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 -- 晨枫

共:💬130 🌺1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

汶川地震一发生,温家宝立刻把半个国务院搬到了灾区,迅速、高效地指挥救灾行动。解放军在第一时间里行动起来,不畏艰难险阻,冒死抢救受灾人民。中国的领袖们和中国的军队在这场天灾中赢得的世界的赞誉。但这不等于说中国政府在这次救灾中呈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温家宝作为救灾总司令,亲临前线,自然有靠前指挥和鼓舞士气的作用,但总司令上去了,参谋部在哪里?偌大的国务院,缺乏一个常设的国家救灾指挥中心,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缺失。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有必要设立一个常设的救灾指挥中心,平时具有制定和审核抗灾标准、制定抗灾预案、组织抗灾演习、确保抗灾器材和物资储备的职能,灾时具有调动全国资源的权力。在职能上最接近的民政部具有灾后发放救灾物资的职能,但大灾期间救灾指挥的职能不足。中国应该考虑加强民政部的救灾指挥职能,或者另外设立像美国的FEMA或俄罗斯的紧急救援部那样的专业机构,专职救灾指挥和平时的抗灾准备。

解放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行动迅速有效,显示出出色的救灾预案准备和应急机动能力。但解放军的主要职能是保家卫国,在救灾中,快反机动部队精锐尽出,如果这时处在大战前夜,或者已经爆发突发战争,中国将陷于被动地位。中国的国家救援队和各地的消防队、急救中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有突出表现,这些人员具有专业训练,配备专业器材,如果配备以更加强有力的网络化保障,可以在突发灾难时更迅速地调动起来,应该比依赖野战军更加有效。这也要靠国家级的救灾指挥中心协调,在平时就包括远程紧急机动增援训练,在灾时才能用兵一日。

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时间期间,谢绝了外国救援队,其中种种原因在《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军队》中已经提及。但在未来,或许中国的国家救援队和各地的地方救援队可以考虑和外国的同行们建立制度性的交流,互派人员在对方的组织力短期服役,一方面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府相熟悉对方的运作机制,在灾时有利于迅速配合。这不光在中国受灾需要外国救援时有用,在外国受灾中国帮助救援时也有用。

中央政府在这次救灾中表现出色,地方政府相对比较“默默无闻”。这或许有中央政府立刻强力干预,没有地方政府施展的因素,但地方政府在几天后组织安排灾民和救援人员的补给上依然没有有效地行动起来。特大灾难是突然降临的,但以此为由迟迟不能从瘫痪中走出来,地方政府的应变和行政能力不能不放到显微镜下照一照。不过现在不是追求责任的时候,要紧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担起应有的责任。地方政府的职责不仅在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仅指治安,还包括建筑、行业和产品安全标准。偷工减料的后果常常在最危难的时候暴露出来,各种行业标准的制定是有道理的,施工者的偷工减料或者执法者的网开一面即使不是出于欺诈或者舞弊,在大灾降临的时候,也是要出人命的。

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的最大地震,但灾区处于地震带上,这不是秘密,早就为专家所预测。现代地震预测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对某一地区在远期内很可能发生地震,还是有较高的准确度的。对于这样的预测,人们可以不以为然,也可以有所准备。如果不想把生命财产安全寄托在运气上,就应该有所准备。适当提高建筑抗震标准就是有所准备。事实证明,严格按照适当标准建造的建筑即使在汶川这样的特大地震中也可以生存下来,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现在算老帐没有用,但对于地震带上的地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建筑抗震标准,对学校、商场、办公等公共建筑严格执行标准,对新建建筑如此,对原有不合标准的建筑也应该限时加强到符合标准。学费交了是要有所收获的,尤其是用鲜血交的学费,如果一交再交,那就是顽冥不化了。

至于汶川地震中坍塌的学校是不是豆腐渣工程,有关部门已经在调查,按照无罪推定的原则,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盲目指责是不负责任的。然而,在“为什么偏偏是学校”这个问题上,煽情应该避免,事实应该正视。据报道,现在确认死亡总人数已经超过51000人,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几所学校中丧生的学生总数不超过2000人(可能还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几所已经大名鼎鼎的学校里在校学生丧生在总死亡人数中占不到4%(或者用1000人来算不到2%)。当然,每一个孩子的丧生都是太多,但考虑到这个地区很多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很多都是老弱病残妇孺,这个比例并不离谱。换句话说,学校建筑并不比一般建筑更豆腐渣。如果地震发生在夜间,大家都在家里睡觉,实际死亡的孩子们可能更多,而不是更少,因为大多数死亡的人都是在学校以外发生的。现在否认“为什么偏偏是学校”是要挨砖的,但我们还是不应该漠视事实。在理想情况下,学校等公共建筑应该特别加强,以避免大规模伤亡。在现实中,学校建筑很难超过一般建筑的安全标准,而这正是今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抓的。在历史上,在有学校和没有学校之间,人们选择了有学校,而将地震中孩子们的安全寄托于运气上。现在苛求当年为什么不把房子造得更结实,和“何不食肉糜”没有两样。这不光是学校,还有大量的多层住宅楼,也是这样的情况。这在国家没有钱的时候,是不得已的举动。现在国家的经济条件好很多了,应该把建筑安全标准严格抓起来了。

以温家宝为领导的中央抗震救灾班子的出色表现也给各级地方政府树立了表率,以人为本不再只是空话。抗震救灾使中央政府重建了在人民中的信任。改革开放以来,高层腐败的事情时有所闻,使得好人丧气,坏人欢欣。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领袖的表率作用在一方面树立了榜样,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警示:腐败和无能的成本将极大地提高,中央在看着,人民也在看着,你们自己看着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的素质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期望却在迅速降低,男盗女娼、鸡鸣狗盗似乎成为社会的主流。为了防止受到伤害,人们对社会的戒备心理日益提高,进一步削弱了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期望。汶川地震后,收藏已久的人性的光芒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一时间感人的事迹到处在发生,捐款、捐物和支援人员就不说了,就连生来就是经济动物的股民也主动提议锁仓,避免股市动荡,以示对全民救灾努力的支持。

毋庸讳言,这样的人性光芒的爆发不一定会长久,但其意义依然不可忽视。人们不仅在周围的人们中发现了优秀品质,还发现了自己身上久已遗忘的真善美。这是一个重建人们对社会的信心的契机,与人为善不仅别人受益,自己也在心灵上受益。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以重建汶川地震中损毁的家园为契机,未必不也是一个重整社会道德秩序的契机。

意外的是,汶川地震不仅极大地将国内人民和大陆背景的海外华人团结起来,还极大地缩短了台海两岸人民心理的距离。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314西藏动乱和4月里奥运火炬的风波已经打破了两岸人民心理的坚冰,汶川地震使已经久违了的“同胞”、“中华民族”再次出现在台湾的语汇里。连马英九的就职演说里也出现了,也出现了这样已经在凯达格兰大道绝迹20年的语汇。

2008年或许会成为中华民族的nation building的一年。nation building的核心在于民族认同。传统上,民族是以血统定义的,但在现代,可以扩大到文化甚至情感上的认同。谁能说美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呢?奥运火炬风波和汶川地震使海内外的中国人产生空前的民族认同,心理距离极大地拉进。民族认同是nation building的核心,而nation building是国家兴盛的前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本来应该再多写几句的,但昨晚更新家里电脑BIOS失败,死机了,现在在等ASUS邮寄新的BIOS,只好把已经写完的部分用另一台电脑上先贴出来。下一两个星期可能下河的时间比较少了。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汶川地震(喜欢)元宝推荐: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希望的

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不亚于悲痛,但在这人性的光芒之下还是有阴暗的恶提醒我们,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家园 还是晚了!只能板凳了
家园 客观好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的重建是意义最大的。
家园 终于等到了,先花再看
家园 花这句,这几天给公司里NC治疗没少提

在历史上,在有学校和没有学校之间,人们选择了有学校,而将地震中孩子们的安全寄托于运气上。现在苛求当年为什么不把房子造得更结实,和“何不食肉糜”没有两样。

NC,我用brain disability,,那几个NC还不停的点头,md,真tmdNC

家园 有的地方政府 人员都死的差不多了

最典型就是北川

不过

我认为在县这个级别

很多作的不错

到地市 就不太有效了

家园 学生的死亡人数不止2000

据报道,现在确认死亡总人数已经超过51000人,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几所学校中丧生的学生总数不超过2000人(可能还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几所已经大名鼎鼎的学校里在校学生丧生在总死亡人数中占不到4%(或者用1000人来算不到2%)。

下面这个链接中提供的数字(确切性待考)表明,学校的倒塌远远不是几所,死亡人数也远比2000要多。

外链出处

要说明学生死亡的更多,需要给出数据来表明:死亡学生占此次死亡人数的比例,跟正常情况的下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相比(我估计在10%左右),要高一些。

家园 brain dearth
家园 还要考虑到学生在那个时间几乎都在室内,而大人则未必

这个也是学生死亡比例可能会比较大的一个因素。所以将算出的结果与正常情况下学生占人口比例相比之前,还要除以一个权重。

但不管如何,孩子们还是太惨了,我们的下一代本应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就算这次学校坍塌大部分不是猫腻的问题,咱们的校舍建设还是要加强了,在我们的新北川城,一定要建震不垮的学校!(其实我觉得还有一条,医院也最好如此)

家园 是的

还有学校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

家园 如果简单假定各年龄段人数相等

那学龄大概在5-15岁,假定年龄上限为75岁,那学龄段就是20%。如果老人很多在75岁之前逝去,这个比例应该上调;如果近年出生率下降,这个比例应该下调。总平均来看,或许应该在15-20%之间浮动,不会低于10%。按照这个极端简单化的比例计算的话,那死亡学生“应该”达到7500到1万之多,最低也要5000,我想这个数字应该达不到。当然,学校作为人员集中的地方,更作为民族的希望所在,应该建成震不垮的结构,死一个都太多,这一点我想没有人会有异议。

家园 现在有一些数据

是非官方的。官方的数据还在统计中(外链出处)。

非官方的数字是那些和政府关系一向不太好的人统计的,我觉得也可以参考一下。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这两个链接的内容是一样的,后边那个清楚一些。

家园 建议调查一下灾区各地的政府办公楼,如果政府办公楼也大多倒塌,

那么学校倒塌情有可原。如果政府楼大多完好,就一定要调查学校豆腐渣工程到底。

家园 学生人数比例

那学龄大概在5-15岁,假定年龄上限为75岁,那学龄段就是20%。

学龄大概在5-20的话,学龄段是20%。5-15是笔误?

普九是普到15岁左右,高中的学生应该比初中的学生少不少,并且震区的高校数量不多。

假设处于不同年龄的人口数量是均匀分布的,学龄段大约占15%(5-15岁)。

考虑到年龄分布不均匀的因素,真实的学生比例应该比15%小一些。

我回帖提到的10%是用我家乡的学生数目和人口大概估算的,样本可能小了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