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生物质 物质能源与电动汽车 -- 橡树村
按照通常汽车的速度和行程计算,假定发动机功率为100千瓦(约130马力),500公里的行程,以100千瓦和高速公路上耗能较低的100公里/小时计,500公里的行程也就是5个小时的用电量。用220伏的市电一小时充满的话,需要2270安培的电流;即使过夜充电10小时,也需要227安培。耗能大户的北美家庭每户的总电流峰值也不过60安培,峰值100安培已经是豪宅,200安培以上警察就要敲门了,疑心你在地下室里用大灯照明种大麻。只充一小时的用电量,电流可以降到45安培左右,低于一般家庭总线的峰值容量,但按照常规的一家两辆汽车的话,又有问题了,何况这要求家里其他所有电器统统关闭才能不超载。全面更新电网以提供这样大的电流,最终将是天文数字的投资。这么大的电流进入千家万户,其安全性也成问题。用集中的充电站,问题要小一些,也可以采用更高的电压。但如此大功率的充电站,好比插头暴露在外的变电站,安全问题多多。
不知道老兄所说一座房子有两条20安、4条10安的接口,那是一座公寓房子吗?不是单户吧?有多少人家呢?如果只有一家能充电,别人即使没有电动汽车,也会引起纠纷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再有电动汽车了。
老大的计算还要加倍。
也就是说,只能用于点燃式的内燃机,而不是压燃式的内燃机?
乙醇的辛烷值太高,不能压燃。
压燃式的替代品包括生物柴油和二甲醚。
不过目前来看生物乙醇最光辉的前景,应该还是用于乙醇燃料电池。
就是想让他吸收二氧化碳,放出甲烷。
不过这种细菌最好封闭存放
否则跑出来,将来地球大气层都是甲烷了。
电池做成模块化的,统一标准为大中小三种,到加电站直接更换就可以了。加电站可以错开用电高峰,夜里充电,白天兑换蓄电池,这种商业计划早就有了。在中国,这种事情比美国更好实现。
由电力公司自己的专业人士来建设运行充电站,电动汽车进站后接开导线,更换电池模块,测试具备足够电能后,即可放行。机械化程度高的话,比现行加油速度快。
还有助于提高风能、太阳能等不易控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段,用充电站来消纳这些电力。
目前锂离子电池每公斤可以存储电0.16度。
按照BEV目前最好技术每公里0.1度电,500公里行程需要50度电,需要锂离子电池超过300公斤。
每500公里更换三百多公斤的东西,听起来不大容易实现。
国内那个铁电池的数据我没查到。
也就是说100kW的车,平均功率没这么大。
目前BEV的数据,每公里0.1-0.23度电,500公里,也就是50-115度电。220V电压充电1小时,227-522安培就好,充电10小时,需要23-52安培。
听起来不是完全不可行。
充电也不是100%的效率,充电的发热要损耗功率,我没有数据,但瞎想一下,增加1-2倍是完全可能的事。
用长途的电动有轨公交货物运输取代汽车运输,做好有轨交通(铁路、公路)的规划。推广小型集装箱来节省货物装卸时间。这样,大部分汽车运输就转化成LOCAL运输。而有轨运输没有充放电的问题。发达的公交会将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节省大量的能源。
中国应该开始限制高速公路的发展了,尤其是沿海地带。
电网的设计不是将各个用户的电表最大功率累加。而是打了很大的折扣的。老百姓如果都用上电动车的话,充电会很集中。如果通过电网的话,负荷会大得承受不了,电网大规模改造也不现实。解决方案一是发电充电LOCAL化。比如风能、太阳能可以不并网,直接给电池充电。还有小型的燃料电池电厂(烧沼气),发出的电直接储存到电池中。这样可以避免电力传输造成的电耗。电动车采用模块化的电池。通过换电池来解决充电的问题。二是电动车的功率作适当限制。减少充电电流强度。不过作用有限。
按照一辆车一次充电100度,北京250万辆车平均10天充一次电,那么需要的电量平均每天2500万度,一年不到100亿度。按照北京目前用电每年不到600亿度来计算,好像增加100亿度也是可能的。
当然由于所需要的大额电流,专门改造民用电网看起来很难实现。建立专门的充电站,可能更实际一些。
我的感觉电动车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不过目前看起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