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悲情将军李陵 -- 篱落呼灯
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了。
光桀统战李陵,应该是武帝死后统治集团纠正前朝弊政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说,是标志性指标。但是李陵以“丈夫不能再辱 ”作为拒绝回去的理由,可以看出,经历了汉与匈奴多年的政治斗争的李陵,政治上越发成熟。因为自己既然回去,就会成为标志性人物,如果汉朝内部发生政治动荡,那么自己也会被牵连受害。联想到后来霍光连自己的亲家、同为顾命大臣的上官桀都杀了,就会明白李陵不归汉是正确选择了。
《汉书.李广苏建传》是一部反映班固政治思想比较好的著作。虽然名为《李广苏建传》,李广在前,但实际上却是《李广李陵苏武传》,把李陵和苏武放在一起,多少有点儿扬苏抑李的意味。最后的赞文更是如此。李家是
另外说几句,本文讨论的是个敏感话题,我n年前在新浪就因为讨论此事被群人批斗,今日重看李陵,感触颇多。故此推荐。希望有意见的同志们多多见谅。
照此逻辑,中国历史上的大小汉奸都能轻而易举地用“悲情”来遮羞。
李零《汉奸发生学》有关李陵的段落:
http://www.mypcera.com/book/2003new/li/other/hjfsx.html
司马迁是因“李陵之祸”才发愤著书,当然对李陵充满同情,但《史记》作武帝之世,不免讳言陵冤,反不如《汉书》敢讲话。据《史》、《汉》二书,陇西李氏本是有名的军人世家,生于边塞,长于边塞,善骑射,得士卒心,匈奴畏之。可他这一家子真是一代比一代惨:广心高命奇,自结发大小七十于战,反无尺寸之功以封侯,竟跟卫青赌气自杀。广有三子:当户、椒早死,敢被霍去病(卫青之侄)暗杀。及陵(当户子)为将,但愿一取单于,重振家声,反而身败名裂。天汉二年,陵自告奋勇,为贰师(李广利)分兵,汉武帝惜骑不予,路博德羞为陵踞,他竟提步卒五千,深入大漠。结果遇匈奴主力(八万人),血战浚稽山。虽威震匈奴,重创单于,然道穷矢尽,陷围无救。不得已,遣余卒溃围,己独出降(当时所谓“降”者乃俘非叛)。李陵生降,并非贪生怕死,乃思得其当,有以报汉。武帝不察其隐,只恨其败(恨他不给李广利长脸遮羞),竟把为李陵打抱不平的司马迁处以腐刑。后来武帝虽悔陵无救,派公孙敖将兵迎陵,敖无功而还谎言陵叛。武帝又不察其诬,收陵母弟妻子尽诛之(古代军人的家属往往是人质),使陵绝望于汉终不归。
李陵由降而叛亦属“逼叛”。如果只从“叛”字着眼,你只能说李陵是“汉奸”。因为他毕竟娶了匈奴公主作了匈奴王,毕竟死在胡地没回来。但是如果能体谅他的“叛”出于“逼”,你还不如说他背后的那只手,即由用人唯亲的汉武帝,指挥无能的李广利,老奸巨猾的路博德,善为谣言的公孙敖,以及墙倒众人推,“随而媒孽其短”的满朝大臣,他们汇成的那股力,才是真正的“汉奸”。〖注1〗
读《史》、《汉》二书,你会发现,那时的军人太苦。文帝时冯唐有言:“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军人“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赏可不行,罚则必用。武帝时,地方吏治虽号称“破觚为圜,斫雕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但在军队中却依然是“法若凝脂”,密不透风。汉《军法》规定:“畏懦当斩”,“逗桡当斩”,“失期当斩”,“失道当斩”,生俘也在死罪之列。李广就因生俘逃归,坐法当斩,赎为庶人,打发回家。后经启用,亦不得志。最后竟因期会失道,不堪再受刀笔吏之辱,引刀自刭。陵若生还,可想而知。所以若从“组织”的观点看问题,李陵倒也并不冤枉。
不过,在李陵故事的结尾有一戏剧性场面。李陵不是铁板钉钉的汉奸吗(而且即使是在“民族大团结”的今天也还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原谅?)〖注2〗可是汉武帝死后你猜怎么着?汉政府却特意差他的老乡到匈奴去看他,告之“汉已大赦,中国安乐”,请他“来归故乡,无忧富贵”。而李陵也真倔,居然说“归易耳,恐再辱”,“大丈夫不能再辱”,硬是不肯成全汉政府的良心。在他看来,大丈夫贵在从一,忌在反覆。逼叛是辱,平反也是辱。
陵自尊如此,仍有广之风。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
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③乃击伤大将军,
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④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⑤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
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1.李敢因战功封侯,干部级别和李广一样。当然他封侯有跟着骠骑将军的因素,算跟对了人,但李广是没封成的;
2. 他杀伤了卫青大将军(军委常委副主席吧?),卫青有顾虑,没有声张这事情。对比一下,林冲只是带着刀到国防部去了一趟就差点没命了;
3。他是在在陪汉武帝打猎时在汉武帝身边被杀的;
4. 骠骑将军杀了人并不敢公开,需要最高核心出来说李敢是自己碰上野鹿碰死了的:);
5. 骠骑将军一年后就死了,我的理解是行动时候受了重伤啥的,当然这条是推理。当从上下文看我只能这么理解。因为没有必要在这里写骠骑将军的结局。
6. 李敢一家与太子关系密切。
7. 你说汉武帝从头到尾对1-3的事实都蒙在鼓里?那卫青和骠骑的势力就大得我不敢想象了,可后来汉武帝收拾他们的家族又不费吹灰之力?
用花~~~
觉得在思想方面七少跟海天颇多相似之处哈
花谢^_^
并非一两个人说是汉奸就是的,也并非一两个人说不是汉奸就不是的。各人的看法不同倒也很自然的,如果兄台对李陵的评判另有高论,不妨在此稍加点评一二。至于和李陵完全不搭边的溥仪,就算了,兄台可以考虑另开一个帖子。
兄论李陵,人家说溥仪
好比您指着一块水晶,说它不是玻璃,于是人家说:“接下去很快就可以说 Swarovski Crystal 也不是玻璃了”
什么叫无限延伸啊,呵呵
不会获得武帝默许的。只是他年青气盛,看到老舅被伤,在遇见李敢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他射杀。至于老武为他遮掩,那也是事发后不得以而为之,而且借口也比较荒诞。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件事:
1。李敢被射杀有偶然性,和小病的性格有关,如果是事先默许的,就带有预谋的性质了;
2。老武对小病的宠爱。在小病的眼里,似乎只有老武还值得他尊敬,就连舅舅卫青,这时候他也觉得有些缩手缩脚,不爽快了。至于什么“侯”,在他的眼里,能算个什么?
关于卫青的内敛,和小病的张扬,从这件事都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不过,对于小病这个人,虽然其战功赫赫让人不能不赞,但其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环境中所产生的目空一切的性格,又让其并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话又说回来,老武也就喜欢他这种张狂的性格。
其实,老武对小病的宠爱,是没有其他人比的上的。小病出征,他还派御厨伺候,而同时小病不少的士兵却在忍受饥寒。
在后期,小病的地位实际已在卫青之上,要不是他早逝,真不知道老武还有什么可以给他。
李陵的汉奸头衔是李零在《汉奸发生学》中强加的,为的是把水搅浑以图为真正的汉奸辩护。
阁下大作与《汉奸发生学》惊人的相似,所以不能不让人想起李零的逻辑。
严肃理性的思考者,不会轻易使用这个词。
什么是汉奸?背叛了本民族的人就是汉奸?就这么简单?明知道回归本民族有相当概率遇害,仍毅然决然回归的,那是道德楷模!而没有达到道德楷模这个标准的,就是汉奸??这是神马逻辑??照这个逻辑普通人的位置在哪里??
李陵投降匈奴之前是与匈奴死战的民族英雄,投降之后并无为匈奴练兵对付汉军的行为。在本民族的代表(汉廷)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任何威胁本民族利益的事,这种不作为,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爱民族的表现,我认为已经高于一个普通人的道德水准了。
骂李陵为汉奸的人,请你回答一下:李陵这个人,一生可曾有过对本民族一丝一毫的不利和损害??
李陵其人,即使不计算他后半生在匈奴阵营中对本民族的保护作用,只考虑其前半生为国杀敌的正面作用,这个人一生之于汉民族仍然是绝对的正面贡献!
那些动辄詈骂李陵为汉奸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即使你对本民族贡献超过李陵,你也没有那个资格,好比一个志愿军战斗英雄没有资格斥骂一个回归的志愿军战俘一样。
跟贴里的东西,现在却硬说楼主与李零的文章逻辑相似,令人瞠目。
按你的说法,李零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先给传统价值观 强加了一顶帽子 --- “李陵是汉奸”,然后再对传统价值观展开攻击。
那么请问,楼主此贴里哪里有给传统价值观强加帽子之处??如果没有,那么你的说法 --- 与李零文章逻辑相似 --- 又是从何而来??
为你感到羞愧!
辩论中夹枪带棒 攻击辱骂无所不用,这样的辩品,我根本不屑相与。明明是你不肯修改自己攻击辱骂的措辞,我才不屑与你辩论的,现在居然还好意思提这个??别人拒绝与你继续辩论,就是辩输了?真有本事,请你修改措辞,我愿意奉陪到底。条件是周二以后,今天不行。请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