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科人往事之娶了个“工科美人” -- 萨苏
人家是说“理想”的条件下能实现。现实中有“理想”的条件吗?没有,所以……
说起这个,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地理学家任美鄂先生也曾经论证过四川的耕地能养活多少人,结果被当作“唯生产力论”给批判了。
张文裕院士,高能所第一任所长。
本来想贴吴有训先生的,但是这张在南大网站上找到的年轻时的照片照的也太那个了,所以就不浪费流量了。
说虽然钱三强的名望甚高,但做的东西,都要经夫人何泽慧过目,才算定稿。也就是说何先生的能耐比钱先生还要强些。当然,这也就是些风言风语,哪位河友要是能有门路,可以到中科院的老人里面去打听打听。
方荔之曾批评钱的文章在物理上有错, 可是我看方自己才是在物理概念上没搞清.
钱的文章没错, 可是发表的时机不对.
我们曾经被教育成任何时候都要讲"真话". 可是钱的这个教训就是讲真话还真的要看风向. 或者说是要在政治的基础上才能讲科学. 钱就是犯了只讲科学不讲政治的错误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 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 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 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原文在此,你来解释一下这么钱为什么说有这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吧。
如果我们能把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提高到15%-30%的话, 结果就会.........
袁隆平的杂交育种, 今天的转基因工程不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吗?
搞个30年,中国可能早就在太阳能利用上突破了。
要是拉上那个没有专业的钱伟长(?)一起干,可能更快。
要达到这个效率,不如直接搞太阳能转换,现在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是10-15%。
替罪羊,这种事情站在现在的知识水平上评论过去没有意义,关键是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些正常的理论推测也可以被不当的利用。
原则上讲,方对,钱错,但是实际上正确和错误的算法结果相差甚少,方的板子没有打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