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冬游紫竹院 -- 荷子
北图的中文图书预约不给通知,一不小心就欠费了,虽然只有区区3毛钱,可是导致不能在网上续借,今天只好再跑一趟。
刮了两天风,虽然今天太阳很好,气温真是很低。办完手续从北图南门出来,忽然想起来还没进过紫竹院,反正今天心情不好,进去散散心吧。
从东门进去,先看了看介绍,原来北图以西包括北面都是紫竹院的地盘,占地40多公顷,和济南植物园差不多大,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是京城水道上的重要一环,曾设行宫用于皇室游览颐和园途中休憩。
公园里有很多人在健身,有练剑的,跳交谊舞的,其乐融融。南门附近是大量的儿童游乐设施,其中一组生肖雕塑非常可爱。继续西行就看到了湖面,有好多人在冰面上戏耍,各式各样的冰车都有,十分热闹。有个小朋友还坐不上冰车,就“推”着妈妈坐的车子跑得不亦乐乎。紫竹院有三个湖,东面是北小湖和南小湖,西面是大湖,中间有个小岛——青莲岛,分别通过梅、莲、虹三座桥和岸边相连。从南岸过梅桥上岛,岛上有座八宜轩,轩外的对联是“雨雪风霜竹益翠,诗书画印景宜人”,点出了竹之八宜。轩内壁上嵌诗:凌霜劲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回来查了是唐人张必咏竹七律的中间四句。有趣的是轩内有一外国友人在练太极,动作规范,神态认真,完全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情此景,如果收入镜头,是强有力的中华文化宣传。不由得让我产生感慨:在我们的高校教师和白领中盛行的是瑜伽跆拳道健美操,很少听说有人练太极。莫非真的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岛上的最高处有揽翠亭,可以俯瞰全岛乃至整个公园。向东望去是北图,南面有电视塔,西面就是大湖了。从揽翠亭下来,向西北方向走过了虹桥就到了明月岛。
明月岛三面环水,修了许多的园林景致,颇有江南的味道。忽然想起来前一阵子看过的一本关于纪录片圆明园的书,里面讲到圆明园自修建完成后,就成为康雍乾盛世三代清帝的实际办公场所,据史料记载,尤其是雍正(号圆明居士),除去必要的礼仪外,基本都在圆明园办公,致使大批朝廷官员为免舟车劳顿之苦,纷纷在海淀镇租购房产,导致地价飞涨。凡清一朝,虽然是满人治汉,却对江南文化情有独钟,圆明园几乎网罗了所有江南园林的精华,当然也有甚至还有西洋风景。
由此想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所谓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水仿佛就在眼前。然而,按照意境建起来的园林仿佛总也去不了雕琢的感觉。更何况意境主要讲究个人的欣赏,除了这么冷的冬天,有多少机会能够独自流连呢?
从明月岛向西北上岸,有一片以中国象棋为主题的雕塑,主要介绍了以唐太宗李世民出海亲征为典故的棋局“跨海征东”,周围还有刻着八大棋局中的其他七盘残局的石桌。有趣的是最大的石桌上刻着的故事,说古人收获了一个三斗大的橘子,剖开之后里面竟然有两个人仍在专心下棋。真是身在局(橘)中啊。
从象棋雕塑向东走,就是筠石苑了。到了这里,才发现了大片的竹林。尤其到了斑竹麓,更是觉得仿佛有了和自然一致的呼吸,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又忽然想起了菜根谭,有人认为是人生哲理精粹,有人认为是世俗伎俩集成,然而在其中有一句著名的极具禅味的对偶:风来疏竹,风过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
中国古代的文人特别崇尚竹,以其为君子的化身。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然而又如罗永浩所言,什么傲立,人家就是那个样子,是你们自己附会罢了。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坚强。
紫竹的英文名字,是black bamboo。
一个半小时,脚和腿冻得都有些麻木了。心情,总算好了一点。
刚从紫竹院边搬走 又快可以滑冰了 哎
N年没去过紫竹院了,跟随着你的贴子重游了一番,多谢啊。
花一朵。
后来离开了,最后一次是1996年。
那英语角没人去了吧?
那冰场开了没有? 又到滑冰季节了啊.
那时刚上初中,母亲出差去新疆,在北京中转,和母亲及朋友一家去过,印象里有个音乐喷泉,那年月这个东西还不常见,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俺是外国护照,不给办,要去澳洲购票。
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第一次滑真冰还是在那湖面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