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12 🌺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从数据探讨汉人移民西藏的可操作性

本人在拙作TG对西藏政策乱谈中提出了一个移民解决西藏的办法,很多朋友有争论,抛开抛开健康因素,以及西方那些博爱民主,破坏文化之类的观点不谈,只谈谈在实际操作上,能否不通过行政命令,使汉人自愿去西藏定居工作。

点看全图

1980年-1987年是政府政策转变的时代,重修庙宇,藏人治藏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上图为西藏自治区汉族人口图,这个数据应该是户籍人口,其中包括现役军人。汉人从1980年的占自治区人口总数6.6%的12余万人锐减到1985年的7万人,约为自治区人口总数3.6%。这个趋势虽然被87-89年的暴乱所打断,但直到1993年跌势才真正停止,此时汉人约为6万5千人,约占自治区人口总数2.8%。伴随着一座座庙宇被重修,一个个所谓印度流亡活佛被迎接回西藏,是大批汉人仓皇离开奋斗了大半生的土地。

1990年-2000年,西藏汉人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大约维持在自治区人口总数的3%左右,2000年是西藏经济开始腾飞的年代,汉民开始增多,2007年汉民户籍人口约为11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4%。人口总数还是低于27年前的1980年。

点看全图

1990年起,西藏自治区政府开始提供另外一个数据 - 常驻人口。整个90年代这个数字在3万-4万之间浮动,90年代末这个数字开始大幅度上升。如果前期的数字理解为援藏干部,那么后期在这个基数上的增加值,都可以看作流动人口。2005年这个数字约为6万人,至2007年有理由相信这个数字已经增加至8-12万人。也就是说整个汉人的比例相对提高到8.5%-11%。可见由于经济原因来西藏的常驻人口已经等于或着超过了由于政策而迁移来的汉人人口。

2000-2007年的经济发展,为汉人移民提供动力。那么这种动力是可持续的吗?

点看全图

西藏自治区自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改变产业结构。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策略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产生作用,至2007年第三产业(金融,餐饮,旅游,运输等)已经稳稳占到生产总值的55%以上。第二产业(工业,采矿,建筑等)以建筑业为龙头稳步上升,而第一产业(农牧类)至2007年还是没有停止下滑的趋势。

点看全图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从1985年的191万增加至2005年的255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却一直在85-90万之间浮动,可以看出由于自然因素限制,西藏农业已经无从发展,从就业人员结构图上还可以看出,现在唯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第三产业。它的引擎自然是旅游业,西藏自治区从2001年的68.61万游客人次猛增到2006年的251.21万人次,而青藏铁路的开通,使2007年的游客人次暴涨到402.94万人次。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从1985年的约15万人猛增至2007年的约52万人。并且自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基本上高于藏人的人口增长。同时也要看到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必将为第二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西藏的经济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拉萨为起点,向外辐射,以跳跃的方式带动几个点的发展,最终以点带线,带动整个西藏自治区经济,这必将成为西藏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因此西藏的经济有足够的空间为藏族和汉族同胞带来共赢的结果。

返回头,我们来看看西藏移民问题,有的朋友说,西藏地域广大,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移民,我想他们这里有个潜台词,就是汉人移民将到西藏从事农业生产,然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即西藏的经济根本就不能依靠农业,西藏经济的支柱必将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这个决定汉人的立足点一定是城市,而不是散开在西藏广阔的田野上。

综上所述,以经济为先导,有计划的吸引汉人去西藏定居工作,完全是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细心,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都是技术工人和高级知识分子,这些都是藏人所缺乏的,如何在政策上保护他们,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07,2007年从业人员数据为计算估计值

元宝推荐:宁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帖,顶出来
家园 支持数据帖。。。。
家园 搞个商业免税计划,是否可行?

比如说,在西藏开业搞商业活动的,按注册资金分等级免税. 如,注册资金100万的,税率为10%; 500万的,8%; 1000万以上的,5%.

只要内地的资金去了,人去了,就成功了.

家园 农业人口才比较稳定,而且并非不可为

总的来说第一、第二产业的人口比较稳定,第三产业重要是行政、服务、专业技术,流动性是很大的。现在的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西藏并非都是四千米的高原,西藏的山南和灵芝地区是西藏的小江南,地势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问题是山区比较多,需要大量交通、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灵芝已经有15%的汉族人口,是个很好的基础,但这些还主要是军队的后勤人员。

汉族人口也无须平均的分布在西藏全境,只要在少部分关键地区建立优势据点,在绝对数量上下工夫就可以了。关键是在掺沙子,防止藏毒将来搞“全民公决”。

另外西藏自治区以外的藏区也要坐实。甘孜的汉族只有20%,阿坝只有25%,果洛只有6%,玉树只有2%,这些都是最近闹得最凶的地区。德庆只有16%的汉族人口,但因为藏族只有33%,所以这次出奇的太平,虽然当地的藏毒也渗透得很厉害。青海的塔尔寺现在已经被其他民族的定居点包围,所以这次也没出事,因为没有群众基础。

家园 个人看法

看了徐明旭的书,觉得里面对西藏的看法太悲观.

西藏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地区只占一半左右,好象不到一半,不敢确定,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仍然相当可观,尤其是山南地区.

西藏的矿产铜矿\铬矿非常丰富,需要是找煤炭\石油的储藏.石油估计有难度,但煤炭应该没有问题.

其次,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大力开发.

由于缺乏燃料,藏民土地施用肥料的习惯很少,因此造成土地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因此农牧业也有可能容纳一定人口.

现在在西藏地区,山东搞蔬菜大棚的人很多,这个很寻常的技术,就能在当地发挥很大的潜力.

总之,人们对西藏的印象,主要是由于以前交通不便,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尽快修好川藏铁路和滇藏铁路吧!

家园 用粮食自给自足的名义搞

很好,很强大

别人也不好说啥

乡亲们,给你们送粮来了

家园 好文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选择一些低海拔地区

另外不光鼓励去西藏,也鼓励去川西和青海。可以鼓励其他性格坚毅,吃得起苦的少数民族也去。

和硕特蒙古在清朝时多次从新疆和青海进入西藏。

家园 建议开放户籍制度,使游动的汉民能长期定居下来

06年秋,自新藏线上,川藏线下,发现城镇里开店务工的汉民很多,甚至在5千米冈仁波齐的山脚下有几个东北人开着饭馆,班公湖畔、不通公路的墨脱都有川妹子的身影,一般城市里的新城部分都是以汉民做生意为主,也包括不少回民(阿里那里也有不少维族的),低海拔的八一纯粹就是汉族的了。但很多汉人还是不很适应高海拔,都有赚完钱就走的心态,想想没有高压锅就不知道如何煮饭的味道。因为户籍的原因,一般打工的汉民的小孩也是放在内地。

家园 我们现在一说西藏移民,好像都是汉族移过去

其实在历史上,回民移民得更多。大昭寺旁边的八廓街上就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在3.14的时候也被暴民冲击了,所幸那天清真寺里面的举行什么仪式,回民很多,故暴民未遂。后来听说回民要报复,被当局劝阻)

例如现任拉萨的市长多吉次珠就是藏回团结族(酒桌上他自己说的,西藏管这种民族通婚的后代叫团结族)。西藏的回族老移民称为土回,土回是没有姓的。拉萨的土回主要聚居于城东。

历史上,藏回矛盾远大于现在的汉藏矛盾。这个我在青海、西藏都遇到过。用藏民的话说就是,回族人比较会做生意,藏族人就知道拜佛。会做生意的回族经常坑蒙拐骗,在西藏贩枪支、假虫草、贩人口的多是这些回族人干的。

对汉族比较有意见的主要是喇嘛。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土共限制宗教势力呢?拉萨附近的三大寺的喇嘛都是限编的。例如色拉寺的喇嘛就限编400人(历史上,色拉寺鼎盛时期有上万人)。

家园 因工作原因,07年小弟在西藏呆了3个月

足迹涉及拉萨、日喀则、林芝、珠峰等等

就不谈数据了,拉萨街头上直观看起来汉人已经和藏人差不多了。做生意的、打工的、援藏的、移民二代的,等等,太多了。总的来说四川的居多,开出租的全是汉人。娱乐场所的小姐也多是四川的。移民这事其实一直在行进的,市场规律,谁让西藏的工资高呢。西藏的就业机会确实多,藏族同胞许多工作不愿意做。例如开出租车,拉萨交通局就很希望由当地人开出租,无奈当地人不愿意。呵呵,这就没办法了。

日喀则、林芝这些地方汉人相对少一点。牧区就更少了。

总的感觉,闹事的多是些混混。牧区的藏民还是很淳朴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