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学《中庸》心得 -- 唵啊吽
此文是对2008年8月16日春华社学习讨论中庸的一个小结。中庸学习讨论会由罗克召集,唵啊吽主持,飞翔主讲,无邪和润树在讨论中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讨论在格林威治时间22:00-23:00。会议学习讨论了中庸的第七至十章。这几章从不同角度强调实行中庸需要极大的努力。
中庸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这段的大意是说,人人都认为自己聪明,但是被赶到陷阱中也不知到回避;人人都认为自己聪明,但实行中庸总是不能持久。这里,“人皆曰予知”的“知”读去声,是“智”的通假。“而莫之知辟也”的“辟”是“避”的通假。这章说的是人们认为自己知道中庸了,但有些人并不是真的知道中庸,所以无法做到中庸。有些知道中庸了,但由于顾及到厉害冲突而无法实行,或者实行了而无法持之以恒。
中庸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第七章讲中庸难,那么难到要怎样才能合乎中庸呢?孔子用颜回做模范,说颜回实践中庸,每对中庸有所得悟,即时时刻刻谨慎按照中庸行事,没有丝毫懈怠。即合乎中庸的行为是长期修行的结果,不是一时一事的中庸就可以到达中庸境界。
中庸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这段的大意是说中庸的实行还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即便是为了正义而分了权的君王,或为了正义而抛弃了高官厚禄的义仕,或者是为了正义赴汤蹈火的勇士,他们实行起中庸来一样会非常困难。
中庸第十章: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 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段大意是说, 子路问孔子怎么样才是强者。孔子先反问说,你是问南方的强呢,还是问北方的强呢,还是有你自己定义的强?“抑而强与”的“而”通“尔”,是你的意思。“抑”就是“抑或”。孔子接着答道, 不依靠暴力而依靠文明关怀的教育,即便报复行为也合乎中庸,就是南方的强,是君子所要的强。视死如归刀枪相见的是北方的强。这里,孔子显然认为真正的强者让别人心服,而不是让人惧怕而服从。孔子继续说,所以,君子和而不流,就是强,中庸而不偏不倚,就是强,国家兴亡时,不改创业励志的精神,就是强,国家有难,不苟且偷生放弃道义,就是强。这里,孔子认为不因时代兴衰命运荣辱而改变心志的就是强者。这与“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相呼应,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印证。
什么是“不报无道”。不报无道与孔子的“以直报怨”差不多。今天可以理解为目的的正义性不能成为手段非正义的借口。比如,不应该在关塔纳摩监狱用水板刑等酷刑这样的非正义手段来实行保护美国国土安全的正义目的。中国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日本投降后中国人没有杀害日本人,还抚养日军遗孤,就是以直报怨的一个例子。反抗日本侵略是正义的,如果连日本遗孤都杀掉就过优不及,不中庸了。
那么,武装革命和非暴力运动究竟哪个对呢?比如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运动是否就是神圣的方式呢?其实不然,甘地用和平手段反对殖民统治,是以德报怨,不是以直报怨。其成功不是非暴力运动的成功,而是英国在印度其它暴力反抗的压力下,和全球民族独立运动的大势下,在二战大英帝国自顾不暇的环境下,在印度建立一个最亲英的政权策略的结果。这有如日本侵略中国时如果有能力按计划退兵的话,一定是扶持汪精卫政权而不是扶持蒋介石或毛泽东政权,但这并不说明中国武装抗日是非正义的,而汪精卫的妥协就是正义的。同样,马丁路德金得到西方史学和舆论的推崇,并不是因为黑人地位仅仅靠非暴力手段就能够得到改善的,而是黑人也有暴力行为,即便到1992年洛杉矶还有黑人暴力骚乱。二战前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经济危机,而苏联经济欣欣向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扩大,在这些国际国内环境压力下,美国白人相黑人妥协了,然后把这种社会进步完全归功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运动。这不代表西方就真的认为非暴力运动神圣,而只是在政治改良时依然尽量保护白人的最大利益。如果非暴力运动是神圣的话,美国就不应该在911后使用国家暴力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虽然如此,非暴力运动依然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如果能够绝对化和神圣化当然更好,如果得以实行,人类当即就可以进入无战争的社会。以中庸观点来看,美国911后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是过,马丁路德金以非暴力运动对抗垄断暴力是不及,都不中庸。
“和而不流”与“合而不同”一样,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对“和而不流”的一种理解是宽容,即信仰不同,不妨碍相互尊重。在中国今天在国际政治中的“求同存异”就是这种中庸的外交政策。1971年中美联合公报开创了这个中庸外交典范,双方承认对方的不同观点和理念。
“和而不流”的另一种理解,就是君子思想超前了,但依然按照现行主流规范行事,在遵守主流规范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信念和信仰,这是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一个方面。人类社会的以运作,要求大多数人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如车靠右行,必须是大多数人遵守才使得公路有实用价值。但是,社会的进步,是靠小部分人偏离主流规范的原则来逐渐推进的。如果人人都对主流规范没有置疑地绝对服从,那么社会就不会变化,也不会进步。如前面提到的马丁路德金,他完全遵守当时白人压迫黑人的规范,对强制这些规范的法律完全遵守,但不放弃非暴力挑战现状,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和而不流”。但他没有提出新思想,只是坚持美国宪法的人人平等原则,对主流规范的虚伪进行抨击。推动社会进步的另外一种少数人行为,就是不遵守主流规范的违法行为,如劫富济贫等,对于这种暴力反抗的行为,它推动社会进步是有意义的,但是暴力过火了,做不到“不报无道”,就不中庸了,就是过犹不及了。如1992年洛杉矶黑人骚乱,黑人反对警察暴力是正义的,但是,反抗到掳掠烧抢韩裔杂货店就完全过火了,要烧就烧警察局吗。我们看到,推动社会进步有两种,一种是理念的挑战,用“君子和而不流”的行为。一种是行为挑战,挑战法律(法律是国家垄断暴力),这种暴力以“不报无道”为度,才是中庸的“强哉矫”。前者适用于和平演变,后者适用于暴力革命。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一阴一阳,用之有度,不偏不倚,即为中庸。
从中庸前三句来看,只说要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并没有说性的善恶之分。
比如您说的屠杀行为是因为杀人者区分善恶,因而杀害他认为恶的人。侵略行为也是因为侵略者区分善恶,因而侵略别人。从对错的角度看,杀人者和侵略者都是错的,因为世上本来没有善恶之分。这样解释能否说的通呢?
我觉得"人皆曰予知"应该翻译为“人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而不是“人们认为自己知道中庸了”。
- -- 系统屏蔽 --。
“和”说的就是这个“不违众”;不过还要能做到坚持自我,不随大流,才是中庸。
- -- 系统屏蔽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这一句其实无什么可以解释的,各家之解释都差不多,仔细分辨还是有一些差异。但是,差异无前面那么大了
不过,从《中庸》第一句中“天命”到这里的“天下”,感觉是从天上到了人间。我个人觉得《中庸》找这里的跳跃非常大。
先讲信、道、教,然后落实到人应该如何做,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而到此,又从个人回复到“天下”,又从主体的人到包含客观事物的天下了,却又不是纯粹的天!
我们应当在这里仔细思考,古人为什么要这样来回地变换?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最末一句,也没有什么争议的地方。问题在于,为什么做到了中和,天地就能居于其位,万物就能生长发育?其中,古人并没有给出解释,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古人很狡猾啊!真正的儒家是非常之聪明的啊!
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蒙,被他们骗的啊!
而且,从前面的解释我们知道,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和是它们四个发而中节。这本是讲人的情况,怎么到最后却又成了天地和万物的事情了呢?
值得思考思考!
另:因为唵兄的系列学习心得,凑趣写了这篇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唵兄等提到了人性的善恶,《中庸》和佛教的禅宗等的关系等问题。有的进行了探讨,有的我就根本没有涉及。对人性的善恶,我这里作个归纳。
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我认为应该跳处善恶的对立来看。人性可以善,也可以恶,不要把人性给说死,只能是一样的。人是活的,变化的嘛。世界也是如此啊!
人性只有不是善不是恶,才可以善,也才可以恶,甚至善恶之间来回转换。
比如,最近的俄格争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讲俄罗斯是善,从主权的角度讲格鲁吉亚是善。这两个善其实是对立的,但都可以被称作善。当然,其中有一个肯定是伪善即恶。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一定不同。
后世,孟子等有说善有说恶,其实其谈话都有一定的针对性。离开了当时的环境和对象是没有人性的善恶问题的。
再谈一下,学习儒家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学习儒家应该学慢一点,把问题找出来,不一定马上有结果,至少应该把其中涉及到得问题发现。比如,《中庸》这一段都是正面说的“道”、“教”、“中”、“和”等问题,但是,没有做到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比如,上面提到的俄格冲突,是不是不符合《中庸》,是哪一条不符合。如果,这样学习的话,我们会发现儒家的新境界,不仅不过时,反而能指导我们当前的生活。
还有,学习儒家我个人觉得应该从《大学》开始。我记得梁漱溟先生在抗战前还是抗战后解放前,曾经和几个同修一道专门坚持每个星期到一位旅居北京的老师住宿的地方逐句逐句学习,梁老先生在80年代初的回忆录里还谈到对这位老师的感谢。(很遗憾,这位老师的名字我忘记了!其回忆录也被一个自称喜欢儒家的人给收藏了!)当时看这一段是印象很深。
我建议对儒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王阳明的《传习录》。虽然,王有点不容于正统的儒家,但我坚持其的理解和认识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尽管从禅宗的立场认为其是外儒内禅。
有机会写写《中庸》和禅宗的问题。
我在《中庸与菩提本无树》里讲到中庸就是没有善恶分别,社友飞羽认为,不分善恶则没有是非观念,不好理解。我说《慎独就是自我克制》,社友无邪则认为中庸恰恰是不需要自我克制。这篇心得,就是要与社员切磋这两点。也算是我在《慎独就是自我克制》一篇末尾承诺的另贴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超越。《慎独就是自我克制》末尾的表述,应该是基督教认为人类只有依靠神的帮助才能超越(得救),而人道主义者认为人类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超越(得道、悟道)。当然,这样讨论就把儒家视为儒教了。所以首先要讲《中庸》的有关宗教修养的问题。
我前几篇说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那么,实行中庸的第一步就是找出“天命之谓性”的“性”,也就是找出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有三种。一种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用科学研究去找。一种是社会规律,用实践来检验。最后一种是人的本性,个人自己按照宗教修练求诸于内,别人代替不了,这在儒教中就是所谓心法。
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中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也就是说,《中庸》是儒教修行的心法。宗教修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难以言传。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不可言说。金刚经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说出来都非道。这不是数理化,老师演练一遍,学生按照同样方法就是可以练习学会的。宗教的这个道,是无法说出来的,说得出来都非道。所以需要个人自己体验求道,被人代替不了。为了“率性之谓道”的“率性”,就必须先找出“天命之谓性”的“性”,但是这个“性”不可言传只能修悟。传道不可言说的一个最经典的故事,就是捻花微笑了。说释迦牟尼在灵山说法时,释迦牟尼捻花示众,众人都不解其意,惟有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因此产生了佛教禅宗,摩诃迦叶成为禅宗鼻祖【1】。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和禅宗静坐内省的修练方式一样,不可言说,自己体验玄之有玄的人之本性。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中庸就是体验道心惟微的中庸修行方法。中庸第一章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体验“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人的本心的中庸“禅修”方法就是慎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悟出人之本心,无以率性之谓道地实行中庸。中庸第二十一章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与禅宗说的明心见性只说非常相似。
率性之谓道,是遵循天性行事。到达中庸境界,就是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应该就是社友无邪说的中庸恰恰是需要自我克制。那么,这与我前边说的中庸是自我克制是什么关系呢。这要从超越说起。
让我们先看两个超越的例子。例如现代机械。我们今天无法不依靠机器来制造其它机器,我们用车床、刨床、铣床和钻床等来生产汽车轮船,也生产车床刨床本身。但是,机械制造业是从手工业发展出来的,从没有机械发展到有机械,就是人类生产技术的一个超越。这种超越还在持续。用手锤和木头机构生产出第一台机械是超越,用低精度的车床生产出高精度的车床也是超越。我们现在计算离不开计算机,制造新的计算机需要用计算机来计算。但是,第一台计算机的制造用的是笔算,这就是超越。可见超越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秘现象。
求道,就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所谓超凡入圣,以世俗凡夫的方法达到圣人的境界。如果中庸的“率性之谓道”就是圣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无需自我克制的境界,那么达到这个境界的手段就只能是凡夫的手段,就是自我克制。中庸就是自我克制,说的是修行的方法,中庸无需自我克制,说的是修行的目的。比如初学自行车,总是战战兢兢平衡自行车,学会之后,就从心所欲地驾驭自行车。学时战战兢兢左右克制,学成后根本就不用克制。佛教也一样,悟道后万法皆空,无我相无人相,但是,修道时要战战兢兢恪守戒律。
同样的,人类社会完美的境界应该是无善无恶的社会。有善有恶的国际社会必然是一个有战争的社会,有战争的社会就不是完善的人类社会。达到没有善恶区别的人类社会,就是人类解放了的社会,一个中庸的社会。这也是一个超越过程,从有善恶的社会超越到没有善恶的社会。所以,现阶段依然要有反对邪恶势力的强制暴力,如国防建设和治安建设。怎样才能达到人类社会的自我超越呢?国际社会中战争是逐渐减少呢还是保持不变甚至增加,就是判断人类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以我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和平共处无项原则就是很好的超越手段,而动则以颠覆、制裁等暴力强制手段推行所谓民主的方法恰恰是倒行逆施。
中国的民主建设,也是一个超越过程,这和其它民主国家的民主建设途径一样。英国和日本的民主建设还没完成,还有一个世袭的皇室,社会中有一族人因为血缘而享受社会特权,非常不民主,非常不平等。美国建国后持续了百年奴隶制度,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以后才超越到今天的美国社会,其超越过程不可谓不长。中国现在的制度还不够民主,手段的不民主不能说明没有建设民主社会的目的。中国民主革命用战争迎得民族独立,对日本侵略者不能讲民主,要民主就不能使用民主手段。建国宪法也写入了人民民主。但是,这个建设民主社会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制度在特定环境下无法实现民主,这不能就否认中国的民主建设,正如以英国和日本保留了皇室也没有人说英国日本不是民主国家一样。这就叫超越,以不民主的手段达到民主。
一个人,能否从压抑的情绪中自我超越恢复乐观向上,也是一个超越过程,这个心理恢复过程最有效的还是禅静方法。现代精神疗法往往是引导病人反观自己的思想,现代有效的心理咨询中,医生不是不告诉病人要保持什么精神状态,因为那时心理治疗的结果。而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是询问病人感觉和念头,然后换一种语句复述病人的陈述,然后鼓励病人联想继续发掘脑海里的念头,如此每周聊天几次,让病人不断寻找自身“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人本主义的精神疗法,与中庸、道教和禅宗修练相通。个人的心理调整,需要自己努力,别人只能帮助而不可代替。如果依靠药物治疗,依靠外部条件来治疗精神问题,反而会造成药物依赖性。中国人相信心病还需心药医,与现代精神疗法相通。为了恢复心理健康,不妨用大哭一场或雨中跑步等等非常规行为,达到恢复常规的精神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维持要靠自己,最好经常按照中庸的慎独方法返观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当下的念头,这即是中庸的修行,也是思想的锻炼的运动。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慎独观想保持心理健康。
为什么中庸即是自我克制有恰恰不是自我克制,即是不分善恶又要善恶分明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量子力学中认为物质又波粒二相性,说物质即是波也是粒子。物质的能量传播的过程是波动性的,物质能量的传递(把能量从一个粒子转移到另一个粒子上边)过程是粒子性的。同样物质在不同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性质,所以不矛盾。同样的,自我克制是个人修练过程的中庸,无需自我克制是修练要达到的中庸境界。分清善恶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中庸手段,不分善恶是社会要达到的中庸境界。所以,这个亦此亦彼并不矛盾。
【1】 http://www.hhfg.org/xxsz/f177_1.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从“二元对立”,到二元统一,佛家称为不二法门。
数学讲一进制,二进制,N进制。
道家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他们是不是在说同一件事情呢?如同,你这里的超越,非善恶而实有善恶分明。
中庸要义,在于度.何以适度?
中庸之道,在于承认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和实践的复杂性,肯定其是,不否定其非,有是有非,所以有执两用中.
譬如过河,在认识上保持对河的敬畏,在实践上摸石头渐进.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呵呵,以此,邓公实当代大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