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甲午,马关,李鸿章 -- 电子赵括
俄国是在外国远征,后勤补给是要代价的。它战败后也只是退缩到北满,因为它哈尔滨还是开发得蛮成熟的,可以作为攻守基地,日军拿它没办法。清军无论是在朝鲜,在满洲,在台湾,都有民心所向,和日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西太后是一个宫廷丫鬟,哪有国家战略的素质。但她毕竟有一大帮士大夫辅佐她。而这群士大夫因为意识形态上的不和,甘愿争相向敌人放水。这种事情不是中国儒家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长期腐败的一个写照。
但是不可能。欧美的势力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平衡的势态,互相形成牵制。欧美的军队无法在中国内地长期驻扎,只能在沿海和沿江口岸城市建立据点,因为那里的后勤可以靠海运和长江水运维持。
印度从来没有被肢解这回事,因为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只有一个个独立的小邦国。所谓的莫沃尔帝国只是其中较大的一个。英国的殖民统治重来没废除过这个邦国架构。这些邦国至今还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保留在印度。现在印度有些邦的民选首长还是这些旧封建土王。
以清朝在一、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战争、中法战争中的历次表现来看,迅速求败是它的一贯做法。
当时中国的民众可能不知道民族尊严,不知道领土完整,但是效忠皇帝报国尽忠还是知道的。大家平时岳飞传之类的评书还是听过的。
保家卫国并非是十九世纪民族国家出现以后才有的现象。古希腊人就知道抵抗波斯人,古罗马人就知道抵抗腓尼基人,中世纪法国就有圣女贞德,有加莱义民,俄国就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我虽然很尊重鲁迅,但我对他早期的“国民性”言论并不赞同。那是完全没有比较和上下文联系的偏激言辞。当时东北作为一个几十年为外国所占领的地方,民众不可能象某些热血青年想象的那样整天象打了鸡血一样激动得不得了。几个中国人给俄国人雇了去当间谍,给日本人抓住了处决,要是拿到现在来,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替他们个人的命运惋惜,而不是象愤青那样在民族大义上上纲上线。
其实当时外国传教士和旅行者的记述中,清朝的中国人是极端民族主义和仇外的。
琉球国王被软禁在日本,至死不肯背叛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提及日本在过去一百年内对中国的不友好举动,注意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溯一百年正好是从琉球王国被吞并开始。中方对此并没有简单忘记。
不好意思,今天才看到此帖,看发帖时间,应该和我当初经历的风波有点关系。
事情过了,我本不打算再提,不过看到78朵花,显然代表了西西河的历史观。
这我倒有几句话要说了,我们评论历史人物,到底是要维持以前受教育时接受的观念,还是探索真相,这是一个问题。
战前
可见,北洋水师完全就是针对日本建设,主要负责人李鸿章。要李鸿章去谈判,也非常好理解:自从1875年以来你就是北洋大臣,二十年来对日作战你一手负责。如今北洋打了大败仗,这个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李中堂恐怕真没这么厚的脸皮。
这是说李该对甲午战败负责,该为北洋水师不堪一战负责。
首先说建设问题,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的事情,李该负责吗?
挪用不说,还有停发
这一年6月,北洋海军已是第二次出访日本(第一次是在1886年8月,下船登岸的北洋水兵竟和日本人打了起来,混战三个多小时,双方死伤八十多人,中方死亡五人,重伤六人,轻伤三十八人,失踪五人,史称“长崎事件”),共有六艘军舰,经马关、神户到东京,最后到横滨停留了两个星期。这一次日方一改上次的做法,天皇亲自接见了丁汝昌和各舰管带,日本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也纷纷出面宴请。可是在杯盏交错之后,北洋海军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当然也刺探到了日本的海军实力。丁汝昌和刘步蟾在访问回来之后向李鸿章汇报说,今天的日本已远不是六年前的日本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日本了,添船换炮已经刻不容缓了。
这说明海上的军备竞赛已是剑拔弩张,中国已经落后了,而恰在这时,中国自行自动停止两年购买舰船!老李在战争爆发后怒对翁同龢:“你有什么话说?!” ----李鸿章家族
李在建设问题能作多大主,看看下面一段就知道了:
战事既起:
在战争中李鸿章的确犯了很多错误,梁启超在历数他十二咎之后,话锋一转,说:
又岂惟不任受而已,吾见彼责李罪李者,其可责可罪,更倍蓰于李而未有已也。是役将帅无一人不辱国,不待言矣。然比较于百步五十步之间,则海军优于陆军,李鸿章部下之陆军,又较优于他军也。海军大东沟一役,彼此鏖战五点余钟,西人观战者咸啧啧称赞焉。虽其中有如方伯谦之败类(或谓伯谦实为救火保船。海军兵机当尔云。),然余船之力斗者固可以相偿,即敌军亦起敬也。故日本是役,惟海军有敌手,而陆军无敌手。及刘公岛一役,食尽援绝,降敌以全生灵,身殉以全大节,盖前后死难者,邓世昌、林泰曾、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虽其死所不同,而咸有男儿之概,君子愍之。诸人者皆北洋海军最要之人物也,以视陆军之全无心肝者何如也,陆军不忍道矣。然平壤之役,犹有左宝贵、马玉昆等一二日之剧战,是李鸿章部下之人也,敌军死伤相当。云其后欲恢复金州、海城、风凰城等处,及防御盖平,前后几度,皆曾有与日本苦战之事,虽不能就,然固已尽力矣,主之者实宋庆,亦李鸿章旧部也。是固不足以偿叶志超、卫汝贵、黄仕林、赵怀业、龚照玙等之罪乎。虽然,以比诸吴大澂之出劝降告示,未交锋而全军崩溃者何如?以视刘坤一之奉命专征,逗留数月不发者何如?是故谓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可也,徒归罪于李鸿章之淮军不可也。而当时盈廷虚骄之气,若以为一杀李鸿章,则万事皆了而被峨冠博带,指天画地者,遂可以气吞东海,舌撼三山,盖湘人之气焰尤咻咻焉。此用湘军之议所由起也。乃观其结局,岂惟无以过淮军而已,又更甚焉。嘻可以愧矣。吾之为此言,非欲为淮军与李鸿章作冤词也。吾于中日之 役,固一毫不能为李淮恕也,然特恶夫虚骄嚣张之徒,毫无责任,而立于他人之背后,摭其短长以为快谈,而迄未尝思所以易彼之道,盖此辈实亡国之利器也。李固可责,而彼辈又岂能责李之人哉?
战后
顺便说一下,甲午战后如何收拾,日本内部也有割地不赔款,赔款不割地,割地又赔款三种意见。结果呢,谈成了最差的割地又赔款。自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谈判桌上这位李中堂也一无所获。
谈判本就是双方博弈,弈出败局,不代表弈者有卖国的主观意愿。
就以弈棋为例,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小林光一破竹六连胜,其中对钱宇平一局,钱是赢棋认输,事后痛苦万分。
最终擂台获胜的聂卫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还好钱宇平未被认为是民族败类。
1 对英俄都没有签过如此屈辱的条约,对日本没有理由签这么屈辱的条约。这将被列强视为软弱,将来会更加肆无忌惮;
2 朝鲜(中国藩属)打了败仗不得不事实上割让给日本还可以理解,根本没打仗的台湾澎湖没有割让理由;
3 开放内地商埠,将危及中国刚刚兴起的工业。
况且上举三点前两条非常可笑,
第一条,似乎战败的程度可以选择,如果这个,还不如干脆选择不败,败给英俄,还签订屈辱条约,以后怎么好意思让万邦来朝?
第二条,首开割地先例的是香港,难道说鸦片战争是在香港进行的?
说到这里,真的感觉不快,这些可笑处,难道需要人说才看得到吗,为了政治正确,就连公道都不顾了。
总之,李的悲剧,说其误国可以讨论,说其卖国,则大谬。卖国者,必须出卖国家利益来谋求一己私利,如秦桧,袁世凯,汪精卫等人,请问李的情况是否如此?
最后摘录一下,梁任公对李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
第二,李鸿章与诸葛亮。李鸿章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中国三代以后,具此五资格,而永为百世所钦者,莫如诸葛武侯。李鸿章所凭藉,过于诸葛,而得君不及之。其初起于上海也,仅以区区三城,而能奏大功于江南,创业之艰,亦略相类。后此用兵之成就,又远过之矣。然诸葛治崎岖之蜀,能使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数十年重臣,不能辑和国民,使为已用。诸葛之卒,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鸿章以豪富闻于天下,相去何如耶?至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之诚,亦或仿佛之。
第四,李鸿章与王安石。王荆公以新法为世所诟病,李鸿章以洋务为世所诟病,荆公之新法与鸿章之洋务,虽皆非完善政策,然其识见规模决非诟之者之所能及也。号称贤士大夫者,莫肯相助,且群焉哄之,掣其肘而议其后,被乃不得不用佥壬之人以自佐,安石鸿章之所处同也。然安石得君既专,其布划之兢兢于民事,局面宏远,有过于鸿章者。
第五,李鸿章与秦桧。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法越中日两役间,此论极盛矣。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以上未特别表明出处的引文均来自梁启超的李鸿章评传。
不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吗?买船,造船,搞水师,编练新军,他作这些为什么?
当然我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
就以弈棋为例,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小林光一破竹六连胜,其中对钱宇平一局,钱是赢棋认输,事后痛苦万分。
最终擂台获胜的聂卫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还好钱宇平未被认为是民族败类。
钱宇平一局棋,个人荣辱而已。怎么可以拿来和割台澎、赔款二亿两白银的马关条约相提并论?这种类比完全是为辩论而辩论,没有任何意义。即使要类比,也该和同样对日战败的俄罗斯作个比较。
对政治家的评价,后世只看他做成了什么,至于他的主观愿望是什么,并不那么重要。无论李鸿章是主观卖国求荣,还是因无能或者受掣肘而失败,历史只会记得,从慈禧、李鸿章到方伯谦,都要为流毒至今未消的甲午一战负责。
而成了民族英雄呢?
输棋就不是了?
我不是在为辩论而辩论,这是个类比,如果这个类比你不喜欢,换成战争中的败军之将好了。
不是每个指挥失误的败将都是汉奸吧?
是的,所以他被活吃了。
对政治家的评价,后世只看他做成了什么,至于他的主观愿望是什么,并不那么重要。无论李鸿章是主观卖国求荣,还是因无能或者受掣肘而失败,历史只会记得,从慈禧、李鸿章到方伯谦,都要为流毒至今未消的甲午一战负责。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政治正确!
博弈总有失败,失败就要负责,但不是无限的责任
如果说失败就可以随便泼污水,那么世间的确没有公道。
战败而殉国或重伤的军人似乎可以逃脱这样的污水,但如果只有这样才能逃脱的话,
又到哪里去寻求敢于任事的人呢?
诚然,以身许国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但如果一个民族只知道这样对待以身许国的人,也太可悲了些。
钱宇平输棋,往大了说,顶死就是一个打击中国围棋的发展的帽子。这和一场决定了中国在此后半个世纪命运的战争怎么比呢。
李鸿章在那个位置,就要负起那个位置的责任,就像道光、咸丰、慈禧要负起他们那个位置上的责任。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