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皇朝之二 痛并快乐着的宰相们 -- 沉睡的天空

共:💬16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皇朝之二 痛并快乐着的宰相们

其实用宰相这个词并不是很贴切,因为除了辽国,中国大多数的朝代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宰相只是一个俗称,一般指的是自皇帝之下的行政首脑,也就是一个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第二人。

宰相这个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在秦朝和西汉初年,一般指的就是丞相,那时丞相位高权重,既掌行政权,又有一定意义上的兵权。而西汉中期开始,宰相的权力就分到了尚书令的手中。后来又有新的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后来又改为司徒,太尉,司空)之后到隋唐,宰相一般都是中书监中书令。只有三国时期有真正的丞相就是诸葛亮和曹操两人,而且曹操准确的说更象皇帝。到了隋唐,参知政事一度成为真正的宰相,(左右朴射是名义的,也就是荣誉职位)。到了宋代,“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又成为了宰相的名称,直到宋孝宗时期,左、右丞相才回到我们的历史舞台上,直到明末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宰相的消失。明朝的内阁首辅,清朝的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在当时众人的心中都是宰相。

大凡人都想拥有权力,而天下间权力最大莫过于皇帝了,可惜皇帝这位置不好做,有严格的要求啊,你要做皇帝,就要有皇族的血统,最好是皇帝的儿子,不行也最好是皇族后裔,再不济,你总要和老皇帝一个姓吧。可惜这个要求有点苛刻,血统是先天的,大部分人生下来就和皇帝无缘了。所以宰相这个位置实在为众多的中国古代人所向往的,这比做皇帝要现实的多。

何况这个位置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知名度高,知名度最高的那一定是皇帝,这到不是那时电视报纸大喇叭到处宣传,而是完全是因为皇帝成了象征,你问老百姓今年是几年,他不会说公元几年,而是说崇祯几年,万历几年,看,这就把皇帝的名号搞在里面了,所以皇帝是知名度最高的,但是皇帝是象征,象征着几年和什么通宝。和老百姓离的太远,老百姓最熟识的还是宰相,一朝宰相天下闻啊,做了宰相,这名是少不了的。

除了名就是利,先不说做了宰相大权独揽后的贪污受贿这些灰色收入自然来源滚滚,就算正当的收入也不少啊,宰相作为品位最高的大臣,薪水自然是相当丰厚的,享受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什么坐轿出行至少不用避别人了,只有别人避他的份。(皇帝除外)而且做公家事就吃公家饭,很多生活起居并不需自己用钱,一切得以方便从事嘛,这也自然,假如作官没有好处谁愿意作官呢,而且皇帝不定期还有赏赐,比如诸葛亮在刘备攻取成都后便得赏赐五百斤,银斤千,钱五千万,锦千匹。(这样说起来,诸葛亮死后确实家里还有点余财的。)一般说来,做了宰相,不收贿赂,虽然不一定巨富,但是穷困潦倒也不至于。(只是人欲无穷,做了宰相就要有宰相的品位,房子要大的了,奴仆要多的了,吃的要精细的了,用的要好的了。钱自然也要多多的了。何况宰相总有下台的一天,那时就没公家钱使了,富贵也就没了。)

名利都有了,权也是一般人中的极品了,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了,到不是想成仙成佛,那是皇帝的嗜好。一般大臣都深受儒家教育,要求入世济民为天下苍生造福。(那些下台的人口里说说厌倦世俗,要游山玩水,拜佛成仙,那是精神逃避法,等到一有机会,他们还是要入世的。中国要做事就要作官,作官就要做最大的宰相,所谓出将入相,人生极品也,你看李白杜,千古大诗人啊,放到现在那是没人可以比的文学艺术大师,但是他们还是郁郁不得志啊,为什么?没能作官,救世济民啊。你看宋朝王安石,诗词文采都好,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就是想做一番事业,文才对他只是小术了。)

能爬上宰相这个位置的,自然都是有一定的才能,要不是政治高手,政绩出色,要不是理财高手经济学家,要不满腹文采,是个文学家,要不是由武而优,由将如相,要不是御史出身,舆论专家,甚至水利专家人际关系专家也可以。不过一定要有一些本事才能做上去,否则你占着茅厕不拉屎,不是被人赶下台就是架空。

在其位,谋其政,你站在宰相的位置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手握大权,一览众山小,当真是意气风发啊,年轻时造福苍生的理想都可以实现了,这样不单百姓称颂,还有可能青史留名,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停!别把一切都想得这么美好啊,有权力就要有义务,有快乐就要有痛,这样才能显出快乐的宝贵啊,所以痛是一定要有的。当然最首要的是政治上带来的了。

要办事,就不免得罪人,而且要办好事,往往得罪的就是厉害的人,宰相要为天下苍生做事,那最容易得罪的就是在天下苍生之上的豪门官僚,而这些豪门官僚偏偏掌握着你的官运,他们不象底下的小民,随时可以上达天听告御状打小报告,说的多了,皇帝就算明知你对,也听的心烦。(不烦就要杀几个告状的人,但是这样又有堵塞言路,使得宰相大权独揽的可能。所以宰相就要忍,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啊,被人这样批评也要忍住,肚量不大不行啊。只是对上面肚量太大,百姓就要苦了。)

就算大家一心为国办事,但是也有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那想必条条大路也通长安洛阳北京吧,所以同是为国为民,方法全不通,你说节省积累国家才会富裕,他说消费国家才能发展,你说要慢慢来,他说急病要用猛药,吵来吵去,意见之争不免成为意气之争,反到让奸人得了好处。(最出名的就是北宋党争,起初的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是一心为民,吵来吵去反是扰民了,还让蔡京这样的奸臣上台。)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上头。

宰相制度这是完全没办法的情况才建立的,按皇帝的心理,最好不要有人和他分权,所有的事自己都亲自把握,问题是这完全不可行,统治这么大的国家,就一定需要有人协助管理,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可以保证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精力有限,需要有人协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宰相这样的助手。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便朱元璋取消宰相,亲自管理六部,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内阁首辅这样实际上的宰相,而且张居正这样的内阁首辅大臣,其权力不亚于过去各朝的宰相。

中国古代制度很有意思,按现在的制度套用的话,就是一会内阁制一会总统制,在皇帝掌握实权的时候那是总统制,但是当皇帝不想管事或放手给宰相大权甚至宰相势力凌驾皇帝之上时,就成了内阁制。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不象现在这样是看任期,任期满了就下台,而是看寿命和权力,假如一个掌实权的皇帝活个几十年,又不喜欢把权力给其他人分享,象康熙那样,那就一直是总统制度。而假如掌实权的宰相活得很长,又能控制朝政,象诸葛亮和张居正那样。那就一直是内阁制度了。

别看中国是皇帝最大,实际上皇权一直受到限制,而对其限制最大的莫过于相权。为什么?宰相应该是皇帝的助手啊,怎么变过来了?各位,世间客大压主的多了,就拿公司来说,没人说助理就一辈子要在主管下面办事了吧。何况我们皇帝这个主管还常常不做事,喜欢在小金屋泡MM玩,要不就组织江湖术士研制长生不老,整一个不务正业嘛。而且常年在上面,不接触下级群众,连官员名字都不知道。(说起这点,做皇帝宰相确实挺辛苦,记忆力要好啊,怪不得年纪大了英明皇帝也昏庸,记忆力衰退了啊。)现在事情全我做,我处理的井井有条,群众基础也不错,你又出来瞎参合捣乱。于是和气一点的就进谏,那是比较委婉的,不过也分上中下三种,最下等就是上奏章劝驾,不过难保有用没用,中等也是上奏章,不过不单是劝了,还带有教育意义,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最上等也就是以赵普那样,皇帝把奏章撕碎了粘起来再交。(不是没钱买新的写,那是一种态度)皇帝不同意我用的人我就不走。(这个态度更横啊,敢情再不答应就不让皇帝出门了。)自然,这些还是委婉的,遇到脾气不好的宰相象曹操那样,你不答应就吹鼻子瞪眼搞军队游行人身威胁的,或者说你这点不好那点不好要你下课的,那皇帝可就苦了。所以一直以来,君权最担心的就是相权过重,朱元璋也怕啊,李善长是淮西派首脑,要是朱元璋一挂,还真保不准。(朱元璋为什么杀的那么厉害,有些是确实要杀,有点是被迫的,完全是为了平衡,比如李善长一死,那其他派系就可能势力大张,为了防止这点,干脆把那些派系也解决得了。)朱元璋虽然取消丞相,但是张居正的首辅之威也不小啊,万历被训得服服帖帖,不听话就差点被逼退位,直到张居正死了才敢秋后算帐。清朝最后的那位内阁总理袁世凯大人也厉害啊,先逼大家交权,交完权再逼皇帝退位,几千年的皇帝制度就被他这位总理大人事实上的宰相断送了。

正因为相权对皇权产生了威胁,所以宰相们就要痛一痛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委实一点错也没,尤其对于宰相们来说,你意见提多了,惹的皇帝不高兴,下台,你不提意见,皇帝觉得你不做事,下台,发生事情了,追根究底是皇帝的错,不成,皇帝是不会有错的,而宰相要负起责任,下台,甚至天象有变,搞不好也要下台,这宰相做的苦闷啊。而且就算你做的不错,战战兢兢,勤勤恳恳,象老黄牛一样,也不行,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备受皇帝重用,但是皇帝总有死的一天,皇帝死后,你就不一定能坐稳位子了,就算上任皇帝把你选为辅政大臣,但是只要新任皇帝羽翼丰满,你就要准备下台了,新人新气象啊,何况你做了这么多年,老皇帝还压的住你,我这个新皇帝就很难说了,干脆叫你下台得了。(三朝元老为什么稀奇?就是因为这样,三朝宰相就更稀奇了。)不过下台还算好的,北宋一代不杀大臣,被夸奖得天花乱坠,为什么?就是因为其他各代杀的太多了,宰相乃百官之首,焉有回避之理?朱元璋杀了三个,汉武帝也不寒碜,杀了三个,逼死了三个,康熙被认为是不错的皇帝,他的内阁大学士索额图也被他杀了。这些宰相,确实都在某方面有些过失,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对皇权有威胁,就是那句话,你不一定有造反的心,但是有造反的潜力。

中国古代还没有学会完全的三权分立,什么立法司法行政,虽然确实有不同的部门管理,但是只要老大发话,都要老老实实听话的份。(自然,你可以造舆论,不过那也是对付有忌惮的皇帝们,遇到那些英明神武大权独揽的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们。那也只有秋后算帐在史书上记一笔了。)所以老大的权力谁都想要,一般来说皇帝就是老大,偏偏凡是不是绝对,以前在《不是人的皇帝》一文中提到对皇帝威胁最大的一是武将,二是文臣,而宰相的话是文臣之首,何况宰相还有控制武将的能力。(其实这也未必是宰相有夺权之意,只是要做办好事不免想大权独揽,所以凡是我们看到的那些英明皇帝宰相们都是大权独揽的皇帝,民主在那时还没发芽呢。毕竟在某种程度下,独裁比民主有效率的多。)皇权对于这样的相权不由忌惮起来了,莽撞一点的,直接下兵讨伐,不过虽然可能胜利,但是也会落下魏帝曹髦的下场,聪明一点的,就和你比寿命,谁活的长谁就可以掌握未来的政权,所以万历最后还是拿到了大权。(当然,这还是要你的宰相并没有象司马家这样准备好接班人了。)即便如此,相权还是不如皇权这样名正言顺。自唐之后,也没听说那位宰相能象曹魏司马那般夺皇位而代之了。只是皇帝对宰相的忌惮却没有一天消除,宰相的位置越来越不好坐了。

痛苦还不单在上头,还有下面的压力,你坐的位置人人想要,皇帝的位置是最大,但是想要是要冒风险的,还是你这个最实惠,不过这个位置只有一个,你坐了别人就没份了,于是只好对你下绊子,动手脚,只要你下去了,那我就有可能上来。明朝隆庆到万历初年,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有宰相之才名臣相互争斗,就是为了这个首辅的位置啊,还是前面说的老话,古代中国想做事有时不得不独裁。何况,你做这个位置就要办事,办事就免不了要得罪人,得罪的人越多,你的官位就越不稳。(为了保证你的官位,有时也不得不罗织点党羽,有时还有些小人加入,但是这样也不免有培植自己的势力嫌疑,上面有要怀疑,下面也对你会有非议,象诸葛亮张居正也不免被世人非议。)

这是把官场往坏处想,但是就算官场好,麻烦也有,我可以管好自身,但是管不了皇帝,我赞同这个,皇帝赞同那个,我不是还要乖乖办事,办了之后对了是皇帝英明,错了皇帝往我身上一推,(我说是皇帝要我做的,大家问我怎么不坚持立场)大家明知道是皇帝的错也只能骂我,没办法,象海瑞那样胆敢公开骂皇上的太少,只好骂骂你这个皇帝代理人泄泄愤了。所以做了好事就是皇帝的功劳,做了坏事就是我倒霉。

所以宰相这个位置不好做,做的苦,但是毕竟那是天下间除了皇帝之外最能显示才能抱负的位置了,各朝各代的能人志士们还是象飞蛾扑火那般直冲而去,享受或煎熬着宰相带来的快乐和痛。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建议以后分两篇发,太长了看着眼睛累。再说你分数也多些不是?
家园 主要写出来是一气呵成,也就一次性发了

确实也是长了点,看起来累,下次一点点发吧~~~:)分数到是无所谓,:)

家园 写这个文章的是宰相之才阿

想想大象都敢宰,还有什么他不敢干的?宰相还要忧愁?忽然想到当初秦始皇的想法是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为什么不行呢?哈,忽然明白一个道理,要属下互相牵制,不能只有三角,要有八角,九角二十角才好,这样才可以不怕臣子团结起来啊。

如此一想,宰相的位置,顿时沉重。

家园 萨兄所言正是,皇帝不需要有才,宰相要有

正所谓先天和后天的区别了,哈哈

却说秦始皇的三权分立是军权,行政权,司法权(不过这司法权太含糊,又不独立,到有点象舆论监督权和检察院法院的混合体,有点四不象的感觉),和现代三权分立一样是三角关系,可见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坚固的数学道理啊,嘿嘿。

不过军权毕竟太敏感,确实不应该分而应该中立。

现在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以前也就是宰相一个人包,说说分权也就分宰相一人之权了:)

家园 不错的戏说系列
家园 对对对,雪个这个意见很好,可惜提的太晚了,我的文章都发完了

没的写了

家园 秦始皇厉害。集权和分权同时搞。

不过也赞同你说的兵权不该分权。古代这个兵权的力量太大了,其他权利无法制衡。

家园 继续写啊~~~~~~~~文章是写不完的,就是累点,嘿嘿
家园 我想这也是近代中西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之一

常备军有利于国防,但是对于形成民主不一定有利,尤其在军队效忠个人而不是国家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形成专制,象美国,打完独立战争军队大部分解散做农民,那民主就好开展了,华盛顿不愿意做国王,也是怕自己起兵后原来的部下不支持吧。

至于中国,为了防止北方入侵,常备军不单不能少,而且还常由几个名将率领,搞的不好就容易造反,按皇帝的心理,最好没有外敌,也不设立常备军,平时警察维持秩序,但是不可能啊,所以有战争就用,没战争马上就剥夺兵权,防止武将做大,这样还造成另一个情况,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力,不轻易开战,不开疆拓土,国家越来越内向,最后就被人欺负到家门口了,哈哈。

要是象沙俄那样贪婪一点,说不定还好些。

家园 秦始皇是彻底集权的,那三位不过是他的助手
家园 挑个小错. 同平章事自唐朝起; 参知政事自宋朝起

<<资治通鉴>>238卷; "以户部侍郎李绛为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 李吉甫为相, 多修旧怨, 上颇知之, 故以绛为相". (唐宪宗元和年间)

凭记忆, 以"同平章事" 入相, 自唐李靖始, 宋也用. 参知政事唐朝为临时差遣,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 从宋朝起为常设, 大概为副相. 金, 辽从宋制亦用. 不过实际政治运作中, 实际掌相权倒不定是有这个职位的. 唐有翰林学士执政的例子.

唐宋朝代相权演变十分复杂, 虽一本砖头厚书不能讲清也.

家园 对宰相制度变迁研究不细,

只是看到资料上说“唐朝主要是参知政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宋代主要是“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为宰相,就随手用了,不过我觉得古代宰相职位变化太大,有的是名义上有的是实际上,正如兄所说,要一一详说非一本书不可。

还好只是评论宰相本身,不是他的职位,汗汗,不然真非累死不可:)

家园 说点自己的看法

西汉中期后,废宰相,设立三公。光武中兴后,虽设三公,事出台阁。就是架空了三公,权力集中到尚书台的低级别官员手里。

只有三国时期有真正的丞相就是诸葛亮和曹操两人,而且曹操准确的说更象皇帝。[COLOR=blue][/COLOR]

这句有问题,曹操是不可能经历三国时代的。他死后,他儿子篡汉,三国时代才开始。其实曹操结束了汉光武的虽设三公,事出台阁。废三公,重设丞相。大权独揽。这也说明当初刘秀的措施是正确,得力的。

家园 :)是的

曹操准确说起来确实不算三国的,主要是习惯性把他当作三国人物了:)

丞相这一职给的权力是太大了,而且没边,凡是是件事............他都能管,也难怪皇帝不放心了。刘秀此人:)是皇帝中难得的好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