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李陵碑:也来说一说李家祖孙 -- 土生

共:💬185 🌺28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低估文帝了
家园 要说卫霍“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怕是牵强

卫霍战绩与自身损失统计:

元光五年卫青军万骑,至茏城,斩首虏数百。

元朔元年卫青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

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全甲兵而还

元朔之五年春,卫青将三万骑,围右贤王,右贤王夜逃,得右贤裨王十余人⑦,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由此大胜而拜为大将军,三子封侯

元朔六年卫青出定襄斩首数千级,月余,悉复出定襄击匈奴②,斩首虏万余人,但是右将军建、前将军信并军三千余骑全军覆没。这是明确记载双方损失的一仗,而且相对于卫青之前的战绩来说是一次挫折,顶多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已经是:“军功不多,故大将军不益封“”的结果—李广也参加了这次作战,卫青没受封,他也一样。

此一战霍去病脱颖而出,骑八百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

这之后太史公便有了“宁乘说大将军曰:‘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⑨,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的纪录,从前面的战绩来看,我只当宁乘是放屁。

元狩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⑨,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此一战霍去病“师率减什七”,算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例子。

其夏,出北地,“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16),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17)、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太史公说这是因为霍去病“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我说他老人家写史是好手,打仗是外行。

其后浑邪王与休屠王降汉,霍去病将万骑,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降者数万。战士不离伤。

最后就是漠北决战了,卫青,霍去病各五万骑,卫青战匈奴单于主力,斩捕首虏万九千级。霍去病击左贤王,斩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据史记)或“师率减什二”(据汉书)

家园 罪己诏就是虚伪

到死了才装懂事,其实他的本心就是以帝国的一切来实现个人野心。装的跟人似的

家园 不管低不低估,他对李广说的话我不当真。
家园 未必不是李司徒

司徒首先是官名,然后才是姓。

家园 皇帝下罪己诏也算大事.对武帝来说也不容易了.

家天下呀。其实,有时看他所为,确实让人觉得可气,还有,后期的有些可怜。

家园 有道理. ANDOR 兄聪明
家园 分析得很好,献花!
家园 个人野心云云很正常,那个年代谁不想建功立业?

皇帝也一样啊

家园 文帝的话要仔细品味

高祖时期韩信等人裂土分王了,而文帝只说万户侯,很显然他遵从了后来才制定的非刘姓不王之祖训。后面还有一句呢,非军功不侯。说李广生不逢时,高祖时可为万户侯,隐含的意思呢?我这时候别指望了。

李广自杀前说大小七十余战不假,看看《史记》《汉书》有记载的战斗,除了每次逃命都逃得很漂亮何尝有胜仗。如果以他自杀前的言语推测他年轻时就多次同匈奴作战,拿他自杀前的战果可无法推测他“多次胜利”。

汉朝法度还是挺清楚的,是他的责任罚,不是他的责任,例如张骞失期导致他遭遇匈奴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那次,张骞坐死罪(赎)他不过不赏而已。景帝时窦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为侯,景帝征求丞相周亚夫意见时都被非军功不侯给顶了回去。李广每次出击匈奴,要么损兵折将,要么无功而返,要么亡导失期,感叹他运气不好我没意见,可这样的表现李广自己敢要求封侯吗。

家园 为什么一定要分派呢?难道是文革?
家园 李广是被自己的名声连累了

文帝称赞李广,从上下文看,“数从射猎,格杀猛兽”,原因是他武艺高强,再往前推,李广能当上皇帝的近侍,来自“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原因还是武艺高强。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除了他爱兵如子之外,说来说去,上的了台面的仍然只是猿臂善射,武艺高强一条,料敌合变的才干、出奇无穷的机智,一点都没说。

可见,李广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方面,独自统帅一支军队不是他的强项。如果他不是平时镇守一方,战时做为偏师独行,而是平时教演士卒骑射,战时冲锋陷阵,大概几个候都封了。

家园 呵呵,没有
家园 还是把这段译成白话吧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

白话:孝文十四年,匈奴从萧关大举入侵,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善于射箭,斩下不少敌人的首级,调入禁卫军(汉中郎),进一步升为骑兵禁卫军官。数次跟随(皇帝)出猎,(在打猎时)格杀猛兽。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孝文十四年李广只不过是小兵一个,因为个人武艺高强,杀敌不少所以做了下级军官。然后就调到中央作大内侍卫了。此后的功劳就是陪着皇帝打猎,杀杀猛兽而已。哪里来什么战斗?不是史书不载,而是根本没有,怎么记载?

至于“数与虏战”那要到景帝时。而李广最出名的一仗,也是勉强可以算是胜仗的一仗也就发生在此时。但仔细研究一下,不过是练兵的时候和三个打猎的匈奴人遭遇。于是一百多个人打三个人,以多欺少。结果碰上了匈奴大部队,只好唱空城计才算逃脱。而最要命的是李广是领兵大将,他去追击敌人,部下的大部队居然根本不知道他跑哪里去了,所以也不接应他(这可是司马迁的记载。)

这种领兵能力当然会在后来被匈奴生擒。我其实很怀疑李广后来几次和别人分道进击,人家接应不及是李广自己的毛病。设想,连李广自己的部队都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何况其他兄弟部队。

家园 汉武帝时代的一流人才

很可能不止有卫霍,但卫霍绝对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流人物。历朝历代,战功卓著的帝王身边总是名将云集,反过来,如果没这个运气,也不可能战功卓著。

卫霍被汉武帝发现是因为他们是外戚,与皇帝亲近,但他们能取得战功绝对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后来的李广利又怎么样?打到最后打出个匈奴复振。可见卫霍确实出色。

另外卫霍部队的伤亡并不严重。卫青最大的一次损失是他的一支三千人的偏师遭遇单于主力而覆没,但现场指挥的是苏建,不是他。霍去病西征时伤亡比率较大。但是霍去病的损失是在河西走廊孤军奋战一去一返的累计损失,这一次,他的一万骑兵损失了七千,取得首级八千,另有重要战利品若干。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当时匈奴在河西的总兵力至少应有7-8万,霍去病在自己的兵力不断消耗无法补充的情况下,面对优势敌人能不断取得战果安然返回,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同时期其他的将军们,要么是碰不到匈奴人,要么碰上了就损失惨重,大败而回。李广算是比较好的,当常常杀伤与损失大致相当。

汉军失败的主要原因:1寡不敌众;2给养断绝;3疲惫。因为匈奴的战术一直是正确的,集中使用兵力攻击劣势汉军,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断绝汉军的水源,迫使汉军处于恶劣的环境内,或者在汉军回师时尾随,找到机会突击已经极度疲惫,给养不足,士气低落的汉军。这几手也一直很有效。

但是,卫霍常常孤军深入,却一直能避免陷于匈奴优势兵力的围攻,避免给养断绝部队崩溃,避免回师时为敌所乘。反过来,斩获不断,给匈奴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都造成严重打击。没有国力支持,卫霍自然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国力支持,当时却只有卫霍能有此作为(后世宋的国力远强于辽、夏又能怎样?)。卫霍同期和之后,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或近似的机会,但没有人能复制他们的军事奇迹(看看李广利打大宛,那才叫靠国力拼消耗)。这不是运气两个字能解释的。

身世良好,武艺卓绝的贵族将军李广战绩不佳,大家很惋惜。但出身卑贱,全靠裙带关系才有机会出头的庶民卫霍明明战功卓著,属于一流的军事人才,为什么要贬低呢?(贬低他们对抬高李广也毫无用处)不是说英雄不问出处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