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谜一样的凌家滩 -- 静如水
凌家滩古遗址是1985年村民万传仓葬母时偶然发现的。当年有过一次试掘。一次发掘,出土的古玉之精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我的头脑里,凌家滩遗址是一个谜。虽然我多次去过那里,可都是为了保护而非发掘,那块贫瘠的山地下到底有些什么?
1998年10月10日,全省各地的文物工作者相聚在交通十分不便遗址周围,分住在当地老百姓里。班里的同学知识参差不齐,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也有文物新兵,共同的可能就是都想为文物事业添砖加瓦了。条件是艰苦的,前两天指导老师先有的放矢上了一些理论课。以后每天七点半上工地,十一点半回来吃饭,下午一点半又上工地,傍晚天快黑了下工地。
深秋的太阳晒的人又干又热,可大家的情绪一直是快乐的。一个学员一个探方,两个民工协助挖土,指导老师一人负责一个组。原先陌生的概念渐渐清晰了,布方、切边、土质变化、画平面图、铲剖面、找迭压关系、分析打破关系。这些考古术语渐渐明白了。
第一次经历这个场面,在分配探方的时候新手不约而同地跑到整个发掘圈的最旁边,想着别的探方出东西,就去学习。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新手T0911探方里接二连三的出现墓葬,并且出土大批的玉石器,墓葬套着墓葬,这就是墓葬的打破关系,一个没做完,又出现一个,一锹一铲都得小心翼翼,后来干脆完全用手铲甚至是手一点一点的做。也就是这边出东西的时候,周边的探方里也开始出东西了。我的探方也在一段时间成为工地一怪。从10月19日开始,有一大块长约3.2M宽约1.8M的黄褐色土,与整个探方土质不一样,指导老师说:“往下做,下面肯定有东西!”做啊做 ,一直做到民工不愿意到我那个“大坑”去挖土。要知道,我边上的探方文化层只有几十公分,而我这个“大坑”一直到三米还一点情况也没有。没有选择,继续挖,三米七的时候,终于出现一汉墓。大量的青膏泥拌着陪葬的陶器。棺木已腐烂,漆器也损坏,陶器大多残缺,接下来找边绘图、编号、拍照,一切完成找到生土层。这说明,在这一片以新石器时期墓葬为主的墓地里,汉代也在这里安葬。
在我忙得毫无闲暇的同时,我们同组稍前几个探方也遇见了民工不愿意去的情况,为什么?因为那几个探方里挖不到一点土就是大石头、小石头,民工铁锹挖不下去。负责那些探方的学员看着许许多多的石头直发愁。有一天,有经验的学员说:“看这些石头是不是有点规律?”于是指导老师们都来了,把大大小小的石头复原,果然,大一圈小一圈真有一定的规律。当时我是没想到,举世皆惊的新石器时期祭坛就这样出现了。随着东边探方的玉龙,南边探方的玉鹰、石钻,整个工地隔梁打掉后大批鹅卵石与粘土搅拌成的土出现,工地隔不了几天就会掀起一个高潮。东西出现的越多,守护的任务就越重,我真正了解到了文物工作的艰苦。
抱着解谜而来的我虽然没有找到最后谜底,因为我参加的不过是其中一次的发掘,和160万保护区相比是太渺小。但也是近距离的接触了这块神秘的土地。
凌家滩遗址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当欣然应聘,工资都可以商量,条件就是一定要战斗在最前沿,关键时刻可以观摩专业人员手工作业,不能说只让挥板锹挖大坑。
我还要带自己的小刷子!虽然。。。。这个民工轮不上用,但是感觉很好!
前几天央视有档节目介绍,河南有盗墓贼竟然敢直接挖盗洞到虢国博物馆内进行盗掘,真是匪夷所思。
好.
管吃管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