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印比较的题外话 -- 葡萄
共:💬85 🌺311
复 和葡萄,来点补充
(另外,有一个站点,比较反动,但是有很多学术书籍和资料,特别是历史方面的,可以下载。不过估计国内朋友访问会有点问题链接出处)
我是以前偶然一次连到那里的,好像是搜吕氏春秋还是什么,惊喜得发现好东西真不少。复 和葡萄,来点补充
卿士(西周) ==> 游士(春秋战国)==> 士族 (西汉末到唐)==> “士大夫”(宋到清)==> 知识分子(近现代)
赞这个总结!窃以为秦汉也可算入游士阶段。
秦从秦孝公至秦王政,七世以来,游士仕秦的很多,像商鞅,范雎,张仪,李斯等。秦朝短短十五年,中枢人事变动不大。
刘邦从丰沛带出来的人,确实没几个像士,但后来投奔他的一些人,像张良、韩信、陈平、郦食其、随何、陆贾、张苍、叔孙通这些人,跟春秋战国时候的游士还是有些像。不过他们人数不多,且当时为汉朝初兴,把持朝政的还是军功阶层。
文景时期,枚乘,邹阳,庄忌,枚皋,司马相如这些人也像游士。他们都是一时风流人物,不过多以词赋见长,对政事的参与很少。
陶朱,猗顿,端木赐,这些都是大商了
抱歉想不起叫什么了,似乎就是商人,也似乎就是殷人后裔,但我想说的是四民这种概念的出现,似乎不应该在春秋前中期以前,在这前后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结构,我觉得四民的概念是反映了之后的社会结构的。当然如您所说,这个变化可能在春秋战国之交就已完成了,我吃不准。
是我误解了。我不确定“士农工商”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史记·货殖列传》里有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这里提到了四种人,农、工、商、虞。农、工、虞从事生产,商从事流通。这里的《周书》,也就是《逸周书》,成书的年代也是个糊涂外链出处——
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这里没有提到士,并非士不是一个主要阶层,我想主要是因为当时人认为士既不从事生产,也不从事流通,对财货的增值来说是无用之人。另:犒师的是弦高,弦高是春秋中期的人。
复 抱歉,上花
资本主义认可对世界的观点是变化的 也认为人们对事情评价的看法是变化的 所以有资本的多样性 结构性
次贷危机国内的看法毕竟是隔岸观火 我手头有份Global Insight的报告 有句提到 “世界经济如此脆弱 一个小事件也足够逼
它到悬崖边上”
de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过都没这么好读。
有所启发。
未知生,焉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