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高收费改变大学生阶层结构 -- 燕人狂徒
其实怪匡校长有点过了.
看看前副主席与今上的关系,
以及前副主席与理工的渊源.
大环境所致.
上交,复旦也是直属,但是上海市政府要出一半多,也就是地方纳税人要出一半多.
北京可能是全拿国家的比较多一点.
清华在北京招生也就是1/6,上海部属高校在本地有几个少于1/2的,在这种问题上,上海和北京哪个更差,根本是狗咬狗的问题,倒还反映出某地域思维之狭隘,你把同伴绊一跤,大狗熊就不追你了?
一个字:切
首先,超过50%是不可能的.
原帖位置:
http://news.china-b.com/jyxw/20090317/923927_1.html
复旦大学:今年全国招生计划本科3100人,上海地区招生1300名,本地生源比例占到42%,与前两年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复旦大学今年的本地招生计划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人,但在全国招生总数比去年减少100人的情况下,本地生源比例比去年还略有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全国共招收本科生4400人,其中医学院700人,上海地区招收一本学生1680人,其中医学院380人,此外,上海地区还招收二本人数200人。按照本科总体计算,本地生源的比例为43%;若不把医学院计算在内,校本部上海生源比例则为40。5%。实际上,近3年来上海交大一本在上海招生人数一直保持在1300人左右。
其次,上海的部署院校都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上海纳税人额外每年补贴超过50%.实质是花50%的钱,拿40%的名额.
而北大清华都是纯中央财政拨款的,北京纳税人除了和全国人民交一样的钱外,不需要多花一分,就这样就占有了全国共有稀缺资源的1/6.
看下谁收益大?
我那会,在北京,北邮分比北大少不了几分。另外,我记得清华,北大,北京招的人并多呀。对于北邮来,2000年前,招生指标是按照本地企业的需求严格进行地域分配的。当地邮电运营商需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所以也没有歧视谁的意思吧。起码那会北邮是这样,那会北邮里的广东学生比北京还多呢。
我们这里有两个学校特别怪,一个是北邮,一个是中财,分当时高的出奇。
还有,我的话题偏了原作者的意思,
自己上学都十多年前了,孩子上学还要再二十年,那时候有没有户籍制度都不知道呢,你说我没事儿看/回这贴干啥呢,还被人举报。认罚改错,可惜不能改了。
不能惹阿,以后我还是骂美国人好了,1)确实多吃贪占占了全世界人民便宜,还卖乖;2)不懂中文,不能举报我
各地所谓名校都是挤破门槛,资源逐渐向权与钱集中。
只要别跟师范、军校之类的比就行。
我当年一直很郁闷的事情:高考时因为仅仅略高于清华线,不敢保证能进想要的专业。
家中长辈觉得女孩子专业更重要,于是做主给我选了武汉的一所大学——我的分数进该校绝对可以专业任挑。
98年的时候,我那所大学好专业学费¥3500,差专业(那种调剂都不愿意去的专业)学费¥2500.而且基本上3500这个价格算是当年大部分大学的均价。
但那年的清华学费统一¥2500.(北大好像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个选择让我家四年下来光是学费就多花了四千块钱。
还不说生活费之类隐形的开支。清华食堂那是相当的便宜啊——比起北京的周边其他高校来说。
我记得后来在清华读研,十食堂楼上那个小炒的五块钱火锅,两个人可以吃的舒舒服服的。
但即使是我当年在本科时候的食堂普通窗口,稍微见点肉的菜也得这个价格了。考虑一下物价上涨的因素,真的不能不感叹在清华的省钱。
别的不说,看看温总理到清华食堂吃饭的开销,在其他学校的食堂能做到么?
于是我现在给弟弟妹妹们每每讲起都只能跟他们强调:
要想给家里省钱,只有一条路,发狠读书。
要么考北大清华,要么考军校师范(好点的军校难考程度也不比前面这两个差了)。
考军校、师范,不费家里的钱(前者甚至还能有吃有穿);
考北大清华,至少比别的大学省钱,毕业出来的钱途也比较有指望——而且,最重要的,考上这两所大学,家里再穷,借遍亲戚也会供读书的。
我就是学通信的。
印象中00、01年毕业的那两届师兄师姐们工作找得那个春风得意啊,本科生都是4k起步。
北邮在这种时候分不高才奇怪了……
中财不清楚。不过金融财经类一直都是热门吧。
一般得好找工作
不见得吧。我读大学的时候系里,纯乡村,小县城小城镇和大中型城市的比例大概是40%,40%,20%。学习好能拿奖学金的前20%基本上都不是乡村的孩子。
总体说来,城市孩子的水准要高农村的水平一大块是不争的事实。表面原因是城市里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大大优于农村,深层原因是政治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在中国农民一直就是末等公民,而一般城镇居民是2等公民,只有北京上海这些直辖市的居民是上等公民。看看高考就知道了。。。这种现状只有处于劣势的农民愿意改变,可惜权利在北京上海那些人手里,有什么办法呢。
比如公共图书馆以及公共电脑教室等
脱离了这些谈素质教育就是舍本逐末
就像奥数一样,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旁观的情况下,少数人的水平也上不去.
即使通过填鸭等方式上去了,以后还是不可能对数学有真正的兴趣.
事实上,没有小时候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方面,
才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