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也来发语录(之一)姥姥和小布丁 -- 荷子
花送在您的下河帖上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在想,那个松田道雄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可能小孩子不必吃的苦还是不吃好吧。你们最后的决定是明智的。
主要还是观念的冲突,松田书中也说到奶奶和妈妈对于孩子发烧的不同看法,主要是以前医疗条件差,发烧,肺炎是死亡率很高的,所以自然紧张,而自从抗生素普及使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国内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是滥用抗生素,记得我小时候青霉素是40万,80万单位,有一种长效青霉素管半个月的是800万单位,现在,基本不用青霉素,用过一次我一看——1600万单位!
家长不能拔苗助长。
小的时候不让孩子犯错误,长大了就可能犯大错误,而且可能是致命的。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
对于礼物,大人不需要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太好的,孩子对价值是弄不清楚的。我们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一个便宜的气球就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满足感,而一个价值不菲的玩具汽车却未必。
对于礼物,我们只需说明这是谁送给谁的,或者为谁准备的就行了。
不过我们可没说那是不好的啊
小朋友生下来头发还是蛮好的,百日之后第一次理发,还是孕期就被忽悠的胎毛笔的附加服务。
然后就买了个推子,奶奶担负起了给小朋友理发的重任。
第一个发型就是罗纳尔多头,就是除了前面的一小撮,全部剃光。
小时候小朋友不爱理发,开始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伺候——奶奶理发,妈妈抱着,爸爸呢,录像。
几乎每次都要号啕大哭,其实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是对理发充满了恐惧和厌恶——一动不动的坐着,还有碎头发扎脖子,更何况还有嗡嗡的电推子...
妈妈每次都说小朋友理完发格外精神,原来的长毛贼,看上去头大脸小怪别扭的,理完了就正常多了。
可小朋友自己不喜欢,特别是上了幼儿园之后,每次都要叮嘱奶奶:“不能给我理光头啊。”
理完发不管别人怎么说精神啊好看啊,第一件事就是自个儿跑到镜子前面,然后咧着大嘴哭——“我不要理光头。”
“不是光头啊,前面还有一撮,这是罗纳尔多头。”
每次理发都是这么一出。
姥姥家楼下有家“帅帅发屋”,那儿有位奶奶给小朋友理发很不错,表哥都是在那儿理的。于是,四岁开始,妈妈带小朋友去发屋了。
插一句,其实孩子的从众心理都很强,在集体环境中往往很容易就完成了家长很难让他们做的事情。比如小朋友妈妈同事家的小姐姐蒙蒙,在家总是不爱喝水,每次都需要大人追着赶着,到底也没喝多少,家长一度很担心——到了幼儿园怎么办啊?
谁知道第一天上幼儿园就开了眼,确实,蒙蒙还是喝水不积极,老师呢,教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对着蒙蒙拍手,大家一齐说:“蒙蒙,加油,蒙蒙,加油,快把水,全喝光。”
小姑娘哪见过这阵势啊,捧着杯子咕嘟咕嘟就喝光了。
我们小朋友理发也是这样,一帮小孩儿,排着队,三五分钟,一会儿就完成任务了。
最近这次,小朋友自个儿爬上理发椅,镇定自若老气横秋的说:“奶奶,你给我理短一点,我们班除了女生我的头发是最长的了。”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建议荷子你下次写这个系列的时候,新开一个贴。还用同样的标题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因为这一系列的头篇是一月初,算是老贴了,新加的篇章以跟贴形式出现在下面,点击率肯定不如新贴高。感觉是很长的系列,隔一段时间开新贴,比在同一贴下跟贴,一般收视率上要有效些。
下一贴照办。
其实一直很犹豫,倒不是为了收视率或者花,主要是觉得怎样才是这种长系列怎样才是比较好的组织形式,盖高楼固然不好,但要是真的六个帖子就分页将来找起来还是不方便,虽然有关键词,也有前后链接,目录等方式,但我觉得都不理想。
当然了,无论如何下一贴先开新楼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