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 -- 淡淡微风
让广大河友看看你的思辨能力。
你这不是承认了形式上的矛盾吗?
佛教智慧是否可以超越形式上的矛盾,存而不论,可此处讨论的本不是这个,而是那段话有没有形式上的矛盾。
我用逻辑来讨论,你也参与用逻辑讨论,等到逻辑讨论清楚了,再突然状态跃迁到 超越名实矛盾,
这样有意思吗?
要这样说,你早就不该参与逻辑讨论。
这有必要澄清一下了:
1道家跟易有什么关系?
2 了解某种学说的内容就必须接受它吗
3 不接受就是搞不清?
佛家可是有妄语戒的。
只有龙才能跳过龙门,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同义反复,也即俗语说的废话,而是根本不成立。
龙已经完成了跳龙门的过程,对它来说,没有能不能的问题。
能不能的问题只对鱼有意义。
我们可以说一条鱼能不能跳过龙门,但不能说一条龙能不能跳过龙门。
当你说一条龙能不能跳过龙门时,实质是把已经完成了的状态跃迁强行恢复原状,再来判断状态跃迁的条件能否满足,这很荒谬---如同下面这句话一样荒谬:
只有吃饱了饭才能不饿,只有不饿的人才能吃饱了饭。
如果我们把后一句改写为:
只有不饿的人才是吃饱了饭的。
就没有问题了。
同理,
只有龙才是跳过了龙门的
只有佛才是断尽了有漏种子的
都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状态跃迁完成后,你可以重申一下跃迁条件得到了满足,
如只有龙才是跳过了龙门的,
但不能重新判断跃迁条件能否满足,
如只有不饿的人才能吃饱了饭。
当然,如果你认为:
只有佛才能断尽有漏种子
的意思就是
只有佛才是断尽了有漏种子的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老季从普通的 只有...能 句式出发,
得到他的结论,你最多说他不理解佛家的独特表达方式,不好说他愚痴无智。
我很不喜欢老季的东西,在帖子里专门指出过他的浅薄,但这一节,不觉得他有什么可骂的。
但是花微风兄的独立与质疑精神。
季先生有许多地方是被人抬得太高了。
专照别人的。
一直紧跟形势,五六十年代就很受党青睐,混的不错。
文革照样当造反派,斗的不亦乐乎,不过被聂小妹拿下。
文革后摇身一变成了国学大师,我就没搞懂,他的专业跟国学不搭界啊。
我说的这个名言和其指代的现象之间的矛盾并不是说名言和现象之间有什么对立。而是指依现象而建立的名言和实际因缘起缘灭而不断发生变化的现象之间存在不容易被凡夫察觉差异。
对这种差异的不了解便会产生执着,表现为内执有我像,外执山川大地为法像。在法相宗里,这种执着被称为遍计执。去掉在依缘起缘灭的变化中产生的这个遍计执,就可以实证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圆证这个圆成实性的就是佛。所以你圆证的哪一瞬间起,你就是正等觉的佛了。成了正等觉佛就远离了种种遍计执性。只有成了正等觉佛才能完全远离种种遍计执性,
所以老季头提出的那个问题完全是把果作为因,从开始起就没有存在过,也属于无中生有的遍计执。
机械的认为没吃饱的就永远没办法吃饱。
a永远是a,b永远是b。这就是所谓的遍计所执。
老季头的想法恐怕也就是源于此。
- -- 系统屏蔽 --。
缩小一些范围:
依现象而建立的名言 ->a. 现代西方科学;
因缘起缘灭而不断发生的变化 ->b. 中国传统理论(比如易经等封建迷信)
a.基本无法解释b.的理论,因为b.理论的结果是不定的;
b.理论在实际中往往与a.的理论相符合。
依现象而建立的名言 ->a. 现代西方法律法规;
因缘起缘灭而不断发生的变化 ->b.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a.依据繁琐的,稳定的,明示的条款与程序解析得到一个小公差的结果;
b.依据简单的,模糊的,隐秘的(或者称为自由心证的)的规律与方法组合得到一个或多个或不定数的无视公差的见解。
用佛教的名相来套其他的就有点东扯西拉了。
况且西方哲学,在名和实的研究上也不是没有传统的。无非是中国的道家文化走的更远些,直接转化成了生产力。而西方则还仅仅停留在思辨上。
不管你是不是打算以标题哗众,当你动辄使用“无知与轻浮”这个词去评语季羡林时,但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某些缺陷----虽然你的文章的意思大家明白。中国人遣词造句时是要注重语言的驾驭与使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