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朝亡于“资产阶级自由化” -- 石头布

共:💬41 🌺9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明朝亡于“资产阶级自由化”

明朝亡于“资产阶级自由化”

2011年清亡一百年将近之际,明史的翻案风潮大兴。前有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中有杜车别关于晚明资本主义工商大发展的细致描述和对满清丑化和篡改明史的反诘,后有《窃明》以架空小说的形式对明末辽东战争史的重新解读。明亡的原因,一时间成了讨论的热点。这也难怪,明驱逐蒙古,恢复中华,承载华夏文明和道统。明亡于清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亡天下”。神州陆沉三百年,衣冠与风骨俱失,文化与科技并退。诚是可悲,可恨,可叹也!我这里也不惴鄙陋,探讨一下明亡的主要原因。

晚明时代的东南沿海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工商社会。国家政治制度已经发展为初步的内阁民主制,皇帝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只剩下靠“庭杖”发泄怒气的权力,或者自闭起来打木匠活的自由。大商人集团与文官集团合流,实际上控制了朝政。这个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压低了国家对工商业的税收。为达此目的,文官集团不断劝皇帝不要“与民争利”,据杜车别的文章所说,尽管一艘远洋海贸船可获利万两银以上,仍嫌不到十两的税收为高。言官大肆攻击皇帝贪财,这些言论最后都被满清的御用史官所用,成为明朝“昏君”的罪证。

晚明朝廷失去了大部分的货币发行权。主要货币白银依靠外贸获得,而几乎全部为商人集团把持。由于海税的微薄,造成海商殷富,而国库空虚的怪状。当辽事败坏,国家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之际,精英集团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样强烈反对向工商阶层征税,而是胁迫皇帝向农民加征“辽饷”,把负担全部抛给弱势群体。由此在天灾频发的陕西河南引发大规模民变,造成更大的财政危机,把明朝拖向恶性循环的旋涡,万劫不复。

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只有皇帝一人在为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奋斗(当然也是因为私利,因为国家是他的私产),而所有的官僚精英们,都在为自己集团的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杜车别描述了崇祯皇帝为筹军费向大臣借钱的惨状,诸大臣大多一毛不拔。而李自成破城之后,这些人家里有多至百万两白银被拷掠出来。“虚君”制度,内阁民主制度,这时成了国家败亡的推动力。战争时期,通常民主是要不得的,战争需要效率。军队里面是最讲不得民主的,除非你不想打胜仗。而在面对满清这个高度集权的精悍的武装抢劫团伙,明朝涣散低效的民主体制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国家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我不认为满清的战斗力有多么了不起,“满万不可敌”。三个歹徒可以抢劫一车的乘客,了不起吗?原因无他,有组织的战胜无组织的,组织强固严格的,战胜组织宽缓涣散的。组织出战斗力。明朝败在高度的政治自由化,败在“虚君”制度虚去了坚强有力的组织核心。国家虽大,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大有何用呢?

晚明社会与当今中国的社会现状颇有类似之处,所以明亡的教训实在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元宝推荐:老马丁,任爱杰,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ccceee,笑任平生,
家园 补充一下,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仅仅在晚明才出现

而“民主内阁”制也不是明的特征。

中国历史上自秦后虽然是中央集权,但始终有皇权和相权的斗争。相权自秦汉以降逐步分散。但除一二强势君主外,大多数时间政令还是出于百官,皇帝只是盖章而已。

基本上每个朝代到了末期都会出现类似晚明的畸形繁荣。一方面土地兼并严重,另一方面城市繁荣,各种商业发达。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城市的繁荣是以农村中自耕农的减少为代价的。大量的农民在丧失土地后或沦为佃户,奴婢,或进入城市。但是在现代工业革命完成之前,大量的剩余劳力并不能得到出路。也就是说他们无法通过“合法”的手段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分配(换言之,内需不足)。而另一方面,土地兼并者在攫取大量财富后可以支持足够的奢侈品消费,于是形成了畸形的商业繁荣。简言之,没有工业革命的土地兼并不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所谓“繁荣”只是富人们在玩左手出右手进的游戏罢了。

自耕农的减少,使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减少。而权贵,大地主和商人集团对于交税有天然的抵制心理并进一步化为抵制行为(这在现代国家中依然存在。)于是出现市场越繁荣,国家反而越穷的现象。这在宋、明两代表现得特别明显。

家园 明末生产力确实有长足进步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如此巨著出现在晚明时代,并非偶然,是那时经济和工商大发展所催生的大量技术革新的一次总结。

另外,勾了一下明代技术成就,与清相比,可谓斐然:

明代科技成就

1 天文 气象:

西元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 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有疑点,可能不正确)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太空飞行先驱,现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基本同意的你的看法,明的制度有点超前~

晚明社会与当今中国的社会现状颇有类似之处,所以明亡的教训实在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这句危言耸听了,比中国更松松垮垮自由化的国家多了去了,但都活得好好的。

家园 根本原因是制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力已经快资本主义萌芽了,可是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制度还没有发明出来,最后就造成崩溃。制度还比是个罐子,而生产力是水。这个罐子的大小一直没怎么变,所以当和平了几百年后,水越来越多最后就把罐子撑破了。于是,水漏光,从头再来。古中国朝代的周期性崩溃可以以此解释。南宋和明末其实是两个在突破和摸索的关头,内部压力已经很大,不幸又遭到外敌,所以失去了突破自己的制度发展到一个新层次的机会,实在可叹!

家园 最后那句话也有点超前。

那句话是有点杞人之忧的意思,忧的是当前这个领导核心被涣散掉了。买办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越强,割把乔夫就越多。腐败分子可比阉党,自由派堪比东林党啊。而当今欲亡我如建州者,岂止一二?涣散自由而活得好好的,多是新西兰这样的小国,又有众多盎格鲁兄弟在侧。中国这么个又大又肥的东西,还只能靠自己。

家园 同意

还有指正一下楼主,明朝那制度不是民主,而是重臣合议。

再来,窃明的作者究竟有什么资历资格我不知道,但要说这么一本科幻小说重新解读了明末的战争,或者说引来作为现实的论据,就未免过分了吧?

家园 都是小国吧?

大国注定要么做一块的领头羊,要么就被分割,占领。明朝的时候更是这样啊。

家园 有些道理。那你有何法可解呢?
家园 “勾了一下明代技术成就,与清相比,可谓斐然”

只有一方的资料,如何“比”。

家园 资本主意萌芽,呵呵

这个概念的前提在于:每个文明都能自行产生“资本主义。”但是为什么玛雅和非洲的黑人文明,印度文明没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呢?也许是本人孤陋寡闻,请您帮我比较一下各文明产生资本主意萌芽的情况。

家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这个是老马说的~

玛雅和非洲的生产力低下发展停滞,使他们长期徘徊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之间的水平,都还没到封建,别提资本主义啦。印度的历史我没认识,不好瞎说,不定人家也有将萌芽的时候呢。

家园 首先,老马没有说所有社会一定能资本主义

其次,您似乎是为了证明结论而找证据。这个态度,不够严谨吧?

家园 首先,我从没有说所有社会都一定能资本主义~太平洋上面那些小岛要

是靠自己独自发展上一万年也脱离不了原始社会。

其次,我的回答只是一个回复,而不是论文,我的观点的形成是一个正推论过程。但是,我在证明我的观点时,只需要举例,不需要重新推论一遍,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的确是先有观点然后找例子这样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这不代表我的观点的产生也同样是这样一个过程~

家园 哈哈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