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李陵碑:也来说一说李家祖孙 -- 土生

共:💬185 🌺28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古今多少事, 都在笑谈中.
家园 普遍真理是有纪律有组织的部队和无纪律

无组织的部队的战斗力是不一样的,这点不是用什么“我觉得”可以否认的。

家园 前文说了,慕容恪阿

太宰恪为将,不事威严,专用恩信;抚士卒务综大要,不为苛令,使人人得便安。平时营中宽纵,似若可犯;然警备严密,敌至莫能近者,故未尝负败。

花~~~
家园 姓李的"司徒"先生?
家园 是的,李陵的事是不能和汉武帝分开讲的,老百姓对李陵同情,很大程度

是因为汉武帝的所做所为

家园 【原创】嗬嗬,不必客气,大家在保护水土,防止荒漠化上是一致的。

你,土生兄弟,还有我,都赞同现在环境破坏得厉害。具体问题嘛,要具体研究。这段文字是从《百年内蒙古》里摘来: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代,内蒙古的人口变化是蒙古族人口下降,汉族人口急剧增长。19世纪初,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约有 103万,到1912年民国开始时,蒙古族人口下降为约82.9万,其下降率为19.52%,可谓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一是蒙古族男子当喇嘛的人越来越多,喇嘛不娶妻,自然影响蒙古族人口的增长;二是19世纪下半期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它与蒙古族封建王公贵族对蒙古族人民的压迫剥削日益加重,无疑限制了人口的增长;三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农民起义频繁,清政府从蒙古族中大量征兵,无论在反侵略的前线还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场上,都有蒙古族兵丁上阵,阵亡者不计其数;四是20世纪初清朝在内蒙古大兴“蒙垦”时,激起了蒙古族各阶层的全面反抗,清政府又以武力镇压,蒙古人死于曾是联盟者屠刀下的人难以数计。从1912年到1949年,蒙古族人口从82.9万人增长到83.5万人,仅增长6 000人,实际是负增长,民国时期蒙古人民遭受的灾难可想而知。

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在19世纪初约为百余万,到1912年民国建立时汉族人口发展到155万多人,这50多万汉族人口当然不都是自然增长的结果,主要是清末蒙古王公私垦招民,特别是20世纪初清朝大兴“蒙垦”时大批涌入的内地汉族农民。在民国时期,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增长速度有增无减,至1937年的25年间又增长到317.9万余人,到1949年的12年中猛增到515.4万余人。这种增长势头,显然也不都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它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向内蒙古移民“垦殖”不无关系。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在不到50年时间增长了360万余人,除了自然增长之外,主要是陆续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的移民。

在往后,到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时

内蒙古的总人口是608.1万人,其中汉族515.4万人,蒙古族83.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2万人。1998年全区人口发展到2 344.9万人,在不到50年时间,纯增1 736.8万人,增长了2.8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9%,远远高于全国年平均0.5%的增长速度。其中汉族发展到1 850.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0.1%,增长速度为2.64%;蒙古族人口增长到371.7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6.4%,其增长速度为 3.09%;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0.6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4%,增长速度为4.53%。

其中,解放后移民的来源和取向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为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曾有计划地分两批从全国各地调入大量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他们为建设祖国的北疆扎根内蒙古,繁衍生息于这片热土上。同时在60年代的3年经济困难时期,内地不少省区的人口无序盲目的向内蒙古流动,形成了建国后第一次移民浪潮;接着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又形成了第二次无序移民高潮,绝大部分移入边境牧区和人口密集的东部4盟市,给自治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牧区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此可以看出,对牧区的移民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牧区的土地恢复能力和支撑人口能力都不如农业区。

呼包二市的历史渊源都很久,战国以前似乎已不可考,但赵武灵王击败林胡和娄烦时,设立的九原就是包头,云中就是呼市已经是确切的证明。

包头,蒙语是有鹿的地方,呼和浩特,是青色的城。包头现在要是不去养鹿场,只怕见不到鹿,呼市嘛,到处仍然郁郁葱葱,因为这里工业不是象包头那么多。

具体到地理问题,我看我还是另起一篇好了。

家园 文帝对李广的称赞不过是外交辞令

汉初封侯分量很重。高祖时期萧何屡次增封,“糖衣炮弹”都算上一万五千户,张良万户,“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参一万六百多户。其他人,高祖时周勃八千多户,陈平白登出奇谋救驾后才封了一县(高祖时唯一尽封一县的人物)五千多户。两人同时诛灭吕氏位列右左丞相后周勃万户,陈平才八千户。基本上当不上丞相都别指望万户侯。以高祖之火眼金睛,任命李广为将军还有可能,真能任命一位泄私愤杀霸陵尉的人当丞相。

家园 这叫子卖爷田不心疼。不说这些封侯的,就是高祖受的苦

也不是文,武帝所能想象和体会的。不过,文帝对李广也不完全是“外交辞令”,虽然事情的表面是赞李广个人的神勇,其实,主要的背景,或许是因为李广对匈奴的多次胜利(虽然是不为史书记录的小胜)让人在当时的总体弱势的情况下感到提气,才说出的这段话呀。

家园 多谢. 乱武兄的名字应该和武帝没关吧
家园 多次胜利?老兄有点想当然

这一段《史记》《汉书》记载差不多,就摘抄《汉书 李广苏建传》开头,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

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即位,......上乃徙广为上郡太守。

景帝之后才开始镇守方面和匈奴频繁作战,文帝时有记载的战斗不过孝文十四年一次,文帝怎么会因为“多次胜利”而夸奖他?到更像李广此时作为年轻人初出茅庐,印象不错因此鼓励两句。

家园 我狗到的拿破仑的原话是这样的

“One Mameluk is stronger than two French soldiers; 100 Mameluks are equal to 150 French soldiers; 300 Frenchmen will defeat 300 Mameluks, and 1500 Mameluks will always lose to 1000 Frenchmen”

注意,这里并没有提骑兵。当然马姆鲁克以骑兵闻名。但拿破仑在征埃及之战中,对马姆鲁克取胜的关键是步兵方阵的排枪射击,而不是双方骑兵的互砍。我前面说了,对于步兵,纪律当然是很重要的。但这段历史并没有证明纪律对骑兵如何。

当然,在有些时候纪律对骑兵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步兵的标准去要求骑兵。

家园 嗯,来看看《南明史》对嘉定之战是怎么写的

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后,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原为高杰部将,曾任明朝徐州总兵)立即领兵来攻。侯峒曾、黄淳耀等人想借用城外乡兵扼阻清兵。可是,四乡乡兵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农民,根本没有作战经验,人数虽多,却难以同正规清军作战。即如史料所言:“诸乡兵未谙兵势,争裹粮厉兵而来。峒曾、淳耀等亲自临城,勉以忠义,言与泪俱,人皆感奋。因下令诸乡勇能鼓众赴敌者,每人先给白布二疋,仍每日颁折饷银二钱;有能得敌人首级者,每颗给银十两”。“七月初一日,会兵砖桥东,不下十余万人,排挤拥塞,纷呶如聚蚊,多适为累。清兵每战必分左、右翼;乡兵不识阵势,呼为蟹螯阵。每发挑战,多不过十余骑,皆散落不集一处。诸乡兵遥见兵出,拥挤益甚,手臂摩戛,轧轧作声。”②这种乌合之众自然抵挡不了清军。双方才一交锋,乡兵就不战自溃,“走者不知所为,相蹈藉而死”,许多人被挤入河中淹死,“尸骸乱下,一望无际”

我这位先生还是很敬重的,能为国慷慨赴死。但他作战方面的专业技能,实在不能算强,相比之下,江阴在重兵之中守了三个月。其实李成栋并不擅长攻城作战,他最后的败亡就是由于久攻赣州不克。并且,这可能还是这位先生一生中的第一战。他实在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专业的作战人员。很简单,大家专业不同吗。就像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苏格拉第的哲学,他宁愿相信同是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虽然可能会有很大歪曲,也不会去相信战士色诺芬。

家园 汉书这一段, 正是土生说的意思呀:李广就是多胜

还是这段话:"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

电子兄说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从战斗记载来看只能算一次。土生的理解不是这样的。而且,李广那里也可能不是这样计算的,不然,李广自杀前怎么说“七十”余战?所谓“大入萧关”只为一战的话,怎么能有“七十”余战?

土生的理解,这种“大入萧关”中就包括不只一战。而且,更多的是平时小规模的战斗,也就是土生前文中所特意强调的为史书不记载的战斗。“七十”余战,说明每年平均最少一到二次。而且,也说明李广年轻时就已露出峥嵘, “杀首虏多”,也正因为此,才可以“数从射猎”。陪皇帝玩,是种奖励,如果不是因为有战功(虽然不大),不会只是因为你武功高就行的。

其实,当时就算小的,局部的胜利,在匈奴相对气势汹汹的情况下,也是很鼓舞人心的。这就象当年中苏的珍宝岛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我们把苏老大赢了,可以说是举国提气。

当初,李广做的就象这样呀。土生想说的是,“多次胜利”,“多次提气”,匈奴人对李广没气了。

家园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事实,不是什么我觉得

那个时候的骑兵基本上组织都不怎么高,也不怎么重视,游牧民族的就更加散乱。你说的基本是一千年以后的事情了。

家园 用善射,杀首虏多...数从射猎,格杀猛兽

这都是武林高手,而不是将帅之才的表现。或者文帝以为李广凭这种本事在高祖世可以当上万户侯。

比如岩龙神枪,一战毙越寇50多名,凭这种本事在红军时期真的能当上军长,师长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