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三国就酒,是越喝越有】聊聊关张赵马 -- 煮酒正熟
关羽 和 张飞
应该是老罗既要褒扬关张皆忠义,又要写出两人于忠义上的不同吧,所以我们看到的关张,在忠义方面的表现是颇有不同的。
张飞的忠义观是比较私人化的。具体来说又可细分为两种心态,一是:凡触犯我大哥的,就是混蛋;二是:易主之人都不是神马好鸟儿。张飞讨厌吕布,在古城对关羽、在当阳对赵云的追逼,都是基于这第二种心态。
注意:张飞的忠义观里面,基本上没有汉室、献帝神马位置。
关羽的忠义观也有两个方面,一面比较容易描述,就是对汉室的忠诚。关羽对献帝这个皇帝倒未必有太多发自内心的忠诚,但其内心中汉室的位置却非常崇高。他之跟从刘备,一方面是为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折服,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刘备秉持匡复汉室的信念 (当然后来刘备又被“证明”了皇叔身份)。而关羽对于乱世中有才能有抱负之人的权从之举,则抱着相对宽容的态度。所以我们看到关羽对吕布并无多少恶感,对转投曹操的张辽、徐晃更引为友好,却对屡次善待自己和三兄弟的曹瞒骤起杀心!
这是关羽和张飞在忠义问题上的一个巨大差异点。
关羽忠义观中的另一面则不太容易描述 --- 关羽除了忠实于汉室之外,还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某种原则,而这一原则,又隐隐超乎简单的对皇室的忠诚。刘备当阳溃败之后,关羽曾对刘备说,当初如果杀掉曹操就不会有今日之难了,这说明关羽从汉室和刘备的利益出发,此时仍然是要杀曹瞒的。但到了华容道,却又最终遵循自己内心的某个道义准则,放过了曹瞒。而且书中明确称赞关羽此行是“义举”。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关羽一直将自己的人格置于与曹瞒和刘备相平的位置上。(跳开三国演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隐隐感到,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时代,士人内心深处仍有着一种平权和不屈的呼声。老罗不过是借助关羽的一系列行为,表达自己内心这种呼声而已。)
这是关张忠义观的另一巨大差异点。
甚至我们可以说,关羽忠义观的第二层心态,实际上涵盖了第一层 ---- 他不是为了忠实于汉室而忠实于汉室,他是因为听从自己内心的道义准则,才去忠实于汉室的。
最后,张飞的忠义观,就是普罗大众的忠义观,所以人们读来感觉真实、朴素、自然、痛快。关羽的忠义观则带有 (被老罗加入?) 士人的独立和孤高,人们读来容易产生虚浮之感,对关羽很多行为和抉择的非议,大体源自于对其忠义观的不理解。
关羽和赵云
关羽在书中的人格魅力是赵云张飞等难望项背的。(当然今人看法自有不同,比如赵云长板坡和白帝城带给我的感动就不比关羽少)
赵云对关羽的敬重多过对张飞的,而关羽待赵云也一直比较宽厚。赵云在某些方面非常细心谨慎,但在另一些方面则有些粗线条。后世戏剧中将赵云一味塑造成全方位的细心谨慎,是其考虑受众接受程度(比较低)所进行的必要艺术加工,而现代人将赵云视作全方位的细心谨慎,多少是受了戏剧的影响,同时也是不愿仔细阅读思考的结果。
赵云的粗线条,一个是表现在对赵范问题的处置不当上,再一个就是赵云坏了关羽小弟 裴元绍 并屡次伤挫周仓之后,书中却未交待赵云对关羽有丝毫解释。须知,刘备关羽整兵出战,根源正是周仓的兄弟裴元绍被赵云所杀、周仓本人又屡为所创,而赵云事后知道这场误会后,却没有怎么表示。
关羽对赵云事后并无丝毫芥蒂。在这处细节上,关羽表现出了宽厚的心胸。从罗本146回“关云长威震华夏”来看,关羽始终视赵云为弟(云长大怒曰:“益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即吾弟也:位与吾等,可也。...),情分仅次于对刘备和张飞的。
关羽 和 马超
关羽 和 马超 从未谋面,但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咱先看看原文:
很多人对这一段的解读都是 --- 关羽心高气傲,非要跟马超一较高下。俺的理解则很不同。注意这里 --- 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
所谓“孔明知我心也”,究竟是个什么心思呢?我们假定就是 关羽心高气傲 非要跟马超一较高下 的心思吧。
毋庸讳言,这种心思比较幼稚,不是什么太值得炫耀的心思。关羽这么要面子的人实在没道理把这个事拿出来张扬给宾客们。而且被别人看透了自己不太能拿到桌面儿上的小心思,多半会不开心。可关羽是个什么反应? --- “自绰其髯,笑曰...” --- 何等的从容欣喜~~
所以俺觉得将关羽令关平告刘备诸葛自己欲入川与马超争胜这一节,理解为关羽争强好胜,是大有问题的。
如果换一个解读呢?比如,把其解读为 关羽欲与诸葛遥相配合 做个姿态给众人看。关羽做出欲入川与马超争胜的姿态,然后被诸葛好言劝抚止住,事后马超多半会从别人那里听到这些关节,马超本身就不是笨人,经历了那么多挫折和人情冷暖,自然会意识到刘备厚己并不等于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刘备集团里的两大重量级人物 诸葛 和 关羽 不仅对刘备绝对忠诚 而且这两人之间关系也极深,自己还是夹起尾巴做人比较明智。
俺觉得这种解读之下,原文中关羽的“自绰其髯,笑曰...”,和“将书遍示宾客” 这些貌似古怪的举动,就都迎刃而解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刚家里就着饺子喝了酒。
在胖头那儿就看到了花里胡哨的彩色饺子,在老酒这边厢还能再饮1一盏。
可惜家里只有红方而已,不够痛快了。
他 对 黄 巾 有 敌 意 , 但 是 对 两 个 黄 巾 余 党 , 态 度 却 截 然 不 同 :
:“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远劫上山去,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
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杜远不从,已被廖化杀了。”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
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廖化又
拜送金帛,关公亦不受。
果见一人,黑面长身,持枪乘马,引众而至;见了关公,惊喜曰:“此关将军也!
”疾忙下马,俯伏道傍曰:“周仓参拜。”关公曰:“壮士何处曾识关某来?”仓
曰:“旧随黄巾张宝时,曾识尊颜;恨失身贼党,不得相随。今日幸得拜见。愿将
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公见其意甚诚,乃谓曰:“汝若
随我,汝手下人伴若何?”仓曰:“愿从则俱从;不愿从者,听之可也。”于是众
人皆曰:“愿从。”
连 两 位 夫 人 都 觉 得 是 双 重 标 准 :
路独行至此,历过多少艰难,未尝要军马相随。前廖化欲相投,叔既却之,今何独
容周仓之众耶?我辈女流浅见,叔自斟酌。”公曰:“嫂嫂之言是也。”
先赞后补充。
酒兄啊,马超传中这么一条重要的史料,你怎么忽略啦——
说其实他的女儿叫关嫣,老关对诸葛瑾提亲的回答是:吾(虎)女嫣(焉)能嫁权(犬)子。可怜诸葛瑾山东人没听明白老关的山西话,意思弄了个满拧。
一句话听错,后果很严重。然后老关就挂掉了,刘备张飞为了给他报仇也挂掉了,留下诸葛亮独木难支也累的挂掉了,最后三分归一统,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老关的山西口音太重啊,还有给女儿起了这么个倒霉名字。
ms又是亲王殿下整出来的。。。,还有一堆呢,都粉好笑。
多言!”遂唤左右逐出。
关二的忠诚是曲线救国式的
一个看点就是关羽的大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两个人是抬着都费劲,关怎么拿啊。
关羽的大刀大约是在北宋的时候才在被逼无奈之下拿上的,呵呵,因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青龙偃月刀或者什么巨齿飞镰合扇板门刀,在北宋之前刀头和长柄之间如何实现牢固的连接,这个技术关节一直不过关... 想象一哈老关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二合,文丑心怯,拨回马绕河而走。关公马是千里龙驹,早赶上文丑,脑后一刀,不意关公力大,那刀头早断,滴溜溜就滚入草中去鸟...
小公主可好?
8过,俺是完全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呀
嗯嗯,这个“山阳公”算稗史吧?因为实际上关羽自独领荆州之后从未入川...
当然,这段稗史故事倒是暗合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