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纪事】跳水皇后――高敏 -- raindrops
[高敏也许是中国运动员里运动心理素质最好,最过硬的一个。不论是什么大赛,泰山压顶,她也能从容不迫,真是世间少有。上个月,她带领加拿大跳水对回国参加珠海国际跳水冠军赛,各报都争相报道。这里,我把几篇报道综合编辑成一篇。]
高敏简介
女,四川人,1971年出生。1985年进入国家跳水队,1986年-1992 年,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奥运会和世界杯跳水赛保持不败,共获70多枚国际比赛金牌,人称“跳水皇后”。1992年退役,1994年赴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后到加拿大开办了一家跳水俱乐部,自任教练。
获得1988年奥运会、1992年奥运会女子3米板冠军。
与ESPN某知名主持人分手后,现在的丈夫叫陈志刚,是加拿大一所大学的教授。
爱笑,高敏这一点没变
一头短发,甜美的笑容,健美的身材,10年了,昔日的“跳水皇后”高敏再一次出现在国人面前,率队参加珠海国际跳水冠军赛。这是她继2001年率队参加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之后第二次回国。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高敏回国不再孤单,她的身旁始终有一位戴着眼镜的男性相伴,他就是她的现任丈夫陈志刚先生。有陈先生高大的肩膀作为依靠,娇小的高敏露出的更多是对生活的满足。
出国追求“没人管”的生活
昨天在与记者一起吃饭时,高敏向记者透露了退役以后选择出国的原因。“在国内,我的吃穿住行都在别人的评价中度过,当运动员时是在人们期待中拿冠军,在人们期待中去拼搏,这种生活很累。在国外,几乎没人管我,我做什么、不做什么很自由,这一直是我梦想中的生活。”她透露,1992年退下来以后,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极度疲惫。“一直在压力中生活,如同橡皮筋绷到了极点,真的想找个没人知道我的地方歇一歇。”她开玩笑说:“我当时真想躲在森林里呆一辈子。”
不过,这种想法不太现实,她最后选择了出国,第一站就是美国。她一边在一家跳水俱乐部当教练,一边努力练习口语。“参加口语培训班还不如和我的队员对话来得快,我去俱乐部干了两个礼拜,口语就在我所参加的培训班中列第一。”高敏骄傲地对记者说。攻克了语言关,她很快就来到了加拿大,自己开办了一家跳水俱乐部,带一帮小孩练习跳水。学员们都是自费来学习,一周5次训练,只要按规定来 4次就行,每次训练为陆上1小时、水上2小时。平时有空在家种花、做家务、带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总之是个快乐的家庭主妇。
高敏这样比较两种生活的不同之处:“当运动员时,目标是拿冠军,如果训练或比赛时有哪个动作没做好,晚上睡觉时就老想着明天我该如何将它做好;当教练时,人家有钱人愿意花钱让孩子来训练,我的工作是只要教好她们就可以了,因为目标很容易达到,心里很高兴。”
执教为自己的弟子骄傲 “二流里也有天才!”
高敏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的爱德蒙顿市,她的公开身份是KINSMAN跳水俱乐部的总教练,而由于加拿大跳水队采用的是相当于松散联邦制的体制,因此,三年前,伴随着她的队员入选国家队,高敏自然也就成为了加拿大国家队的教练:“其实加拿大的训练条件根本就没法跟中国队比,加拿大名义上存在国家队,实际上却连一天的集训都没有过,所有的训练都是在俱乐部内完成的,而我们那个俱乐部不要说保护带没有,就连普通的弹网床都不具备。”
如此条件,训练究竟如何进行?高敏直言:“其实我觉得真的感谢徐(益明)指导,我现在的所有训练措施,都只不过是将他以前教给我们的20%左右用出来了而已,说得再白一点,就是抠技术而已。而且,即便是抠技术,也不可能跟中国队相比,因为每天我们都只是练3个小时而已,1小时的陆上,2小时的水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由于这些队员都是因为喜欢跳水才自己掏钱来训练的,出发点非常的单纯,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连起码的训练次数都无法保证,结果我只有强行规定:到我这个俱乐部训练的,每周必须至少保证到4次!”
“照这样训练,除非天才,否则很难出真正的人才。”记者判断。但高敏马上便做出了“反击”:“不,我的队员个个都有天才!举个例子来说吧,就是按照我们这样的训练,不仅有人进了国家队,而且有6名队员拿到了美国的全额奖学金,现在还有5名队员好多学校在追着给奖学金呢。对这些队员来说,这就已经算是成功,算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了。因为当他们决定练跳水的时候,目标就不是像国内的队员这样,只有成为奥运会冠军才是成为的。
这是价值观的不同。“高敏说,这一次跟她来珠海比赛的队员并不都是在自己的俱乐部训练:“我们国家队教练会轮流带队出国比赛,因为对大家来说都是除了进国家队的队员,俱乐部都还有其他队员需要训练。比如,去年的比赛我没有来,但我的两名队员却来了。”
这次参加珠海跳水冠军赛,高敏是以加拿大国家队教练身份出现的,据她说,她任此职已有三年了。在加拿大,只要你有队员参加国家队,你就是国家队教练。对于此次前来参赛的加拿大队队员,高敏给他们的定位是“加拿大二流”。但就是这些“二流”的队员中,却有一人引起了国际泳联的关注:“(4号)下午的比赛刚结束,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的委员罗宾汉就对我说,他从凯莉.麦当劳的身上看到了非同寻常的潜质,找到了我当年的影子。凯莉曾经夺过北美少年组女子 3米板的冠军,今年还不满16岁,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成人组的比赛。她这次带的5个小孩中有几个很不错,其中要数年仅16岁的凯丽最好。昨天下午,罗宾汉将凯丽比赛的动作过程全录下来了,说她的技术动作是最标准的,而且把每一个动作和打分都记了下来。“他不录中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队员,偏录我的队员,这说明她已在国际上获得了承认。虽然现在我还不好说凯莉将来是不是肯定就能够有所作为,但能够在第一次参赛的时候就引起国际泳联官员的重视,对她个人的成长来说肯定会是一件好事。”高敏骄傲地说。凯丽是初次参加这样的国际大赛,由于她比以前长高了许多,技术动作下降了,“如果她身体发育定型了,技术动作定型了,她前途无量。”
据悉,高敏在加拿大带的队员中,有6个队员在美国拿奖学金,现在带到珠海来的5个小孩,有几所大学争着要。“跟拿奥运冠军有点类似的是,带出这样的小孩也很有成就感呀。”高敏这样解释她的角色转换。
我爱国,不是“海外兵团”
高敏说:“我来加拿大执教俱乐部和国家队,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成为海外兵团才来的。如果他们的体制和国内一样,我就不带。”高敏说,三年前英国向她发出了执教国家队的邀请,但她拒绝了,因为“如果我要带国家队,我早回中国国家队了”。
因为此行的身份是加拿大队教练,因此将高敏归入“海外教练兵团”的行列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高敏告诉记者:“其实这是外界的一种误解。”
当初我之所以选择离开中国,就是希望能够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不想自己干任何事、说任何话、甚至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都成为新闻,但1992年退下来之后的感觉却恰恰就是如此。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够到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生活,该有多好!可以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才选择了美国,而我现在在加拿大的生活也恰恰就是自己当初所设想的样子,所以,我就觉得开心,觉得舒服。”
高敏成为奥运冠军的过程,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高敏的恩师徐益明。这位被称为 “中国跳水之父”的功勋教练发现和培养了高敏,至今,高敏一直关心他在国内的情况。高敏表示,中国队的水平在国际上目前仍然是最高的,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在啃徐益明的老本。像田亮、郭晶晶这样参加过几届奥运会的队员就是徐益明的得意手笔。如果这批人退下来之后还没有人能接上班的话,中国“跳水梦之队”就危险了。
谈到举国体制,高敏说与国外的俱乐部完全是两码事。在国外,都是实行俱乐部制,队员要训练必须得自己掏钱,出国比赛也是一样。最初高敏执教时,训练时居然连保护带都没有,只有一张陆上训练床几人合用,条件颇为艰苦。举国体制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好的条件,但金牌战略容易让队员心理上吃不消。“我当年可是心理素质最好的。”高敏骄傲地说,“不过到后来也实在受不了了。”因为在国外拿一块铜牌都是值得大喜特喜的事,在中国,拿了银牌就是失败。她列举了现在中国的运动员,除了跳水王子田亮之外,心理素质好多不过关。
谈到这里,高敏透露,她在与中国队教练交谈时,对方谈到中国队每个项目已定了两人,只差第三人。她就问:“已定的人中都有谁?”对方笑而不答。高敏作为在国外带队的教练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练工作,她的解释更是简单:“我既不是为了生存,也还是为了发展,就是因为喜欢跳水这么简单。我先生早就跟我说过了,只要我愿意,他可以满足我不干任何事情地养着我,所以,我不必为生计而当教练。至于培养人才,如果一定是要培养奥运会冠军这样的人才的话,那么我想最好还是回到中国来,因为一方面中国有这样的条件与机制,一方面如何一定要培养奥运会冠军,我也希望是为中国培养,而不是帮助别人,因为既然都是辛苦,还是帮回自己的国家会让自己觉得心里更为踏实一些。不过,说句心里话,在中国的生活曾经让我有太累的感觉了,所以我又不会选择重新回到以前的那种压力重重的生活之中。”
对于自己在加拿大的教练生涯用“自在”二字作为形容的高敏直言:“虽然远离了中国,但对于中国跳水的信心我还是一直很足的,因为现在队中的一些队员甚至在我还跳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要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惟一让我有些看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几年中国队好像没有什么新人冒出来似的。”话虽如此,高敏依然表示:“虽然作为教练,我免不了希望自己的队员成才,但是,我绝不会带队与中国对抗。中国队的水平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我永远不会和他们作对,因为我也是中国的一员呀。”
生活的激情依然
当高敏像个快乐的小天使般站在她的先生陈志刚身边时,当高敏操着娴熟的英语与自己的弟子沟通时,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是当年叱咤整个跳水界的“跳台皇后”高敏吗?这就是以加拿大队教练身份第二次带队前来中国比赛的高敏吗?没错,岁月虽然已经让当年在领奖台上哭成泪人的小姑娘成为已经了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但她的童心依然,她对跳水的深情依然,她对生活的激情也依然。
“我热爱跳水这项运动,觉得始终离不了它,但他老拉我‘后腿’。”高敏指着她先生陈志刚说。她所说的“拖后腿”却是一种反义,而在她三番五次重复这个词的时候,更有一种让人产生一种嫉妒的感觉――只要不是傻瓜,便可以听出其中的甜蜜来。
只是,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高敏所“责怪”的这个他,其实正好就是跟随着她与记者一起用餐的这位男士。不过,看上去一幅学者神态的“高敏老公”并没有因此生气,轻轻一笑之后,给出了这样一句:“这就是我们喜欢在加拿大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很多人都认识高敏,我自然也就只能被称为‘高敏的老公’,但是,在加拿大可就不会这样了。”不过,关于“拖后腿”之说,他还是进行了一番不出意料的解释:“其实主要也是希望她不要太累了。...我是觉得她该拿的冠军都拿了,应得的都得到了,还这样搏命没有必要。我希望她过得自由一点。”
众所周知,高敏在前往美国前曾经与翻译出身的苏东结婚。但在美国,伴随着儿子苏子超的出世,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于是,在一番痛苦而又冷静的思考之后,高敏在选择前往加拿大的同时,也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不过,若干年之后,高敏觉得应该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跟他生活在一起很开心,他从来都不管我,他给了我想要的生活。”
陈先生是浙江温州人,作为加拿大一所大学教授的陈志刚,目前主要从事食品贸易以及世贸组织方面的一些专项研究,事业有成的他甚至与中国农业部等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已经足以为高敏提供一个永远衣食无忧生活的他不仅并没有要求高敏做一名驻家主妇,反而将教育儿子的任务也给揽了下来。因为按照计划,除了星期天,高敏每天下午的5点到8点都需要到俱乐部训练自己的队员。
对此,陈先生笑言:“没办法,谁让她是我的崇拜者呢。”
说到自己的这段婚姻,高敏还笑着介绍了这么一段古:“他说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已经看过我在加拿大站的比赛是我的崇拜者了,那时我还不是奥运会冠军呢。后来他问我:88年的时候我们就见过面了,还记得吗?结果我只能回答:我见得人多了,就算有印象吧。”
说到自己的家庭生活,高敏不知不觉便兴奋起来,不仅夸奖老公的话说了一大堆,说起儿子来也是满脸的骄傲:“儿子现在已经读二年级了,每天下午3 点半我接他放学,每周有那么两三天的时间他会跟我去练跳水,其余的时间则交给我先生教他学习。”高敏说,她并不强求儿子一定要像自己一样成为世界冠军: “他愿意练就练,如果能通过跳水拿到奖学金也就挺不错了。”
【高敏访谈】
作为加拿大队的教练,高敏带着自己的弟子,自费参加本次跳水世界杯。这是她继2001年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后,再次率队回国,也是她第一次静下心面对媒体。
东方体育:离开中国十年了,儿子也已经8岁了,那么多年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
高敏:当初离开中国是因为压力,在万众瞩目下生活、比赛了这么多年,我渴望过自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现在我得到了,而且是松轻愉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生活。我很满意。
东方体育:在你看来,是否现在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做队员时完全不同?你觉得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高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前一切都是为了训练和比赛,脑子里想的就是拿冠军,可现在我更愿意在家种花、做家务、带好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总之做个快乐的家庭主妇。
东方体育:中西方在跳水项目的培养教育,无论是方式还是目标都不同,那么在你看来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高敏:是的,中国是职业化的。国家包你的吃、穿、住、行、学习。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目标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拿金牌。但是在加拿大,我所在的俱乐部所有人都是出于对运动的爱好才参加的。那些学生,能保证每天三个小时的训练,一周五次就已是难能可贵。
东方体育:从一名运动员到教练,特别是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来到加拿大是不是有许多困难?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高敏:要说困难总是有的,而且时时都有。关键在于心态,以前比赛,我就充分相信自己,所以我一定能做到。到了国外,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要真说有大概就是没有人再管你了。
东方体育:如今的中国队依然强大,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知你对郭晶晶、吴敏霞她们的评价如何?你认为中国队目前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高敏:由于跳水是一项打分项目,主观因素难免左右比赛结果。特别在国际大赛上,如果有外国选手水平与中国队队员接近,裁判就会尽量抬分,以缩短差距。1988年奥运会,我的实力摆在那,怎么跳冠军都是我的,因为对手水平太差。1992年奥运会,我就感到了压力。如今,随着海外对跳水的重视,有不少人转向半职业和全职,加之政府的支持,他们与中国队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若中国队队员不能有领先50分以上的实力,那就要看谁更挺得住。郭晶晶和吴敏霞的水平非常高,中国队也是如此,但问题出在心理。如何把训练水平在比赛时顶住压力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
(另一篇)【评论】:中国跟自己较量
虽然吴敏霞的后来居上夺得女子3米板的冠军或多或少地让人感到了一些意外,但是由于半决赛刚过中国选手夺冠可以说就已经成为了定局,所以当吴敏霞与郭晶晶携手登上领奖台时,本来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的珠海跳水馆观众已经不到半数――因为很多抱着观看“亮晶晶”目的而来的观众,在女子3米板半决赛才刚刚结束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其实接下来的比赛已经不可能存在任何的悬念。
事实上,这又岂止是观看4月4日晚上男子10米台以及女子3米板决赛的观众才有的感慨,自4月2日比赛开始以来,在中国选手摧枯拉朽般囊括8枚金牌的过程中,比赛缺乏悬念可以说早就已经成为本次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珠海站的主旋律。负责本次比赛裁判工作的著名裁判宣增镛先生也是笑着表示:“本次比赛,中国跳水是跟自己较量。”
综观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名单,除了中国队精英尽出之外,相对来说派出了主力的,可以说只有澳大利亚一家。去年在这个赛场战胜过田亮/胡佳的海尔姆/纽伯里更是成为了所有外国选手中仅有的亮点。不过,这一亮点伴随着比赛首场田亮/杨景辉的成功“复仇”便已经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对于这两位澳大利亚选手的状态明显不如去年,其中国籍教练王桐给出的解释是:“没办法,他们的训练根本就不像中国队那么正常,所以练得好时比得好,练得不好时比得差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虽然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但是海尔姆在10米台个人的决赛中还是战胜了胡佳,只是落败于6个动作中拿了几乎3个满分的田亮,显示这两个人将依然是中国跳水强劲的对手。宣增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忘提醒:“千万不要因为他们这一次没有比好就觉得他们已经不行了,没有任何队员可以一直保持在自己的巅峰状态,现在大家关心的应该是,雅典奥运会时究竟他们的状态会怎样,中国队员的状态又怎样。”
虽然比赛对于观众来说因为缺乏悬念而变得相当寡味,但对于中国队队员来说,这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真刀真枪的较量,因为本次比赛也将是跳水队决定参加奥运会队员名单的最后一场比赛。对于像田亮、郭晶晶这样的名队员来说固然已经不存在参赛资格的问题,但对于像李娜这样未能获得参加世界杯机会的选手来说,能够在本次比赛中夺冠,无疑加重了自己获选的砝码。由于国际泳联在世界杯后已经决定将各国参加奥运会单项比赛的选手增加至3人,因此,本次比赛对于中国跳水队决定“第三人”的意义无疑也大大加强。
(编辑:阿弥)
真英雄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那最后一场比赛看得真是感动。据说她出嫁时天津夹道欢迎,谁说中国人不尊敬英雄呢?
从出道到退役没拿过银牌,全都是冠军.和她生在一个时代的跳水选手真是悲哀.
有一点很赞同,就是她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论述.竞技体育从争胜负的角度讲,斗智的重要性远胜于斗力.
我记得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我们几个哥们一致认为那届有三块金牌没有比赛就已经定了,第一是梦1的蓝球,第二就是高敏的女子三米板,第三是布勃卡的撑杆跳。结果,梦1是名副其实的梦之队,金牌拿的是轻轻松松;高敏就悬了一点,但她的心理素质使她危而不乱,也拿到了金牌。到是那个所谓“沙皇”的布勃卡败的一塌胡涂,好象连铜牌都没拿到。
布勃卡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百米10秒2,来到亚洲可以竞争百米飞人了;拳击的击打力量和拳王阿里仅差3磅.当时的他私下承认,训练时曾经越过过6米20.他把这当作了自己索要报酬的筹码.1992年前大概两年内,他参加一系列大赛只要组委会的出场费加倍世界纪录就上升1厘米.终于他自己也玩腻了,来到巴塞罗那后宣称打算以6米20的惊人纪录夺冠并退役,但心态的失衡使得他最终一无所获,灰溜溜地结束了自己的奥运生涯.
另外,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冠军成绩只有5米90左右.似乎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布勃卡曾经越过6米.
布勃卡这种牛人都会心态失衡(要知道他可是撑杆跳高空前甚至绝后的第一人,没有任何对手能对他构成任何威胁),高敏的临危不乱才更显可贵--那次她赢得是真悬呐。说道老布,他之所以会输,是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了对手,太寂寞了--就像兵器谱上排第一的天机老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