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汪精卫和曾仲鸣 -- 萨苏
可以留意一下,那些真正好的写真照都是黑白的
下一期滴报纸又有绯闻可报鸟
更何况一个金手指,可以救活一个饥馁之人吗?
有悲悯情怀于国人,就给他们一点实在的建议.特别在抗日这个大题目下,请您查对一下周先生提出过哪些建设性意见?在日本侵华野心这个题目下,先生又有什么介绍分析文章?
要是必须提些“实在的建议”才能不被称为“自外于国人”,那估计能称为中国人的人会非常少。
鲁迅关于抗日的文章并不少,否则他和左联混在一起干吗?况且还要忍受“四条汉子”的气。你要喜欢长文章可以读《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在论争中倡导的是倡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为此与周扬等人的“国防文学”吵成了一锅粥。这么长的名字还不是为了抗日吗?不过你要是想附加上“必须附和国民政府”这个条件的话,那可就不好找了。
我们大家都应该宽容,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互相妥协,但有时候,某些自己的观点是应该申明的.
我相信我来也想表达也是这个意思,他说的"一团和气"更多的应该是"互相装糊涂,和稀泥"的意思,这与你所说的"容纳不同观点"并不矛盾.正象你和狗官俩对于李鸿章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于你们自己的观点,但大家也都相信那并不影响你们两个的关系,不是么?如果仅仅因为害怕和朋友翻脸或其他原因而盲从别人的话语,那才是真正的悲哀.我们的父母都经历过文革,对此应该要比我们更清楚
有容乃大,不代表来者不拒
却有"现在中国的新闻上大登“满洲国”的虐政,说是不准私藏军器,但我们大中华民国人民来藏一件护身的东西试试看,也会家破人亡"这样的文字.这是由您那关于周先生和满州的帖子里转引来的.
满州虐政=>民国也是虐政.结论是满州国不比民国差.这样推理似乎没有大的逻辑问题吧?别忘记,那满州国可是突破了辛丑条约,将中日"共管"的东北变成了日满合作的.民国的报刊揭露其暴虐,是教育人民对日莫存幻想的.
您那帖子引的资料3,基本意思就是日满合作宣言=>中日联合抗俄=>人民对淞沪战争失败悲愤=>民国建立战略后方不对=>YY文学等于鸦片.....逻辑且不说,反正连谁"爆击"谁都分辨不清,就是民国全不对这条让人看明白了.
平心而论,汪是儒雅型的美男子,在"儒"这方面,周恩来也要稍逊一筹.毕竟总理因为个人经历的关系在"儒"中还夹杂了英武与果敢,与汪的专攻一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为了艳照门做最后的心志磨练
还是看原文吧。文章很好找的。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伪自由书·战略关系》都可以在81年《鲁迅全集》第五卷中找到。鲁迅的“错误”就是他就是不附和政府和很多人的言论。即使政府是抗日的政府,也并不是说就不可以批评。
民国当时已经大敌压境,日军充分利用并"发展"了辛丑条约的有关条款.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
救亡不是不要批评,但有些,如建立抗战后方这样的大计也夹枪带棒地抨击,若民国真有个宣传部长来请教方略,您能替先生说句什么吗?
记得先生早年有个形象比喻,说不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某再添一句,还不许原地停留.这样民国就只好抹脖子拉倒.
因为要做“国师”所以就放弃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几百万国师,真不如出这一个刺头的鲁迅。做一个“现代的”知识分子,批判和独立思考不依傍政府和西方霸权的食槽里讨思想,不被实用主义的当下利益所驱动,这正是鲁迅的意义所在。大陆现在有钱理群、汪晖等一批鲁迅的研究者,不是从鲁迅的“策论”得到的启示,恰是从鲁迅的“反策论”开始自己的道路的——当然,他们的观点可能更让“反鲁”派厌恶。
自己思考不是个轻松的活儿,确实有时候觉得无处可去,“无物之阵”嘛。但确实独立人格的起点。鲁迅的“建国论”是和胡适不同的,“沙聚之邦转而成为人国”,道路当然不止一条,有时候历史选择的道路,甚至不是智者所指的任何一条——这可是被历史所验证了吧?所以,鲁迅就从他心目中的“文化”入手,从个人觉醒入手。这是他的选择,一个现代中国人的选择啊。不管鲁迅有多少毛病——我见过一大厚本批判鲁迅的文章的文集,那个叫凶猛啊,如林语堂、苏雪林等,要说恶毒,并不比鲁迅差吧——所以我觉得让鲁迅背负“不爱国”的骂名这真是太荒唐了。
所以权且跳一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