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核武(1964--1996)(一:来自中国的访客) -- witten1
他是升了还是受处分了
不懂当时的情况啊。
2个字:穷+面子
那时候,穷啊,教授的家也是1家5口人,30平方米,公用厨房卫生间啊,曾经有教授1家7、8口0平方米。
这样的房子,能让外国人看到么?这面子往哪放啊?
所以,立马来了一辆大卡车+1队解放军
把家给搬到1个好地方去啦
在这里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053952.html?from=like
还有
推荐阅读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60&view=1&id=108612360
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054335.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054334.html
10月29日(星期五)晚饭后,于敏和13研究室副主任蔡少辉在处地附近田间小道上散步,以得到短暂的身心放松。当他俩谈到应如何创造条件让热核材料充分燃烧时,于敏直截了当地谈到加强型核装置的构形不利于热核材料的压缩和燃烧。
接着,于敏向蔡少辉详细地谈了他几天几夜以来苦苦思索出的想法。蔡少辉被于敏的崭新思维所吸引,也被于敏所列举的无可辩驳的论据所折服,并马上说:“那我们就马上动手干吧!”于敏说:“可以先计算两个模型看看。其中的一个会比较理想……另一个则比较接近实际……”显然,这是于敏经过深思熟虑后想要走的关键两步。
,,,,,,,,,,,,,
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在计算机上对于敏想出的复杂构形的氢弹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是不可能的。按照于敏的想法,得先验证原子能压缩能否使聚变材料自持燃烧。
为此准备了两个模型。通过改变计算模型的外边界条件的办法,来模拟原子弹能量通过某种机制瞬间作用在由相当数量的聚变材料氘化锂-6及其他材料构形的氢弹主体上。
(摘录者的感言,简单的四个字“复杂构形”,在西方世界,它被叫做Taylor-Ulan模型,在俄罗斯人们自豪的宣称这是他们的天才萨哈罗夫独立发明的,应该叫萨哈罗夫模型,并且对任何诸如“萨哈罗夫是在克格勃取得的情报启发下得出模型”的说法嗤之以鼻。
这个构形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被最严格保守的秘密。托米表哥是从他的山姆表弟那里得到了这个模型,高傲的高卢人花了十多年也没法想出这个构形,最后还是托米告诉了他们诀窍,作为报酬,他们甚至让托米这个内鬼混进了欧共体,惹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我们的邻国印度,有不少于我们的文明史,有十亿生活在民主开放多元化社会的人民,有拉曼,钱德拉塞卡这样伟大的头脑。
但是1998年5 月来自拉贾斯坦邦地下的第三声闷响宣告这个国家可能永远也无法掌握这个“复杂构形”了。未来某一天,某个印度天才或许可以想出一个完美的构形,但是怎么证明他没有犯1999年第三颗哑弹那样的错误呢,只有炸一下,但是印度已经承受不起再炸一次了。如果不能证明,那么谁敢说他就是正确的呢。
读者中有谁有志于了解这个“复杂构形”,我倒是可以介绍一个捷径,西北工业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分别有“原子弹工程物理”和“氢弹工程物理”这两个“黑色”专业,可以去考,毕业后再去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运气好的话,大概十多年以后就会有人把这个构形告诉你了,之后你就离不开这个圈子了。即使叛逃出国,第一个来干掉你的也许就是CIA 的特工,因为“你知道一个他已经知道的秘密,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
他们不比中国高到哪去,甚至并不高,一旦让外界知道,他们就不那么威风了。
战争,从来和烂漫无关。
杨福家给您讲的另外一个版本的杨振宁和邓稼先的故事 谢谢
究竟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不知道。老外可能从骨子还是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在国家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情况下从无到有把这两弹弄出来,而且弄出两弹的时间弄得比美国人都要快。
这是“工程”,“工程”是要大量的身体力行的实践和计算的,Fuchs的话讲再多都不会起太大作用的。
另外,得要看你怎么定义核心了,钱三强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是周光召和于敏,而通篇如果我的印象是对的话,周光召在Stillman的文章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敏我不记得他有没有提过了。以此,我只是想Stillman毕竟只是局外人,他对中国的两弹过程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断,我翻译他的文章,也只是借他的手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国家,我们的先辈曾经的奋斗历程。
谢谢。
能将英文原文贴出来吗?谢谢。
你如果真想看的话,给个Email,我发给你。
其实这篇翻译已经和原文几乎无异,而且还多了很多原文没有的真实的典故。
实际上我只是好奇,那么多核物理的专业英语单词都是什么,都是怎么用的。
就比如刚看你的那篇科普,什么Casimir、Planck、quantum theory of gravity、Schwarzschild、Hawking-Penrose Singulairty Theorem、Lagrange,给我造成了很大麻烦,一个是不认识,一个是无法用相应的英文单词来思考对我来说如此复杂的问题。
像planck constant(普朗克常量),如果用汉语,我能很直觉的反应到h和10^(-34)这两点,但用英语显然不行。更别说读到后面,我都认不出planck这个词了,而我第一次见的时候却认识。
请查收来自hotmail的标题为"中国核武英文原始文献"的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