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别创】萨苏儿时趣事回忆 By 揭老底儿阿姨 -- 萨苏

  • 共: 💬 42 🌺 147
俺猜你在中关村上的是三小。
预制板

最后一张老萨穿棉猴站在预制板上照得真可爱。

那时北京每大院里好像都摆一堆预制板。 印象中却没建过什么楼,也不知干什么用。小孩最喜欢在预制板上爬上,爬下玩打仗之类。俺哥有一次从上面掉下来, 摔破了鼻子,缝了十几针。现在仔细看还能看出的印记。

花揭底阿姨。

九吋电视机

在当年可是稀罕的很.俺家(其实是俺爹娘家)第一台电视机就是黑白,九吋,不是自己装的,可也不记得当时市面上哪儿有卖的,只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老爸某天用个大书包提回家来.有了这台黑白小电视,家里成了全楼的娱乐中心,到有节目的时候(好象那时文艺节目不是每天有)男女老少的文艺爱好者们自带板凳到我家报道.一开始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后来却嫉妒不以----别人到我家看电视而我却被赶到另一间屋子里,我得作功课!

现在的五十二吋FLAT PANEL LCD比九吋黑白小电视先进不知多少倍,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啦.

妙啊,我小时候也是酷爱自己做纸军舰

也是硬纸卷成炮筒,也是粘上各色零碎...

不同的是萨兄喜欢自己设计,我比较呆板,喜欢严格照<<舰船知识>>上的图纸按1000:1的比例去做.开始的时候选择这么小的比例是因为手头硬纸不够多,后果是某日某阿姨对着我的某条潜艇说"这个鱼雷好可爱"~

这位阿姨写得真好啊

记性也好,那么远的事儿都记得。

真是个好阿姨。

我家七十年代初有台青松牌九寸电视

居然特地买了个差不多大的放大镜放在前面,好让奶奶看清楚画面。

我记事的时候,早换成彩电的了。

好记性

居然还记得什么牌子.我家后来也有过那种有机玻璃作的放大镜,可印象中好象没有人用过.有彩电是八十年代的事,我家第一台彩电好象是十二吋或者十四吋.还别说,这台彩电好象还模糊地记得是"北京"牌的,好象用了很多年才退休.

真好玩,这位阿姨记性太好了

她也叫你小萨么?难道萨苏不是笔名是小名?

白玉有瑕

小萨爱玩的东西可谓丰富多彩,例如:(可能现在40岁以上的人还都记得)骑马打仗、zhuai包、叠纸飞机、拍洋画、弹玻璃球等,也有不入流的和尿泥等

这个也能玩?

老萨的这位阿姨当年是不是文学女青年?

看文章的笔法,明显还有当年的印迹。不光学习了当年的知名作家,似乎还有当年大辩论的痕迹,或者说,是参加过当年的某个写作班子的。当然不排除作者有职业习惯,比如说是语文老师?

老萨不愿意评论文章内容,不知可不可以评论一下文章作者?

又记,老萨做编辑还真有一套。老萨的编辑,为文章增色不少。

而且还是个骨科大夫...

骨头像,肉不像.

小时候的那些邻居叔叔阿姨大爷大娘 最记得我的是

大家刚刚搬到一个新开发的油田住宅区的时候

一个王大爷看到我了

问我叫什么名字

我说 我大名叫姜骅 小名叫姜二宝

人家大爷就问了 呵呵 那你还叫什么呀?

我很严肃的告诉王大爷 我还叫

姜五岁 姜白话 姜好看.....

小学时候 因为写字不好 被同学叫得最多的名字是

姜马华

哈哈,花“姜马华”!

姑爷你就知足吧,我小学一个邻班的同学名字叫马好,高大男同学,名字经常被念做“马女子!”

据我所知是一小

当然三小在一小旁边。

我原来住的地方,二小就在楼下。

俺招供,俺是一小的。

和老萨还是同年,俺咋就对他一点印象没有啊。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