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煮酒话古人之五李鸿章(旧文一篇)因为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人物就发这里了 -- 沉睡的天空

共:💬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煮酒话古人之五李鸿章(旧文一篇)因为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人物就发这里了

  说实在话,实在不想讨论晚清的人物,因为晚清怎么看也是属于近代史,我们应该说是近人才对(哈哈),不过李鸿章这个人实在是很有趣也很容易引起话题的人物。所以就想随便谈谈他。

  李鸿章,有人骂他是汉奸(历史教科书一直以来的说法),也有人赞他是晚清的顶梁柱,为国家呕心沥血(前段时间的《走向共和》是其中的代表,把他刻画成正面人物了。)不过,在我看来,两种说法都太走极端了些。

  首先说一点,我反对说掌握着国家大权的就不会卖国这点,实际上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谁都可能卖国,石敬瑭是不是卖国,但是他是皇帝,赵构秦桧是不是卖国,他们一个借用金兵扣押自己的父兄,一个借用金兵打压自己的敌对势力,他们都是卖国,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而卖国,在他们眼中,权力是第一位的,至于国家民族是第二位的。当然,前面说的例子都是内忧外患之中,在大部分时期,皇帝还是爱国的(他们不爱国不行啊,国家是他们的,不过不负责任的皇帝很多。)但是大臣就难说了,只要外国给他们更大的利益,卖国对他们来说巴不得。

  所以目前流行的那个掌握国家大权的李鸿章不会卖国这点是不可靠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十足的汉奸。

  先看看他的发家,那是太平天国,被曾国藩赏识,后练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在灭捻军大出风头,之后渐渐执掌大权,左宗棠死后,更是成为清朝的第一执政,主掌北洋,通外交,军务,政务,可以说只在慈僖一人之下,所以说日后晚清的各种决策,他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先说他做的事吧,首先平太平天国和捻军,这些内战虽然是他的发家史,但是这和汉奸与否无关,也不来评论他这些事的好坏,但是有两点对透视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是很重要的,一是在建淮军时他和对外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认识,使得他建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购进洋枪大炮,形成了有一定战斗力的新式军队,但是同时他对外国军队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希望少打仗,多谈判。(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二流的,打是打不过的,只有谈判赔银子才行。)二是李鸿章其人,他在内战中的表现实在不好,(不是指作战,作战嘛,还可以,淮军的战斗力是日后下降的)杀降,屠杀平民,无信义,实在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过不苛求他,关键看他执政能力如何。

  再之后,他力主洋务,到是也做了不少事,建了不少厂,这点比那些只会说话不会做事的清流是好多了。(说实在的,这些清流实在不适合做大臣,建立议会让他们吵吵架,做做舆论监督就算了,偏偏让他们当官。)建立了北洋水师,淮军也渐渐成为了国防的主力。

  19世纪70年代,沙俄煽动新疆叛乱,这时以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发生了“疆防”和“海防”之争,在这点上要说李鸿章眼光过于短浅,一来沙俄本来就对我们的疆土跃跃欲试,已经四处点火了,假如放弃新疆,沙俄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当然海防也不能放弃,两者本来就相辅相成,李鸿章只重视一点实在偏颇的可以。二来放弃领土本来就是国家大忌,尤其是以财务作为借口,今日有新疆,明日就会有西藏,再后日就轮到东三省,只要有独立倾向的,在外国势力下都可以借用新疆之例独立,而各路爱国人士看到中央不管新疆,只怕会心灰意冷,中国只怕会四分五裂,李鸿章只重海防,实在不是明智的人所为,假如不是因为他看不到,那就是担忧害怕沙俄的战力(以前的恐惧有后果了)却不知有实力才有外交。

  之后左宗棠于1875出征,稳定北疆,在1880年与沙俄的谈判中获得胜利,实在是振奋人心,之所以说同治中兴,很大程度是这些胜仗,须知,国家实力是靠对抗获得而不是谈判获得的,尤其对抗外国强敌,只有打疼了他们才能好好谈判,这点左宗棠比李鸿章更加明晰国际游戏准则。

  随便说说李鸿章的外交,李鸿章在外国的外交声誉是不错,但是这不等于他做的很好,外国人的标准并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秦桧在金国人的外交声誉一定不错。)当然,按实话说,李鸿章虽然在外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和外国交流还是不错的,这点不能否认。但是他还是不清楚外国的游戏准则(虽然他是当时比较了解外国的中国人),当时的国际准则一向是以实力为准则,弱肉强食,谈判以实力为准绳,而李鸿章一心迷信谈判,希望西方调停,实在是不了解真正的游戏准则。

  再后面就是中法战争了,这场谈判是由李鸿章主导的,说实在确实是一个糟糕的谈判,在海军覆灭陆军有利的情况下当然应该谈,但是那种情况确实是和战败了没区别。由此看李鸿章的谈判技巧确实不怎么样,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拿破仑时代的外交大臣塔列朗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而这种协议使得国内人心离散,军无斗志。(这点是近代政府很大的一个毛病,宁愿得罪国人也不敢得罪外人,而一般的国家都是以争取国内势力舆论为先,我们正好相反。)

  再之后的中日战争,左宗棠已死,作战谈判已经是李鸿章一手主导了。(慈僖光绪?他们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最终还是要靠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去打。)这次就全面暴露了他的问题。

  首先,预测失败,假如他预先料到日本对我国有敌意,那就应该先发制人,在之前对日本发动攻击,或逼迫日本退让,至少也不能让日本登陆朝鲜,但是这些他都没有做到。(不要说什么侵略外国不好之类的事,打别人总比被别人打好,既然为了海防连新疆都敢提出来放弃,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所以这又是他的决策失误。

  再次,管理失败,洋务造了不少东西,但是最终却不敌日本,这不是银子的问题,李鸿章的北洋在外国存了不少银子这是事实,一方面要国家拨款,一方面建自己的小金库,实在不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忠臣所应该做的,还有淮军和北洋水师,管理松懈,作战一溃千里,管理的李鸿章要负主要责任。既然承平日久,淮军出现暮气,就应该下令撤换主要带兵将领,担心兵权被夺就在内部提拔新人也可。(再说一句话,一支军队不打仗迟早会蜕变的,所以为了保证战斗力必须每十几年打一次仗,当然一般是选择小仗,在战斗中发现毛病和问题,以便解决,比如美国,他们的军队就在不断的作战中积累战斗经验,不打仗就希望军队有战斗力,那是不可能的。)战争的失败也等于是李鸿章的失败。

  最后,与日本谈判,这点说实在应该算不上李鸿章的错误,实力不济,战争失败所致,不过当时李鸿章遇刺,假如他此次乘势回国,利用此事掀起他擅长的外交干涉,那至少可以少赔一些,但是他还是滞留日本,贻误时机,这点看他的谈判技巧还是差了些,不过最终谈判结果到是不能怪他,毕竟是清廷做下的最终决定,并非李鸿章之过。(日本军进逼京城,清廷害怕了。)

  中日之战绝对有李鸿章的责任,当然最终的失败也不能全怪他,假如当时西太后和光绪能作出坚持的决策,日本的国力也支持不下去了,(当时各国已经准备介入,假如能支持一段时间,日本无法支持下去,虽然当时有很大的牺牲,但是日后的危害就小了。)而且李鸿章毕竟是汉人,不受清朝绝对的信任。(说句题外话,这也与清朝本身是少数民族政权有关,清朝一直对汉族官员防范有加,假如是一个满族大臣有才能执掌朝政,那只要解决权力斗争,但是假如是汉族大臣,那就要百般限制了,权力之争外还要有满汉之分,汉族官员很难得到完全的信任。假如真信任李鸿章,也不会扶植与他对抗的清流了。满清毕竟是少数,想控制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实在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所以满清遇到强大的外敌,也不敢联合国内力量携手对抗,而是内防汉,外防夷。有时更是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样更加激化民族矛盾,当时太平天国假如以复汉尊儒为口号,满清也难以镇压下去,至于辛亥革命,民族起义的味道更浓于民主革命。)

  中日之战后,李鸿章为逃避国人谴责,暂时归隐。(虽然李鸿章确实有错,但是要说将全部的败因归于他是不公平的,毕竟最终战败和签约是由西太后光绪决定的,准确的说,西太后光绪就象足协,李鸿章就象主教练,主教练无能,足协也无能。那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直到百日维新前后又被启用,当时他曾经向维新派示好,但是维新派却不理睬于他。(维新派也只是一群没有政治经验的傲气书生,尤其是康有为,实在是有违“圣人”之誉,既无经验,又无胆魄,更无文人之风骨,比起他的学生们远远不如。)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策划“东南互保”,要说没错也没错,毕竟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张之洞等官员也都支持这个决定。(不过中央的决策地方官员如此藐视,这个国家基本已经完了)当时据说本来张之洞策划假如光绪和西太后死,那就成为共和国,李鸿章为总统,(这样看李鸿章在地方官员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也是为了谈判方便)假若这样,到是提前帝制结束了,不过中国分裂也是很可能的,北方尤其是新疆西藏地区很可能就此被分出去。不过这终究没成为现实。再之后谈判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那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如此了。

  再最后就是《中俄密约》(俄国指定李鸿章出席,看来李鸿章已经成为外交代表的形象了,大概是决定只有李鸿章订的约才会履行吧,不过这样的形象对中国实在没什么好处,外交谈判本来就不应该讲究什么信誉,而应该是利益为先。)这次条约李鸿章爆出受贿之事,不过实在看不出快死的他还为什么贪图这点小钱,谜题难解,故放在一边。

  不久李鸿章便死。

  综观李鸿章一生,他确实有才能,也可以说是为中国着想,但是才具却不足够,或者说他的才具太偏,(一个国家本来就应该要有不同主张的有才能者主持大局才行,一些人主和,一些人主战,相辅相成才行,而且一旦下了决断,就应该不论主和主战,全力以赴,现如今却两方水火不容,那国家如何搞的好。)本来有左宗棠,一力战,一谈判,还可以勉强维持中国危局,但是左宗棠一死,李鸿章要靠他单独的那点力量支撑不完全信任他的清朝。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满清和中国概念混淆是关键

忠君和爱国混为一谈是中国古文化的最大缺点之一

对于犯这种错误的文章一定要深刻揭批。

前文最后说“李为国着想”有问题

清朝末期满清统治者和广大汉族人民的利益冲突已经十分尖锐,事实上已无法调和。

要说李想什么的话,那也是“为满清统治者”着想;和广大汉族人民,以及国家的需要并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

家园 本大仙认为李二是卧底威龙,大家误解他了

东北是什么地方?满洲人的发祥之地,用专业术语说那嘎搭就是满清的龙脉,李中堂成全老毛子修铁路不就断了清朝的龙脉了吗?维新,革命什么的那有直接掐死龙脉省事呀?所以他是中国革命的奠基人

家园 对呀对呀,他估计是天地会的卧底,是韦小宝系统的
家园 说起东北,不能不说清朝统治者的私欲所在

因为这是龙兴之地就不许关内人进去,这个道理实在太怪,中国皇帝多了,皇朝也多了,那开国皇帝的老家最多听说建设建设好,设个别京什么的,还从没听说关起门来不让人进去的....要说这里有龙脉,那这龙脉也长了点,居然包含了整个东北........

其中很大的缘故是清朝一直不敢完全把中原当作自己的家,时时刻刻担心被赶出关去,所以把东北留着做后路,万一垮台了,老退回去,保有自己的东北,还可以作为一国,这是和其他几朝完全不同的地方,其他各朝要不就是拥有四海,要不就什么都没,一般不会划出一个自然保护区作为后路的。从这点上来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中国的主人,这样保家卫国时也就打了折扣了,至少从开始的几个皇帝来说,是没有这样看的,而且之后的皇帝也没有改变。即便他们已经和中国分不开了。

这点最大的问题是:某些国家比如日本,以这个为借口把东北不看成中国的领土,认为是满洲而不是中国东北,至于那个满洲国更是扶植了溥仪这位清朝废帝。(对于东北,日本人想必至今还是很想念吧,假如那时大庆油田发现.......汗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