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庐山会议(九) -- 黄金狮子
一九五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和八月一日,政治局常委会开了两次,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以及彭德怀、彭真、贺龙。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四人列席。这两次会都没有正式记录。
一九五九年八月一日,毛泽东又把二十九日的三篇报道连同他的批语批给王稼祥阅,又写了一封信,其中说:“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跃进,这三件, 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我看他们是处于被动了,我们非常主动,你看如何?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毛泽东给王稼祥的信,手稿,1959年8月1日)。
一九五九年八月二日下午,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开始举行。 中委、候补中委191人,到会147人,列席15人。
毛泽东在第一天会议上讲话:
(一)改指标问题:武汉六中全会决定了今年的指标,上海七中全会有人主张改指标,多数不同意,看来改也改不彻底,现在还有五个月,改了好经过人大常委会,高指标是自己定的,自己立了个菩萨自己拜,现在还得打破,打破了不符合实际的指标,钢、煤、粮、棉等。
(二)路线问题:有些同志发生怀疑,究竟对不对?上庐山前不清楚,上庐山后有部分人要求民主,要求自由,说不敢讲话,有压力,当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所说的 不民主是为的什么?前半个月是神仙会议,没有紧张局势。他们说没有自由,就是要攻击总路线,破坏总路线,他们要自由,就是破坏总路线的自由,要批评总路线 的言论自由,他们要求紧张的局势。以批评去年为主,也批评今年的工作。说去年的工作做坏了,自去年十一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正了“刮共产风”,纠正了 “一平二调三提款”等一些“左”的倾向。他们对于九个月来的工作,看不到,不满意,要求重新议论,否则就认为压制民主。他们对政治局扩大会议嫌不过瘾,说民主少了,现在开全会,民主大些,准备明年开党代表大会。看形势,如需要,今年九、十月开也可以。五七年不是要求大民主,大鸣、大放、大辩论吗?庐山会议 已经开了一个月了,新来的同志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先开几天小会,再开大会,最后作决议。
开会的方法,用大家所赞成的方法,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中央全会的团结,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在我们看来,我们应该团结,现在有一种分裂的倾向。去年 八大我说过,危险无非是:一、世界大战,二、党分裂,当时还没有显着的迹象,现在有这种迹象了。团结的方法,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 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目的。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犯错误的同志一条出路,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继续革命,不要像“阿Q正传”上的赵太爷,不许阿Q革命。对犯错误的同志要一看二帮,只看不帮,不作工作是不好的。我们反对错误,毒药吃不得,我们不是欣赏错误的臭味。批评斗 争他们是使他们离我们近一点,使缺点错误离我们越远越好。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有分析,无非是两种可能,一个是能改,一个是不能改。所谓看,就是看能不能 改,所谓帮,就是帮助他改。有些同志一时跟到那边去,经过批评说服,加上客观情况的改变,许多同志改变过来了,又脱离了那些人。立三路线、王明路线,遵义 会议上纠正了,以后经过十年时间,一直到七大,中间经过了整风,经过十年是必要的。一个人要改正错误要有几个过程。你强迫一下改正不行。马克思说:“商品是经过千百次交换才认识其两重性的。”洛甫开始不承认路线错误,七大经过斗争,洛甫承认了路线错误。那场斗争,王明没有改,洛甫也没有改,又旧病复发,他还在发疟疾,一有机会出来了。大多数同志改好了。从路线错误来说,历史事实证明是可以改变的,要有这种信心。不能改的是个别的。可见釆取治病救人的方针是 见效的,要有好心帮助他们。对人有情,对错误的东西应当无情的,那是毒药,要有深恶痛绝的态度,但不用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方法。他们很坚决。可以参加共 产党,他们的缺点是不大策略,不会作政治工作。要釆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大辩论,大字报,中字报,庐山会议的简报。
上山讲了三句话: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后来问题不少一句出了问题,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猖狂进攻的问题,刮“共产风”的问题没有了,“一平二调三 提款”没有了,浮夸也没有了,现在不是反“左”而是反右。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向六亿人民、向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猖狂进攻的问题。现在要指标,越落实越好,反了几个月的“左倾”右倾必然出来,缺点和错误确是存在的,但已经改了,他们还要求改。他们抓住这些东西来攻击总路线。把总路线引导到错误的方面去。
“毛泽东没有参加中央全会。会议吵得很厉害,吵得声音很大。吵声传来,毛泽东睡不着觉,他睡不着觉是要发脾气的,叫我去看看。我跑步去了,见许多人同彭德怀吵。”(李银桥在回忆文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
“回来学一遍舌。毛泽东真发火了,写了批示。中央全会期间,在毛泽东住的房子里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参加会的同志谈井冈山时期的问题,林彪也发言说彭德怀一贯不听指挥不合作。于是我知道,对彭德怀是从红军时期清算起了。一直清算到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听到批评他“三分合作,六分不合作。”政治局讨论决定: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职务,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李银桥在回忆文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
回北京,彭德怀有一次从菊香书屋的后门自己走进来找毛泽东。这一次他没剃光头,留了很长的头发。他提出要求到下面去。毛泽东说不要去了,年岁大了,下去也不安全。多读几本书。彭德怀又要求下乡。毛泽东说,下去走走看看还是可以的。(李银桥在回忆文章(《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银桥是毛泽东的卫士))
一九五九年八月四日晚,刘少奇主持会议,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向没有参加前一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介绍了前一段开会的情况。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六日下午,八届八中全会闭幕。
闭幕会上,通过了一个公报,四个决议和决定。这四个决议和决定是:《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
关 于“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把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分别调离国防、外交、省委第一书记等工作岗位,分别保留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观后效”。关于“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决议中写道:“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保卫总路线, 击退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已经成为党的当前的主要战斗任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509页)
狮子兄可否讲讲彭德怀是如何开始被上纲上线地批判的?毛泽东主谋还是别人主谋?另外,合在一个大主题里面好一些,送花感谢
毛的立场也很清楚,他究竟是否鼓吹高指标浮夸风?我觉得他倒是比较中派的,尤其在当时的气氛下相比刘少奇、李井泉、曾希圣和吴芝圃等等人而言。他是一手反浮夸风另一手保护干部群众积极性。
对于彭德怀,要说毛定调来批判也不大说得通。倒不如说,毛对彭发了一些感怀激烈的牢骚被某些人利用了。
吴冷西的回忆录其实是很值得一看的,他提到毛曾经多次耳提面命不要搞浮夸风,甚至上升到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的高度来警告。但是为什么吴冷西负责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还是大吹浮夸风?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老干部复出之后“非毛”,而吴冷西这样文革中真正坐牢的,出来之后对毛的维护却不遗余力,甚至为此得罪了邓小平。
邓小平搞历史决议的时候说过一句多少还算有良心的话“少奇同志不发热?我不发热?”可能也是因为大部分当事人还在吧。
特别是七千人大会和四清,乃至文革,和庐山会议都有割不断的联系。
比如,为什么毛“被迫”(姑且援引主流的观点吧)代表中央在七千人大会上做检讨,而首先提出赶美超英、亩产万斤、发掘徐水典型、并在各级干部中提倡“挖白旗插红旗”、用党纪和行政手段高压推进浮夸风、提倡“万人大社、一县一社”的那个人,却可以大有深义地说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呢?
四清四不清,大斗基层干部和地富反,夫人的桃园经验全国推广,领导干部层层表态,为什么呢?
说得好!!
当时他已经官复原职,自然不希望另一批人出来。
所以队没站好,官越来越小了。
他还是会做这个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至少比邓拓“行”吧。。。邓拓可是“死人办报”,嗯这话好像不是刘主席说的。
凡是派很大程度上指文革中新上去的那拨人,吴根本不在那个行列里,82年还当广电部长呢,要凡是派早撸掉了。他资格很老,邓对他都有些无可奈何的意思。
退下来纯属年龄原因,印象中去世前后回忆录才出。
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中的表现.
他也许不是"两个凡是"派的中心人物.至少对"两个凡是"是支持的.
"当天晚上11点多,《人民日报》原来的总编辑吴冷西打电话给当时的总编辑胡绩伟,批评这篇文章是方向性的错误,政治上很坏很坏。说毛主席思想要经过实践检验才成其为真理,是根本错误的。作者的意图是引导人们怀疑毛泽东思想,目的是“砍旗”。林彪说“一句顶一万句”,难道一句顶一句还不行吗?当时的中央副主席,管意识形态,也是中央党校的第一副校长汪东兴,就说文章是对着毛主席来的,他们是代表哪个中央?当时《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则说,毛泽东思想只能维护,不能创新,不能发展。坚持“两个凡是”的很多人都讲了话。有人还专门到胡耀邦的家,说你们写这篇文章,争论就是你们挑起来的。"
"直接回答问题的理论文章只有吴江执笔的 《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吴江当时任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的文章是从理论上展开,回答吴冷西的“砍旗”论。吴冷西的电话并没有公开发表。小平同志讲话以后,没有一篇文章再说坚持实践标准是“砍旗”了。"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的,你总不会说都是编出来的吧?
可惜很多人只信冒牌李“秘书”的“亩产万斤”却不肯相信吴的“主席力压亩产万斤”。
吴冷西回忆说: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找我谈话,毛主席说:“河南提出苦战一年,实现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灭文盲。辽宁要实现三自给(即粮、菜、肉自给)。我怀疑是错误的。河南提出今年办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都做到,也不要登报。人民日报硬是要卡住。否则这个省登,那个省登,大家抢先,搞得天下大乱。一年完成不登报,两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报。各省提口号恐怕时间长一点比较好。我就有点机会主义,要留有余地。” 毛主席说:“现在报纸报导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定指标要留有余地”(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新华出版社 1995年版63、64页)
B
1958年4月中旬,在武昌会议期间,毛主席专门找我就人民日报的宣传问题做了五点指示(吴冷西:《忆毛主席》):
1 近来报纸的宣传反映实际不够,但也有不实之处。如指标、计划讲得过头了。现在要调整一下,要压缩空气。鼓干劲的话要讲,但不要华而不实。
2 报纸在宣传的时候要慎重,比如说绿化,不能说种一些树就是绿化,要成活,成片,成林,象在飞机上看到湘南、粤北那样郁郁葱葱才算绿化。又如水利化,有的说一年实现的,有的说三年实现的,其实都不能叫“化”,只是改变一些面貌。又如说“四无”,应当相信可以实现,但也不是一两年或三五年可以实现的。一个 “化”,一个“无”不要随便宣传已经实现了。即使订规划、提口号,也要留有余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说得活一点。否则,说一年或两年完成,那不是以后没事干了吗?要留给后代子孙一些事做。现在说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其实只是初步改变面貌,能否做到还得看一年。
3 报纸的宣传要搞深入、踏实、细致。我们讲多快好省的方针,报纸上不能只讲多快,不讲好省。我们是讲好大喜功的,大而无功,其实不是好大而是好小,不实就是无功。报纸对一些问题,要由小见大,要把许多杂乱无章的事情加以概括,从理论上把事情说清楚。报纸的评论,应带理论色彩,这就是深入事情的本质,抓住了规律。这样把纲提起来,才能使干部和群众方向明确。意识形态上和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4 现在全国出现高潮,出现许多新鲜事物,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记者、编辑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能对眼前彩色缤纷的现象做出政治判断,有远见卓识,这不容易,但应努力做到。
5 报纸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不仅人民日报存在,省报也存在,今年夏天要召开全国报纸的总编辑会议,讨论新闻宣传如何改进。此事要告诉陆定一同志,并报中央书记处。(此事我都照毛主席的意见办了。后来陆定一同志说,夏天太忙秋后再说)(吴冷西:《忆毛主席》70、72页)
毛泽东说:中国是个大国,但是个大穷国。今年大跃进,但即使根据现在报的数字,全国农民年平均收入也只有70元上下。全国工人每月平均工资也只有60元左右,现在有些县委(按:指山东寿张县。刘少奇7月14日到那里视察,作了重要指示后,他们提出“苦战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口号,详见吴冷西《忆毛主席》 137页)不知天高地厚,说什么苦战三年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不是发昏说胡话?说是“穷过渡”,马、恩、列、斯哪里说过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很穷的呢?他们都说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必要条件是产品极为丰富,否则怎么能实行按需分配呢?有些同志(指刘少奇,下同)要“穷过渡”,这样的共产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和吸引力呢?毛泽东又说:现在人民公社搞的供给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义。中国农民很早就有平均主义思想,东汉末年张鲁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农民交五斗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饱饭。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常危险。北戴河会议规定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哪一条也不能少,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谈到这里,毛主席很动感情地说:反正我不准备急急忙忙的过渡。我今年65岁,即使将来快要死的时候,也不急急忙忙过渡。毛泽东强调:“过渡要有物质条件,精神条件,还要有国际条件。不具备条件宣布过渡也没有用。要划清两条线:一条是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区别,一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不要轻易宣布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更不要轻易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 ” 毛泽东还说:“我们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不仅把杜勒斯吓了一跳,也把赫鲁晓夫吓了一跳。不过看来赫鲁晓夫还比较谨慎,他现在只讲12年内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并没有说到那时就要过渡。我们有些同志(指刘少奇)头脑发热,想抢在赫鲁晓夫前头过渡,这很不好。苏联同志建设社会主义已搞了41年,我们才搞了9年就想当先锋,还不是头脑发昏?人有老中青,水有溪河湖海,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度,有相对的规定性,从量变到质变要有一个过程,不能随意想过渡就过渡。”(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111-112页。以下应用简称《忆毛主席》)
有很多人把浮夸风和大跃进混为一谈,全扣到主席身上,很可笑。
http://maobo.7x.com.cn/gushi/yimaozhuxi/yimao4.html
想起来有句评论毛泽东的话:"有理三扁担,无理也是三扁担"
把反"反冒进"和"大跃进"割裂开来看历史,完整吗?
批判反冒进是从保护干部群众积极性的角度理解的,刘邓狂热,周陈冷静,毛居中,两手打。
毛的底线,右不能促退废公社,左不能浮夸产万斤。大跃进的口号,三面红旗、多快好省,这个毛是一直坚持的。
刘呢,左的时候太狂热,右的时候一下子退到底,这种摇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没学好辩证法。
如果以真理标准讨论时的态度划线的话,吴冷西确实是凡是派,这个我承认;
但如果从个人政治出身和结局来看,他似乎又不算是凡是派阵营里的,而且他立场变得比较快。
刘是啥时候做国家主席,上一线的?
那时候谁是一把手,把退到二线的时间提早了这也算唯物辩证法?
右的时候一下子退到底?就是退到包产到户而已,这算啥底呀?
很想知道"退到底" 指的是啥?
不过基本也远离权利中心了.广电部长还可以列席政治局会议吗?
当初拿吴换掉邓,难道是吴更听刘的话吗?
吴文革后期就又出来了, 原因是他是被陈伯达搞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