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的大学 -- 月华斋

共:💬53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的大学

我一直很喜欢在各个排行榜上寻找我们学校的名字,或者说,我的母校的名字,尤其是标有“退步最快的X所大学”或“被人遗忘的X所大学”之类的标题下。这种兴趣是在离校之后滋长起来的,确切的说,是在发现自己学校排名从11名跌到20开外之后才产生的。在此之前,虽然对我们的学校有着种种的失望和抱怨,身后至少有一个可以寻找支撑的平衡点。当这个平衡点丧失的时候,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懑便很容易弥散开来。看着别人的缅怀来证实自己母校的存在是一种悲哀,只不过远在千里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关注我的母校。

其实我从来没有在上述排行榜中找到过自己的学校,中国有很多优秀大学承载了太多的磨难和无奈。大多是因为地域的偏远,或者源于气候的恶劣,也有眼睁睁看着一个学科走向没落的。这些都不属于我的母校。我的母校地理条件优越,环境宜人,一向以建筑,无线电,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基础工程或高新技术为当家学科,没有理由表明在这些条件的交汇下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能够走向没落。事实上,我的母校并没有走入没落,她只是从来没有走出深闺而已。我最近一次看到她的名字是在一个名为“中国最陌生的大学”排行榜中,东南大学毫无悬念地占据了榜首。南方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东北大学,北方人也可能不了解华南理工,但是四面八方的学子都默契地对于东南大学感到茫然,只有江苏省内的考生对她的追逐近于狂热:在江苏省境内,东大牢牢占据着工科老大的鳌头,东大的毕业生在一片萧条的就业市场上依旧十分抢手,东大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几个热门学科的分数线,成为知名的“钓鱼专业”,依旧吸引着前仆后继的优秀考生浪潮。这其实是一个奇迹。奇迹的缔造源于多种因素的多重作用,包括人文因素的影响和世界格局的变迁, 甚至于历史的积淀也成为这个尘封奇迹上厚重的泥土。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办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简介

昔日的辉煌是极容易被忘却的。现今的东大只能在全国名校排行榜上占据一个无奈的偏位,甚至干脆被人遗忘。在Google上打出“东南”两个字,那个福建汽车制造企业所占的篇幅远远大于曾经风云际会,英才辈出的高等学府。

这是一个现象。一个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东南大学只是这个现象最真实的放大版本。这是一个令人叹息的现象。我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现象,我只是想翻开我的记忆,从我的视角去看看这个它,想一想它,至少,想想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

关键词(Tags): #回忆#大学生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一、坐断东南

中国历史上并不乏用方位命名大学的先例,只是没有人敢用简单的“东,西,南,北”四个字来单独形容一个学府,一定要在这四个字上再加修饰,哪怕作修饰的也是个方位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甚至于中央都曾经被用作大学的校名。只是这种命名方式通常过于含混而让人迷惑。其中东北大学稍微好一点,因为“东北”在中国地理上一向有特殊的含义,而且东北大学与奉系军阀的张学良父子渊源颇深,得此名并不为过;西南联大则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当时是全国精英集于西南一隅,用此方位作名也无可非议。而东南大学居于南京紫金山麓,与实际位置上的东南福建省相去甚远,这一名称本身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现在很多外省的老教授依然对“东南大学”表示陌生,却每每在提到“以前的南京工学院”之后恍然大悟。这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是一个品牌没落的开始。看看联想更名‘lenovo'之后花了多大力气来宣传就知道品牌的重要性。难道东南大学真的意识不到这一点吗?

东南大学也许意识到了,也许没有意识到。但她的反应是放任自流。也许从一开始她并没有认为一个简单的校名更换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也许她认为南工的光辉会延续在东大身上,总之东南大学并没有过多纠缠校名这件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更多的精力被投入到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上。而当时的人们难以预料到的是,以综合性大学身份亮相的东南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新生,而不仅仅是南京工学院的延续。离开了学术界,公众对于大学的认识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理想化,很多人仅仅停留在自己第一印象的感觉,还有更多的消息来源于道听途说。在高校林立的中国,选择如此之多,即使是学术界的泰斗倒塌也只能换取一时的波澜。故事的延续都是要靠人来谱写的,忽视了人的支持,就相当于把自己幽闭在象牙塔里,长久地遗忘社会,也渐渐被社会遗忘。从1988年更名到现在,消失的南京工学院并没有掀起搜寻的浪潮,悄然出现的东南大学也没有激起探究的涟漪。

浦口校区是我读书时候的东南主校区之一,除了个别专业如建筑学(本部)医学(丁家桥校区),所有的本科生都要在这里度过他们绝大部分的大学时光。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象牙塔,地处长江以北的泰山新村,去市中心或校本部则依靠穿越南京长江大桥的公交车或校车,也就是说,不堵车的情况下,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个校区建设几乎与校名更改同步,所以带有浓厚的改革开放初期审美特点:方正如砖的建筑,贴着瓷砖的外墙,据说当年还有挖山填湖的壮举。相比于本部浓郁的梧桐树阴,这里自然而然的会让无数慕名而来或者有缘而来的学子感到失望和失落。苍白的道路和刺眼的阳光没有一点学术的气息。教师都住在市区,每天坐校车来往授课,讲完课还要赶车走人。于是大多数时间我们是见不到任何老师的。一群刚刚冲出高三课堂的学生来到了这个地方,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那时候网络已经开始流行,于是有人开始流恋网吧。也有很多人选择恋爱来打发无聊的时光。有一阵子安妮宝贝的书很流行,那种颓废的字句仿佛映出了我们空洞的时光。其实东大的学生学习压力还是很重的,我清楚记得大一的时候背着高数课本或者沉重的画板穿过校园去教学楼的情形,当我走进那些白色的楼群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时光在被这些白色的怪物吞噬。其实我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意义,同学安慰我说是为了将来考上研究生。高中的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大学的学习不应该是再为了考试。

浦口的冬天是寒冷的。那种阴入骨髓的冷足以让每一个北方来的人咬牙切齿。大一那年的冬天仿佛特别的冷,有三个星期阴雨连绵从来没有听过。后来下了雪,喷泉里的冰结了一寸多厚,挂在走廊里的衣服也结成了冰。我裹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在教室里做题,手上还是长了冻疮。我给朋友写信说,人家都说南京是火炉,我看是微波炉,我到了这里时候冻得光发烧,从来没觉得暖和过。

大一给我留下的记忆是迷茫与寒冷,包括压在头上挥之不去的考试的压力。我想如果没有2002年夏天百年校庆的那一场狂欢,也许东南大学给我的印象将会只局限于单调和呆板。

家园 榻榻米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榻榻米
家园 不好意思,我也不太了解东南大学,看后才知道东南大学的背景。
家园 南工时代的小笼包,馄饨,还有2分钱的酸奶

是俺1985年游历南京后20多年都念念不忘的。

家园 2分钱的酸奶?哪个年代?
家园 嗬嗬,这个是小卖部卖酸奶的老太太弄错了。

当时,玻璃瓶装酸奶两毛五,退瓶费两毛三。买一瓶带走要4毛8.

于是就有学生退瓶时加二分钱再拿一瓶,再退瓶。。。。。。就成了二分钱一瓶的酸奶了。

老太太搞错了,实际上第一次是对的,但是学生不能拿走,要当场喝完。

家园 果然陌生,孤陋寡闻,貌似第一次听说这个大学:(
家园 呵呵大一时候容易对大学不满意,尤其是高中生活还不错的前提下。

即便是上北大清华的,也有诸多不满。。总是能听到诸多新生抱怨。

懒虫刚上大学那阵曾经狂给中学的老师们写信,痛诉大学的种种不是,老师上课水平太差,教学设备太差,环境太差,教学楼太破旧。。。。总之,感觉大大不如高中。。。。后来才纠正过来,大学总归是大学。

住分部的更容易迷茫。我们大学有些系大一大二在分部,大三才回总部,还有的四年都在分部,但是有些课要回到总部来上。他们说,每次来总部,经常连路都摸不着,感觉自己跟后娘养的似的,呵呵~~~其实分部比总部的历史要悠久大概50年吧。。。

家园 东南大学在工科院校里还是名气很大的

尤其是传统的重工业方面,个别行业里是进三甲是没有问题的。那些排行榜很多都是记者们搞得噱头,何必在意呢

家园 南京工学院应该听说过吧。
家园 2001级的?

哪个系?:)

家园 东南是省内二号

确实奇怪没什么名气在外,不过东南的建筑是很有名的

家园 东南现在名气挺大的啊

在南京最有名的就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南航等等几个。

还没过气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