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奈何百万漕工% -- 王小海
主要还是因为通州(这次是京郊的通州)同样有着一批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的生活需要漕运维系,同时天津到北京一段那时仍需水运(不确定)。
江苏巡抚陶澍在当时属于改革开放式干部,实施任何与制度/惯例不一致的举措,无论结果,同僚们之间的压力都不可小视。
仅靠季风吗?
底平、吃水浅加上桅高,对风向并不是很依赖。
当然顺风顺流自然走的更快,海槽较发达的元代很多线路的取舍基本都是依着洋流来的。
近期才改革的。当时主要就有人说改成自动售票和查票不难,难的是人的安排。当时觉得很有道理。
现在还不是改了,也没见人造反。
从经济学家角度而言,如果国家能够节省漕运的额外开支,拿出来,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又如何不能安排这些漕工?这些漕工长手长脚,在国家的支持下又如何不能自谋生路。漕运改海运,运河还可以用来进行别的民用中短途运输。海运也不是说不用水手。
清末就是改了,又如何?
我还是觉得利玛窦/黄的说法有道理。
堵窟窿还来不及呢。最后同光中兴时代,还是做到了。
这是因为国家现在还有低保。这些人还不至于没饭吃。具体分析可见我这一篇:任爱杰:【原创】不怕秀才造反,就怕秀才从贼!
北京卖票工人中可没有这样的组织。力量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顺风逆风都能走,非常适合方向不定的近海运输
明清官僚集团就擅长的,就是满嘴仁义的给自己谋利
那时运河的地位就是后世铁路的地位,沿河城市都是商贾云集,淮安府的“南船北马”,形象的说明了北方运河的运力饱和状况。跑水运的即使失去漕粮运输需求,也少不了转运各地粮食到就近的海港或者其他商业运输。政策手段上稍加注意,不至于出现大批李自成
百万漕工,不过是吓唬皇帝罢了
从前就两条线,人员臃余,后来北京新开了那么多线路,以前站线富裕的人员可以安置到新的站线不用从新找人,也给自动售票等提供了空间。
如果过早的上自动售票设备而新线还没建好,那多出来的员工就得下岗了。一来增加矛盾,挫伤员工积极性,二来新线出来还得从新找人,培训等等,还不如先缓一缓。
农业社会要吸纳这么多无业人士是很困难的。清末的情况不同,那时候西方入侵,长三角资本主义大发展,上海开埠,漕工转行比较容易。但饶是如此,还是有大批漕工变成了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