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 温相

共:💬21 🌺2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清初,曾经破例封四个汉将为王爵,他们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其中,后三人是在入关前就已经受封,吴三桂献关有功,封为平西王。顺治年间,加封平西亲王,岁俸

8000两(满人亲王岁俸10000两、郡王5000两)。这四个人中,孔有德比较粗莽,但是,号称“忠义”,他和耿仲明原来都是明军皮岛守将毛文龙的孝子贤孙,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

孔、耿占据登州造反,后被击败,逃到后金,耿仲明本人已经二次投奔后金了(第一次是明朝天启二年)。尚可喜原来很想立功受赏,可是,被人诬陷,无以自明,只好做了鞑子。吴三桂的事情前半段,想来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孔有德降清以后,很卖力气,南明三忠,有一忠是让他给杀的,就是死守桂林的瞿式耜,他和张居正的孙子张同敞同时遇害。接着,李定国的军队驾到,孔有德大李定国10多岁,征战有年,根本没把这位中国的第15名名将放在眼里,结果,自杀报国。随后爵位除掉,可是他的女儿孔四贞因为早年就几乎嫁给顺治做了妃子,所以,仍然被孝庄太后养在宫里,视同郡主。孔有德的儿子廷训被杀。孔四贞以后嫁给孙龙的儿子孙延龄,继续守在广西。

耿仲明是个糊涂虫,他本人因为早年有过皇太极的特许,可以私自蓄养奴才,就忘乎所以,

清军入关后,严格执行“逃人法”,耿仲明不以为然,结果,被弹劾,吓得上吊自杀,有一种说法是清廷早就想除掉他,派了张存仁把他整死了。不管怎么说,这种在当时看来有点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的做法很被多尔衮看不起,不准后代袭爵,直到顺治八年,才让他的儿子

耿继茂承袭。

尚可喜是这四个藩王里最狡猾的,他也是为子孙留后手最成功的一位,尚家后来一直是清廷

内务府的世袭管事,直到清末。三藩之乱也是由他自请撤藩引起的,他其人胆大心细,早就看出清廷对他们这些异姓藩王不待见,所以,到了广东以后,大肆收刮、富可敌国。军权则

不闻不问。所以,很是让辅政大臣放心。

吴三桂,我准备重点讲一讲,这个人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是一点也不冤枉他,很多人

还在为他献出山海关辩护,如果这个也能饶恕的话,石敬塘、张邦昌是不是都可以平反?他们也是事出无奈啊!特别是汪精卫也可以平反!因为,汪精卫自己说:“我不跳这个火坑,

谁来跳?与其让日本人来统治,还不如中国人自己来搞好些!”一听也挺在理,当年,吴三桂不也是说等待平定了李闯,他就迎回太子等等,这能是真的吗?若果那样,多尔衮不成了冤大头?城下之盟本来就没有条件可讲的。顺治末年,清廷本已准备放过逃到缅甸的永历君臣,是吴三桂一再申请进兵,在昆明绞杀故国君主的时候,这位平西王用封建时代的哪一条

道德标准衡量也不能算是人啊!

好了,就算是吴三桂借兵有他可行的一面,但是,延至康熙12年,满情入关30年了,就是距离剿灭茅庐山的最后李自成余部也有10年了,天下粗安、人心思定,吴三桂为了一己之私,

再度起兵,以致兵祸延续八年之久。说到底,此人就是典型的军阀,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自然,人不为己,那就不是人,然而,以天下人的利益换取一己的私利,这总说不过去罢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诸如被称作解放台 湾的将领施琅等人都是这个类型。

尚可喜上书之前,康熙就准备撤藩,但是,朝廷很多人都不同意,现在看,多数人的意见是

有道理的,康熙时年20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季节,明珠、莫洛等人也未必真有什么真知灼见

,老米(米思翰)是从户部的角度考虑问题。图海当时就是不主张撤藩,他主张持重,最好

等吴三桂这几个老人死了以后再动手,若果就是撤藩,也必须一个一个来,不能全锅端。康熙的基本论调是“撤亦反、不撤亦反!”事实上,撤藩后,尚家就没有马上跟着反。

最主要的是康熙高估了满清在国内的力量,低估了吴三桂的 煽 动!

康熙12年11月,吴三桂杀云南总督、巡抚,起兵造反,这里说一件事,就是杀的这个云南巡抚朱国治实在是该杀!此人就是著名的冤案“江南奏销案”的始作俑者,文人金圣叹就死在

他手里,电视剧《康熙王朝》还把此兽写成好人,真是瞎了狗眼!

吴三桂起兵之前,就有人建议他立刻直扑南京或者快速进军中原,联络陕西,可是吴三桂就是个军阀,他就想占住湖南,和清廷分土而治。所以,让清军有了缓劲的机会。

三藩乱起,接着就是川、闽、桂等六省叛变,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福建的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广西的孙延龄,这里说一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以往不少书里把她描述成什么巾帼

女杰,其实就是一个傻老娘们。她让部下戴良臣离间得手,反而疏远了丈夫孙延龄,以致孙延龄反被戴良臣、王永年所制约,愤然造反,结果,反让吴三桂所杀,最后,孔四贞出家。

到底是尚可喜老谋深算,不同意儿子尚之信的话,反而把吴三桂的使者杀掉,呈报康熙,让

康熙感动够呛,封老头为平南亲王!这是满洲人封的最后一个汉人的亲王。可是,尚可喜因为老病在身,管不住儿子,尚之信到底是反了,不过后来又重新投降。

耿精忠和他爷爷一样胡涂,所以,最后也是什么也没捞到,倒是给郑经夺了许多地方。

康熙最关注的是陕西,如果陕西和四川联成一片,那就直接威胁到山西和京师,于是,他派

最信任的莫洛去经略陕西,以康熙的想法固原提督王辅臣是靠得住的,因为,王辅臣是顺治

非常看的上眼的边将,王辅臣,人称:“马鹞子”,是明末清初的猛将,他威名素著,曾经

给洪承畴做过护卫,后来,顺治听说军中马鹞子,就接见他,而且很是看重他,王辅臣这个人的确是传奇人物,他本来和吴三桂他们很好,可是,他觉得吴三桂这个人靠不住,于是

,他就托人谋求了固原提督,康熙在王辅臣陛辞的时候,赐给他两把枪,说是这是先帝之物

,朕是先帝之子,尔是先帝之臣,见先帝之物,无负先帝之望。搞得王辅臣痛哭流涕,誓死

报效。可是,莫洛这个人不行,他瞧不起王辅臣,最后把王辅臣惹火了,把这个老东西给宰了,陕西一下子乱了套,要不是“河西四将”的张勇在那里死抗,王辅臣恐怕要拿下山西。

康熙请出图海,募集满洲家奴加上黑龙江马队,追随信郡王鄂札,剿灭王辅臣,王辅臣是被

冤枉的,所以,康熙一直对他表示既往不咎、招抚为上,而且,康熙最终起用大批汉将,河西四将脱颖而出!王辅臣于康熙15年六月十五日投降图海。

吴三桂固守湖南不行以后,破罐子破摔,在衡阳称帝,彻底暴露了本来面目!原来,吴三桂

起兵之初,像顾炎武等很多名人都是观望,以为老吴是反清复明,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于是都做鸟兽散去。

吴三桂死后,清军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攻下昆明,首下昆明的是河西四将赵良栋!

三藩之乱彻底标志着满洲八旗军队的全面衰落,绿营成为主力。

现在,我们看一下结果,在反三藩的过程中,满蒙名将有以下几位:

图海、赖塔、瓦尔喀、毕力克图、察尼、莽依图

汉将有:

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以上为河西四将)、董卫国、蔡毓荣

战事结束后,康熙对参战的满洲皇族大为不满,有史料表明:这些统兵的满洲宗室最后基本

都是获罪受罚,包括安亲王岳乐,他死后被追夺亲王爵位。顺承郡王勒尔锦是康熙最恨的一个,回京后,夺爵幽禁。其他如彰泰、董额、尚善(病死未追究)、喇布这几个亲藩宗室都是罢官的、夺爵的、罚银的,总之,没好。

再有交待一下,从逆诸人,尚之信看在他爹的面子赐死,不过,康熙41年,给他平反,发还

家产。小耿凌迟处死,最惨!到底是王辅臣最明白,图海带他入京,他就知道康熙要算老帐

,他就把亲信、仆人都找来,分给他们金银,然后让他们把自己弄死,然后,就以半夜暴病

而死呈报朝廷,结果,果不出王辅臣所料,康熙就是想收拾他,可是,他一死,也就没有对象了,于是,康熙就把他儿子给废了,变成老百姓,乾隆年间,把王辅臣正式定位:逆臣。

当时,有人说吴三桂,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丹心已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精辟!

关键词(Tags): #顺治(王树)#康熙(王树)#清史杂谈(铁手)#三藩(铁手)#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铁手)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请问温相,对顺治有何评价
家园 如果三藩不反......

如果三藩不反,那清朝皇帝就不削藩了?吴三桂之流就能稳稳当当的当他们的王爷?

如果吴三桂不放清兵入关,那投降大顺,李闯能容他?削去兵权是不免的,恐怕得善死也未必能吧?还是在清兵和大顺的夹击下继续支持明朝正统?太难了吧,最多是下一个史可法罢了。再说,依我看,已明朝之腐败,灭亡是顺天行事。与其支持什么王做皇帝,为什么不自己座?朱元彰作得皇帝,吴三桂为何做不得皇帝?我看如果吴三桂作皇帝未必比明末的那几位差吧?

军阀割据,置天下于不顾?哪位皇帝打天下时不是先割据再统一?刘备?李渊,还是朱元彰?毛泽东?

家园 我写过一个关于顺治的文章,也是杂谈里面的。

下面引用由MONEYBOSS 发表的内容:

你可以翻一下看看,如果你有更好的论点我们接着探讨。

家园 木瓜:

吴三桂和刘备、李渊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刘备的情况就不用我细说了吧。李渊是反对隋朝末年荒淫无道的统治,多少还有解民于倒悬

的味道。而吴三桂呢?我在文章中强调过,清朝康熙十二年,离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了,离

剿灭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南明)永历也已经12年了,也就是说满清不论怎样,它的统绪已经

在国内确立了,吴三桂因为自己的藩王的世袭的美梦的破碎,就愤而起兵把百姓重新推向战火,这是什么行径呢?

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和朱元璋能够相提并论吗?吴三桂在云南的统治是穷奢极欲,而朱重八早年至少是励精图治吧!

我们为什么歌颂岳飞、于谦?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民族之下,他们其实明明知道结果是什么而且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去抗争,但是,他们选择了灭亡,因为他们自己不灭亡,又要有很多人灭亡!而吴三桂呢?一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负我的极端自私

(请注意:是极端自私)的丑恶嘴脸!他不仅是军阀,而且是反动军阀(这个词可能有点老化),也是民族的罪人!

我们中国太缺乏为了民族献身的真正的精英了,就像鲁迅写的那样,相反,那些以愚弄群众

、祸害群众的丑类往往占据了更多的历史篇章,好在天日昭昭!

家园 大凡成就帝王霸业者,多非善者

依我看,大凡成就帝王霸业者,多非善者。 温相说的有理,吴三桂是反动军阀, 但朱元璋李渊又是什么好鸟吗?李渊有个更强的儿子且不提,单看朱元璋杀了多少开国功臣就知道非善类!这样的人,为了巩固皇位而不择手段,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极端自私的丑恶嘴脸?天下乌鸦一般黑也!至于是否治国有方,那是另一会事了,因为都有前朝灭亡的教训在,不由得他不励精图治。哪位开国皇帝不是“励精图治”?

吴三桂在云南的统治是穷奢极欲吗?如果是这样,如何在起兵之初连下湖南、四川两省,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比一比后来的洪天王,李忠王修的府邸,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也不过一般般吧?

另外不错,吴三桂起兵时离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了,但这说明不了“满清的统绪已经在国内确立”。满清在汉人眼里始终是异类,200年后,孙文叫嚷“驱除鞑虏”的时候还有号召力就是一个证明。

家园 Re: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你好,温相:

我潜水拜读大作很久了,前一阵子转了你的这篇文章去mitbbs历史版,这是一个网友的疑问,能回答一下吗?

谢谢。

-----------------------------------------------------------------------

发信人: FlyGeneral (龙城飞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清史杂谈(9) - 透视“三藩之乱”by 温相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Sep 26 03:51:25 2003) WWW-POST

这位怎么为了观点编造论据啊。“二十九年,贝勒诺尼讦岳乐掌宗人府,听谗,枉坐诺尼

不孝罪,追降郡王,削谥。”和三藩之乱有什么关系?

【 在 johny (前程似锦)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132

:

: 作者:温相

家园 我多回嘴吧,替温相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温相原文中写道:“战事结束后,康熙对参战的满洲皇族大为不满,有史料表明:这些统兵的满洲宗室最后基本

都是获罪受罚,包括安亲王岳乐,他死后被追夺亲王爵位。”

注意,这里说的岳乐是死后被夺去爵位的,生前没有,而为什么夺去爵位呢,查一下《清史稿》就知道了,诚如那位先生指出的那样:“二十九年,贝勒诺尼讦岳乐掌宗人府,听谗,枉坐诺尼

不孝罪,追降郡王,削谥”

削去爵位已经是很重的处分,而追夺谥号,简直是最大的责罚了,而岳乐的罪过是什么呢?

是大得不得了的事情吗?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并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康熙素以宽大为怀反而对宗室亲贵在死后反而一再求全呢?原因就是在三藩之乱中,包括岳乐在内的一大批亲贵都未能好好的领悟康熙的方略,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岳乐,岳乐在三藩之乱起后,是

统军亲贵中的佼佼者,他回到北京之时,受到康熙为首的清廷的极大欢迎,但是,康熙在处罚这批亲贵时包括后来处理岳乐时也说过这样的话:功过原不相掩。名义上是这样的,但实际在处理亲贵问题上,清廷一直都是本着议亲、议贵的原则出发,何以岳乐例外呢?

温相原文中提到举凡是平定三藩之乱的亲贵不同程度的都受到责罚,所以,岳乐之被处罚而且以死人的身份获罪不小,只能从前因中找结果。岳乐的女儿是还是康熙爱子八皇子的妻子之一呢。

所以说,历史要全面的看,反复推理求证才行,抓住一点就大喊大叫没什么深度啊。

题外话:岳乐是顺治死前指定的接班人之一,也就是皇储之一。以此身份,康熙能让他长年

领军在外,独掌兵权达数年,可见,康熙没有把岳乐看作应当防备的人选。所以,处理岳乐

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此之外。

家园 施琅好像还不能算是以天下人的利益换取一己的私利吧?

温相说:“说到底,此人就是典型的军阀,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自然,人不为己,那就不是人,然而,以天下人的利益换取一己的私利,这总说不过去罢,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诸如被称作解放台湾的将领施琅等人都是这个类型。”

不知道施琅怎么就成了“以天下人的利益换取一己的私利”?

如果温相是指施琅先奉郑氏,后来投清的事,这和吴三桂的主动投降还是有些区别的。另外,如果说吴三桂起兵反清是“以天下人的利益换取一己的私利”。那么施琅平定台湾就当然是顺应历史潮流了。更何况施琅平定台湾后并不因为郑氏是自己的仇人而公报私仇,从而迅速稳定了台湾的人心,这更是“放弃一己的私利而换取天下人的利益”。平定台湾后,清政府曾经要放弃台湾,多亏施琅上书力辨才设立一府三县治理。若无施琅,三百年后蒋介石还真就要走投无路了。更谈不上所谓的“台湾奇迹”了。

家园 Agree, the article is too hard on 施琅
家园 Re: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同意,我也觉得温相对于施琅的评价是过了些。

但我非常同意他对吴三桂的评价。

家园 Re: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有点道理。

“削去爵位已经是很重的处分,而追夺谥号,简直是最大的责罚了,而岳乐的罪过是什么呢?是大得不得了的事情吗?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并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康熙素以宽大为怀反而对宗室亲贵在死后反而一再求全呢?原因就是在三藩之乱中,包括岳乐在内的一大批亲贵都未能好好的领悟康熙的方略,。。。”

这段话有什么根据吗?

从清史稿的那一段中,可以看出岳乐是因为冤假错案被削爵,夺谥。史料中可没提这是因为三藩之乱中平叛不力。这段是你自己的解释,总觉得说服力不大。(就象是各个教派对于圣经都有不同的解释一样。)

“岳乐在三藩之乱起后,是统军亲贵中的佼佼者,他回到北京之时,受到康熙为首的清廷的极大欢迎,但是,康熙在处罚这批亲贵时包括后来处理岳乐时也说过这样的话:功过原不相掩。”

从这段可以看出,康熙还是满意岳乐在平叛中的表现的,否则也不会受到这样的欢迎。康熙说“功过不相掩”的功是不是军功,而过是否即贝勒诺尼那一案呢?

有些迷惑,希望温相能出来解释一下。

(附:我是本着学术研究的态度,希望温相不会生气,我很喜欢温相的文笔,转了不少篇他的文章。:)

家园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清初的台湾和中央的关系对比现在台湾和中央的关系,几乎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郑成功面对的是异国的侵略,也没有将台湾独立。在这个事实基础上再来和现在的局势对比,那就是 清-台湾-南明 的关系相似于现在的 日本-台湾-大陆 的关系

至于施琅,平定台湾至少是有一部分报仇的私心。蒋逃到台湾是弊大还是利大也很难说的很。至少蒋搜罗了大批人才和财富到台湾,要比郑成功的时候强的太多。不出现经济奇迹恐怕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尤其是“资本主义”要在社会主义门口现身说法的时候。不然,这个经济奇迹现在怎么会一蹶不振了呢?

家园 Re: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刚刚看到这篇好文,运笔如风,看得过瘾。顶上来!

家园 Re:清史杂谈(9)--透视“三藩之乱”

温相,你好:

总算看到你回来了,前一阵子上哪里去逍遥了?:)

能不能帮我看一下mitbbs上的网友(FlyGeneral)关于岳乐的疑问?

具体问题见我楼下的帖子。

谢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