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如何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前言 -- 88BaBa
在下本是河里的一名小小潜水员,虽然兴趣多多,好读书而不甚解,然自知才疏学浅,笨嘴拙舌,生平所写多有涂鸦之嫌,故从未敢有冒泡之举。只是身为白丁,眼见信息时代之大潮汹汹,却落下贫者无数;数字鸿沟之深广,竟有难逾之势。故心仪廉价电脑久已,苦其不得大行其道耳。近来苦读工商管理,欲晓经世之道,竟偶有一得,不知深浅对错,乃发之成帖,以请教于方家。
心慢手拙,回帖难速,请诸位海涵。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欢迎冒泡
据说intel现在拿atom下一代向苹果推荐呢
我觉得成本最高的就是电池了
英国好几家网络服务商都这样,送的是一款DELL的机器,只要你签两年上网合同即可。
本来今年换网络的时候想要占这个便宜的,想了想还是算了,一是DELL的电脑从来没有喜欢过,二是两年时间也太长了一点。特别是像我这样的Heavy User,搞不好过段时间又像上次跟AOL一样,把我给放到黑名单中去,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半限速,那我两年时间都折腾不掉了。
最后还是换了O2的,每月7镑5,没有那些条条款款来限制我。
不过呢,笔记本的那个显示器就不受摩尔定律的影响,何况您打开高中低档本本就看到了,散热和power模块都是占大部分。。。所以摩尔定律对笔记本的影响比手机小得多。。。嗯,手机的价格下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模拟到数字的转变。。。
诸位莫笑 -- 现在满大街都是拿着手机晃荡的(这里的大街包括美国的,欧洲的,中国的,印度的,甚至。。。非洲的 ?),可还没听说有啥地方是满大街都背着笔记本电脑跑来跑去的 -- 当然二十年前大家这两样都不带 -- 也许比尔盖茨二十年前就两样都背着东颠西颠,那是款爷
话说回来,现在的手机比笔记本便宜得多,二十年前呢?
1987年,IBM ThinkPad 的老祖宗 IBM PC Convertible 第一次露脸,起价$2000。
同一年,Nokia的Mobira Cityman 900 呱呱落地,卖价 ---- $6700(对应2006年则是11900美元)。
See -- 俺们手机也曾经金贵过喔!
好汉不提当年勇。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手机如潮水般涌来,同时价格如瀑布般下跌。转眼到了2007年,手机早已卖成了白菜价 -- 按照山寨机市场上的对话:
“3.5寸全彩触摸屏,3兆摄像头,超长待机,任意播放各种高清音像格式,外加IPTV, IP Radio,绝对精工制造...... 大哥您看上了?500人民币就都拿走”
以上信息专供充满冒险精神的发烧友参考 守法的公民自然要多放些血 。幸好熊市是大盘,带了牌子的也好不到那里:2006年的全球手机平均售价只有129美元,除掉通货膨胀,只相当于19年前的1/90。
手机身价大跌,只好作了王谢家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消费者大受其益,这乃是后话,稍后再提。
笔记本电脑呢?
在下不才,放狗只搜到全球电脑的均价。1997年,全球卖出了八千万台电脑,销售额1560亿美元,平均1940美元一台;到了2006年,全球共卖出了两亿四千万台,销售额2011亿美元,平均一台841美元。考虑到笔记本平均比台式机贵得多,2006年移动电脑的均价应该超过1000美元,比起19年前只折价大约70%。
均价如此,最低价也差不离。这些年(2004年以来)笔记本的最低价始终在400~500美元左右,对应手机的低价呢?没底儿 -- 现在到处都是2年合同就白送的手机,哪位听说过上两年网就白送的笔记本?
说来说去,这俩IT兄弟,从前的风光都差不多,为啥现在差别这么大呢?
1965年,高登.摩尔大嘴一张,吐出一个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
晶体管是所有IT产品的基础,所以这句话又可以翻译为:”同样的IT产品的价格,每两年下降一半。”
换句话说,1987年11900美元的手机,到2006年只值11900*(1/2)^10=12美元,并且会在2020年降到真正的白菜价(10美分一磅)。
笔记本块头大,非晶体管的部分比手机要多,也许可以卖个鸡蛋价(1美元一磅)?
且慢!在下千禧之年时购得人生初台电脑,所费2000美洋,与其风雨同舟四年。若是此理,今日欲再自珍敝帚,仅需百元而已,何为有市无货焉?
啥!咱IT公司可是高技术含量,精英企业!你敢把咱当农贸市场摆摊的?不就是个摩尔定律吗?咱给你升级,升级,再升级 --
操作系统从DOS到WINDOWS,从WIN3.0到WIN95到WIN98到WIN ME到WIN XP再到WIN VISTA 。。。
内存从256K到1兆到4兆到16兆到64兆再到128兆。。。到现在。。。1024兆
CPU频律从66兆到166兆到400兆到800兆到。。。到现在。。。3000兆
硬盘。。。
显卡。。。
显示屏。。。
啥!只有电脑公司在疯跑 -- 人家有Wintel老大在前面开道,一唱一和 (Windows和Intel的双簧见下表),无往不胜呀。手机厂为啥不学着点?咱们这地段老大太多,山头太广,“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
Wintel双簧
各位,俺们这些掏钱付账的消费者上帝们,最爱的就是我们的羔羊们互相拆台杀价,最怕的就是本来应该互相拆台的羊群成了水泼不进的攻守同盟 -- 垄断之祸猛于虎,诚非戏言也。
所以,如果没有Wintel的垄断,笔记本和手机的价格的差别会大大缩小,百元笔记本也早应该变成现实(大致2~3年前),而不是到现在还遥遥无期。
谈到低成本笔记本,让我们先给它下个定义:
“一种普及性的学习用品,用于连接学习者与对应的互联网资源,方便学习者之间的通讯联络,使学习者以低代价获得数字时代所需的基本技能。”
对应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是:接触过电脑,有学习电脑技能的意愿和能力,但经济上拮据的人群。
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呢?
我2000年买到的Dell Inspiron 3800配置如下:
Pentium III 600MHz
128 MB RAM
20 GB HD
14.1'' LCD, 1024 x 768 Pixel
802.11b Wireless Router
Dell Inspiron 3800
我用这台老 Dell 上网查资料,用Excel和MATLAB整理数据画图,用Word和Latex写论文,偶尔打打小游戏(比如三国志)。它陪我读完研究生后又开始陪老爸上网下棋 这样的机器,满足我们定义的需要应该绰绰有余。
同等的配置在今天(2008年6月)需要多少钱呢?
128 MB RAM:10~12美元。
20 GB HD:有市无货,如果用8 GB Compact Flash 代替(SSD太高端),30~40美元。
CPU: Intel 的 Atom,1.66 GHz 的价格单片44美元,如果降为600~800MHz可能减半,大约单片18~20美元。中科龙芯的目标是单片15~25美元,对应性能在1GHz的奔腾III和2GHz的奔腾IV之间。NVidia 的 Tegra (800MHz)还没有公布(?),但也可能在这范围之内。
芯片组:假设为CPU的一半,10~15美元。
显示屏:7'' LCD 800 x 600 Pixel ~ 25美元。
Wi-Fi 上网模块:5美元。
电池:NiMH ~ 7美元,Li ~ 20美元。
外壳,键盘,主板,电源:40~50美元。
总计材料费大约在140~190美元。MIT的人人电脑(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大致是以此为目标的:
MIT的人人电脑
人人电脑的成本估计
如果配置再低一些,用1998年的电脑作标尺,可能远远低过100美元,象下面的99美元笔记本:
Operating System: Win CE 5.0
CPU Chipset: 400MHz
ROM: 64MB
Storage: 4GB (SD Card)
Ram: 64MB
USB ports: 3
LCD Type: TFT,VGA, 800 x 480, 7'' Diagonal ( 150 x 90mm), Colors: 64k
Weight : 680g (Including Battery)
Dimensions ( W x D x H ): 225 x 165 x 36 (mm)
配置再低一点的还有印度的Simputer:
JoinTech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印度兄弟的硬件开发也没什么名气,可见组装一台百元笔记本并不是高难度的技术活。
高难度的技术活是 --- [FLY]如何把这些百元电脑卖出去?[/FLY]
这时候就看出Wintel垄断的可恶了。龙芯的胡伟武有一段话讲得明白:
“Intel每年销售1亿多片CPU,销售额为350-400亿美元,平均每片价格为200多美元,毛利润150美元以上。假设Intel为低成本电脑推出价格为20美元左右的CPU,毛利润为每片5美元左右,每年销售2亿片,销售额为40亿美元,毛利润为10亿美元。如果这2亿片低成本芯片的销售不影响原来的1亿多片的芯片销售,则Intel是愿意做的;但如果由于这2亿片低成本芯片的销售使得其他处理器的销售减少了2000万片,则Intel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利润减少30亿美元。”(《龙芯之火,可以燎原》,2007年12月)
参考:Intel CPU价格(2008年3月)
所以,Intel不仅自己不愿意为低成本笔记本提供CPU,而且还要尽量防止这个市场的形成,其最得力的助手就是Windows。
我们前面定义低成本笔记本时,并没有提到CPU的频率,内存和硬盘的大小,屏幕有多少像素,是不是Windows的操作系统 ---- 理论上,所有的硬件和软件,只要它们能实现定义的功能,似乎都是一样的。
在实际上,即使是有一定经验的电脑用户,在面对象OLPC,JoinTech,和Simputer之类的产品时,一样会为没有Windows XP犯嘀咕。即使我们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再多抱怨,也不得不承认Windows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软件开发支持,Windows这座桥仍然通往最多数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选择非Windows的低成本电脑,支持者只有对应的无名公司,充满了风险自负的味道。Linux的社区提供的支持,一是过于专业,二来也缺乏与硬件的配合,并不适应为我们设定的用户服务。
不仅如此,Wintel的垄断还意味着现有的销售渠道都被”特化“,只愿意销售Wintel的产品,只能为Wintel的产品提供保修。可以说,对绝大部分电脑销售商来说,不能运行Windows的电脑就不是“电脑”。任何与Wintel不兼容的电脑都不能通过这些特化的渠道进行销售,只能另起炉灶。
既然如此,OLPC和Simputer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政府作为发布渠道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事实证明,政府分发的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2002年开始的Simputer最后只生产了50000台;OLPC计划中的几百万台的分发量一降再降,到目前为止大约只有50万台订货,“买二捐一”的慈善计划似乎也助推乏力。
以此同时,Intel也在尝试由自己来定义这个市场,以防万一。这就是与现有市场彻底分割的移动上网板(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又称“第二台电脑”(以保证不与高价的“第一台电脑”冲突)。最典型的例子是华硕的EEE PC,最初风传的价格是199美元,一年前的上市价是299美元,一年后新版的价格升到399~499美元,越来越接近Wintel传统的底线(~400美元),让人不得不怀疑之前的风声只是为了搅局。
EEE PC 7'' = $299
EEE PC 10'' = $499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的难点,不在于设计与生产,而在于建立独立于现有电脑销售网的可靠与完善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在于教育潜在的用户 --- 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沉淀成本(想一想联想用了多少年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渠道)---OLPC和Simputer的挫折正在于它们缺乏实力来投入这样的成本。
那么事情是否就没有希望了呢?未必!低成本笔记本的技术是成熟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只中国的大中学生就有一亿多人,绝大多数都有学习电脑知识的需要和条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打破Wintel设下壁垒的策略。
各位都是有识之士,不妨集思广益。我将在下一篇里尝试阐述自己的一个用于打破这个壁垒的商业计划,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他们少写了一个零。。我当时看新闻也昏了一下,心想计算器是不是差不多这个价啊?
等前三卖到白菜价(2,3年吧)。蓝牙太贵也可以用线连。Iphone 的计算能力就应该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非游戏类的使用需要。国家补贴需要者(学生,乡村)的上网费。没有必要为了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而普及。
在篇2里我粗略计算了笔记本里非晶体管部分的成本,大约是总成本的一半。同时我始终感觉,昂贵的散热和电源可能是为了配合过分的高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
另外,可否多谈一下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对手机的价格的影响?是否因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生产要求不一样?
在上一篇里,我讲到,推广低成本笔记本的困难在于销售与服务。一旦能够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点和可靠的售后服务,巨大的潜在市场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整个低成本笔记本电脑产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来灌溉。
话说回来,单独新建一个全新的销售服务网花费巨大,非成熟的大企业不能为之。举个例子,Dell在美国威风八面,但在中国市场上却远远落后联想,而这还是在Dell大肆向销售砸钱好几年以后。换作一个小Start Up,恐怕在赚到第一桶金前已经破产N次了。
如果不能新建一个网络,另一个可能就是利用近似的产品的销售网。在所有的IT产品之中,低成本笔记本与手机的相似之处最多(价格,硬件组成),中国的手机销售网点又已经无处不在,利用手机网点来销售低成本笔记本应该是个值得尝试的策略。
假设我们已经决定要利用手机的渠道来销售笔记本电脑,则对应的电脑设计也应该有所考虑。我的想法是把手机和笔记本无线连接(蓝牙或其他),打包销售;同时在设计时把两者一同考虑,使用户体验认为这两者的连接是”无缝“的。如下图(难看了点,多多包涵):
这样设计,类似与把一台智能手机拆成两部分,在成本上易于控制,并且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功能:
1. 选择性发送语音通话,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到用户正在使用的装置(手机或笔记本)
2. 视频聊天
3. 其它类型的文件共享
由于成本低(打包100~300美元),有可能采用移动运营商经常使用的买话费送手机的销售手段,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潜在用户(多为低收入者)的吸引力。
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
1.仔细选择初始的用户群(在我看来,2000万人口的大学生最为可能),保证产品的功能最适合这个群体的需要。决不能定位不明,想一种产品包打天下,象JoinTech的99美元电脑一样,样样都想做,一样都做不好。
[FLY]兄弟您到底是干哪一行的?![/FLY]
2.提供良好的软件支持,可以通过类似Linux社区的方式,定时发布更新,保证最重要的应用程序(Office Suite,IM,Email)的质量。
3.要做好大批量生产的准备:低成本笔记本的潜在用户量巨大,一旦市场形成可能以百万计,将会对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高的要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POWER BOOK 150。可惜没找到电源,不然可以看看效果怎样。那么厚的一个本子,当然,那是94年的东西,在当年可是要$4000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