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葱爆羊肉和洋葱爆肉 [友情提示:夏季不宜多吃] -- GraceUSA
葱爆羊肉
明眼人一看这张照片就晓得我在扯谎。图中的绿色明明是蒜叶,怎么能假冒“葱爆”? 呵呵,您批评的对,这个菜应该叫“蒜爆羊肉”。
青蒜叶是女儿的画画老师的太太给的。她在院子里种了不少蔬菜,时不时地给我一些。老师有三十多学生,自然就有三十多家长。显然,师母不是向所有家长提供免费有机菜蔬。我有幸成为少数几个受益人之一,很感动。
我总是遇到好人。
憨人有憨福?
还记得,第一次,师母给的是米苋,嫩嫩的,一扎长的尖尖头。那天,恰好有一对上海小夫妻来家吃饭,我炒了蒜蓉米苋,他们吃得连声说好,说是和家里妈妈烧得一样。其实,不是我烧得好,是米苋好,没有粗梗,烧出来自然滑糯,夹一筷子,放在白白的米饭上,米粒即刻染了粉红,“吃起来很色情的”, 哈哈。这样的米苋,也只能是师母给了才有吃,中国店卖的那种足有二尺长的粗壮米苋,随便哪能,都吃不出秀气江南的。
老师家,后院有棵枇杷树。五月中,金黄的果果就坠了枝头。低矮的,已被孩子们摘了。我伸手可及之处尚有丰硕肥大的,师母说:剥了皮,很甜的。我照做,果然汁多肉甜核小,很有些苏州东山枇杷的韵味。老美不认可枇杷为水果,所以,店里买不到。
这次的青蒜叶,师母已经捡好洗净,放在厨房,许是晚餐的小菜之一?听我说买了羊肉,她立刻把青蒜拿出来。我谦让,她不允。硬是分我一大半。还说,炒腊肉豆干也好,不嫌多的。为这,小葛下课后我们又折返中国店买了一包五香干。
在这里,我总是唠叨吃喝。要多俗有多俗!可日常生活,谁又能离开吃喝?
Marriage is not just spiritual communion and passionate embraces; marriage is also three-meals-a-day and taking out the trash。
洋葱爆肉
这次是用“葱爆羊肉”的方法做的“洋葱爆肉”。是羊肉。
前几天,看蔡澜的集子。其中一篇“死前必吃的 N 种食物”,见羊肉被列在肉食的首选。莞尔。
我不喜荤,肉类中唯有羊肉得我心。遗憾的是美国的羊肉味道不足,不够膻,所以,我对羊肉的兴趣已大不如从前。
追朔一下。
之所以喜欢羊肉,是和一位我叫她杨奶奶的老人家有关。她是我奶奶的好朋友,两位老人都是一生没有生育,同为知书达理性格刚烈的女子。我小时侯,奶奶常带我去杨家串门。印象中,杨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羊膻味;二是桌椅柜台都洗刷得露出本色,干净的出奇。奶奶说,杨家有信仰,是穆斯林,和我们不同。我听了,似懂非懂。
杨奶奶家总是煮羊骨汤,很多新鲜的羊骨放进一个巨大的铁锅里,在炉火上烧啊烧啊,烧到汤成奶白色。这时,杨奶奶就会端着一个小烧锅送过来。我除了美滋滋地喝汤很用力吸大骨棒里的骨髓之外,还有一个在羊骨中寻找“羊拐”的任务。 所谓“拐”就是羊后腿踝骨的俗称,是表面较光滑又不规则的六面体。我们那个时代的女孩子喜欢用羊拐玩一种很popular 的游戏,叫“抓羊拐”。是个能 锤炼头脑应变能力,也使手腕灵活多巧的游戏。
羊拐秀气端庄,白玉般细腻,是“拐”中上品。能有一副(4个)品相周正的羊拐是我那时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喝了杨奶奶家无数碗羊汤啃了无数根骨头以后,终于攒出来8个般配的羊拐!它们极为小巧,人见人爱。把玩一段时间以后,越发地圆润光滑。 我把它们染成浅粉红,美丽中透着娇羞。这8个羊拐伴我度过很多童年时光。
去年,回国探亲,我还曾问妹妹,我的羊拐。她答,还在,在母亲家,somewhere。
说了这么多废话,居然还没有交代做法!我是参考爱妹妹的干炒方法。羊肉片(涮羊肉用的肉片)放入干锅中拿筷子拨散,翻炒。炒到羊肉片卷起来的时候,倒掉渗出来的血水,如此做出来的肉才会干香爽口。
锅中加油,烧热,加蒜叶(或洋葱),煸一会儿,把干炒过的羊肉放进去,加黄酒盐胡椒粉和少许酱油,翻炒,关火之后加孜然粉,拌匀,盛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滑炒羊肉或者抓炒羊肉了。
羊肉要么做的嫩,要么做的焦脆,要是老了,就不好吃了。
教授居然喜欢羊膻味,要知道,当年在内蒙,羊不膻的才算是好的,嗬嗬。
羊肉味儿!
哪有什么不宜多吃的?!管它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梅兰竹菊,啊哟,赶快把麻将牌收起来)放开肚皮吃啊!
我也喜欢羊肉。在日本时我住的地方超市卖羊肉,经常卖不动关门前销价,那时候买了不少。就是纯粹葱爆一下子,加点酱油和盐就出锅了。懒人,凑不齐那么多调料。
日本拉面店经常有这种汤的拉面,不过是猪牛骨头多。这个诞生似乎是个意外。有一次某拉面店老板外出,让上中学的小儿子帮忙熬(猪骨头)汤。小孩儿熬着熬着跑出去玩,怎么在海边的沙滩上就睡着了。等醒来跑回家,已经熬了5个多小时。汤熬白了,家里人傻眼了,认为无法卖,只能自己留着吃。没想到品尝一下子,鲜美无比,此后才开始推广。早知道如此,去找杨奶奶学学手艺不就行了。
这种饮食太性感了,尺度直逼18+
没办法,俺是个俗人嘛。
Marriage is not just spiritual communion and passionate embraces; marriage is also three-meals-a-day and taking out the trash。
葛教授的一日三餐之俗,可是神仙日子。赶紧花上!
小时过年,最早只有两个菜可以敞开了吃,一个是炒鸡蛋,家里有鸡,鸡都很实在,对得起我每天抓的蚂蚱和蚯蚓,一个个凶猛的下蛋,另一个是炖肉,本来肉也是不足的,4口人过年只能买5斤肉,我妈说一年就过一次年,合理合法的吃肉,不该限制孩子,这5斤肉,基本就是我和姐姐吃,我爸我妈沾沾。
邓小平第三次被放倒以前,队里分了更多的自留地,家家都种上了土豆,那一年开始的年节,炒土豆也可以放开了吃,以前我们那里连土豆是很稀罕的玩意儿。
78年以后,村里开始见到羊肉贩子,大部分人家也都买得起,年夜饭的餐桌上也开始丰盛,也没了限制,别的菜都能省下,唯有这个葱爆羊肉,总是最早一个被消灭的菜。
我现在的最爱是涮羊肉,回国休假,天天涮,不过,医生的观点是,对中年人来说,吃太多羊肉不是太健康的活法。
没有生育哪来的你们这样的孙女呢?
看来还有另外一段故事?
我还没有自己做过羊肉呢,一直不敢下手,怕做不好、味儿重,这次等老婆过来可能鼓足勇气去试一次。
您贵乡何处,连土豆都没得吃?日常食品都是甚末?玉米?
要到市集上买来,炒土豆丝轻易吃不到,夏末,生产队的地里有拉下的蒜头,一群群的孩子在地里出没找到这些蒜头,用他们可以去换土豆,或者西红柿。
我们的主要食物是玉米,玉米饼子和玉米面粥,面很少能吃到,我家4口人,一年能分200斤左右的麦子,除了年节和来客人,平常日子是不可能吃面食的。
当然78年是个分界点,社、队、小队这个模式垮了以后,一切都比以前好。
Was written four years ago.
那时候胖子刚开始在厨房干活不久,正满世界的找菜谱然后在工作餐上试作。恰好日餐的很多材料和中餐的类似,所以材料上也不是问题。不过自己试着做了好几回的葱爆羊肉都失败了,后来总结来总结去,自己的结论是,英国炉子的火太软,即便是餐馆的炉具也有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个结论很好,客观存在又不伤自己的自信心,呵呵。
还有自己从没听说过“米苋”这种蔬菜,看葛姐姐的说法,这菜还是红色的。不过当然的,自己是东北人,江南水乡有太多的好东西在东北这种苦寒之地都是见不到的。
于是,给姐姐献花,呵呵
涮羊肉的一般都比较瘦,容易炒得发干...
似乎比起绵羊来,更喜欢山羊。尽管许多教科书都写着绵羊比山羊好吃,没有膻味,可是我依然喜欢山羊。只是似乎国外的羊肉大多都是绵羊,包括中国食品店的。所以,每次回国,都是过羊肉节,各种作法做个遍,羊肉包子,羊肉饺子,羊肉馄饨,羊肉汤,胡辣湯,羊肉丸子,炒羊肉,炖羊蹄,烧羊尾,平均一天要吃超过一斤的。临走还不忘放在保温盒子里偷偷的带几斤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