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胡佳和胡耀邦的共同之处--都道德高尚得紧 -- 假语村言

共:💬179 🌺835 🌵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del
元宝推荐:landlord,
del
家园 唉,对过去的事情不了解,但是有些记忆还是深刻的。

实际上我的年龄也让我无法对那个年代的很多事情有足够的了解,但是我老爹曾经讲过一件事情,让我对文革里面的事情,始终抱有很大的戒心,也很难相信,文革那时候会好。

大概是70年左右,当时我父亲他们兄弟两个都在内蒙,过年的时候,两兄弟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那么十几个松花蛋,那是如获至宝啊!结果打开一个,什么味道啊~~坏的,扔了,再打开一个,还是坏的,扔了。

等老哥俩扔了第三个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这松花蛋,好像就是这个味儿的吧???

我父亲当时和我说,那时候他们想了想,大概有6,7年都不知道松花蛋啥味道了,忘记了。

想想那时候内蒙是农牧业发达产区,又是国家重点的重工业城市里面,尚且如此,sigh。

有些人再把文革说的这么好,那么好,改革开放又这么失误,那么失误。就算我一辈子都生活咋政府的失误里面吧,我想我也不至于去过我父辈曾经的苦日子。

在我吃的脑满肠肥绞尽脑汁想着减肥的时候,我实在没法说服自己,任何理由都没法说服,这文革啥的,咋就好起来了呢?

这什么大规模生产也好,集体化也好,咋就不能多生产几个松花蛋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del
家园 坚决顶!
家园 敬佩高老师

祝老人家长命百岁!

也鄙视和痛恨那些只盯着自己乌纱帽的官员。

家园 信阳极左干部被胡耀邦平反是怎么回事?

能详细说一下么?

而这种情况又占多大比例呢?

打个比方,土改时也有错杀现象,能以此为由否定土改么?

家园 你表叔真有钱,能买下拖拉机

当时农民生活不错嘛。

del
家园 农业的几样东西,

良田,良种,肥料,耕作这是一个整体。机械化生产是在田很多。单位人口占比较多的时候才行的,比如珠三角,七十年代已经实现的机械化。但分到大家手里连吃饱都困难。而分田之后,珠三角发挥了优势,大搞特色农业,也就是该种什么就种什么。于是珠三角的农业一下子就变天了。

我小时候见过生产队联合收割,你猜怎么着?大家站在那里看着,不少人流着泪。收割机收完后大家一起出动去拾稻穗和掉出来的谷粒。

其实我们这里找不到一片地方适合大机械操作的田地。在七五年,七六年的时候我们这里也试过康采因农业。但生产队上的人并不愿意,因为机械的费用很高,而按当时的经济结算方式。分到人手上的东西因为机械化更少了。后来分单干,那些大的联合收割机就成废铁了。

农村的单产提高,一个良种,二是水利,三是化肥四是精耕。这些东西是后来农业大进步的基础。水利的基础是文革前建设的。良种是科学家的功劳,化肥是文革中唯一干的正确的事情。

文革后期,粮食是增产了。但原因是农村已经稳定下来了。而机械化生产也开始尝试。但不是所有的地方但适应机械化。我们这就不合适。

我们这里七五年和七六年搞过大机械,但七七年就不再用那些联合收割机了。因为地理条件不允许。

其实,每一天都是有进步的,文革中农业是有进步。但文革中主要是农民在付出巨大的劳动之时每况愈下的收入间才是分单干的动力。

象小岗村,不分单干没法完成公余粮。总产就那么多,拿去上缴了大家怎么过?于是把地分了。这公余粮就到了每亩地上。这叫摊丁入亩!

这才是邓小平改革的核心内容,因为那时候国家财政极其困难,根本没法开支各项国家费用。所以就不再坚持原来的公社化了。

习颂勋在七八年来广东调查外逃事件的时候,问那些抓到的人,第一就是问你那里人,公余粮完成了没有?这大致可以看出当时中央对农村的态度。

其实,不管是文革还是七六到七九年。农业不管化肥良种等条件的好转,农民个人的收入总是极低。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外逃。其实到七八年,不少地方已经大搞了机械化耕作了。但还是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所以才分的单干。这才是原因。

七九年前的农村,不管如何,公余粮总是公社和生产队最主要的紧箍咒。在七几年的时候,很多生产队都组织了监督队去其它村去搜查别村有没有瞒产。抓到了就那其它村的粮食运回。我们这里因为这事打过大规模的械斗后来才停的。

说什么改革破坏了机械化农业,这是扯蛋!具备机械化的地方一直以来都一步步地实现着机械化。而不具备机械化生产的地方开始了精耕,出才是中国农业的出路。

七五年,我家门口那几亩地就用了机械插秧和联合收割。但那一年他们分到的是每一百公分一块多一点,分得口粮每人四十斤。工分粮是每百工分四两的粮。而七六年他们不用机械化了,因为生产队人算过了机械化需要交出去的稻谷几乎是他们产量的三份之二。于是又回到人手去了。

今天看到的是机械化,但机械化成本,机械化条件看不到。

其实,在六一年到六六年是农村最好的时候。农村人因为包产到户才有好点的生活。

我想改革就是在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经验上吧。

其实文革中的农业说有作为,是干过一些,效果值得研究,但最要命的是那时候的公社化生产和没完没了的公余粮的矛盾在那里也让每个农村基层干部用尽智慧。最后没法子还是分田。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至于扯机械化,那说他是赵括不为过。你得有这个条件呀。再说包产到户大家都愿意,原因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公余粮逼出来的办法。

没有看到这些问题就说文革事的农村,扯!

说到底分田到户就是摊丁入亩!

家园 没有钱可以借,有钱没制度就啥办法也没有

你下结论也太快了吧,我可没说那都是他自己的钱.

我的老家在温州农村,民间金融一向发达.我们那里还是侨乡,海外亲戚帮点忙很正常,我表叔可是他们家族当时唯一已经结婚的男丁.

家园 呃,70年代有民间金融、海外汇款

没割资本主义尾巴?没闭关锁国?

PS,我很喜欢做打脸党。

家园 民间借贷从来没断过,海外来人也可以带钱

首先澄清一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大面积推广发生在80年代初期,我老家那里也是。其次我说的是我老家温州的事情,你自己的经历我无法了解。

我从来没有说过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手里都没什么余钱,手里有了余钱就自然会发生借贷关系,我们那里很少有人能完全靠自己的钱造房子的,所以必须借。政府可以说这些行为非法,但是架不住人民有这方面的需求。

钱就一定要汇才能到收款人的手里吗?70年代的华侨也要回乡探亲的,尽管没现在那么频繁。回乡华侨的一件重要任务就是帮亲戚和乡亲们给老家的亲人带钱。我老家在永嘉,但是有的时候托他们带钱的人甚至来自瑞安。

家园 得了,能带多少钱海关有规定

就算现在,你带现钞走海关试试看。

我家也有海外关系,80年来探亲的,带的钱很少,就因为事先到使馆了解海关规定。

而且,带的外汇不能在国内用,只能按官价换成兑换券,兑换券可以按黑市比价偷偷换人民币,但这是违法的。

家园 按当时的收入差距,海外少少的钱就是国内大大的钱了

带现钞的数额当然是有规定的。但是带个几千美金还是可以的,那个时候的几千美金可以造好几座三间两层的楼房了。我现在也经常带现金过海关,但是中国海关还从来没查过我呢,当然我从来也没带太多。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允许外币在本国使用,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国家那时候急需外币,所以外汇必须换成兑换券,这样所有进来的外币都落到国家的金融机构的手里了。而兑换券是比人民币更有用的货币,因为华侨商店等地只能用兑换券。我的记忆里,兑换券可以换人民币,官方比价可能是一比一,所以就产生了黑市。

家园 用不着你解释,这些原理我都知道

查了好多资料了吧,辛苦,呵呵。

再给你出个题:80年拖拉机售价是多少?当时我记得美元对人民币官价是1比2或是1比1.5,多少外汇才能买台拖拉机?得多少人来回带?

家园 我表叔买拖拉机是事实,他一直不是太有钱也是事实

麻烦你不要随意揣测网友的背景。不好意思我没有查任何资料,我所写的都来自本人的记忆。我觉得你更辛苦。

我不知道那时候的拖拉机售价多少。我们那里通行的是那种小小的手扶拖拉机,我猜测可能要花几百块钱吧,而且我表叔买的不是新拖拉机,而是生产队的旧拖拉机。所以就算全用美金买的话也就几百美金而已,一次带钱就够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表叔买拖拉机完全靠海外寄钱了,我说过的民间借贷,国内亲友支持你怎么就这么容易忽略了。

家园 得,不跟你玩了

80年时,东风牌手扶拖拉机售价约4000元。

只不过告诉你一点当时的历史事实而已。我才没兴趣了解你或者你表叔什么背景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