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为啥要定都北京呢?定都武汉不是挺好

没有文物保护问题,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六七十年代也不用怕苏联轰炸机20分钟飞到北京轰炸,苏联坦克一天打到首都城下。

家园 你的id应该给楼主
家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家亏欠了东北大概也是真的

但是如果看全国各地,很多省份都有一份血泪史。比如上海直到快90年代了,去掉利税的大头归属国家所有后地方仍然所剩无几。但是,有句话叫穷则思变,一旦时机来临,他们会立刻抓住。

从东北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得过且过而不知变,就是想变却被众多力量掣肘而变不了。至于私营经济,起步阶段最为重要,然而往往就在这个最重要的阶段上,往往受到各方势力的各种刁难和绞杀,这方面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不管怎么说,东北在前些年一直比较缺乏有一定实力的私营企业,尤其是南方的那种做实业的工厂,应该有其原因。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东北人并不是所谓的傻大黑粗。沈阳就有一大群炒股的人,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开始登陆到美国炒NASDAQ/NYSE的股票,忍受着带宽和速度比别人慢N多倍的痛苦,却有着惊人的战绩,一个人一天进帐一万美金都是非常平常的,其Ratio就连美国那些有着超级电脑和众多精英的专业公司也甘拜下风。东北人不是没有能力,不是不能吃苦,那么还差什么呢,就是我前面说的从上到下做实事的心态。然而,尤其是清除官场的人浮于事的流毒,实在是任重道远。

历史无法重来,就好比父辈把家里搞得很穷,给了我们一个贫穷的起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可以从此理所当然地不再付出任何努力,一切都可怪到其他人的身上的做法就是对的。东北还有机会,但要从最平凡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家园 关于东北没落的看法

本人在东北最困难的1994--2000年在黑、吉、辽三省搞大型国有企业接管,当过几个企业总经理,对东北大型国企如何逐渐衰落有切身体会。所以讲点直接感受。

1、关于个人素质

就我接触的东北大型国企的技工和工程师个人技术水平和素质而言,比我后来工作的广东、浙江、江苏的同样企业的平均水平高很多,应该与上海不相上下。考虑到上海外来人才和跨国企业影响,东北大型国企的个人素质在全国应该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个人感受,欢迎批评)

2、关于人际关系和文化

东北由于历史上是由闯关东逃命的人群组成,所以有很强的互助性和抱团性(是中性词,没有贬义),不然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后来日本人带来工业化,又过度强调纪律性,所以东北亚文化强调团体和协作,解放后又强调大锅饭,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东北比中国其他地方都更具有特殊的亚文化特点:也即攀比心态(大锅饭异化),面子心态(抱团异化),等级心态(纪律异化)。

这些亚文化心态直接导致了在东北这个文化圈子里,东北人好面子(下一步就是吹牛),好攀比(下一步就是虚伪),好等级(下一步就是官本位)。好面子同时也导致死要面子活受罪。东北人不是懒惰,而是好面子。实际上很多东北人到广东和上海后,离开那个文化圈子,是非常勤奋和敬业的。

东北的官本位文化导致非常恐怖和匪夷所思的现象,我曾经接管的某企业领导就是因为要弄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居然虚报销售收入,最后是贷款来多上6000多万元的税。我后来在聊天时问他,为什么?居然回答是前面几任都是全国劳动模范,他也必须是。其实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竞争省化工厅厅长的筹码之一。这种情况在广东或江浙绝对不可能出现。

3、产业结构问题

东北是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最高(直到今天辽宁仍然是全国第一,不算直辖市)。但是产业却存在成熟过度的衰老,与今天的俄罗斯类似(我早就说过俄罗斯除了卖石油是不可能有什么经济复苏的,因为产业衰老是不可恢复的。例如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已经为产业恢复努力了几十年了,仍然收效甚微。

东北第一产业,农业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水稻,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到国外转基因产品冲击,没有成本优势,已经很困难。但是国家从粮食安全和战略安全角度会大力扶持,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进一步发展余地有限,因为已经没有太多后备土地可以垦殖。石油、煤炭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业,资源基本进入衰落期,且看不到后备资源储量,所以保住目前水平已经很难,想增长余地不大。

东北第二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设备制造业。与俄罗斯情况类似,基本进入技术淘汰阶段。就像平板电视必然淘汰显像管电视一样。而东北在新兴产业方面与国内其他地方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首先在成本上,例如我管理过的一个企业,引进一套意大利设备,光厂房投资,热电供应等等投资就比广东引进同样的设备多花4亿多人民币(还不算冬季取暖的成本),根本无法竞争。因为目前新兴工业已经模块化,只要有人才,组装生产即可,而引进东北人才是个容易的事情(广东这家企业就是几乎把原东北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全部挖光,工程技术人才就达700多人,熟练技工也有500多人)。就像90年代中期我们挖俄罗斯技术人才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东北第三产业没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支持,是没有发展基础的。例如物流业、金融业、贸易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

所以东北衰落和俄罗斯情况一样,都在重复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历史,这就是产业升级和更替的规律。我见过一个曼彻斯特的企业家,其对英国政府不支持英国重工业的激愤心情与楼主一致,但是历史就是如此。人没有长生不老的,同样产业带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去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俄罗斯的萨马拉(古比雪夫),美国的匹兹堡看看就知道了。

通宝推:学菩提,盲人摸象,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忙总所言精辟啊

真希望忙总能有时间多多下河,给我们这些后辈传道授业解惑。谢谢。

家园 重工业基地的问题

俺是重庆人从俺的角度来看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因为重庆的工业基础在于抗战的时候未沦陷

KMT到最后是把上海、金陵、苏州、汉阳等能搬的南厂都搬到了重庆

那时候重庆的确是中国政府控制下最大的(兵)工业生产基地——虽然在“那个传说十年里”辽造确实是干得最棒的。

KMT当年的布局是北重南轻,辽造的钢铁和大口径火炮是独一份。所以集合了南厂的重庆到最后也不能造大口径火炮。这个是一个基础的事实。

因为战争或者政治的因素大家的定义会有所偏重。

无论是东北华东还是西南都是中国一个屋檐下的,无论是美援苏援甚至日建最后都是国家的财产。斯诺文尼亚一直认为自己在南联邦里是最吃亏最委屈的,以片区计算无论是塞黑还是克罗地亚GDP可是拍马都赶不上的,所以他们也是第一批分离的。。。。。。

家园 九十年代末的时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里有人大,纪检委,有派出所,有武装部,还有一百多号民兵,还有工业(忘记属于什么部了)一堆人。然后是一大堆选举出来的副乡长村长们

最近有些日子没回过了,不知道有否精兵简政

家园 东北人的一点看法

忙总说的第二条俺非常赞同,但是对第三条有所保留。不知道忙总对东北的国营农场了解多少,对东北每年的粮食出口情况又了解多少。东北的第一产业,其实归到这个题目下边不是很合适,因为基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对于第二产业的衰落,其实楼主说的一条很正确,技术更新改造跟不上,前期工业积累的资金被大量抽出发展其他地区工业,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共识。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讲,这样作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一个不太正确的类比,早期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是抽逃资金投入金融业,东北是被抽出资金,狭隘点讲,东北人觉得自己亏了也是有道理的,尽管我本人并不认同这个道理。曼彻斯特的工业衰落,并不是说英国其他地方的工业就发展了,这是英国整体经济的一个走向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讲忙总的衰退说也并不合适。

当然,忙总所提第二条对东北工业的衰退也是造成了不小的不利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个并不是关键。当然,你也可以说从结果看国家从东北抽血发展南部经济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做法。但这个地域差别论再往下引申就是地域吵架帖了,本人敬谢不敏。

家园 请教忙总, 有什么对策么?
家园 要说农业,是因为中央把农业作为东北发展的支柱之一

实际东北农业已经没有什么更大的发展潜力,做发展支柱注定失败。

东北实际资金并不稀缺。闻世震在辽宁,有一个内部讲话,大意是:4000多亿技改资金,连个泡都没冒。

当初准备成立东北开发银行,在沈阳薄熙来与洪虎有过一段谁是共和国长子的大论战,算过中央对东三省技改的投入帐,大大高于上海、浙江、江苏的总和,可惜全部浪费了。老兄可以去东三省统计局查有关数据。

某高级领导告诉我:你这个大傻瓜,去东北就是找死。东北人100万只能办一万块钱的事情,江苏人100万能够办90万的事情。这就是目前中央财经决策者对东北普遍的看法。(希望不要刺激大家,但这是现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目前一筹莫展,国务院曾经广撒英雄帖,可惜无人敢试一下

东北问题的核心是文化和人的观念,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受目前官员政绩制和任期制限制,都不敢触及根本问题,都在做面子文章,都想摘桃子,谁也不想、也不敢播种、插秧、施肥、浇水。这是根本问题。官员不做长远打算,就无法解决深层问题: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的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国家没有把农业作为东北的支柱产业吧

国家只是让吉林和黑龙江作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两个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便于大规模机械化。

但是从没有意思这两个省以后就靠农业了,更不要说辽宁了。

另外黑龙江无不清楚,吉林西部有大量闲置的土地,

原来水利灌溉情况不好,最近几年修了不少水利设施,又会成为一片

主产区的。

我觉得东北扶不起来的是那些资源枯竭性的城市,至于一些工业城市

并不是没有机会。西方重工业逐渐没落,那是因为整个的产业转移升

级吧,应该也有环保的因素。

而且像长春的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沈阳的飞机、机床,

哈尔滨的飞机制造,大连的造船,这些都不是夕阳产业。

家园 东北制造业是挤出效应,一旦南方有类似企业

东北企业就不行了。因为没有竞争优势。例如汽车,一汽辉煌是独生子时代,目前已经是破落贵族。例如沈阳飞机,目前成都、西安、上海优势明显,如果不是公关水平不错,连发工资都成问题(我有熟人属于沈飞高层人士),例如长春高速列车,目前已无竞争优势;例如东北机床行业,看看市场份额的萎缩速度,都不好意思再说自己是长子。例如东北的轮胎:沈阳、桦林、桦甸、大连等等,曾经占据全国50%的市场,目前不足10%(因为南方规模上得快,设备好,工艺先进,且成本低)。。。。。。等等

至于中央把农业作为东北支柱产业之一,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纲要里的内容,也可能是发改委为了平衡产业结构,实际不重要。这点我同意你的看法,而且我的确对农业不了解,只是照抄文件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东北的衰落跟政策是有关系的。

记得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在杂志上看过一些专题研究报告,专家们普遍认为东北的衰落是政策原因造成的。

记得说国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不允许东北的农田改鱼塘,或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而且没有任何补贴。

再就是东北的资本输出现象很严重。大量的东北人拿着家当到关内购置房产,创办实业,肯定对东北的经济影响很大。

家园 东北跟印度类似,殖民地工业体制

在考虑东北衰退的原因里,还要考虑一点,殖民地工业体制,“技术力”不在当地人手里。

比如印度,在独立的时候,工业能力亚洲第一,比日本还牛。最终还不是一样衰退。

东北也一样,日本人在的时候,有亚洲最先进的火车。但技术在日本人手里。日本人回去,继续搞下去,能搞一个新干线出来。东北人可以吗?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东北重工业技术工人水平虽然赶不上日本,但在全国也算是顶尖的。国家让东北工人和技术人员支援全国的建设,那是对东北人的重视。

国家是否对不起东北,我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考虑问题的时候,只说东北当时有多先进,却闭口不谈种种的先进,控制在殖民者手里,是不属于东北人民的。

不花不蛋,表达一下另一个角度的看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