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美国大选手记四十八】总统选举百日倒数形势分析 -- 尼伯龙根·蜗藤
【美国大选手记四十八】总统选举百日倒数形势分析
文:尼伯龙根·蜗藤
今天是美国总统竞选百日倒数,简要总结和分析一下近期的选举要事和形势。
初选结束之后,人们大多以为麦凯恩和共和党会对奥巴马展开猛烈攻击,可是麦凯恩的竞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象打开盖子煮水有气无力,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成气候。
首先在传媒战中,麦凯恩完全被奥巴马抢去风头。有关媒体报道量的统计中指出,在希拉里退选之后,在所有相关竞选的新闻中,奥巴马出现的频率是78%,而麦凯恩只有51%。根据盖洛普7月25-27日的民调,32%的人认为媒体对麦凯恩进行不公正的负面报道,比奥巴马的高出一倍有余(15%);39%的人认为媒体偏袒奥巴马,比麦凯恩的高出两倍有余(12%)。
以最新的双方出访为例。上星期奥巴马出访亚欧,大帮记者簇拥而行,连三大电视台的新闻主播:CBS的Katie Couric、ABC的Charles Gibson和NBC的Brian Williams也陪同出征。而在三月份,麦凯恩出访中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新闻主播随队出征的待遇。如果说3月太遥远, 6月底麦凯恩出访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同样是报道寥寥。最后还是哥伦比亚女议员被解救才让当时正在出访的麦凯恩沾了一点人气。奥巴马出访亚欧时,所有电视台都在地毯式报道,除了右派的fox外,各大电视台几乎都把麦凯恩给忘了。可怜的麦凯恩,竟然要靠和纽约时报的口水仗来博得眼球。
在初选阶段,希拉里抱怨过媒体对自己的不公。可是现在就连拥有自己宣传阵地的共和党方面也抱怨起媒体不公起来。除了新闻覆盖面之外,麦凯恩还抱怨纽约时报不肯按照对等原则,刊登他对奥巴马一篇有关伊战的文章的反驳。纽约时报编辑把这篇投稿打回给麦凯恩,要求他按照奥巴马的对伊战胜利的定义来改写。麦凯恩于是抱怨纽约时报对两人的双重标准。老实说,纽约时报是什么态度麦凯恩又不是不知道,从2月份开始,纽约时报就一直咬着麦凯恩不放,可谓最敌视麦凯恩的媒体之一。麦凯恩大有可以投稿的地方,但他坚持投纽约时报,向敌人抱怨不公,明显就是自我炒作的成分居多。
其次在筹款方面,麦凯恩一如所料地远远落后于奥巴马。在6月份,麦凯恩筹到了2千2百万,是有史以来的最好的成绩。但是奥巴马就筹得破纪录的5千2百万美元,是麦凯恩的两倍多。麦凯恩的筹款数字一向都不高,以前可以用共和党初选已定,选民没有捐款热情来开脱。但是现在进入了两军对垒阶段,这个就再也不是开脱的理由了。
麦凯恩在奥巴马声明不接受公款选举后曾再次许诺自己一定会接受公款选举,这样一来他的花费上限就只有8千4百万。当然,共和党筹钱的本事一向很高,大可利用名党派名义和名目繁多的527广告为麦凯恩开路助阵。但不管怎样,个人筹款能力都是奥巴马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以他的筹款力和趋势来看,总筹款额超过2亿都不会令人意外。金钱虽然不一定能买到胜利,但使得奥巴马可以在关键州早早就展开广告攻势,大大鼓涨了声势。就连奥运会的高达75万美金30秒的黄金时段,也吓不倒奥巴马。
另外,在国际和外交形象方面,奥巴马也令麦凯恩相形见绌。奥巴马的黑人身份确实为美国长了不少脸。不少欧美澳洲盟友国家,都视奥巴马为推动美国改变的象征。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美国人对于奥巴马的外交能力还是颇有疑虑的。奥巴马的亚欧之旅至少在场面上就大大挽回了这个劣势。
上个星期是奥巴马最风光的一周。奥巴马以参议员的美国“公民”身份,摆出美国准总统的架势出访亚欧各国。无论在阿富汗还是在伊拉克,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德国还是在英国,奥巴马都受到当地政要的热烈欢迎。在德国柏林,奥巴马在此行程中唯一一次公开演讲,更吸引了20万人集会,远远抛离了当初肯尼迪和里根在柏林以总统身份演讲时的记录,魅力真是没法挡。相形之下,麦凯恩就失色多了,只能讪讪地为自己开脱:我希望是以总统的身份在那里发表演讲,而不是以候选人的身份;并酸酸地强调自己和欧洲多国国家首脑关系熟络。
奥巴马最大的收益无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如果说之前奥巴马的伊斯兰背景可能有助于增进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那么这次出访就是一个实战的演习。在这两个最能左右选情的地方,奥巴马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无论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奥巴马和这两国的元首都谈笑风生。在奥巴马访问伊拉克之后,伊拉克总理就提出一份几乎是和奥巴马同声同气的美国撤军时间表,就如同帮奥巴马拉票一般。
传统盟友以色列对于奥巴马应该是最有戒心的,但是这次奥巴马的中东之旅仿佛大大缓解了以色列的疑虑,以色列至少在表面上维持对奥巴马的客气,即便不帮奥巴马拉票,也不至于拖后腿。
现在美国民调对奥巴马处理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已经追平或者超过麦凯恩了。当然,外国的支持对于国内竞选的影响不是绝无风险的。很多右派刻意把奥巴马受欧洲盟国支持和向外国示弱拉在一起,宣扬奥巴马借世界来压美国等论调。而奥巴马临时取消探望在德国的受伤美国士兵一事更是被右派看作是只顾自己出风头,而不真正关心国家和民生的写照。而麦凯恩也立刻推出广告,列举奥巴马没有在参议院召开过一次关于阿富汗形势的听证会、不支持增加海外军费、出访欧洲宁可抽时间健身也不愿探望基地驻军。
且不论奥巴马此次亚欧之行是否真的在外交上有实际成效,从选举的角度而言,它都不愧是一场成功的大秀,沿袭并进一步拓展了初选以来奥巴马阵营注重形象打造(或“造神运动”)的路子,从美国国内走向国际。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奥巴马竞选的成功秘诀,我想那就是:奥巴马和他的团队太懂得创造和推动形象的力量(the power of image)。看看电视、报纸、网络上密密麻麻的德国人仰头为奥巴马欢呼的图片,又有多少美国人会费神了解奥巴马对欧洲和中东的具体政策走向?但是只要是看了这些图片的人,没人会否认奥巴马拥有正面的国际“形象”。在那些在乎美国国际形象的美国选民眼里,那当然给奥巴马大大加分;对那些并不在乎美国国际形象的人来说,那也不是一件减分的事情;而对那些认为奥巴马只顾作秀,不务“内”业的人而言,反正他们都铁定不会给奥巴马投票,所以无论分数再怎么减,也不会对奥巴马的竞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也跟盖洛普民调的结果一致:对奥巴马此行感觉正面、负面和不了解的人的比例分别是:35(包括53%的民主党人,31%的独立选民,以及18%的共和党人):26(包括8%的民主党人,28%的独立选民,以及50%的共和党人):39(包括38%的民主党人,41%的独立选民,以及32%的共和党人)。
目前麦凯恩的形势吃紧。这点连右派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并为此而心焦。麦凯恩的竞选总的来说是烧不开的温水。每次在电视上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对着这么几十个人慢条斯理地讲话。如果对他过去不了解,真不知道他脾气火爆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但是共和党的也不是全无胜机的,我初步点算一下,至少有以下几条。
首先,最大的武器还是种族主义牌。这条虽然上不了台面,但是还是共和党手中最可靠的武器。奥巴马如果不是黑人,在初选中绝对不可能走这么远;但是如果奥巴马是白人,在大选中麦凯恩就全无机会了。但是如何把握出牌的时机是很重要的,现在时间还早,等到大选之前一个多月左右对大选的影响就更大。另外,怎么打这张牌还得好好思量,奥巴马毕竟安然经过诅咒门的考验,共和党必须搞出一些更加有实质性的东西才有说服力。麦凯恩现在还一路走清高路线,不肯进行负面攻击,但是迟些时候恐怕也得身不由己了。
当然,无论是种族主义牌还是其它什么直斥极左自由派的牌,或者是攻击奥巴马自身缺点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要激起右派保守选民反感和反对奥巴马的情绪,刺激他们为麦凯恩投票。右派电台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做着这件事情,相信在共和党全国大会后,大批以此为目的的电视广告就会铺天盖地地开始全面轰炸。
其次就是制造事端。这在麦凯恩的首席竞选顾问布莱克(Charlie Black)中的失言中就可以清楚地透露出来。6月23日,布莱克在接受杂志采访的时候说如果美国遭受类似911的恐怖袭击,就会大大有利于麦凯恩。布莱克的讲话理所当然地受到包括各界人士大力抨击。以事件影响选举是一个常见的策略,早在开国之初,麦迪逊就依靠对英宣战来赢得连任。所以共和党作为执政党,有此一招并不为奇。最大的可能性之一就是伊朗问题。前端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的之势。万一伊朗有事,那么早前声称要和伊朗无条件谈判的奥巴马一定会首当其冲。
如果说前两个策略是一手策略——主动出击的话,那么第三个策略就应该是第二手策略——静观其变和煽风点火。最近麦凯恩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从初选阶段经常提出主张,到现在以静制动,专门抓奥巴马痛脚。一个例子就是奥巴马对Surge行动的态度。最近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奥巴马也不得不肯定Surge的贡献;但碍于之前的立场,死口咬定即使时间倒流仍会反对Surge。这件事上,奥巴马本来的确是很难自圆其说,共和党和右派也抓住这点做了不少文章。可是,伊拉克政府并不配合,提出要求美军撤军的时间表,送给奥巴马一个大大的台阶。
但无论怎样,这种看似被动的策略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减少自己出错的机会。之前麦凯恩在近海石油开采问题上口多多,率先开腔不支持,结果后来不得不随着共和党的大旗转变立场,结果被对手攻击出尔反尔,把主动变成被动。现在少说话,多挑错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其次,奥巴马的攻击点在于布什政府,他只要批倒布什的政策就可以取得优势,把两党之争变成了对布什的全民投票。现在,麦凯恩就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让奥巴马多谈政策,然后把竞选变成对奥巴马政策的投票。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地转移了奥巴马的战略焦点。
目前共和党政府主攻的近海石油开采问题是一个好策略,确实搞得民主党穷于应对。反对近海石油的开采是党内大老戈尔和一众环保人士的命根。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应该会死撑到底的,想来不会改变立场。在油价高涨的今天,反对开采近海石油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不过正如我前篇说的,在暑期之后,石油价格会下降。现在的价格尽管还是很高,但是已经比最高峰时略有下降了,所以这个攻击点不可能持续太久。不管怎样,今年的竞选的重点仍离不了经济,如何在经济议题上抓住奥巴马的痛脚,相信会是共和党下一轮攻关的重点。
最后,奥巴马为了拉拢中间和右派的选民,大幅度向中靠。尽管目前看来他的阵营还算坚固,但是FISA一事已经带来左派的一片不满。一把弓如果拉得太紧,总会有崩断的一天,奥巴马阵营肯定也会慎防这种现象。前一段时间,黑人牧师政坛老将Jesse Jackson在Fox的采访中私下说的话被放出来,掀起轩然大波。他说奥巴马高高在上对黑人训话,自己恨不得把奥巴马喀嚓了。对于这件事自然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是演给右派看的双簧,但是我觉得这个未必不是Jackson的心里话。像Jackson和Al Sharpton这种黑奴后裔出身的黑人民权领袖,对于一个半黑人新移民霸占了黑人的发言权一定是心有不甘的,这种失落非常容易理解。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传统左派之中。麦凯恩尽可以利用奥巴马急于拉拢中间选民的心态,诱导奥巴马犯错。这样虽然不能把那部分选民拉到自己名下,但是也可以减低他们的投票意欲。
除了紧盯奥巴马政策议题上的漏洞外,共和党如果聪明的话,还应该顺着奥巴马阵营的思路,将奥巴马他“万人迷”形象背后众多的影子凸显化,比如奥巴马经意和不经意间展露出来的“骄傲自我”,还有令他在政坛上一蹴而就的“芝加哥温室土壤”。如何将这些阴影勾勒并暴露无遗?我认为最佳的方案并不是直接采取负面攻击,而应该采用另外一些“阴柔”的手段。奥巴马阵营在过去这大半年已经将奥巴马高度风光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已经意识并开始警惕这场“造神运动”。共和党在对靠近中间的选民的攻心战中只要适度地催化一下这场运动的负面可能,我相信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奥巴马在民意调查中还一直保持着领先,盖洛普民调显示:过去这两周内最小差距是1%,最大差距是9%。随着奥巴马成功外访,奥巴马行情看涨,基本保持在6%或以上。但是这个优势非常之不保险,双方的角力还在继续。盖洛普最新的采访最有可能投票的选民的民调结果显示麦凯恩以49:44领先奥巴马。这与之前几个月的结果逆反,显示出共和党选民的热情开始上扬。选情到底如何走势?估计至少要到10月才可以真正明朗化。
另外,奥巴马和麦凯恩两人的竞选拍档到底最后花落谁家?前一阵子的调查中,麦凯恩在西裔移民中的支持度以1:2的比例不敌奥巴马,麦凯恩是否有能力和办法拉拢更多的西裔选民?这都是人们拭目以待可以影响竞选进程和结果的问题。
在各州的争夺中,奥巴马在大部分的民意调查中已经成功地攻占了传统红州蒙大拿。如果大选结果和现在的调查一样,那么奥巴马至少能拿243到264票,离270票差距不远。而麦凯恩只能有把握拿175票左右,另外还有一百二十票左右未定。争夺的关键在于俄亥俄、维珍尼亚、佛罗里达、内华达、科罗拉多和密苏里等州。为争取维珍尼亚州的选票,维州州长凯恩(Tim Kaine)目前俨然成了副总统的大热门。奇怪的是宾州这个奥巴马大败的州居然都一致划在了奥巴马名下,看来民主党的团结工作做得还不错。然而,毕竟现在离大选仍有三月有余,民调最多也就是个参考,真正的大选高潮恐怕还得再耐心等上一个多月。就让我们继续静观其变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真是政治生态不同,象教主访问欧洲这件事情,换了在中国,非太子而行储君之事,一定死得难看无比。一个正常的美国人,也该多关心美国的油价、就业、税收和社会保障,而对欧洲表兄堂侄的意见视若无睹吧,当然奥粉例外。教主如果当选,称得上是政治娱乐化、选举选秀化的胜利。
奥巴马的出访,给人印象及其深刻。
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真能当美国总统,美国三军总司令?
麦凯恩有没有可能找个真正的美国黑人做搭档?这应该也是个有趣的话题。
居然直接被退! Talking about bitch slap!
根据盖洛普7月25-27日的民调,32%的人认为媒体对麦凯恩进行不公正的负面报道,比奥巴马的高出一倍有余(15%);39%的人认为媒体偏袒奥巴马,比麦凯恩的高出两倍有余(12%)。
既然多數人認為媒體偏頗,那么我們假設奧巴馬的支持者是不會認為媒體偏袒奧巴馬的話,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支持麥凱恩的人仍然占多數呢?
人们认为媒体偏帮奥巴马并不等于他们就一定会支持不受媒体偏爱的麦凯恩。
但从这个数据上看,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媒体实际上是在将奥巴马的正面形象无限扩大,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奥巴马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形象和实际可能有很大差距。这也是我后文中强调的奥巴马阵营“造神运动”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必然负面效应。
我是在假設認定媒體偏頗的人不支持奧巴馬的前提下做出的推論。
我覺得麥凱恩在目前媒體宣傳上落后倒未必是一個壞事,聚光燈下可不光是光環,萬人矚目之下更容易讓人抓住疏漏,而奧巴馬的宣傳做得太完美,也就太虛假,如果這種近乎宗教的瘋狂一旦冷卻,后果可想而知。畢竟美國需要的是一個踏實穩健的領導者,而不是一個魅力無窮的演說者,麥凱恩的低調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爭得還能冷靜思考的選民的青睞的。
對麥凱恩,也許最不利的就是最近糟糕的經濟形勢和共和黨與石油、軍火商剪不斷理還亂,錯綜復雜的關系,居高不下的油價更是被不斷詬病的軟肋。而在對外政策上,我覺得美國選民似乎并不關心,尤其是現在的當口,就業形勢嚴峻,經濟不斷滑坡,金融動蕩,房市低靡,內政就更成為下屆總統的制勝關鍵。
相比之下,對奧巴馬,我覺得人種上的因素倒未必是個負面的影響,更加穩固地贏得黑人選民的支持是第一個有利的因素,對于有著償債心里的白人來說,這也許是他們償還祖上積債的大好時機,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更是一個喜聞樂見的標榜自由的好事兒。
看起來,奧巴馬似乎是勝券在握了...不過,我還是覺得最終的勝利者會是老麥。
尼兄怎么看?
麦肯不想能挡住他的样子。现在要看这家伙到底会多像肯尼迪
会不会助左派一臂之力?
老麦这种右派和欧盟关系不太好,奥巴马上台后,欧美一家亲。很麻烦
可是又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吧.
他可以把任何对他的批评,甚至是讽刺,玩笑转变成一个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现在连night talk show都不敢开他的玩笑,这个就太厉害了。
最后的结果,如果是台湾人,那么多半是选老头。
但是,这次还真是看不透了。要是老头最后能放下架子作恶人,教主还是有很多痛脚的。
看他变色龙一样的表演就知道他上台的话,中国只要顶住三板斧,以后就爽了.
虽然不喜欢民主党,但是麦肯的样子实在也不讨人喜欢
一观众来信说:前几天ABC搞了一个节目,节目后随机采访了五位现场观众,让他们模拟一下11月份自己会选谁?
结果是:3人选奥巴马,2人选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