘胎时,他就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连最初的生存机会都不给他们,比那些帝王要狠得多了。杨广在这十五年间送上西天的,自己亲生的小生命大概不止一两个吧?除了毛骨悚然,我想不出其它任何词来形容我此时的感觉了!

可见,杨广是何等的一个冷酷,残忍的政治动物! 他非常明白“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的道理,要搞定厉害又对任何一个男人的婚姻,子女特别关心的老妈,不牺牲掉几个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行?与之相比,只注重勤俭节约的杨坚就好对付得多了。独孤氏已经成了杨广的俘虏,在杨坚身边持续不断地为杨广说好话;杨坚爱简朴,杨广就在父母光临的时候把帷幕屏帐换成素纱,还故意把乐器的弦弄断,不擦拭上面的灰尘,摆出美味佳肴招待父母,还馈赠厚礼。杨坚见了大喜,回去之后还向群臣夸口他的这个好儿子,以为他不喜欢声色犬马,又兼天性仁孝。杨坚好大喜功,自以为德配尧舜,想封禅泰山又故作姿态下令群臣不得再提此议,杨广就“抗旨”领衔百官上书请封禅。这下正是搔到了杨坚的痒处,不是我自认为有功,而是我的儿子,大臣们全都公认我有功 - 好像袁世凯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只是全国人民都认为他应该当,只好从命一样 - 所以我只好顺应人心,东封泰山。杨坚于开皇十三年底到十四年初为此东行一趟,乖巧的杨广又得了很多分!

在形势允许,火候已经到了的时候,杨广甚至亲自出马诬陷中伤杨勇。别的方面不论,他演技是绝对一流的。某年他从江都入朝,将回镇时入宫辞别独孤氏,跪地流泪说自己是个老实的笨人,只知道守好皇子的本分,可是不知为何太子大哥要杀自己! 独孤氏毫不怀疑,也流泪愤怒地说杨勇越来越不像话,竟敢冷落自己为他选的名门元氏女,宠幸云氏生下许多猪狗,元氏被害(独孤氏认为是这样)我没有追查到底,现在竟又想害你! 我一想到太子无嫡子,今后你们“高贵的”兄弟等要向卑贱的云氏所生之子跪拜就无法忍受! 于是悲不自胜,杨广也陪着流了很多眼泪。杨广这次恰到好处击中独孤氏弱点的诬告和表演对自己的夺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因为它终于使得独孤氏下定了最后决心,使得杨勇和云氏及东宫诸子在独孤氏心目中的地位由亲人变成了猪狗不如,此后数年,独孤氏的最大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搞掉杨勇!

此时杨坚也已动了心,但光有以上这些姿态还不能夺嫡,杨广除了在家里,在内廷讨好父母中伤杨勇外,有很多其它事情要靠别人。废太子这件大事杨坚还没到只听老婆就能下决心的地步,他还需要大臣的同意,至少让他能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完全正确,人人赞成的。所以杨广还必须要有朝中有份量的大臣的帮助。开皇末年,杨广夺嫡的关键时刻,隋朝中位高权重,最得杨坚信任的是高颎,杨素两相。高杨二人都是隋开国功臣,都是才能卓著,文武双全,能辅佐皇帝安邦定国的重臣。但两人有根本的区别。虽然政治人物都是复杂的,但要简单概括一下这两人的不同点,那就是一个是忠臣,一个是权奸。

高颎虽与北齐皇家同姓,但两者并无瓜葛。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其父高宾是从北齐到北周的降臣,被独孤信引为幕僚,很得信任,曾被赐姓独孤氏。因为这个原因高颎也算是独孤后的故旧家臣,和杨家的关系更进一步。高颎在北周武帝时逐渐发迹,凭着自己的才能立有军功,逐步升迁。杨坚得政后闻其才名招之,高颎也看好杨家的前景欣然加盟,还说自己从此一心辅佐杨坚,即使事不成被砍头也不后悔。

高颎确实也没让杨坚失望,从后者辅政开始,他尽心尽力屡有奇谋,而且为杨坚之事,不辞辛苦以身犯险,真的是把命交给了杨家。杨坚辅政初,北周忠臣分别于各处起兵,其中大将尉迟迥自东而来,气势汹汹。杨坚令老将韦孝宽带兵据之,两军相持多日不见高低。此时杨坚的地位还非常脆弱,朝廷内外不知多少人在等着这一战的结果选择自己的立场,连当时还在萧岿制下的西梁都在虎视眈眈! 隋家的命运完全系于这一战,焦急万分的杨坚想派一个可靠的心腹上前线监军督促进攻,可是他最信任的几人在那时都成了缩头乌龟,高颎自告奋勇,回家和母亲决别后上了前线,鼓舞全军斗志,还想出好办法克服了敌方的干扰在敌前架桥强渡,大破敌军削平尉迟迥,一战奠定了隋开国的根基。之后,高颎还在抵御突厥和对陈战事中立有大功,还担任了杨广平陈时的元帅长史,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在内政方面,他先后主持修订新律,建筑新都,制定法律调查全国人口,为隋朝稳定局势,增加收入,为中国的再次统一和隋短暂的兴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加油
家园 加油!
家园 快到高潮了, 一花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加油,加油!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送人鲜花,手留余香, 一花双宝,二人共享。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加油,加油
家园 谢谢各位,我会加油的!
家园 Thanks a lot :)
家园 好文!花一朵。

家园 要是不杀,张丽华就成了提前版的万贵妃了

两人纯属姐弟恋。

家园 【原创】萧后 六 踞于庙堂

高颎为人坦荡磊落,从不嫉贤妒能,还能主动为杨坚引进人才,隋朝不少著名文臣武将如杨素,苏威,韩擒虎,贺若弼等均出自其推荐。平陈之后的几年,杨坚对高颎的信任达到了新的高峰,他被封爵齐国公,进位上柱国,恩宠无比。高颎算是杨坚的子侄辈,所以他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和杨家成了亲家。

高颎最大的优点就是正直,他做到了一个封建时代名臣的典范,真正把自己所服务的这个王朝和皇帝的利益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之前,为了前者,不惜牺牲自己,连命都可以不要。平尉迟迥时他确实做好了战事不顺就以命报答杨坚赏识的准备,平陈时他违反杨广之令,毅然斩了张丽华,事实上挽救了杨广的皇帝梦,也避免了张美人,张祸水可能给隋带来的危害。但他自己得到了什么?杨广对他的切齿痛恨。

可惜像高颎这样的,敢于为了王朝的根本利益而得罪皇帝的真正忠臣,大概只有遇到唐太宗才会有好的结果。若他能晚生二十年,谁说他不能与正直的魏征,萧瑀齐名?但杨坚没有李世民的胸怀坦荡和用人不疑,他已经算是开国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了,在有些小事上也能表现出容人的气度,但对于真正关系到国本的大问题时仍然脱不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套。杨坚和高颎产生裂痕的第一件事,同时也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对易储的态度。

同样,杨素与帝家同姓,但无亲戚或血缘关系。他祖父仕于西魏,父亲为北周大臣,与北齐作战阵亡。年轻时的杨素就不甘平庸,志向远大又很有自信,活脱就是一头不惧猛虎的初生牛犊。因为其父为国捐躯却未得封赠,他多次上表争辩,惹恼了周武帝差点被当场拿下问斩,最后周武帝度量宽大,追封了他父亲,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也使得周武帝注意到了他的活力和冲劲。在之后的对齐战争中,杨素请求率父亲的原部属上阵,周武帝慨然应允,杨素有了大展身手的第一个机会,凭着他的军事天赋,颇有战功,灭齐时已有县公之封。

杨坚得势后,聪明的杨素立刻看清了风向,积极主动向组织靠拢,没多久就入了党 - 我是说,加入了杨坚的圈子。不过最初时他还不是杨家帮的核心成员,杨坚外派他去做汴州刺史。还没走到任所,北周宗室宇文胄起兵反隋,挡住了他的去路。杨素在新朝的第一个机会来了,杨坚命其率军,结果他不负新主子的期望大破宇文胄,被封为清河郡公,柱国,升徐州总管。杨坚篡周后又升上柱国。

在开皇前期,杨素还不是最高层的成员,虽是重臣,地位还不能与高颎苏威等相比,杨坚好像是在要打仗时才想起他,只看重他的军事才能。后来因为他老婆郑氏是个悍妇,杨素愤而骂她说如果自己做皇帝,肯定不让她为后,郑氏更狠,干脆把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上报,杨素被免了官,回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待在家里的杨素可没浪费一天时间,他时刻都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随着隋的国力不断增强,杨坚对江南的兴趣越来越大,杨素不失时机写了好几篇关于江南地区各项工作的调研报告 - 对不起,我又说错了,是平陈之策上呈御览。要说杨素肚子里真的是有些货色的,这几篇东西水平很高,很有见地,杨坚也不能不承认杨素的才能。伐陈之日越来越近,把这样一个大将之才放在家里也确实是浪费,没多久他又被起用,杨坚派他去益州永安,监造战舰并准备伐陈。尽管是第一次和水军打交道,杨坚的造船厂厂长也干得很成功,顺利制造了大小战舰数千艘。杨坚从这次经历了解到了杨素还有当监工的天分,以后又让他至少监造了两项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那个让杨素先挨骂后受赏的仁寿宫。

开皇八年底,隋军开始对陈发动全面进攻,杨素领信州总管,加行军元帅,率领上游隋军顺江东下。这一带的陈军还算抵抗了一下,但杨素指挥有方,全军将士奋勇当先,势不可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杨素已经将上游扫荡一空,直下汉口和坐镇中游的秦王杨俊会师,保障了下游隋军安全渡过长江,在第二年正月即攻克建康灭亡陈朝。因此役中的大功,杨素被封为越国公,财物地宅赏赐丰厚,两个儿子杨玄感和杨玄奖也各有封赏。不久江南局势不稳,先后有各地豪强于吴,越,闽地起兵反隋。杨坚命杨广为扬州总管,驻节江都。这是杨广在灭陈后又一次南下,而且是长期镇守,南方的青山绿水和江都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选择了在这里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杨素则不辞辛劳,再次上了前线,带兵东征西讨,从江南打到福建,在南方削平叛贼无数,最终扑灭了所有反隋势力。还朝后,开皇十二年,原右相苏威因事免职,杨素进位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共掌朝政。这之后几年,是隋朝的黄金岁月。当时天下一统,杨坚虽年过五旬,但仍精力旺盛治国有方,高杨二相皆称人杰,满朝文武尽心辅佐,杨勇的太子地位还算稳固,一时间,谁也看不到有什么能阻止大隋国泰民安,千秋万岁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是有人不喜欢这个局面,为了自己的私心要打破这个平衡。第一是杨广,第二就是杨素。他虽已位及人臣,但远未满足。别的不说,光是高颎还在他上面这个事实就让他不舒服。可这时的局势相对平静,大家都在享受太平,他的情况有点像一个成熟的公司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要想再大进一步,他需要一个利润增长点,一个新市场,一个突破口。杨勇和杨广弟兄俩即将给他这个机会!

从开皇十一年杨勇正妃元氏受尽冷落病死后,独孤氏大概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废自己长子的太子之位了。这当然不是她一个人能作主的,最后的决定权还在杨坚手里。但头脑简单的杨勇同时也用自己的奢华生活和排场,最严重的是他对父亲的暗示,训诫冥顽不灵的态度疏远了杨坚。加上独孤氏整天在杨坚耳朵边吹的风,杨坚自己也开始动易储的念头了。这样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不能轻举妄动,所以杨坚开始试探首相高颎的态度,寻求支持。大约是开皇十九年的某日,杨坚问了高一个很离奇的问题:“晋王萧妃听见有神和她说,晋王德行高超,当有天下。你认为如何?”原来即使杨坚是皇帝,他也知道这个想法违反礼法,太子并无大过,必然招致正直之士的反感和议论,所以杨坚一开始的试探是很心虚,胆气不足的,竟然拿萧妃出来当幌子。

高颎当然明白杨坚的用意,他没有任何兴趣跟老大打哈哈,含糊其事,更无意违背自己的原则迎合帝意,而是毫不犹豫按照自己永远一贯的正直态度,下跪严肃地说:“长幼有序,怎可随意变更!”杨坚听后默然。

在那一瞬间,高颎在杨坚心中的大忠臣,完人形象轰然倒塌。从二十年前加入杨坚阵营来,高颎行事一贯正直,光明磊落,不怕一时忤逆帝意,英明的杨坚也从没有让他失望受委屈;但他没有想到,开皇十九年时的杨坚已经不是当年的杨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暴戾猜忌的天性已经压倒了冷静和理智,他在这种重大问题上已变得只信任自己,信任独孤氏和顺从他意见的人。而且高颎和杨勇是儿女亲家,如果为了撇清自己,他只能顺应上意回答是。但正直的他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想到了也认为不该为此顾虑自身而说假话,他作出了高颎式的答复,也决定了自己的悲剧。

高颎的态度当然瞒不过杨广,而且杨广从一开始可能就没对他抱多少希望,他的主要目标是杨素,这时他还不清楚杨素的态度,不敢贸然行事,就先和自己的心腹张衡,宇文述等商量。宇文述出了个好主意,先从杨素贪财的弟弟杨约下手曲线进攻,并自告奋勇负责此事。然后宇文述从南方任所返回京城,找杨约喝酒赌钱,故意输给他很多很多。最后杨约自己都赢得不好意思了,宇文述才告诉他这些钱其实是晋王赏给他的,殿下想请他帮个忙!

双方一拍即和,杨约把宇文述劝他的话又对杨素说了一遍:现在老哥你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但那只是因为有皇上罩着! 我们兄弟多年拼到这个地位,不知得罪过多少人。太子对我们就不太感冒,一旦今上去了,我们怎么办?现在皇上皇后都不太喜欢太子,老哥你为什么不帮助杨广夺嫡,建不世之奇功,保障老皇帝之后我家的富贵?而且现在皇帝事事都听皇后的,为什么不先从她那里下手呢?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打在野心家杨素心坎里,他看到了自己突破瓶颈,在仕途上再迈一大步的绝好机会,立刻决定加入杨广阵营!

过了几天,杨素进宫侍宴,当着独孤氏的面小心夸奖了杨广几句,说他仁孝。爱憎分明(在这个问题上)又头脑简单的独孤氏立即上了钩,哭泣说杨勇不肖,杨广夫妇仁孝可怜,还说担心杨广被杨勇害死! 杨素那时肯定在心里对皇后娘娘的愚蠢和固执冷笑了数声,知道自己略施小计就摸清了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女人的底牌,放心大胆开始实施扳倒杨勇的阴谋,成为杨广的另一大帮凶。

高颎上次吃了一记闷棍后,暂时对他的职务和地位没有影响,毕竟他有以前的大功在。可他没学乖,对杨坚的暗示充耳不闻,对已经开始改变的风向视而不见。不久杨坚想征伐辽东,以汉王杨谅为主帅。高颎认为不可,上书谏阻,但杨坚非但不听,还照灭陈时的惯例任命他为杨谅的元帅长史随军出征。结果师出无功,独孤氏又抓住了机会对杨坚说,我早就知道高颎不想去,怎么样,你硬让他去了他还是出工不出力吧! 而高颎因为上次当杨广助手时就习惯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没太把杨谅放在眼里,杨谅回来后对父母哭诉说高颎几乎要杀了他! 独孤氏当然大怒,杨坚也没有当年灭陈时的判断力了,反应完全和他的老婆相同。随后不久,高颎出塞进击突厥,越境深入还遣人回朝搬兵,立刻就有人诬陷他要反,还好他马上得胜归来,谣言不攻自破。接着朝中又发生老臣王世积案,供词牵连到高。以他这样地位的重臣,任何时候都会有人诬陷中伤,用自己的脑袋为赌注一搏富贵,当年平陈时就连续有人诬陷他谋反,那时杨坚对高颎无比信任,那些小人都赌输丢了脑袋,但现在的杨坚对这些诬陷全盘接收,他再也忍不住了,免高官职,勒令其归第,敢于为他辩护的人一概治罪。

即使杨坚想就此对高罢手,已经尝到了甜头的小人们可不想停。没多久,高颎身边的属吏告发高的儿子对父亲说当年司马懿卧病在家而得天下,现在您老也这样,岂知非福?这种告发向来查无实据,而且即使是实,也是高颎儿子胡说八道,和老子没关系,但杨坚听了之后深信不疑,其反应好像被蛇咬了一口,立刻将高颎拘于内史省讯问。查案的官员承秉上意,又上报有僧尼对高说杨坚已活不长了。这招一下,杨坚杀心已起,最后顾及自己的名声,将高削职为民,留下他的老命算是皇恩浩荡。高颎自己反而庆幸能保住这颗脑袋,安稳过完这辈子了,殊不知比杨坚更狠的还在后头,他的脑袋只是暂时让他多保管几年而已。。。

高颎失宠后,朝廷里唯一能为杨勇说话的有份量的人物消失了。杨坚亲手把那根绳子围在了杨勇的脖子上,杨素和独孤氏正拼命把它拉紧。独孤氏几年前已开始让人打探太子府里的各种消息,想着法子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杨坚面前说杨勇的坏话,现在杨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不用像自己老婆一样采取地下路线,杨素被公开地,光明正大地派去了太子府,观察杨勇的动静。

杨勇的鼻子再不灵,到这时也知道形势对自己很不利了。可是他采取了什么自救措施?他让别人给他搞了些符咒之类的东西,乞灵于鬼神;又在自己后园里造了陋室小屋,他在里面过简陋的生活,以求命运的保佑。可是他就是想不到从活人着手来做些真正有用的事!

杨素受命到东宫来了。老奸巨猾的他玩了一个很简单,但对杨勇却很有效的花招:他故意迟到了很长时间,让杨勇等了很久。等到杨素终于出现时,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怒形于色。这下杨素很满意,他回报杨坚说杨勇怨恨颇深,恐有变故! 这下杨坚开始坐立不安了,因为杨素暗示杨勇有孤注一掷发动政变的可能,他立即命令在宫中布置眼线,以防那个杨勇做梦也没想到过的兵变,另一方面将东宫宿卫将领调开,卫士中有力勇猛者都调走!

这时风吹向何方,再傻的人也看清了。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开始纷纷上书,痛陈杨勇种种过失。杨广的势力已经打入了东宫内部,太子的近臣姬威也在杨广一方的威逼利诱下,忽然变成了打入敌营十八年的地下党,上书控告杨勇。以姬威的身份,这封诬告书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可能令杨坚最后下定了决心。

开皇二十年九月,杨坚前往仁寿宫 - 因为他认为长安有杨勇,不安全了 - 然后在那里对群臣最后摊牌,开了杨勇的缺席审判大会。他先命令逮捕东宫一批官员,然后让杨坚公布杨勇那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罪行。然后杨坚做了总结,说出了那句动摇大隋国本,斩断大隋龙脉的可怕的话:“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群臣莫不如遭雷击,面无人色。杨素等人洋洋得意,大部分人知道杨勇之冤,可谁敢在这时出头,自取其祸?但大隋总算还有一个忠臣,五原公元旻进谏,要杨坚小心谗言。杨坚立刻拿出姬威,让他再以局内人的身份曝光杨勇的诸般“罪恶”。元旻几天之后,就被人诬告与杨勇私通消息,立刻下狱。杨勇和他的儿子们被囚禁了起来,成了杨素和杨广案板上的肉。杨坚和独孤氏屡次以那些其实是莫须有,但他们已深信不疑的罪名责问杨勇,只有一条直肠子的杨勇这时还不知道以退为进,先委屈求全保全自己的道理,一概不服!

开皇二十年十月,杨坚正式诏告天下,废杨勇及其子女为庶人,多名东宫官员和前日那位直言进谏的元旻并皆处斩。并赏赐杨素等人财物,奖赏他们及时揭露了杨勇的“阴谋”。十一月,杨广被立为皇太子,萧妃成为太子妃。在自己的皇帝路上,杨广已经打赢了最关键的一仗。

杨勇被废后,先被拘禁于内史省,后来不知是不是独孤氏的主意,把他送至东宫,交由“仁孝”的新太子管束! 大概是想要大好人杨广来感化他吧。杨勇一直想面见父亲申辩,可是好人杨广和杨素怕他累着了,怕他再被父亲骂,怎么也不给他这个机会。无计可施的杨勇爬到树上大喊大叫,杨广上奏说杨勇已经疯了,于是杨坚终于不理他。从开皇二十年十月杨勇被废后到独孤氏和杨坚死去为止,他和父母好像再也没见过面。

杨勇的被废遭囚,并不是开皇二十年杨家遭受的唯一不幸 - 老三杨俊也出事了。杨俊被封为秦王,长期镇守荆州,娶的正妃是那个率军奔袭西梁的崔弘度的妹妹。这位老兄和他的杨家弟兄有完全一样的僻好 - 我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 - 奢靡浪费,多娶姬妾。他没福气娶到像杨勇的元氏,杨广的萧妃那样贤惠的老婆,崔氏比独孤氏还要狠,在瓜中下毒,几乎要了杨俊半条命。尽管崔氏因此而被遣家赐死,杨俊的身体经此一击也不能再管事了,加上又因为不知节约被责,于开皇十七年免职回京,归就秦王府。之后的两三年里杨俊的身体一直不好,而又不为父母所喜(独孤氏内心里会不会为崔氏的行为叫好?),最后于二十年六月死去,比杨勇被废还早。

废掉杨勇,另立杨广后,独孤氏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全国除了杨广杨素外,大概数她最开心。而杨坚经此家庭大变,身心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公元601年,他诏告天下改元仁寿。这个年号应该能反映出杨坚的一些盼望吧。但自然规律不可违抗,他和独孤氏在人世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时的隋朝已经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独孤氏,杨广杨素大获全胜,高颎几乎被杨坚杀掉,全凭以前的大功被削职为民,仅仅暂时保住了脑袋。武将方面,连功勋卓著的老将史万岁也因为受杨素的谗言所害,加上他自己在朝堂上与杨坚争辩,结果被杨坚当场杖杀。高,史二人尚落到这个下场,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而善于讨好的杨素则飞黄腾达,亲党遍布朝廷,在一定程度上,隋已成为杨素一党的天下。杨坚夫妇好像有个毛病,一旦信任谁就完全相信毫无保留,以前对高颎是这样,敢诬告的人都被他砍了头,现在对杨素也是这样。隋朝气数还未全尽,后来有些宁死也要直言上书的人多次劝告,杨坚自己的二女婿柳述也多次谏阻,杨坚略有所悟,对杨素稍稍疏远,但他仍任尚书左仆射,为隋朝首辅。

仁寿二年八月,独孤氏去世,年五十九岁,谥曰献。她去时心里肯定是满怀隋江山寄托有人,杨家天下万年的希望,走得很开心,但她哪里知道正是她自己亲手斩断了隋的国脉,杨家的天下只有十六年了呢?营建陵墓的差使又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杨素头上,他也干得很好,数月建成,受了不少赏赐。

独孤氏去后,杨坚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杨广二十年的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了,但人一得意就会忘形,他的疏忽大意和好色本性险些使得他的心血付之东流。仁寿四年初夏,杨坚最后一次离开长安,往仁寿宫避暑。他没多久就病倒了,杨素,杨广等皆至仁寿宫侍疾。这两位现在是利益共同体,有频繁的书信往来保持联络。有次杨素写给杨广的,商讨杨坚一旦去世该如何应变的信被人误送到了杨坚手中,杨坚看后大怒。接着又出了一件大事,原来独孤氏去世后,杨坚在悲痛之余也得到了解放,可以做一些他以前一直想而不敢做的事了,后宫里逐渐多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妃嫔,其中灭陈后入隋宫的陈宣帝的一个女儿号宣华夫人的最得宠。杨广早就对这个比自己还小的漂亮庶母垂涎欲滴,平时不敢干什么,现在老爸卧病在床,眼看来日无多,加上自己也在仁寿宫侍疾,和杨坚的后宫朝夕相处,他以为机会来了。某日他和宣华夫人在宫中不期而遇,淫心大发意图非礼,宣华夫人极力挣扎,一番拉扯之后逃走。杨坚见她情况不对,问知原因后大怒,此时的他才恍然大悟,一边大骂独孤氏误他,一边命柳述和元岩“传招我儿”。两人以为是杨广,杨坚告诉他们是杨勇,同时命柳述草诏,准备再行废立,杨广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些举动,当然逃不过已遍布宫廷的杨广和杨素的耳目。关键时刻,杨素不愧是隋朝第一权奸,完全清楚当前的处境,当机立断命死党宇文述,郭衍宿卫仁寿宫,同时矫诏收捕了柳元二人,切断了杨坚和外界的联系,杨勇永远也接不到那道能让他起死回生的诏书了。接着,杨广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老而不死,恋栈不去的前任,他和杨素把杨坚寝室中其他人都赶走,只留下心腹张衡在室内。不一会儿,只听到里面传来惨叫,“血溅御屏”,杨坚驾崩了。总计自开皇元年纂周称帝,共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六十四岁,谥为隋文帝,庙号高祖。

送老皇帝上路后,杨广也没忘了照顾一下大哥,知道大哥的日子过得很不开心,所以大发善心帮他解脱出来。杨广和杨素密不发丧,派杨素弟杨约回长安稳定局面,杨约先接管了长安,接着把一道假造的杨坚遗诏交给了杨勇,赐他自尽,杨勇还不识好歹不肯去极乐世界,派去的人干脆把他缢死。一切搞妥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继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可能因为自己心虚,杨广登上御座时腿脚发软,几次没成功,最后杨素帮了他一把才坐上去。

杨广继位后,先处分柳述元岩二人,将他们两人分别流放到南方边远之地。柳述尚杨坚第五女兰陵公主,兰陵公主为杨坚庶出,容貌美丽性格婉顺,她不像自己的姐姐们以公主身份在夫家骄横跋扈,侍奉公婆谨慎尽心,和柳述的感情非常好,此时丈夫遭殃,她上表坚决要求自削封号,和柳述共赴流放地。杨坚当年曾有意将兰陵公主嫁给萧后弟萧瑒,后因故未成,所以杨广一直对柳述夫妻心中怀恨,而杨坚最后时刻柳述差点把杨勇放出牢笼就更不用提了。此时杨广见表大怒,坚决不许,想让她与柳述离婚再嫁,兰陵公主誓死不从气愤病亡,年仅三十二岁。她遗表要求葬于柳氏墓地,杨广更怒,偏偏把她薄葬于别处。柳述在流放地过了几年不是囚徒的囚徒生活后,也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家园 沙一个发。

加油!

家园 拣到一个板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