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谁该对七月分兵导致的失利负责? -- 秦人醉
前一阵子这儿出现了一个哥们儿叫"龙城飞将", 我以为是您大驾光临.
后来看他的文章风格认出不是您.
您好象很少发文章, 是不?
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
陈毅好歹也经历过井冈山、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打仗是绝对不外行的。
在我看来,陈毅军事生涯最精彩的地方是独立决策开辟苏北,几乎和中央的决策完全吻合,整个过程中又没得到中央的任何指导,这个表现在当时战区级的指挥员中间是名列前茅的。
粟裕自从抗战开始直到陈毅当新四军军长,一直跟着陈毅,他的的战略修养受陈毅的影响是很深的。
龙城飞将兄的水平不是我可以比的,一看就知道了,呵呵
mitbbs的历史版已经烂掉了. sigh...
首先应该说,七月分兵从战略上讲是胜利了,达到了扯散敌军、掩护刘邓向大别山进军、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才好讨论具体的战役战术失利问题。
具体战役战术失利的原因(秦兄的资料足够丰富了,我只是总结一下),主要有几点:
一是中央的任务来的太急,变化太快(具体原因就不讨论了),导致华野对外线出击的准备不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不足)。
二是野战军司令部,具体说就是政治工作机关,对孟良崮战役以后部队的骄傲情绪滋长注意不够,也未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军事工作机关也同样存在骄傲自大的问题,骄兵必败,就是打胜了,损失也比预期的大。
三是具体战役指挥上,决心过大,过急(这实际上是第二条的在具体表现),特别是攻击11师不利的情况下,又仓促攻击8师,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
粟裕应该承担的是具体军事指挥上的责任,这个责任虽然也很重,但并不是最大的部分。
也许和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相比,他算是会打仗。但和其他将帅相比,他根本就算不会打仗。陈毅自己也曾在会上说,我是党内著名的常败将军,但屡败屡战。
关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主要是由于黄桥战役的胜利而打通了江南江北,新四军得以成功渡江,江南指挥部也变成了江北指挥部。黄桥战役中陈毅是总指挥,粟裕是前敌总指挥。:)
至于日后扩大根据地,经营的成分要高于打仗的成分,也显不出他的军事才能。唯一一次不错的表现是黄桥战役。解放战争初,陈毅先是犯了冒险主义,有泗县之败,后又犯了保守主义,遂致两淮失守,最后又有了逃跑主义倾向,成天喊着去山东。此后的华野主要战役,陈毅基本上就做壁上观了。
陈毅是个好人,风趣的个性,豁达的气度都比较讨人喜欢。但还远远谈不上军备出众的军事才能。文革期间,张春桥说他,不会打仗,就会下几手臭棋。虽然是侮蔑,也不是全无道理。
不过最后一句有点过了!
比如说黄桥决战,粟裕的运筹近乎出神入画,但其基础是什么?是两李和陈泰运不肯出力,未战先退去对方两路人马,还不够高明吗?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粟裕在此次战役中的成就只在伐兵这个环节中,伐谋、伐交两步都是陈毅做的。
当然,如果秦兄认为“会打仗”只是指伐兵这块,我就不说什么了,在这个领域,粟裕的确强于陈毅。但单纯讲伐兵,陈毅的水平也不是那么低,总不能因为他不如几个特等高手就说一无是处。
关于解放战争华东战场开局时期的问题,秦兄的观点还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全军入鲁作战,乃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这是经过了很激烈的争论和战场实践才得出的结论,关于这一段,可以参考一下陈士榘的《天翻地覆三年间》,说的很详细。
其次,两淮失守,是由于山东野战军主力未能即时南下,但山野主力如果南下,就给国民党军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战机,他们完全集中兵力直接向东打通垄海路,并一部出击鲁南,这样一来,山野、华野主力尽处于敌军包围之中,其后果之严重,不是两淮失守可比的。
江北指挥部是华中那块的
粟裕将军在抗战中有什么突出战绩吗?
我对这段不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