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越人》心曲:情之所至 草木皆兵 -- 丁坎

共:💬33 🌺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越人》心曲:情之所至 草木皆兵

这是什么?

那又是什么?

孩子们每天都有无数这样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每天都会与无数等待探索的新事物相遇,他们的世界是新的,他们的日子也是新的。

而成年之后,大部份人就丧失了这种幸运。

我们的世界,是我们在社会中占据的那一格,

而那一格里的东西,已经在成长的历程中变得熟悉。

所以,成年人不再无休止地问:

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

世界在熟悉中陈旧,日子也在周而复始中陈旧。

现在如此,过去亦如此。

比如说,两千多年前楚国的一个王子,他衣则锦绣,食则珍馐,住则雕梁画栋,行则扈从簇拥。他不需要为生计忧心,每一天都可以尽情地寻欢作乐。

这就是他的世界,每一天都置身于这样的世界,每一天,都这样熟悉而陈旧。

这一天,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不同。

昼短夜长,王子白日未能尽欢,便泛舟夜游。舟上是一样的冠盖豪奢,一样的乐舞毕备。

这样的生活固然让人钦羡,但对王子来说,或许也有些乏味,这一天,与昨天,前天

也没有什么分别。这一天,仍然是寻常的,直到那一刻的到来。

一曲终了,熟悉的钟鼓之声停歇了,王子的耳中突然涌入一连串激动而难解的音节:

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

循声而望,是那驾舟的越人在拥桨而歌。

王子高贵英俊,王子光华万道,王子的光彩把越人的这一夕照耀得亮如白昼---他必须要欢歌。

同时,他卑贱的身份使得这样的夜晚注定一去便不复返,而王子的光彩已将他之前与之后的每一个白昼变成暗淡的黑夜----他必须要悲歌。

歌声的激流从狭窄的悲欢两岸间奔涌而出,王子动容了,这一天,变得不寻常。

王子招来译员,译员把越人的歌声译成了这样的诗句: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简单今译大致是这个样子:

这是什么样的夜晚,什么样的日子?

为你操桨与你同舟,我竟然能这样地接近你。

王子!

断绝不了对你的情意啊,

我知道我的心已经痴了傻了不知羞耻了

王子!

山上长满了树啊树上长满了枝,

我这样爱你啊你却不知。

王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象这位越人船夫一样为王子吸引而偷偷爱慕着他,但是,他们的爱慕与越人的爱慕至少在一点是不同的:烈度。

越人的情感炽烈到可以让他丧失理智:

一个卑贱的异族船夫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一个高贵的王子示爱,荒唐如于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在一座坚城之下叩关,不自量力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是的,他荒唐,他还荒唐到把树枝的枝与心知的知等同起来,从木有枝就怨怪君不知。

谐音取意的技巧在诗歌并不罕见,如唐诗中李商隐对“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和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前者据说暗含相,思二字,而后者晴通情字。但这两个例子同越人歌比较起来,不同点除了烈度之外,主要在于指向方面。唐诗两例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而越人的歌是唱给王子听的,这里的关键是他把自己情感的炽烈转化成了

质问的强烈:树都有枝你为何不知?????

很蛮不讲理是吧,爱情本来就是不讲理的。

王子听完译者的翻译,放眼一望:

何处无山,何山无木,何木无枝?

而满树的枝条如高高举起的手臂,满山的树都在攘臂而呼:

你为何不知,为何不知?

(同时也是:你为何不接受,为何不接受)

情之所至,草木皆兵,手无寸铁的叩关人身后就这样凭添了百万雄师。

于是,坚城中的王子心甘情愿地签下了爱情的城下之盟-----

他郑重地整理好衣服,走过去与船夫紧紧相拥。

今夕何夕,今日何日。

请记得并珍重让你这样发问的人。

越人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诗歌翻译,此篇可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古文字释读合观。

庖丁解字 外篇 之 夫人的眉毛与天子的颜面

链接出处

补记:

1 故事的完整版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张翠盖而犀尾,班丽褂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 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僇:lu4,羞辱)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刘向.《说苑》

2 关于故事中的性取向问题,我不想掩饰,也不想渲染。越人是男子应该没有问题,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排除同性恋的可能,但也不能就这样断言。因为庄辛以越人和王子的关系来对比自己与襄成君的关系,而他又年长于襄成君,若以同性恋为喻,怕是会引起生理性反感的。

通宝推:小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还是不大理解越人与王子之间的感情。什么意思啊?
家园 【原创】说不懂的进来

各位,说我写得不好我认,说看不懂就太打击我了。这篇诗话强调分析了越人歌的首尾部份,着力点是两部份: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1 一次际遇将那个日子从往常的熟悉而陈旧拯救出来,而变得陌生而新鲜,新鲜到让人不认识,所以要问,这是什么日子,是什么夜晚。

这并不费解,诗经唐风绸缪也反复这样问。

2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句是真正的千古绝唱,说妙语佳句都是说轻了。

谐音是第一重,但不是全部。(与道是无晴却有晴比较)

以物代言是第二重,但还没有完。

(与在天愿作比翼鸟比较)

在前两重的基础上蛮不讲理地质问,这才是异峰突起,非至炽至烈之情道不出此语。

至于船夫对王子的感情,也可以说很幼稚很肤浅,但也因为这样的幼稚肤浅才单纯炽烈。

感情的来由我们不清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感情表现出的烈度。

当然,这只是我的解读。

席慕容女士完全是另外一种解读,可供参考。

但是,这样的解读更适合曲终人散后独自悲歌,而不是故事中的当众表白。

在黑暗的河流上

读《越人歌》之后

灯火灿烂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今夕何夕兮中搴洲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那满涨的潮汐

是我胸怀中满涨起来的爱意

怎样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晚啊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歌声

向俯视着我的星空轻轻呼唤

星群聚集的天空总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华夺目

我几乎要错认也可以拥有靠近的幸福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

水波荡漾无人能解我的悲伤

(蒙羞被好兮不訾羞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

不是不知道应该闪避应该逃离

可是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啊

藏着一种渴望却绝不容许

只求只求能得到你目光流转处

一瞬间的爱怜从心到肌肤

我是飞蛾奔向炙热的火焰

燃烧之后必成灰烬

但是如果不肯燃烧往后

我又能剩下些什么呢除了一颗

逐渐粗糙逐渐碎裂

逐渐在尘埃中失去了光泽的心

我于是扑向烈火

扑向命运在暗处布下的诱惑

用我清越的歌用我真挚的诗

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

一生中所能

为你准备的极致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君不知)

当灯火逐盏熄灭歌声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所遗落了的一切

终于只能成为

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

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附记:

《越人歌》相传是中国第一首译诗。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

但是,在黑暗的河流上,我们所知道的结局不是这样。

家园 丁兄点了名,不花不得行

木有枝=木有知。

古人言?今人语矣!

怪我愚钝,害兄再补新文。

谢过兄之前次赐教及两次点评。

在下说话直接,不是指兄译的不好,而是我不能领会其中深意。

望兄莫要误会!

补:一句话赔进去三朵花!亏吃大锣鸟

家园 有点明白了。我本来是不明白这种感情的因由。也给一种彪悍的解读吧。

首先,要是越人以前就认识和爱慕王子的话,那么,这就是个单相思突然碰见意中人的例子。如果说,越人是第一眼就爱上王子的话,那是一见钟情的炽烈。如果是粉丝遇到明星的话,那是美梦成真的惊声尖叫。

在楼主解读下,我知道了。那就不强求这种感情的因由了。多谢多谢。我这里也给一种解读吧?

我的不同解读是,我倒是不太强调这段感情的“烈度”。其实,越人在一直在强调的不是他的爱的贵贱悬殊和毁灭性后果,而是强调远离爱人本身、不为人知的秘密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这让我想起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文字学》中的一个对卢梭《忏悔录》中卢梭对一位贵妇人炽烈感情的解构。卢梭一方面爱得十分热烈,偷藏夫人的东西,吻她接触过的地方,甚至吞食她的唾液。但是,问题是这位对他有养育提携之恩的贵妇并不拒绝他的爱,他的爱却不是对本人如何如何倾诉和表白的,而是通过对爱人本人的物品(恋物癖),对她的本体的躲避和远离来表达的。爱到深处,必须通过远离其本身才能表达,否则卢梭都不知道该对贵妇人“做什么”。这种分析甚至让人得出结论,爱得越深,就必须离自己的爱人越远,离直接的爱的表达越远。这就是对“爱”,“爱人”的一种“解构”。

《越人》有趣在于王子竟然就在舟中了。那么,这个隐秘的爱该怎么办?

今夕何夕,今日何日,就可以解读为不是说这个日子特殊而崭新,而是说:天哪!我怎么竟然与爱人挨得这么近,我该拿这个不知何由落到我手中的日子怎么办啊?以前思念的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远远思念的日子才是真正的日子,而今日简直不再是日子了吧?!——这是卢梭式的无法以亲近对方本体的方式表达的爱意,一旦遇到爱人本体时候的一种惊诧和不知所措。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句您不大强调,我倒觉得满重要的。那就是越人并不是在王子身边特意强调自己的社会身份,因为这在注定了的单相思中没有必要。何况他还是用王子听不懂的《越歌》唱的,更加安全了,这就说明,他不是在向内心世界之外的人强调自己的爱之深烈,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面。这和卢梭也满像的。卢梭同样是通过“不知廉耻”的有点下流的行为来贬低自己,来高扬自己对贵妇人的感情的。这里重要的是爱人的身份。他是在通过贬低自己,表达对自己爱人的崇拜和爱慕。

这个有点像虐恋哦!SM!要的就是这种快感!而说到底,这种没有情感交流的快感是与爱的对象没多大关系的,而是与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的交互作用有关。哈!说远了。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得知王子”觉得满重要。这个“得知王子”似乎您没翻译出来?这个“知”,和下句经典的“不知”应该有对应关系。虽然我觉得,干脆就是越人,眼睁睁看着王子,但就是不直接表达,而是故意通过在内心与难懂的《越歌》中间接表达的证明!越人要的就是自己心理间接的“知王子”,说“君不知”,那是戏剧性地似乎要把王子推出自己的感情世界,从而又反过来把自己的爱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出越人自我导演的心理舞台剧啊。呵呵。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这句“以物代言”也是满有意思的。如果解释为山、木、枝都在替越人向王子呼喊他的情感。那有点太煽情了。他何不自己用王子听的懂的语言唱出来啊?其实,这可以看做卢梭式恋物癖的表现。山木枝,我相信在河里舟上的越人的角度看,哈,肯定是山在眼中更易得,其次是木,再次才是枝。山生木,而木生枝,隔了好几层呢。要表达爱,却层层叠叠,掩饰了好几层关系。爱人就在身边,却选在最模糊,最难得的“枝”来碰触和接纳自己的“心声”。是不是让想起那个人们争相向芦苇说出自己心里的秘密的童话?尖尖的树枝,体积面积都小,是不是觉得不容易泄密啊?在枝条的叶片芽胞上,越人这才最后释放出了心中的情感。真比卢梭还费劲!不过,也更有诗意吧。

俺是楼主文字的学生,不知怎么来兴趣,也瞎胡闹解读了一通。姑且供君一笑。

家园 在古楚语和古越语里可不一定是同音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句是真正的千古绝唱,说妙语佳句都是说轻了。

谐音是第一重,但不是全部。(与道是无晴却有晴比较)

这个,好像原歌是用古越语唱的,再翻译成古楚语。和现在的浙江话,两湖话,普通话都不相同。是不是同音字说也不知道。

即使是现在的浙江话中,知道的知是个外来语,发音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的。

家园 【原创】受丁兄启发,我也翻一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是什么夜晚?

这是什么日子?

能和你同舟。

能和你在一起。

心生满爱啊爱生满痴!

山长满树啊树长满枝!

王子王子我心君可知?

注:如丁兄所言,这里树枝的枝和知道的知是谐音,另外我把枝和痴特别压了韵,并且两句做了对仗处理,意思上也有比喻象征之意。

另一版本:

这是什么夜晚?

这是什么日子?

能和你同舟。

能和你在一起。

心生爱啊爱生痴!

山有木啊木有枝!

王子王子我心君不知!

这个版本特别着重“木有枝=木有知“。也许,“木有知“还可以让人想到“莫有知“?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诗。谢丁兄强文。

关键词(Tags): #九霄诗话
家园 花之
家园 【讨论】资料补充+继续讨论

《越人歌》的古译和今译

外链出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的出处

外链出处

这是我在写作中没有用到的材料,但对于大家继续讨论可能有帮助,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这里要对任爱杰兄说的是:

本文的写作更多地从艺术而不是从考据的结果出发,原因么,读完上述材料就可以明白。

从今天多种民族语言出发,对越人歌进行还原的工作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个清晰的可以公认的结果,所以,我放弃了从考证出发的角度。

此外需要考虑的是:

1古越语中知与枝是否同音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排除。

2 其实,也不限定于知枝同音,比如说,古越语中

可能有知道,知晓,明白,明了等等词汇与树枝,枝桠,枝条等等词汇谐音,译者这样翻译都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坚持谐音,是因为在民歌里这种修辞手段的确非常常见,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举不胜举。)

3 即使这一句只是译者自己的创作,对王子来说,

效果不受影响,对后世读者亦然。

家园 先谈一点吧

鬼兄的东东比较鬼,要完全驳倒比较费工夫,今天时间不多,先谈一点,

你说的芦苇那是国王驴耳朵的故事。

不是因为芦苇密集可以遮蔽而向芦苇说,而是在地上挖了个洞,向洞里说,结果秘密透入了洞旁的芦苇,然后风吹芦苇,就发出 国王长了驴耳朵 的声音。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面,周慕云也一样,对着树洞说。

这样,可以明白,地洞,芦苇,树洞,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空心而有容

而树枝显然不具备这个特征,所以,仅在这个节点上,鬼兄就可以考虑修正论点了。

家园 呵呵,只是一种解读而已。我只相信有相对有效的解读,不相信绝对的。

欢迎指正。不过,似乎芦苇这个细节并不影响论点,只是联想而已。而且俺觉得似乎进一步阐释还能支持观点呢。

你看秘密本身如果你不说,不那么刻意地把它当成“被禁止出”的东西。那么,它就不是秘密了。为什么?因为它和遗忘或者个人的记忆差不多了。那还是什么秘密??只有你刻意注意它,强调它“说”的特性,恐惧它“被禁止”而又充满诱惑的可能性,那么,它才是“秘密”啊。

永远与“说”无关的东西,仅仅是记忆;只有与“说出”充满可能性联系的才是“秘密”。——“空心而有容”。这不正是“被禁止说出的秘密”的形象化的象征吗?对着“空心而有容”的东西的倾诉,不正是特别在意秘密是否被“说出”,要为与“说”有关的秘密正名的努力吗?现代语言学讲究语言的“述行性”。就是说,说话就是行动。“我发誓”,这句话只有说出的时候,“发誓”一词才产生意义,而意义并不在能说出这句话之外得到验证。这句话如果有意义,那就是把话当成一次行为。“秘密”这个词,当然也有述行性。那就是“被禁止说出”和“必须说出”之间在“秘密”一词中的“辩证”统一。

树枝和“空心而有容”正好相反。那么,越人选择的恰好不是“有驴耳朵的国王”的保守“秘密”的方式。越人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只有把自己封闭在其中的“戏剧性的情感”。树枝不像“空心”的东西,能藏住秘密,但是,它像手指那样,鲜明地指向了“戏剧性的情感”本身。它是指示,它不是象征;它本身从山、木中突出出来,就是一种telescope一样的不断推进的长镜头了。从山到枝本身就是情感的远与近之间的戏剧化的表演。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情感”的述行方式。

“空心而有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它本身就像一张“嘴”。说出了,就很可能迟早要泄密,一旦泄密,就不再是秘密;但是反过来,正是因为可能泄密,它才是秘密。秘密本身就与泄密分不开,同时,越人的情歌也有相似的逻辑:唱出感情,本身就是感情本身;但这种对身边爱人的咏唱本身,也是对这个爱人的一种“远离”。只有像树枝那样“实心而突出”的情感表演,才能使得爱得以表达。但是,关键是:不要忘了,那么多的树枝,可能其中有些正好是指向王子的,不过,更大量的树枝是指向其他的方向的。

为什么这更多不指向王子的树枝恰好表达了越人对王子的爱呢?这不正是,越人这场“接近即远离,远离即接近”的情感心理剧的诀窍所在吗?

家园 绝对好帖。
家园 情之所至,草木皆兵

就为这题目,便应喝上一杯!

不懂的,估计是因为没体会过(当然,懂的也不一定体会过)

家园 一份迟来的读后感

去年冬日的一个夜晚读到丁大此文,一直忘不掉,一直想或可以帮忙写个故事做个解释。大半年了,这个故事仍旧没写出来。前阵子心情很差,夜半失眠,想到这个帖子,故事隐隐成形,想着周末来写写看。结果今天我从上午到现在,在电脑前坐了有八个小时,一段开头写了删,删了写,然后发现其实这首诗要说得话,丁大已经说尽,我还是不要画蛇添足地用我弱弱的笔来讲什么故事了。

便说说我的读后感。

感情的来由我们不清楚,也不重要,

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要发生,这和认识多久无关,和物质无关,和任何身外物无关,甚至和我们的实体无关,那些事情只和我们的灵魂有关,是的,如果我们真得有灵魂的话。茫茫人海,如许苍生,内心深处都隐隐怀着一个期待:在千万人汇集的生之河流中遇到一个灵魂来让自己完满。我们这些被神无心捏就然后抛至世间的人,从呱呱坠地就带着一份绝望的孤寂----有些时候自觉,有些时候不。我想诗中的越人或王子,当他们在河上,看着灯火渐渐黯淡,夜风随水波击打船沿,一点点凉意透过他们的衣裳渗入内心,心里也许也会生出了这样的感觉或期待。

这越人也许自小长在水乡,长大后漂流四方,行至楚国喜欢上了这里的风光,于是留下来在鄂君子皙的游船上当了一名船夫。他也许是个随意的人,有一颗懵懂的心。他见到王子的那个夜晚,丁大说,

王子高贵英俊,王子光华万道,王子的光彩把越人的这一夕照耀得亮如白昼

----这让我想起《卫风·淇奥》的“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是一种沉睡的心灵突然被初见的光亮打醒的感觉。“今夕何夕”的感叹从其心里升起,他便再也回不去懵懂的最初

---在这暗黑的河流中,我见到你,你不知道我的喜悦----

他必须要欢歌

----在钟鼓停歇,清冷卷走繁华,王子将要离去

---你消失于这暗黑的河流中,你不知道我的恐惧

这样的夜晚注定一去便不复返......他必须要悲歌。

我想,他的吟唱原本为的是自己的心----他虽然怨怪王子的不知,但他哪里真期待过王子能明白呢?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如汉之广矣,他恐怕并没有借歌声渡江的勇气,自惭形秽恐是他的戒律。可是,他的吟唱悠远低迷,如破空而来的羽箭,直接到达了王子厌倦繁华独对空寂的心。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丁大说,这句是真正的千古绝唱,说妙语佳句都是说轻了,如此蛮不讲理----不能更同意了啊,在我眼里最好的情诗都应带有痴痴的孩子气,那样才最本真,因为爱情,本就应该是我们心底最素面的情意,不该有什么道理,想起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至于故事最后的结局,我本来想写的是越人在那夜极致的幸福之后死于黯然的心碎,王子则孤独以终老,因为正如丁大主贴中也指出的,这样烈度的感情本来就带有毁灭性----但想想到底不忍心,相遇是幸福的,尽管也许短暂,便让这故事以完满的结尾在我们心里流传下去吧:

今夕何夕,今日何日。

请记得并珍重你这样发问的人。

家园 越人为啥表达的这么曲折呢?

有席慕容的“暗恋”说,还有下面大头鬼兄的“装腔作势”说:

干脆就是越人,眼睁睁看着王子,但就是不直接表达,而是故意通过在内心与难懂的《越歌》中间接表达的证明!越人要的就是自己心理间接的“知王子”,说“君不知”,那是戏剧性地似乎要把王子推出自己的感情世界,从而又反过来把自己的爱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出越人自我导演的心理舞台剧啊。

其实啊,大家真是想太多了!!

就算是现在,浙江方言和湖北方言还是互不相通的,何况2000多年前呢?现在的浙江方言和湖北方言算是汉语的两种方言,2000年前,就像是汉语和日本语吧?!

越人做为船夫,走动不过在本地,沿江地带上下100里地吧,那里会1538里(武汉-杭州,驾车769公里)外的湖北话?

越人是绝对直白的。他可是用了当时的浙江方言,清楚的对王子说了“我爱你!”他要是会说湖北话,肯定用湖北话说了,绝对让王子听到并且听懂。

越人大喊“我这样爱你啊你却不知?”,就是因为他不会说湖南话,王子听不懂。

如果记者在越人唱完歌以后采访他,我估计他要说的就是:

学好一门外语真的很重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