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刘备白帝城召见赵云的猜想 -- 萨苏
把汉中这个要地交给了魏延。而魏延也说了,曹操亲自来他能“拒之”,曹操派一上将来他则能“吞之”,刘备也没有表示反对。
诸葛亮和魏延性格上差异很大,估计互相都看不顺眼。但作为主帅的诸葛亮,更有责任全面地看待部下。
汉中围守,空城计,翻越六盘山的大撤退,都是他的杰作,但是他只适合做方面军统帅,涉及到政治问题,他的头脑就不清楚,因此作全军统帅是不行的,凉州太守前督部,大概是魏延最合适的位置。这个兄弟在《陇右西凉》《缺乏战略头脑的将领魏延》两文中,有所评论,算是和您商榷吧。用人要恩威并施,在魏延身上非常鲜明,您有没有想过这家伙和关羽相似的地方?
魏延确实缺乏政治头脑,不是做全军主帅的料。小弟提到他,只不过觉得诸葛亮对其太缺信任,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才干。毕竟魏延应当比杨仪强。
其实赵云刘备也不一定吃大饼,大饼卷大葱传说是张飞的爱好
认为往往那些政治家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正所谓一切为政治服务,只是.......将心比心,政治家也是人,一时心善一时心恶,完全都有可能,何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死前留言,和魏明帝托孤也是一样,知死之后无法控制局面,做最后一把感情攻势,至于成不成,那就不是自己所知了。当然,刘备识人,比魏明帝高明多了
军事上绝对是奇才,不下余当时诸位名将,只是政治上缺陷太大,恃才傲物,不能团结其他人,这点就是致命弱点了,所以和杨仪对峙时无人相帮。
其实魏延和关羽很象,都是恃才傲物之人,军事上魏延或许还比关羽高些,但是政治上几乎差不多,朝里朝外关系一塌糊涂,看谁谁不顺眼,一个叫嚣着要和马超比试,一个认为诸葛亮死后还有自己在,而且魏延还没关羽那样的地位和老关系,自然倒霉最快。
不过诸葛亮对魏延,我觉得还是和刘备对魏延有区别,刘备在时,对魏延有知遇之恩,魏延对刘备万分佩服,死心塌地。
而诸葛亮在,魏延地位已经上升,而且军事上和诸葛亮又不对板,(诸葛亮在军事上确实诸多失策)心中有所不服,当然诸葛亮原本地位比他高,政治才能比他好,有时也刻意压制一下魏延。毕竟此时魏延的态度已经和刘备在时不同了。
等诸葛亮死,朝中比他资格老的已经死的死,退的退,那确实无人可制他了。
建议应该结集出版,作为传统名著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史书的companion,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对了,问一句题外话,空城计是魏延的作品吗?我知道不是孔明的,但还真有这回事啊?
贯穿“仁义”二字,若以西化语言而言,则可谓“人文关怀”。小弟佩服
事在人为,不管权谋或仁义。
马上得天下,但马下治天下。人之有权谋与仁义,恰如人性之善恶两极。或云光武赦杀兄凶手而情不由衷,因为刘演对刘秀恩情深重,没有理由不报仇雪恨,因此多有矫情故作姿态之说。站在这个立场,刘秀可谓含泪忍耐,为了大局,只能牺牲个人感情,完成政治宏愿。但是也能视为仁义的宽容,也就是刘秀真的愿意原谅,而且诚恳善待,而不秋后算帐。因此刘秀兴复汉室,不以兵车,而在仁义,虽然也有极多用兵,但是刘秀的态度,才是夺取天下的根本。
以下摘自拙文《孔明生平三部曲》:(帖长不全引)
前略
东吴孙??严刑之酷,可谓厉行峻法苛刑,但东吴反有暴政之称,同样是人治法律,为何蜀汉美其名为法治,而东吴恶其实为暴政呢?曹魏历代修订法律,同样落实执法,曹魏亦有法治之名。魏蜀吴三国同为以人治国,为何魏蜀同享法治之名,吴却有暴政之恶呢?区别不在以人而为,而在法治之精神。
因为「以境劝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此类见于儒经之民本,正是造就法治的基。养民牧民,孳生自强不息,胜过掠民捕捉「以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因为竭泽而渔无异于杀鸡取卵,法治之目的在造福人民,而非逼迫人民以实现严刑峻法,这才是严打的精神,目的证明手段正确,而非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法治为民而非逼民守法。
后删
政客及政治家都是人,一举一动都会被解释成有所企图。但是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不同的效果,这一定是内涵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何有「暴政」与「法治」的不同。刘备临终不但交待孔明、也遗嘱刘禅、刘永兄弟听话,不管是权谋也好,或真情也好,总之事实如此。至于换成托孤给曹操或司马懿,此二乱世奸雄是否还能尽忠职守,历史不结如果,因此没有定论,但是就算换成商汤周文等仁义之君来托孤,恐怕天下还是曹姓及司马姓。
因为一个死人的废话,对野望的篡臣根本起不了作用。不管刘备耍权谋还是真情流露,所托非人,最后毕竟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