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十华里很慢吗?-黄石军的行军速度 -- 河兮兮

共:💬100 🌺98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辽东的地形同样很艰难吧

2. 看看隋唐征高丽就可以知道,为何常取水道?高句丽为何能广据山城并经常设伏?辽东子弟走山路恐怕也是家常便饭之事。

3. 台阶问题,红军在那之后的行军速度同样不慢,这个我已经讲过了,具体数字还可以逐节考证,黄石是上了一个台阶,可红军是上了两个,川西北属于第三级台阶,遍布高寒山地和沼泽,对于当地藏族羌族都不算易地,对深入异地的南方人的红军来说更加困难。双石中校最近在英雄版的文章中已有详细介绍。里面《陈伯钧日记》摘录一点外链出处

“7月30日 阴,下午雨、冰雹。

  行军。由下阿坝经郎垭到木耳马沟,约五十里。

7月31日 阴,雨。

  行军。由木耳马沟经热诺翻山,靠左下坡到一坝子露营,约七、八十里。

  ……

  由热诺向东行约十里,翻一小山。本应靠右手下坡,才能到箭步塘。但因前卫及向导之误,靠左手下坡了。行约廿余里,不见箭步塘,只好将错就错,折而东行,至十七时以后露营于箭步塘西北约四十里之大坝子。……”9天行程计610里(含一天休息),平均每天六十里以上。

5,两军结果是不一样,可条件也不一样,红军有蒋军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你看到的是它造成的“激励效果”,可另一方面,这个对于掉队或者脱队是否也有促进作用呢?就减员而言,只有直接作战减员才能看作跟作战有关么?很多因伤因病饿掉队的,跟作战恐怕也有关系。如果是黄石的条件,红军还会有那么多掉队的么?

6,异地问题,湘江以后的红军同样是深入异地。

至于2400里,原出处来自这里外链出处

我没有仔细考证,搜了那本书只有订购的,只好等回国再仔细研读了,这里先致歉,哪位兄台了解这个的不妨说一下。

你的1,3是有道理的,但综合看来,无论如何,黄石的军队的“三十里”设定还是太小气了。万历二十年李如松征朝鲜,从辽东到平壤至少200公里的路程,也只花了十一天(十二月二十五日到次年正月五日)。还是设定为四十里或者五十里左右比较恰当。

家园 没有找到网上的长征日记全文资源,这里有一些片断

湘江之战之前,陈伯钧11月18日-11月22日的日记

外链出处

5天160里(休息1天,而且后3天都在备战,平均也有每天26里以上,只有19日是真正的行军,行程80里)。

从日记中还可以看到,行军不但不是直线,甚至还有回头路,比如这里:

十一月二十一日 阴

行军备战---由岩口铺经黄二十八、蒋家洞到楠木圩,计程十五里。在楠木圩备战,经阴亭铺到五祥塘。是夜又转回楠木圩,约二十里。”。

最好能找到具体的长征日记,再结合地形进行分析统计

发觉陈的日记真是一本好书,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买一本。

黄石的部队是设定中的,红军却是实实在在走出来的,

家园 还是履老师眼光准
家园 明朝的人可不知道红军,和其他部队比,称得上是神行了
家园 实在不算快

共军就不说了。罗马军团常规行军通常是

每天20英里,折合60多华里。士兵负

重在60-90磅之间。在野外住扎时还

要花两三个小时修筑有沟有墙的临时营地。

以此推之,敬业点的军队在地形不太差的地区

一天30里还是不难的

家园 这个是哪里记载的?兄台能不能劳烦给个出处?

士兵负重60-90磅有点夸张了,若长途行军一个月以上更是难以想象……

家园 也来举一个司马懿的例子

虎兄说

曹睿派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康,问,需多少时日?司马回答:去百日,战百日,归百日,其间休息六十日——需一年时间。

先纠正一个虎兄的小笔误,司马懿讨伐的不是公孙康而是公孙渊。

司马懿这一仗的确打的时间不短。不过司马用兵并无定规。跑起来飞快的也不少。

先抄一段书:

《晋书.帝纪第一.宣帝》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

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

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抄书完毕。

这里说的是司马懿讨伐孟达。孟达认为他盘踞的上庸离开司马懿屯驻的宛城(今河南南阳)有一千二百里,所以不方在心上。结果司马懿领兵八天就赶到了。

从宛(今河南南阳)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直线距离约252公里,合500华里。汉尺短,一汉里约合416米。故252公里约合605汉里。由于道路不可能是直线,加上各种地形因素,实际距离应以两到三倍来算。孟达说的“去吾一千二百里”正合两倍,应是实际行军距离。换算成华里也就是1000华里。

以八天行军1000华里,每天平均行军 125 华里。

当然,书里说司马懿是“倍道兼行”。即使如此,则不“倍道”的速度是这个速度的一半,也有62-63华里一天。

回到虎兄举的例子上来。

公孙盘踞襄平(今辽阳)。辽阳距离洛阳直线1265公里。由于这条直线穿过渤海,司马懿更可能走的路线是今天的洛阳-北京-辽阳。

洛阳至北京直线约660公里,北京至辽阳695公里,共计1355公里。合2710华里。以两倍计算,合5420华里。所以按司马懿自己的估算,“行百日”,一天也要平均走54华里。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辽东地形比起湘赣算得上是平原了

辽东的地形只要看地图就可以了,不必查史书,辽东属于丘陵地带,比不得湘赣的群山。那里的人并不善于爬山。

台阶问题,我比较的只是湘江突围前那2400里,并非整个长征路,所以才有红军没上台阶的结论。若算起整个长征,那是神迹,放眼人类历史,没有能与之匹敌的。

李如松11天走了200多公里,恰恰证明了日行30里设定的正确。高温下行军,人是非常容易感到疲劳的,更何况还要翻山越岭。李的辽东子弟兵在丘陵地带还只能日行40里。黄石的部队行进得确实不慢了。

事实上,对于黄石的这次行进,我还觉得有些夸张,不是他的行进速度,而是他的减员程度之低。当年4野南下的时候,正值盛夏,部队非战斗减员还是挺严重的。我自己就是东北人,初到福建那一年夏天,晚上热得我几乎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如果这时再在白天走上几十里,过不了几天我肯定会病倒。我的体力比不上那些军人,但是生活条件,营养条件肯定要好上很多,起码我每天能洗上澡,喝上洁净的饮水。所以黄石这次行军,最值得惊叹的不是行进速度,而是整个的后勤保障组织得如此只好。毕竟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远没有现在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

家园 夜月兄我抬你一杠,

“神行”这个词就是用来乱用的,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恰恰只能是相对的标准,因为,没有人知道“神”行走的速度。

怎么说呢?小的时候看《水浒》,见到神行太保这个绰号,下意识就觉得此人能日行千里,为何?公孙胜都能呼风唤雨,招龙来打架,在我这个现代人看当然要日行千里才担得起“神行”二字。 但我想实际上在古代,有人能一天内跑个马拉松就算神行了。此之所谓“相对论”也。

《窃明》神行一词见“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四十九节 豪杰”章节 --

“欧阳欣就站在黄石的身边,他闻言笑道:‘大帅两个月带兵横跨三千里山河,张大人和贵阳百姓都称大帅为飞将军,我福宁军为神行军。’”

看,这个“神行”二字是百姓给的,黄石在百姓心目中是武曲星下凡,带的都是天兵天将,三千里路在他们心中,也许是天的另一头的概念,再加上众人夸张、自我鼓舞的因素,也只有黄石军担得起神行的评价了。

出外公干两天,见各位屈尊捧场,回帖不少,想是已可出营了,在下大大谢了。

家园 好吧,也就是说“神行”是很个人化的评价,那只好求同存异了

我不会称呼这样的行军叫做神行

家园 Here.

外链出处

都是推算。66磅是较低的估计。93磅是较高

的。主要争议在于每人携带的16天的口粮是

包括三餐还是只包括零食。

当然如果后勤接济不上,重量

就越来越轻了。

家园 送花。

60华里应该是正规步兵的标准速度。

古今中外的例子都有。

Here.
家园 罗马人体力不错嘛,虽然男子平均身高才一米六几

不由得让人想起福建惠安女,据说一个人可以扛起一条一米八的大汉……

Here.
家园 同意,古代作战后勤是个大问题

当然如果后勤接济不上,重量就越来越轻了。

古代作战后勤是个大问题,孙子主张“因粮于敌”。罗马人在后方行军时让沿途老百姓把补给放在路边(黄石的灵感估计从这里来的。其实黄石的重步兵就是罗马军团的翻版加一个右刺战术)。中国古代则多将粮草集中在后方的沿途兵站。

到了敌占区,如果敌人坚壁清野,就只好吃自己了。司马懿急攻孟达,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兵多,粮食却不够,当然要在粮食吃完前速战速决。打公孙却是慢慢来,一是道路实在遥远。二是这回情况倒了过来。

所以作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行军速度。《窃明》中黄石每天三十里慢慢走没啥关系。但把这个称为“神行”就让人好笑了。至少是教条主义严重吧。

家园 Bingo ! 30里/day=神行 what a joke!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