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核武(1964--1996)(一:来自中国的访客) -- witten1
nuclear yield 指核反应
既然九院的领导都确认了那个列表了,那我想可能以这篇长文所引的数据为准可能是比较好的。
核反应不会用nuclear yield来形容。
在此文中常出现的“nuclear yield in kilotons”当是指以千吨TNT当量讲的核爆能量。而我们通常说核反应应当是相对比较平和的反应过程,应当不会用这么大的单位来衡量。
这个“地表效应”能否再具体解释一下?
爆炸时的冲击波首先是球型扩散,遇到地表时冲击波反弹抵消了向下的冲击波,使得冲击波只能向四周和上方扩撒这也就是你看到的所谓的蘑菇云,其实所有的大爆炸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
还有不少的名字并未出现,两弹一星功臣里面的表彰的大多都是老人,即便在当年也是一般有五十岁了,中间有一批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他们是真正在一线的骨干主体,再过几年也许就都会公布出来了。你想想,那时于敏,周光召都算是年轻。
PS:像彭桓武老先生其实就不在一线做事了。关于彭老先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看以后有没有空写一写。现在想休息一阵了,累死了。按照国内导师的看法是,彭老先生是他见过的所有科学家里心境最为明朗的人,也是真正一生都是一颗童心,质朴无暇的人。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for your hard work & contribution to CCTHERE.
时间相近的几次爆炸也不可能在同一地点。
至于钚的作用,据我所知,钚239与铀235、233一样,起链式裂变反应作用,作用是一样的,并不需要两种材料以一定比例配合。
一般来说,使核弹(裂变弹)爆炸比较容易,但要充分利用核材料比较困难。
枪式比较容易,但当量做不大。内爆式核材料的形状、密度、纯度,外包的炸药形状、起爆方式稍有不当就达不到设计的当量。比如说提爆雷管(有许多个)稍有不同步当量就全大大减小甚至只形成脏弹。
对于钚还有个问题,核反应堆里的铀238会吸收一个中子变成钚239,这是做钚弹的材料。但是,钚239经过较长时间的照射还会吸收一个中子变成钚240。这钚240虽然也会参于链式裂应,但反应太快,会在钚239还只有少量反应时就把核装料炸开,造成爆炸当量大大缩水。
普通的民用核反应堆中因为换料间隔时间长,产年的钚中有相当多的钚240,没法做实用的钚弹。而钚239与钚240只相差一个中子,极难分离,所以普通的民用核反应堆生产的钚不能用于核弹,用于核弹的钚要用专门的反应堆生产,核装料照射不长的时间,还来不及产生较多的钚240前就取出提取钚。
普通的民用核反应堆生产的钚如果用于武器只能做脏弹,就是主要目的是放射性污染,钚240的毒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